中国传统文化习题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答案

第一章文化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的勤劳、善良、团结等品质属于( B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2.我国各族人民在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 C )A.阶级性B.时代性C.民族性D.地域性3.中华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是( A )A.农耕经济B.海洋经济C.游牧经济D.商品经济4.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谁创立于什么时期( B )A.商纣王商代B.周公西周C.孔子东周D.秦始皇秦代5.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建立在( B )之上。

A.姻亲关系B.血缘关系C.朋友关系D.君臣关系6.诸子百家的兴起,其目的主要在于( C )A.彰显个人才华B.争取统治地位C.救时之弊D.获得一官半职7.玄学追求的是( A )A.放任旷达的生活旨趣B.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C.长生成仙的人生理想D.普渡众生的人生志趣8.理学家以天理遏制人欲,个人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约束,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 D ),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A.开放包容B.天人合一C.和合精神D.气节与德操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 B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0.在致力于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应确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这体现了( A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1.我们做事情求大同存小异,兼容并包,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讲求胸襟与格局,这些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深受( C )思想影响。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2.我们自小就立志高远,自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不甘人后,面临困境能从容勇敢面对,这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 D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3.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句话体现了( D )思想。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2024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A、狮子B、金钱豹C、河马D、长颈鹿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八)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A、孔子B、孟子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嘟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A、咫B、尺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A、草书B、行书C、楷书D、隶书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八)A、伍子胥B、范蠡C、屈原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A、韩愈B、辛弃疾C、庞统D、宋玉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A、青铜器B、药材C、墓碑D、竹筒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八)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1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A、玄B x皂C x青D、仓1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A、岳飞B、辛弃疾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A、黄山B、泰山13、《齐民要术》是关于:(B)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1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段好乐曲1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A、朋友B、学生1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A、秦朝B、清朝1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八)A、通报消息B、娱乐健身18、“鼎”的最初用途是:(C)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1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A、《史记》B、《论语》C、《庄子》2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八)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八)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八)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八)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5、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个成员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迭经变动演变而成。

6、研究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7、人类的生存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为基础的。

8、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就都以立国。

9、农业生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向人们反复昭示着事物的与生生不息。

10、中国古代农耕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实现国家的大统一,必须要依靠政治上,和上的君主集权主义。

11、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1;(2;(3。

前两种涵义表明道的,后一种涵义又表明其。

这种现象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根本原因。

12、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3、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等历史阶段,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

14、阶级产生以来,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都是以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5、马克思曾大致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为代表的东方或亚洲型。

16、中国君主专制出现的年代先于世界各国,早于近两千年。

1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8、中国历代学者往往以“”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19、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320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26题)(一)民风民俗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B)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4.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C)A.纪念屈原B.纪念伍子胥C.纪念范蠡D.纪念秋瑾5.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D)A.浴兰节B.女儿节C.地腊D.中天节6.三冥节指的是(B)A.鬼节五月节下元节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C.鬼节端午节中元节D.重阳节冥节下元节7.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A.恒景B.后羿C.王维D.张衡8.我国传统图案里以石榴象征(A)A.多子B.多福C.多寿 D.多财9.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喝(A)的风俗。

A.菊花酒B.雄黄酒C.葡萄酒D.黄酒10.真正意义上的春联出现在(D)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1.下列哪一项不是“年初一,不吃稀”的意思(A)A.为了过好年B.为转变贫穷命运C.为避免下一年犯糊涂D.祈求来年新气象12.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清明扫墓在(A)已成习俗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3.新娘出嫁时蒙上红盖头,最早的原因是(A)A.碍于兄妹身份B.红色彰显喜庆C.用于比魔驱邪D.遮挡新娘羞涩14.妈祖是中国海洋的保护神,对她的崇拜始于(C)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二)民间艺术15.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铜鼎16.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17.全部是浙江省的瓷窑是(A)A.瓯窑余杭窑婺州窑龙泉窑B.武义窑龙泉窑余杭窑临汝窑C.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德化窑D.余杭窑龙泉窑临汝窑德清窑(三)中华地理18.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19.“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21.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22.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2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B甘肃C陕西D山东24.在中国名山中,五岳位置显著,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5.我国古代元明时期的地图是(A)A.朱思本的《舆地图》B.《五岳真形图》与等高线的运用C.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D.贾耽及其《海内华夷图》26.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B)A.山南水北B.山北水南C.山南水南D.山北水北(四)汉子汉语27.“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28.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29.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30.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60--70岁B.70—80岁C.80---100岁D.100岁以上31、“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A.《水浒传》B.《三国演义》C.《红楼梦》D.《西游记》32.“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A、李白《长干行》B、白居易《长恨歌》C、李煜《虞美人》D、李商隐《无题》3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34.成语“偃旗息鼓”中的“偃”是指什么(C)A.摘下B.收起C.放倒D.转移3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之口(A)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36.“三折肱而成良医”,其中的“三”并非是实际数目,下列何种不是此用法?(D)A.三思而行B.九死一生C.百炼成钢D.二八佳人37.下列成语中,哪个不适应用来形容“美女”?(B)A.闭月羞花B.春花秋月C.沉鱼落雁D.国色天香38.“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是哪位人物的名言?(A)A.陈廷焯B.苏轼C.葛洪D.杜甫39.迄今所知,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B)。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

1、中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与航海导航密切相关?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答案)C
2、以下哪个节日与屈原有关,且有赛龙舟的习俗?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元宵节
(答案)C
3、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金
B. 木
C. 水
D. 风
(答案)D
4、下列哪种乐器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
A. 笛子
B. 琵琶
C. 二胡
D. 唢呐
(答案)B
5、中国书法的四种基本字体之一,以笔画瘦劲、结构严谨著称的是?
A. 楷书
B. 行书
C. 隶书
D. 草书
(答案)A
6、中国古代四大名绣之一,以苏州为中心,绣品精细雅洁,享有“天下第一绣”之称的是?
A. 湘绣
B. 蜀绣
C. 苏绣
D. 粤绣
(答案)C
7、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有贴春联、放鞭炮、给压岁钱等习俗的是?
A. 重阳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D. 元宵节
(答案)C
8、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屋顶形式,具有四条垂脊和一条正脊的是?
A. 悬山顶
B. 硬山顶
C. 歇山顶
D. 庑殿顶
(答案)D。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轫于(),形成于西汉,并经后来历代的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2.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忽视功利,虐杀了(),使社会呈现僵化而有秩序的状态。

3.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中国文化又具有以“求治”为目标的()。

4.中华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5.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以专制王权为核心的行政力量,内靠以()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6.宗法传统,使中国文化归于以()为目标的“道德型”。

7.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8.()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9.中国传统科技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二是经验性。

10.强调()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逻辑上,重辩证逻辑而轻()。

1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内容及方法上,其重心和运思的特征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所注重的是()问题。

1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重节三方面。

14.明清时期,理学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

明清两朝皇帝都把朱熹( )作为科举取士的准则。

15.范缜的(),对佛教唯心主义的神灭论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范缜从理论上冲击了佛教思想,并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6.整个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与()精神为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17.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三国时钟繇创真书(楷书),东晋时()使字体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他也因之被称为“书圣”。

18.文艺理论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文士的推动下,中国文学终于摆脱了依附儒学的附庸地位,蔚为大观。

中国传统文化题

中国传统文化题

中国传统文化题中国传统节日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3、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俗称(“”)。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4、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活动。

5、春联起源于()。

6、唐朝以后,人们又把()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7、我国有三个年画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

8、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时期。

原是()礼仪节日,逐渐成为民间的盛大节日。

9、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旨在祝福全家()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10、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源于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士甘焚死不公侯”的()。

11、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它也称端五、()、重五等。

12、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的节日。

13、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14、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是古代女子最为重视的日子。

15、民间习俗,七夕坐看()星。

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16、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季三个部分。

17、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8、中秋节吃()的民间传说与朱元璋起义联系在一起。

19、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节。

因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也叫重九。

20、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饺子还有()之意,非常吉利。

二、选择题:1、()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中国传统文化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习题1【单选题】(1分)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正确B.错误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正确B.错误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正确B.错误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一、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民为贵C.以仁为本正确2【多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为仁C.仁者其言也讱D.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A.博学B.审问C.明辨D.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中寻找A.共性B.个性正确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辩证逻辑D.天人合一正确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A.神性义B.道德义C.自然义D.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正确7【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正确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C.人的身心和谐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A.尽心B.慎独C.仁礼的统一D.穷理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A.天人交相胜B.制天命而用之C.尽心、知性、知天D.不以人灭天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三、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史官B.祭司C.司马D.礼官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A.和静清寂B.清虚卑弱C.仁义礼智D.恭宽敏惠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A.祭神如神在B.未知生,焉知死C.无神论D.怀疑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A.善利万物而不争B.推己及人C.居善地D.处众人之所恶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治人事天莫若啬B.圣人无常心C.上善若水D.物壮则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正确答案是:A,B,C查看答案解析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反相成B.反向思维C.道法自然D.祸福相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正确答案是:A,C,D查看答案解析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忠恕之道B.弱者,道之用C.天之道,利而不害D.天道酬勤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四、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A.智者、觉者B.神仙C.庙里的塑像D.传说中的人物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尼泊尔B.古印度C.中国D.泰国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A.公元前6世纪B.秦代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普救寺B.白马寺C.少林寺D.南华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单选题】(1分)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正确B.错误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正确B.错误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正确B.错误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畴。

B.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畴。

一、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以人为尊B.以民为贵C.以仁为本正确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父子有亲B.君臣有义C.夫妇有别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正确二、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仁B.义C.礼D.知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为仁C.仁者其言也讱D.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A.博学B.审问C.明辨D.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中寻找A.共性B.个性正确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天人感应B.形式逻辑C.辩证逻辑D.天人合一正确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A.神性义B.道德义C.自然义D.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正确7【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董仲舒正确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A.人与自然的和谐B.人与社会的和谐C.人的身心和谐D.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A.尽心B.慎独C.仁礼的统一D.穷理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A.天人交相胜B.制天命而用之C.尽心、知性、知天D.不以人灭天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三、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史官B.祭司C.司马D.礼官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A.和静清寂B.清虚卑弱C.仁义礼智D.恭宽敏惠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A.祭神如神在B.未知生,焉知死C.无神论D.怀疑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A.善利万物而不争B.推己及人C.居善地D.处众人之所恶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治人事天莫若啬B.圣人无常心C.上善若水D.物壮则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容,下列说确的是()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正确答案是:A,B,C查看答案解析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反相成B.反向思维C.道法自然D.祸福相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正确答案是:A,C,D查看答案解析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忠恕之道B.弱者,道之用C.天之道,利而不害D.天道酬勤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四、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A.智者、觉者B.神仙C.庙里的塑像D.传说中的人物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尼泊尔B.古印度C.中国D.泰国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A.公元前6世纪B.代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普救寺B.白马寺C.少林寺D.南华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A.玄奘B.迦叶摩腾C.鸠摩罗什D.不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6【单选题】(1分)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A.神光B.迦叶摩腾C.法兰D.梁武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7【单选题】(1分)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A.《大菩提藏经》B.《大唐西域记》C.《大乘起信论》D.《瑜伽师地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8【单选题】(1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A.释迦牟尼B.慧能C.弘忍D.慧远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9【单选题】(1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A.渊明B.慧能C.慧远D.王维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10【单选题】(1分)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A.禅宗公案,佛教故事B.当头棒喝,单刀直入C.不立文字,教外别传D.语语机锋,步步莲花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五、1【单选题】(1分)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A.辁才讽说之徒B.任公子C.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D.万物之一类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单选题】(1分)“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A.老子B.孔子C.庄子D.惠子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A.一遍B.二遍C.三遍D.四遍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A.孰知正处B.孰知正色C.孰知正味D.孰知正见正确答案是:D查看答案解析5【单选题】(1分)《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A.天籁B.地籁C.人籁D.道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6【单选题】(1分)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A.B.百围之木C.水面D.天空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7【单选题】(1分)“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之人无己B.神人无功C.圣人无名D.以自为是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8【单选题】(1分)《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A.养形为主B.养性为主C.养气为主D.养情为主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9【单选题】(1分)“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A.厨师B.屠户C.治国者D.尸祝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10【单选题】(1分)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遁天背情B.遁天之刑C.帝之悬D.悬解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六、1【单选题】(1分)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A.《七月》B.《生民》C.《东山》D.《硕鼠》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单选题】(1分)《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A.赋B.比C.兴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A.京剧B.腔C.梆子D.元杂剧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厢记》D.《红楼梦》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5【单选题】(1分)《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A.薛蟠B.贾琏C.贾宝玉D.贾珍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6【多选题】(1分)“元曲四大家”是()。

A.关汉卿B.白朴C.光祖D.马致远E.王实甫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7【多选题】(1分)1.《诗经》中“颂”分为()。

A.周颂B.颂C.商颂鲁颂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8【多选题】(1分)元杂剧四大悲剧是()。

A.《窦娥冤》B.《汉宫秋》C.《倩女离魂》D.《氏孤儿》E.《梧桐雨》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9【多选题】(1分)《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

A.贾B.林C.史D.薛E.王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10【多选题】(1分)林黛玉的别名有()。

颦儿B.蘅芜君C.潇湘妃子D.颦颦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七、1【单选题】(1分)下面哪些不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声。

A.商B.角C.清角D.徵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单选题】(1分)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A.梅花三弄B.广陵散C.阳春白雪D.高山流水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古琴又称?()A.柳琴B.五弦琴C.奚琴D.瑶琴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A.单三部曲式B.循环曲式C.回旋曲式D.自由变奏曲式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5【单选题】(1分)伯牙的知音是()?A.钟子期B.师旷C.阮籍D.师涓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6【单选题】(1分)古曲《阳关三叠》的原诗是王维的()?A.《山居秋暝》B.《送元二使安西》C.《鸟鸣涧》D.《陇西行》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八、1【单选题】(1分)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A.历史故事画B.题材的人物画C.仕女画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单选题】(1分)白描技法是哪位画家最先使用的:A.阎立本B.吴道子C.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单选题】(1分)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A.家样B.吴家样C.周家样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4【单选题】(1分)绮罗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是:A.趣味性、表现性、装饰性B.空间性、表现性、装饰性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5【单选题】(1分)西方文化主要体现的是A.科学主义文化B.人文主义文化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6【单选题】(1分)中国的艺术观主要是:表意的B.写实的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7【单选题】(1分)中国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方法是:A.散点式透视B.焦点式透视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8【单选题】(1分)西方绘画主要强调的是:A.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B.用线条作为造型手段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九、1【多选题】(1分)书法的三要素是()A.章法B.意境C.结字D.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2【多选题】(1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A.忠孝节义观念B.阴阳对立统一观念C.易和变的观念D.礼义廉耻观念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分3【多选题】(1分)《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