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蒸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断裂和形成的化学键均为共价键B.该反应过程释放能量C.断裂1 mol液态水中的化学键需吸收930 kJ能量D. 2 mol O(g)形成1 mol O2(g)释放498 kJ能量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已知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方向放热,所以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B.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备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C. 2SO 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相同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反应要快3.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X棒变重,Y棒变轻,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X、Y、Z 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A. AB. BC. CD. D4.已知C(石墨)C(金刚石),在该反应进程中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放出能量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石墨比金刚石稳定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盐酸可全部被消耗B. Ⅰ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证明Cl2有漂白性C. Ⅰ图中:生成棕色的固体,证明Cl2有强氧化性D. Ⅰ图中:光照后量筒中气体体积减小,说明甲烷与Cl2发生了加成反应6.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Ⅰ开始失水,101.5Ⅰ熔化,150Ⅰ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7.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电解质为6 mol·L-1氢氧化钾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电时钾离子移向负极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8.为将反应2Al+6H+===2Al3++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铝条均已除去氧化膜)()A.B.C.D.9.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收集和吸收有毒气体。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1.已知反应2HI(g)H2(g) +I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向体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2mol HI(g)充分反应,可吸收12.5kJ的热量B.加入催化剂,分子的能量不变,但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多,速率加快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HI分解率不变D.H2(g) +I2(g)2HI(g)的活化能Ea为12.5kJ·mol−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 B.存在共价键的分子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离子键3.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NaF、HCl B.NaOH、NaHS C.MgCl2、Na2O2D.CaO、Mg(OH)24.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释放能量B.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ΔH=+30kJ/molC.使用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5.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2C s+H O g CO g+H g乙:()()()()222CO g+H O g CO g+H g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B.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蒸气质量与生产氢气质量比为9: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2C(s)+O2(g)=2CO(g) ΔH=-221kJ•mol-1,则C(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1B.已知氢气燃烧热△H=-285.5kJ•mol-1,则2H2O(l)=2H2(g)+O2(g) △H=+285.5kJ•mol-1C.已知中和热ΔH=-57.3kJ•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稀溶液与1mol NaOH固体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D.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热量28.7kJ,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 + CH3COOH(aq)=CH3COONa(aq) +H2O(l) ΔH>-57.4kJ•mol-1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二氧化碳与灼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葡萄糖在人体内被氧化分解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A.②④B.①C.①③④D.①④8.某温度下, 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 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B.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时C.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时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 mol I2, 同时有2 mol HI生成时9.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白磷自燃 C.燃放爆竹 D.干冰升华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CaCl2的电子式: B.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C.质量数为 31的磷原子:3115P D.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1.下列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A.B.C.D.12.下列表示物质或微粒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次氯酸分子结构式 H—Cl—O B.钙离子的电子式:Ca2+C.二氧化碳电子式∶∶C∶∶ D.Mg2+的结构示意图: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断裂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是放热反应B.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是放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和化学键的变化14.下列物质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CaO B.CO2 C.SiO2D.NaCl二、实验题15.实验室用浓盐酸、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并用制得的氯气和氢氧化钙制取少量漂粉精。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释放或吸收能量
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B.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无关
C.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一定是热能D.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8.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H2(g)+I2(g) 2HI(g),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烧杯G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5.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求x =____。
(2)求这段时间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平衡时B的浓度为______。
(4)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单位时间内每消耗2 mol A,同时生成1molC
B单位时间内每生成1molB,同时生成1mol C
C D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

温新堂个性化VIP 一对一教育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温新堂教育1第I 卷(选择题)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 ),化学反应的Δ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下表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下列反应CH 4(g)+4F 2(g)===CF 4(g)+4HF(g)的反应热ΔH 为A .-1940kJ·mol -1B .1940kJ ·mol -1C .-485kJ·mol -1D . 485kJ·mol -1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A .所有氧化还原反应 B .所有不需要加热的反应 C .所有物质的溶解过程 D .所有燃烧反应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和盐酸反应 B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C.氢气还原氧化铜 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A 2(g)+3B 2(g) 2AB 3(g)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 A .v (A 2)=0.8 mol·L -1·s -1B .v (A 2)=30 mol·L -1·min -1C .v (AB 3)=1.0 mol·L -1·s -1D .v (B 2)=1.2 mol·L -1·s -15.对可逆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 正(O 2)=5v 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 正(NH 3)=3v 正(H 2O) 6.对可逆反应2A(s)+3B(g) C(g)+2D(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 (正)、v (逆)不变; ④增大B 的浓度,v (正)>v (逆);⑤加入催化剂,B 的转化率提高A .①②B .④C .③D .④⑤ 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表示的意思是:时间为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D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越明显8.据报道,美国正在研究用锌电池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蓄电池,它具有容量大、污染小的特点,其电池反应为:2Zn+O 2══2ZnO ,其原料为锌、空气和电解质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空气在负极反应B.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 —2e -十2OH -══ZnO+H 2O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工作时溶液的pH 降低9.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发电装置,它是以铂作电极,KOH 溶液作电解液,总反应为:2H 2 + O 2 = 2H 2O ,正极反应为:O 2 + 2H 2O + 4e - = 4OH -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1 / 7《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NH 4Cl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存在离子键 B .属于共价化合物 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4NH的电子式:2.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B .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C .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导电D .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HCO 3 受热分解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B .NaOH 和 K 2SO 4 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相同C .H 2O 、H 2S 、H 2Se 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沸点依次升高D .SiO 2 和晶体硅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是原子晶体 4.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浓硫酸的稀释 B .碳高温下与CO 2反应C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D .Ba(OH)2·8H 2O 和NH 4Cl(固体)混合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 .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C .氢氧燃料电池在负极通入的是氧气D .银锌电池(2Ag+Zn(OH)2Ag 2O+Zn+H 2O )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是Ag6.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水可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 2O 分子中含有共价键B .海水养殖得到的贝壳可以生产CaO ,CaO 中含有离子键C .NaCl 中含有的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D .从海水中得到由Na 35Cl 和Na 37Cl 组成的氯化钠是混合物 7.用化学用语表示C 2H 2+HCl C 2H 3Cl(氯乙烯)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76C B .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Cl 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HCl 的电子式:H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aOH 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B .HCl 溶于水没有破坏共价键C .碳在O 2中燃烧时,破坏碳和O 2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CO 2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D .在Cl 2+2NaBr=2NaCl+Br 2反应过程中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也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 9.某温度下,在一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 .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气体的平均密度D .C 和D 的物质的量比是定值10.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 2O(g)CO(g)+H 2(g)。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含答案) (1)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检测题(含答案) (1)
C. 中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中, 提供孤电子对, 提供空轨道
3.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并且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2和H2B.H2S和CO2C.O2和CCl4D.Cl2和NH4NO3
4.[Co(NH3)6]C1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可利用CoC12制取该配合物:2CoC12+10NH3+2NH4Cl+H2O2=2[Co(NH3)6]C13+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6. 、 、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或共价键)
17.bSO2+Br2+2H2O=H2SO4+2HBr66.7%Fe+2H+=Fe2++H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成为稀硫酸,与Fe反应产生H2检验SO2是否除尽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E,影响H2的检验b澄清石灰水
18.过滤普通漏斗铁(Fe)Fe+H2SO4═FeSO4+H2↑冷却结晶取少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FeSO4溶液已变质
A.NH 是三角锥型结构
B.H2O2分子中只极性共价键
C.1mol[Co(NH3)6]3+中含6mol配位键
D.NH3和H2O与Co3+的配位能力:NH3<H2O
5.三氟甲磺酸用途十分广泛,是已知超强酸之一.其化学式为:CF3SO3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H<C<O<F<SB.稳定性:H2S<HF<H2O
A.“暖冰”是由于在电场中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得到的混合物
B. 时,水凝固形成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该条件下 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和能量》检测题(含答案)(1)《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1.H和I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已知(a、b、c均大于零):H(g)+I(g) 2HI(g) ΔH22221-·mol。

=-a kJ)(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键所需能量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1 mol IB.断开1 mol H—H键和—Ia) kJ+键所需能量约为(c+bC.断开2 mol H—I2a kJ,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 mol H和2 mol I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2连接好线路连接好线路后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某同学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22 后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NaCl固体中没有离子A. 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大量的离子B.图2中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C.NaCl 工作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图2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HOD.NaOHC.MgCl .BOA.K 22222€,2X(g)+Y(g) 进行反应:Z(g)1 的密闭容器中,.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Ll molX和mol Y ( )。

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l1c(Z) = 2c(Y)c(X)A.∶∶∶∶B9/ 1.C.X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D.同一时间内消耗2n mol X的同时生成n mol Z 5.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b 极上观察不到气泡产生,c 为稀硫酸时,Cu.当a为,b为含有碳杂质的 AlA c为浓硫酸时,不能产生连续的稳定电流为 Fe,B.当a为石墨,b 的 Al 的活动性强Mgc为 Al,为NaOH 溶液时,根据现象可推知C.当a为Mg,b 之间没有电流通过a、bc为FeCl 溶液时,,D.当a为石墨,b为 Cu3.下列各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6.C.D.AB.;MnSO,得到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7.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SO422。

2020-2021学年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鲁科版(2019)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测试题(含答案)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水B.食盐C.液氯D.纯碱2.下列措施能使煤炭燃烧更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是( )A.多加煤以使炉火更旺B.在煤炭中加入生石灰C.制蜂窝煤时常在煤中掺一些黄泥D.把煤粉碎,在煤粉燃烧器中燃烧3.在25℃、101kPa下,1mol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mol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放在冰箱中会减慢变质的速率B.实验室制备CO2时,可通过升高温度来加快反应速率C.实验室用铁片和稀硫酸制备H2时,选用98%H2SO4能加快反应速率D.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物5.下图为一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B.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4溶液蓝色变深D.如果将Cu电极改为Fe电极,Zn电极依然作负极6.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 键436 kJ/mol,F—F 键153 kJ/mol,气态H—F 键565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与F2反应是吸热反应B.2 L HF 气体分解成1 L H2和1 L F2 吸收541 kJ 的能量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 和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 气体的能量D.1 mol H2和1 mol F2 反应生成2 mol 液态HF 放出的能量小于541 kJ7.由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B.11和8;C.11和16;D.12和178.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X和2molY,发生反应4X(g)+2Y(g)⇌3Z(g),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密度不再变化B.Y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C.3v(X)=4v(Z)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X):c(Y):c(Z)=4:2:39.一定温度下的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不能标志某可逆反应2A(g)+2B(s)⇌C(g)+3D(g),已达到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B.气体A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2υ正(A)=3υ逆(D)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10.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取2—3次的实验平均值等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B.将相同大小的铝片放入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中,盐酸中气泡的速率较快的可能原因是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保护膜C.从海带中提取碘,可将灰化后的海带加入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CCl4萃取后分离D.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都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11.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2(g)⇌2HCl(g)+I2(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二章检测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

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解析:浓硫酸溶于水虽然放热,但浓硫酸是液体,又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适宜给食品加热;而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溶于水,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

答案:B2.人造卫星常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被氧化B.正极,被还原C.负极,被还原D.正极,被氧化解析:原电池就是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使电子经外电路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答案:B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铁与盐酸反应B .C 与CO 2共热C .碳酸钙的分解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反应解析:Fe +2HCl===FeCl 2+H 2↑,放热反应;C +CO 2=====高温2CO ,吸热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吸热反应;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吸热反应。

答案:A4.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反应前 反应后A .A 2+3B 22AB 3 B .2AB 2+B 22AB 3C .2A 2B +5B 2===4AB 3D .2AB 2+B 2===2AB 3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用AB 2、B 2表示,生成物用AB 3表示,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可逆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B 2+B 22AB 3。

答案:B5.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g),若氮气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的反应时间为() A.等于1.8 s B.等于1.2 sC.大于1.8 s D.小于1.8 s解析:氮气浓度降低0.1 mol·L-1-0.06 mol·L-1=0.04 mol·L-1需要 2 s,若化学反应速率相等,则浓度降低0.06 mol·L-1-0.024 mol·L-1=0.036 mol·L-1需要时间为0.036 mol·L-1×2 s÷0.04 mol·L -1=1.8 s,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所用时间增长。

答案:C6.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负极②海水是电解质溶液③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活泼的一极为负极,即为铝合金,①对。

电极在海水中,故海水为电解质溶液,②对。

铝合金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③错。

答案:A7.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表示v(正)=v(逆),正确。

②不能表示v(正)=v(逆),不正确。

③只要发生反应,v(NO2)∶v(NO)∶v(O2)=2∶2∶1恒成立,错误。

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

答案:A8.“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

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右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观察到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属于胶体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钠与氯气反应的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解析:烟、云雾属于胶体,A项正确。

2NaOH+Cl2===NaCl+NaClO+H2O,可吸收Cl2,反应2Na+Cl2===2NaCl是放热反应,D 项正确。

答案:C9.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下列为4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v(NH3)=0.2 mol·L-1·s-1B.v(O2)=14 mol·L-1·min-1C.v(H2O)=0.25 mol·L-1·s-1D.v(NO)=9 mol·L-1·min-1解析:首先,统一单位,A项v(NH3)=0.2 mol·L-1·s-1=12 mol·L -1·min-1,C项v(H2O)=0.25 mol·L-1·s-1=15 mol·L-1·min-1;其次,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则该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大,A、B、C、D四个选项中该比值分别是12÷4=3,14÷5=2.8,15÷6=2.5,9÷4=2.25,故选A。

答案:A10.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 B 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C.A与C的能量差为E4D.A 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解析:根据反应能量曲线图可知,能量大小为B>A>C,故两步反应分别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其中A、C的能量差为ΔH,C的能量最低,C最稳定,A、C错误,B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D错误。

答案:B11.(2015·福建卷)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0.600 0.500 0.400 0.300318.2 3.60 3.00 2.40 1.80328.2 9.00 7.50 a 4.50b 2.16 1.80 1.44 1.08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C.b<318.2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解析:分析328.2 K的瞬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成正比,则0.600/0.400=9.00/a,a=6.00,A项正确;从题给数据看,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当增大浓度同时降低温度时,瞬时反应速率可能会不变,B项正确;浓度不变时,b K下反应速率低于318.2 K 下的反应速率,故b<318.2,C项正确;题给数据是瞬时速率而不是平均速率,故不能作为判断所用时间的依据,D项错误。

答案:D12.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盛有10 mL 2 mol·L-1的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至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20 mL,2 mol·L-1B.20 mL,3 mol·L-1C.10 mL,5 mol·L-1D.10 mL,3 mol·L-1解析:据条件可知,加入的X溶液中X的物质的量越多,当“稀释至50 mL”时其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故选B。

答案:B13.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500 ℃,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乙:500 ℃,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丙:450 ℃,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500 ℃,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解析:温度高,浓度大,且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最快,乙最快,其次是甲,最慢的是丙。

答案:C14.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根据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电极是负极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贮存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解析: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因此a电极上发生反应2H2-4e-===4H+,a电极是负极;b电极上发生反应O2+2H2O+4e-===4OH-,b电极是正极,以上电极反应式,适用电解质溶液为Na2SO4溶液等;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较高,且产物是H2O,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氢氧燃料电池通入H2、O2就能工作,无需将H2、O2贮存在电池内部。

答案:B15.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

此种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产物污染也少。

下列有关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用KOH溶液时,其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e-+4OH-===4H2OB.碱性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C.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除纯氧外,空气中的氧气也可以作氧化剂解析: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用KOH溶液时,在负极H2失电子生成H+能与OH-继续反应,故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e-+4OH-===4H2O,A正确;碱性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 -===4OH-,B正确;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 错误;燃料电池的正极是氧气得电子,可以是纯氧,也可以是空气中的氧气,D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16.(1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