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肌理构成

合集下载

构成基础11平面构成的形式—密集与肌理构成

构成基础11平面构成的形式—密集与肌理构成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续页(批注、补充、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记瞅序性构成的概念,并对作业进行点评会 思考提问、作业等)首先组织教学, 看。

把基本形态按疏与密、虚与实、向心与离心等方式进行构成的形式称为密集构成形式。

它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运动特征。

在这种形式的构图中,元素最密集的地方和最稀疏的地方均为视觉焦点。

密集构成形式根据元素的形态不同可划分为点密集、线密集、形密集、自由密集等类型。

B、密集骨骼''密集”常指骨骼方面,密集骨骼可分三类:1.趋于点的密集一以点状位置为中心的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点的周围。

(图1)2.趋于线的密集一概念的线在画面内构成骨骼,基本形趋附于这些线的周围。

(图2)3.无定性密集一设计可随意构成。

点与线的密集均得以规律性骨骼来引导设计的构成,其结果较接近规律方面。

点的密集近似重复与发射,线的密集近似渐变。

在使用无定性密集时,应注意统一感。

肌理构成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肌理是理想的表面特征。

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

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

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肌理给人以各种感觉,并能加强形象的作用与感染力。

A、视觉肌理视觉肌理是指眼睛所看到的肌理,无须用手摸而能感觉到它的特征。

实B、视觉肌理的运用有多种方法可获得视觉肌理的效果,现介绍一些常用技1.绘写一细致的肌理花纹可以用手直接描绘在平面上,也可采用工具辅助。

绘写的肌理有规则和不规则等。

干或湿的笔触,因其程度不同,获得特殊之效果。

(图图12.拓印一用油墨或颜料涂在凹凸不平的物体上进行拓印。

(图2)那孩翻蠡图23.喷洒一将颜料调制成适宜的稀度,进行喷、洒或倾倒在平面上所获得的肌理效果。

(图3)擦刮一在着色的平面上,用利器摩擦或刮刻表面也可获得肌理。

第四章平面构成——重复、渐变、特异、肌理

第四章平面构成——重复、渐变、特异、肌理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 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 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 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 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 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 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5.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 化。
课外作业
• 以特异构成进行平面设计作品一幅, 主题不限。
• 要求尺寸图为20厘米,装裱黑卡纸为 8开。
肌理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 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个不同,因而产生 粗糙感、光滑、软硬感。
肌理的创造方法:
骨 格 渐 变
课外作业
以渐变构成进行平面设计作品一幅,主 题不限。 要求尺寸图为20厘米,装裱黑卡纸为8 开。
特异
特异 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次序的关系里,有
意违反次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 打破规律性。
特异的分类:
1.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 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的视觉焦点。
2.大小的特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做 些特异的对比,但应注意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异要适中,不要 对比太悬殊或太相似。
3.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成分, 以打破单调。
4.方向的特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有次序的排列的,在方向 上一致,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特意效果。

平面构成-第十一章肌理构成的创意设计PPT课件

平面构成-第十一章肌理构成的创意设计PPT课件
(1)描绘法:用手或采用辅助工具直接描绘在纸上, 描绘的肌理可以是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可以是模 拟的或抽象的。
-
14
(2)喷洒法:用水彩或水粉颜料调成较稀浓度的 液体甩或洒在设计表面,也可用小刀刮牙刷得到喷 溅的肌理效果。
-
15
(3)渍染法:用宣纸、棉纸等吸水较强的材料, 在轻微搅和后有纹理的墨水中渍或染成肌理。
-
3
3.作品三(成都宽窄巷子围墙设计)
这是成都宽窄巷子临街围 墙的一处设计。它以围墙为 背景,三位打牌老人以及头 顶的鸟笼,部分是喷绘照片, 部分是突出墙体的玻璃钢, 是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画面。 喷绘照片展示了巷子的历史, 突起的玻璃钢造型又使巷子 的昨天触手可摸。两种肌理 的结合代表了传与现代的结 合。
-
4
4.作品四(某广场鹅卵石路)
在巨大的广场地面设计了
三条被波浪形的鹅卵石路,
凹凸不平的路面与旁边平整
的地砖形成了肌理对比。大
大小小形态不一的鹅卵石,
给人带来亲切、朴实和自然
的视觉感受,满足了生活在
大城市的人们渴望亲近自然、
回归自然的心情。在这三条
鹅卵石路的衬托下,整个广
场充满了自然、休闲、有趣
的生活情趣。
-
22
(10)盐与水色法:用食盐撒在未干的水彩上,盐 吸水后把颜色挤开形成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可以
得到特殊的肌理。
-
23
(11)混色法:用浓度较大的水粉颜料,在画面上 堆积并搅动,使其自然混合得到的肌理。
-
24
(12)自流法:将水分较多的颜料涂在较光滑的纸 面上,将纸倾斜使其流淌;或用气吹使其流动形成 特殊的肌理。
-
2
2.作品二(绝对伏特加酒广告)

平面构成第二讲 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第二讲 肌理构成

材质——由材料之本质属性所显示的表面效果,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直接感受的。质地 的美是静的、深邃的、朴素的。 肌理——由人类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是在视觉、触觉中加入某些想象的心理 感受。肌理的美是动的、实用而智慧的,肌理的创造更强调造型性。 肌理又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主要是指以视觉方式感知的特性,包括物体 表面和表层纹理以及是否透明等。我们远远眺望山峦、密林和田野时,其表面肌理和月球 表面及微波荡漾的湖面一样,是不能直接触知的,而只能靠视觉观察,此类情况通常被称 为视觉肌理(图1-23)。而我们把通过触觉感知的肌理称为触觉肌理。触觉肌理主要是指以 触觉方式感知的特性,包括物体表面的光滑和粗糙、平整或凸凹不平、坚硬或柔软,在进 行触摸时有无弹性等。人们对肌理的心理感受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更多的是依据自己在日 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触觉感觉经验来判断该物质的属性,有些时候只要看到了这种肌理并 不用亲自去触摸就可以判断出这种物质的属性,从而引发主观上的联想。所谓肌理感的定 义是这样的:由物体的表面组织构造所引起的视觉触感,称为视觉肌理感;由物体的表面 组织构造所引起的触觉触感,称为触觉肌理感。 综上所述,肌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属于造型的细部处理,即相当于产品的材料选择 及表面处理。肌理作为一个基本的因素在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创作中要 善于利用它来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材料以及不同的形式,再有机地结合环 境,创造性地编排各种设计因素,会让设计更为精彩。
图1-24 肌理的不同形态
几何形态是指把概念的几何学,依据数学逻辑直观化,并能直接用于平面 构成的形态。几何学上的形体无论在数理上还是作图方面都有着严密的区分。 几何形态根据其具有的性格和机能,可以分为五种: (1)圆形:椭圆形、圆柱形、圆锥形、多圆交叉形; (2)弧形:圆弧形、椭圆弧形、抛物线形; (3)角形:三角形、三角柱形、三角锥形、多角形; (4)方形: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立方体形; (5)不定形:复杂的直线形、曲线形、复合形。 几何形态必须以制图仪器为辅助手段进行制作,并应该了解图形的基本作 图方法和基本结构,从多方面、不同角度选择其组合方法。 自然形态中的有机形态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范围仅次于几何形,如建筑的 大体特征、流水的运动趋向、鹅卵石的排列、雨后白墙的流痕等都属于有机形 态。有机形态是一种强调内力运动变化的形态,可使人感到速度和力量。 偶然形态则是不可重复的形态,它本身具有偶发性和复杂性。一般情况下, 破坏产生的形态均为偶然形。例如将纸随意揉皱,即便是同种类型、同样大小 的纸,也不可能揉出相同的褶皱和纹路。这种形态虽然缺乏准确性,但却具备 超出意志的魅力和诱惑力。破坏很容易做到,而从偶发的形态中去提炼和发现 美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 肌理的组织形式及审美

平面构成点肌理

平面构成点肌理

平面构成点肌理平面构成点肌理 1平面设计之肌理构成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是由各种材质做成,都有不同的纹理。

所谓的肌理,就是物体表面的纹理或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也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等等。

大自然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表面质感,比如光滑的雨花石、粗糙的泥土、细腻的沙土等。

肌理的概念“肌”就是皮肤,“理”就是纹理、质感、质地。

肌理指的是物体表面的纹理,也就是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同、粗糙光滑的纹理变化,肌理是形象的表面特征,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1.从肌理构成的过程来说,可以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类。

1)天然纹理是指自然形成的纹理,如岩石的纹理、木材的纹理、树叶的经络等。

2)人工纹理值是人类在理解自然纹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如织物纹理、毛玻璃、轮胎花纹等。

2.从人的感受方面来看,肌理又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种。

1)视觉肌理指的是通过肉眼,凭借人的认知来判断物体肌理在视觉上的感受。

比如左边的砂石看上去就感觉比较粗糙;右边的水晶球一看就知道摸上去非常光滑。

2)触觉肌理:指的是通过触觉可以感受到的肌理,触觉肌理可以离开视觉肌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闭上双眼不观察物体,只需要通过触摸物体就可以判断其表面的纹理感觉。

比如这个“爱心”和它的背景,我们闭上双眼去触摸,就能知道这个“爱心”是光滑的,背景是粗糙的。

肌理构成的表现方法质感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书写文具,如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等。

,都能形成独特的纹理痕迹,也就是常说的笔触。

还可以通过画、喷、洒、弹、擦、粘、刮等方式获得各种技法。

肌理的表现方式:1.绘画细致的肌理花纹,可以用手直接绘制在平面上,也可以用工具辅助。

绘画的的肌理与规则和不规则之分,依绘画工具的不同,也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

2.拓印用墨水和颜料在凹凸不平的物体上摩擦,可以得到纹理效果。

3.喷洒将颜料调制成适合的稀度,进行喷、洒、倾倒、敲击等,在平面上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构成一、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

“肌”——皮肤;“理”——纹理、质地。

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

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及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

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肌理的形式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视觉肌理视觉肌理使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

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

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2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3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4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5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7 平面构成肌理

7 平面构成肌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创作方法
有多种方法可获得视觉肌理的效果, 现介绍一些常用技法。
5.渍染--具有吸水
性的表面可用渍或染 来获得肌理效果。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渍染
有多种方法可获得视觉肌理的效 果,现介绍一些常用技法。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璃上用纸压印,可以表现 出丰富细腻的肌理效果, 可以多次重叠压印,然后 因势利导,再适当用笔加 工,产生特殊效果。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湿印
有多种方法可获得视觉肌理的效果, 现介绍一些常用技法。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湿印
有多种方法可获得视觉肌理的效果, 现介绍一些常用技法。
小结
(1)所谓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大自然中的任何物体都是有表面的, 而所有表面都是有特定的肌理的。
(2)制作肌理效果的创作手法多种 多样, 要进行不断的实验,不断的 探索,才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
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1、什么是肌理,想一想生活中的肌理。 2、在你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那些 创作手法,材料。
人工肌理
经过人工再造的物 质纹理形态。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思考
人工肌理作品创作有哪些制 作方法?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 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喷笔、彩 笔,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 可用画、喷、洒、磨、擦、浸、烤、染、 淋、熏烧、拓印、贴压、剪刮等手法制 作。
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六点 五十二分。

平面构成课第二讲 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课第二讲 肌理构成

肌理
视觉肌理
触觉肌理
台北 民族路、民生路
澳门 老街
深圳 港口
香港 民居 视觉肌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的形态
几何形态
偶然形态
自然形态
完全可以重复,有机 械、准确、明快之感, 但有时显得冷漠,缺 乏生气
不可有意识重复的形态
包括有机形态和无机形态
肌理的不同形态
肌理的组织形式及审美
肌理往往给人难以言表的抽象之美,以形态的组织为例, 我们可以用现代设计的观点来解释肌理的语言,并归类整 理,以明晰其艺术效果与设计思路。
形状效果
感光效果
触感效果
(1)形状效果 肌理的形状组织形式及审美可参考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渐变”、 “近似”、“密集”等构成形式,遵循“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则来寻求美观、丰富的形态变化(图1-25)。
图1-25 肌理的各种形状效果
(2)光感效果 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不同,所具有的光泽度也不同。光泽度是由反射光 的空间分布所决定的对物体表面的知觉属性。由于光线投射的角度、强弱和 物体表面纹理、质地和色泽不同,物体对光线的吸收、反射、折射也有很大 区别,因此物体所具有的光泽度也不同,而且其效果丰富多变:细密而光亮 的质面,反光能量强,知觉感觉轻快、活泼且有冷感(如锦缎);平滑无光 的质面,给人感觉含蓄安静(如沙滩);粗糙有光的质面,使人感到笨重、 强固(如鳄鱼皮);粗糙无光的质面给人感觉稳重而生动(如树皮)(图126)。
综合各种材料,其肌理造型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四种: (1)叠加:累积、堆叠、黏合现成的物料; (2)塑造:石膏、水泥等; (3)改形:雕刻、腐蚀、皱折、敲打、穿孔; (4)编织:用纤维、条带编成花纹。 还有更多肌理制作方法可以借鉴,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如滴色法、水色 法、水墨法、吹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等(图1-27至图1-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肌理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生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制作肌理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学生制作肌理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一幅由肌理制作而成的图画,提问:这幅画是画出来的吗?(其实画画不
一定是画的)那么你觉得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图1)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揭题《应用肌理的艺术》
二、发现探索
1、摸一摸(触觉感受):
我这里有几件东西,想叫一位同学用手触摸一下,通过感受每样物体的触感来说出物体的名称(海螺、贝壳、树叶、石头、布、陶瓷等)。

2、说说触摸的感受,导出肌理的概念。

师: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的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是肌理。

肌理(质感):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那些纹理是随机的,自然形成的。

不同的肌理会给我们不同的触觉感受、传达不同的美感。

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到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

因此,不同肌理的物品,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粗质的纹理,给人一种粗犷豪放,植被的心理感觉;光滑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华丽严谨的心理感觉;纤细的质感,给人一种嫩弱、精细、灵巧生动的感受。

3、看一看(视觉感受):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哪些美的肌理呢?
出示大自然中的肌理图片:
树叶:那细细密密的叶脉就像蜘蛛网一样
风沙开成的自然纹理:摄影家林永基所拍摄,沙漠上强烈的大风把沙吹成波纹状的纹理,形成了有条理、有节奏、有韵律的自然图案。

土墙:是客家围屋的墙壁。

土墙的缝隙形成一种节律美,给人沉重的历史感。

“鸡血红”石:石质略透明,上有鲜红的斑斑块,像鸡血所凝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肌理。

大理石:表现华贵、高雅的意境
布纹:传达了亲切柔和质朴的意境
干涸的土地、苦瓜、麻绳、贝壳、布纹等等
得出结论——肌理的美表现为纹理排列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细腻光亮的表面,给人轻快、活泼、冰冷的感觉;
平滑无光的表面,给人含蓄、安静、质朴的感觉;
粗糙有光的表面,给人笨重、杂乱、沉重的感觉;
粗糙无光的表面,使人感到生动、稳重、悠远。

4、想一想:我们如何把这些这么美的肌理保存下来呢?——引出肌理制作的方法。

小故事:老师小时候在河边洗碗的时候,发现碗里的油花快速地扩散到河面上,在阳光中五彩缤纷,但是这种美丽一会儿就没有了,如果能长久保持该多好啊。

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
——吸附制作法。

吸附制作法:将墨或颜料滴在水面上,少进行搅动(可加油),使其自然混合形成偶然性。

用较能吸水的纸张,然后晾干即可。

这是一种多变的偶然性,可作为仿大理石的效果。

师:同学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美术的肌理作品?
抗水法:
拓印制作法:
1)、利用玻璃,其蒙胧效果,变化奇妙,有无穷的想象空间,象山峦、象野兽。

2)、利用些自然形象,如:干树叶、草编织物、米粒、沙石、木板花纹、硬币、钥匙、海绵等,在上面涂洒颜色后,用纸铺在上面压印所形成的图案。

教学建议:一棵树用不同色彩的拓片复制,改变大小或方向,重叠摆放,即可变成树林。

一条鱼、乌龟。

5、介绍肌理制作的其余几种方法
自流法:将水份饱和的不同颜色,涂在较光滑的纸面上,使其自然流淌,或用气吹动,使之构成不同的偶然线条,其形象自然活泼较为生动。

它可表现一些较为抽象形式,似是而非的形体。

喷洒法:用墨或颜料涂洒在纸上。

刮擦法:在着色的表面有硬物刮刻而制成纹理。

表现瀑布流水。

洒盐法:利用盐粒遇水溶化的特征,在画面湿时撒上盐粒,盐粒渗化将颜色挤开,形成了一颗颗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恰似百花竞放又似雪花飞舞。

三、欣赏作品,再次感受
PPT出示各类肌理制作的图片,肌理在绘画中具有丰富画面视觉效果、增强装饰美感的功能,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情绪。

提示学生要学会巧妙地运用肌理以达到各种效果,丰富画面。

四、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用自备的材料采用任意方法制作肌理作品,每组选一幅作品参加评比,先出班的创意之星。

要求:1、选择合适的材料,自选方法,制作一张漂亮的肌理画。

2、画面颜色的搭配要协调
提示: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不允许在制作过程中打闹玩笑。

3、课后收拾工具,清洁教案,培养良好的习惯。

五、学生作品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1、说说你是怎么利用材料制作出来的?
2、作品给大家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六、总结
同学们开动了脑筋,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作品很美。

其实,生活中美丽的事物的确很多,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每一种物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纹理,我们利用这些纹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也充分利用它们。

即使是废品,也能像丑陋的蛹一样变成美丽的蝴蝶,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现代社会中,思想是复杂而多变的。

莱格认为:“科学越发达,人们也就是越需要去想。


现代人非常喜欢看科幻、恐怖、充满神秘色彩的电影,美术作品也如此,肌理的想象空间也在这里有了它的立足之地。

肌理作品有着无穷的想像空间与艺术魅力,当你欣赏一幅装饰画时,画面中变化多端的点、线、面及色彩语言,会把你带进联想的世界,给人以无限的艺术审美价值,为生活添黑加彩。

七、复习(收获)
问答题:
1、物体表面都有肌理,对还是错?
2、树皮的粗糙,玻璃的光滑等都是表面肌理形成的,正确吗?
3、肌理又称为质感,是不是?
4、肌理都是自然形成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