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冲刺卷(七)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仿真冲刺卷(七)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细胞间的化学物质实现信息传递。
寒冷时机体调节组织细胞增强代谢和引起肌肉不自主战栗的物质分别是( )
A.酶,神经递质
B.抗体,激素
C.激素,神经递质
D.激素,胞间连丝
2.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C.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结果
偏大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3.为研究臭氧层破坏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人员将生理状况相似的若干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Ⅰ、Ⅱ、Ⅲ组。
均给予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处理,光照处理时Ⅰ、Ⅱ和Ⅲ组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分别控制为臭氧层不被破坏、臭氧层强度减少3.6%和臭氧层强度减少5.1%。
检测和计算各组每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张开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Ⅰ为对照组,Ⅱ、Ⅲ为实验组
B.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臭氧层被破坏,导致植物气孔张开程度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
C.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都不能吸收紫外光
D.实验中若适当降低黑暗处理时的温度,对大豆幼苗每天有机物的积累量没有影响
4.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是通过传递信息,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甲激素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
C.丙所发挥的作用会因细胞的成熟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D.用较低浓度的NAA浸泡插条的顶端更利于插条生根
5.某种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科研人员对某女性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了调查,其父亲、母亲、外祖父、祖父均为患者,祖母、外祖母、
舅舅、姑姑均正常,其父母再生一个弟弟也正常。
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B.该家系成员中男性患者都只携带一个致病基因
C.该女性患者只携带一个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
D.该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50%
6.在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某一阶段,对双子叶植物甲的种群进行调查,λ(某段时间种群的个体数量与上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比值)的变化如图所示。
在0~t4时间段内( )
A.甲的种群密度在t1时最大、t3时最小
B.群落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等发生改变
C.群落的反馈调节能力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D.甲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弱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4分。
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7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体积上升,臭氧层空洞增大,科研人员以银杏树为材料,研究CO2、O3及其复合作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银杏树随机分为4组,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A组高浓度CO2、B 组高浓度O3、C组、D组(对照) 。
(2)研究发现,测定净光合速率的实验中,A组净光合速率最大。
因为较高浓度的该气体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中(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3)Ca2+—ATPase酶能催化ATP的水解,测量该酶活性时,应以为底物。
科研上常将Ca2+—ATPase酶的活性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判断依据,请从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其原因:。
30.(10分)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神经类毒品。
下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器)有关,其中的多巴胺通过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填序号)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其化学本质是。
(2)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
由图可知,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会,
使突触后神经元,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激素的含量减少。
(3)图中没有体现出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
结构③上发生信号的变化。
31.(8分)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与美国蛇果竞争取胜以来,屡获殊荣。
该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红苹果生产基地。
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3)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
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
C特别喜食A,也捕食B。
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有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2.(11分)孟德尔通过研究豌豆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括号中为控制相应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豆粒饱满和皱缩(R/r)、子叶黄色和绿色(I/i)、花冠红色和白色(A/a)、成熟豆荚分节和不分节(V/v)、未成熟豆荚绿色和黄色(Gp/gp)、花腋生和顶生(Fa/fa)和植株高和矮(Le/le),成功发现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
已知豌豆单倍体含七条染色体,其中第Ⅱ和Ⅵ条染色体上不含以上基因。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
(答出两点即可)。
(2)试从蛋白质功能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七种性状的F1中,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请结合人类抑癌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功能分析,人类抑癌基因所产生的致癌突变是(填“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
(3)研究发现以上七对等位基因并不都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如若以上某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子二代数据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在不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情况下,对此现象可以有以下两种解释:
解释一: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解释二: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但两对基因相隔较远,导致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约有%的细胞
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某对基因之间的交叉互换。
(二)选考题:15分。
请考生在第37、38题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在,大多数对我们人类是有利的,少数有害。
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它们,才能合理利用它们。
(1)传统发酵技术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酿制果酒、醋酸菌制醋、毛霉制作腐乳以及乳酸菌制作泡菜。
①可以依据是否将酵母菌、毛霉与以上其他微生物区分开。
②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需对发酵中生成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③豆腐发酵时主要利用的是微生物产生的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填“减少”或“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乳酸发酵时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2)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
①现从红色玉米中筛选出一种生产胡萝卜素的红酵母菌株,纯化并计数的接种方法为。
要大量繁殖该菌株应选用(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②若想在此菌株基础上获得多种其他未发现的新性状菌株以供实验需求,应该经过处理,该育种方式的不足是:具有一定的盲目
性;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分别将卵子和精子取出后,置于培养液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的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体外受精不同,体内受精的受精过程是在雌性的
内完成的。
(2)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和法两种。
(3)完成体外受精后,体外胚胎的早期培养的培养液成分中,除需要加入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等营养成分,以及等物质。
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或。
(4)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成功,是胚胎工程应用与实践中的重大成就之一,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
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指。
高考仿真冲刺卷(七)
1.C 寒冷时,促进细胞代谢增强的物质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引起肌肉不自主战栗的是神经调节过程中的神经递质。
2.B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而捣碎并不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其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还需要水浴加热,才能根据颜色判断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需要随机抽样调查,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结果偏大。
无水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 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
3.D 实验目的是研究臭氧层破坏对植物的影响,故自变量为臭氧层破坏程度,Ⅰ为自然条件下的对照组,Ⅱ、Ⅲ为实验组;数据显示,臭氧层被破坏程度越大,植物气孔张开程度越小,叶绿素含量越少;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只利用可见光;适当降低黑暗处理时的温度,可降低呼吸作用,增加大豆幼苗有机物的积累量。
4.D 植物激素甲、乙、丙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通过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来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甲激素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因此甲激素是脱落酸,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来培育无子果实,据此分析图示可知:丙激素是生长素,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会因细胞的成熟情况不同而有差异;NAA为生长素类似物,用较低浓度的NAA浸泡插条的基部更利于插条生根。
5.D 某女性患者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患者,但是有一个正常的弟弟,说
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祖父有病,而姑姑正常,说明控制该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父亲、祖父、外祖父都是患者,而弟弟、姑姑、舅舅都正常,说明该家系成员中男性患者都只携带一个致病基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女性的父母都是杂合子,则该女性患者只携带一个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人群中发病率=被调查患者数/被调查人数,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计算该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6.B 在0~t2时,λ大于1,说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甲的种群密度在t2时最大,在t2~t4时λ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至t4时的最低,所以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图示为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的某一阶段,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等在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群落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在t4~t5时,λ=1,说明甲种群数的数量在经历了0~t4时间段内的增加、减少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因此适应环境的能力没有减弱。
29.解析:(1)因为要探究CO2、O3及其复合作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需要设置单独O3组、单独CO2组及二者的混合物组,同时还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此C组应是CO2和O3同时增高,D组即对照组应该是自然条件组。
(2)由于已知A组净光合速率最大。
与其他三组相比,A组是高浓度CO2组,因为较高浓度的该气体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中暗反应(CO2固定)的进行,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3)Ca2+—ATPase酶能催化ATP的水解,因此测量该酶活性时,应以ATP为底物。
科研上常将Ca2+—ATPase酶的活性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判断依据,从光合作用的过程
分析,Ca2+—ATPase酶能催化ATP的水解,光合作用中暗反应分解ATP,释放能量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答案:(10分,每空2分)
(1)CO2和O3同时增高自然条件
(2)暗反应(CO2固定)
(3)ATP Ca2+—ATPase酶能催化ATP的水解,光合作用中暗反应分解ATP,释放能量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30.解析:(1)①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
题图显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将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可见,多巴胺是通过胞吐(外排)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
②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分析图示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中。
可卡因进入突触间隙后会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多巴胺转运体失去作用,不能及时回收多巴胺,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减少时,会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的现象。
(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图中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没有体现出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血浆和淋巴。
结构③所示的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变为电信号。
答案:(10分,每空1分)
(1)高尔基体胞吐(外排) ②糖蛋白
(2)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阻碍多巴胺的回收持续兴奋甲状腺
(3)血浆和淋巴化学信号变为电
31.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则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物质循环,因此蚯蚓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①C能捕食B,同时还与B竞争A,因此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分解者物质循环
(3)①捕食和竞争②有利通过C的捕食,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2分) ③调节
32.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
(1)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材正确。
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某基因决定的蛋白质功能无或较弱,或不表达蛋白质,当与另
一决定蛋白质功能强的基因一起构成杂合子时,自然显现出来的是后者所决定的性状,故决定蛋白质无功能或功能较弱,或不表达蛋白质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抑癌基因本身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其致癌突变必定是功能失去型,所以致癌突变是隐性突变。
(3)子二代数据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一代必须能产生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两对基因可以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或者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如果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只要某对基因发生交叉互换,子一代双杂合个体也可以产生四种配子,但要求所有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发生交叉互换,才能保证四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
答案:(11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严格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等(选两点,合理即可)
(2)隐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功能无或弱,或根本不表达蛋白质(3分) 隐性突变
(3)非同源100
37.解析:(1)①酵母菌、毛霉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常用比色法。
③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转化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与豆腐相比腐乳
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加,且容易吸收。
乳酸发酵的菌种是乳酸菌,属于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因此乳酸发酵时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①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对微生物进行计数;要大量繁殖该菌株应选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②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在此菌株基础上获得多种其他未发现的新性状菌株以供实验需求;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答案:(15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①有核膜为界限(包围)的细胞核②比色法③蛋白酶、脂肪增多(1分) 抗生素能杀死乳酸菌(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2)①稀释涂布平板法液体②诱变
38.解析:(1)体内的受精过程是在雌性的输卵管内完成的。
(2)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通常采用的体外获能方法有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两种。
(3)体外胚胎的早期培养,其培养液的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除需要加入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
(4)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15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输卵管
(2)获能培养法化学诱导
(3)血清(1分) 冷冻保存
(4)原始性腺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