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梵高传》有感
《梵高传》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梵高传》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你是否看过《梵高传》这部作品,如果看过,你是否有许多不一样的感悟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梵高传》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方便大家学习。
《梵高传》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1未看过他的传记之前,没办法理解他的画。
只想说,他天生的率真热情的性格,对生活的疯狂热爱,对自身价值的追逐和坚持,注定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赤子之心让他不断受挫,也让他的艺术造诣越来越高。
我佩服他的执着和专注,崇拜他对艺术孜不倦的追求。
看了很多评价,竟有那么多人同情他,那么多人去抨击那个社会。
然而我对他只有崇拜,崇拜,崇拜。
他一直都在做他最爱的事情,直至癫狂。
不论他是否实现了世俗意义上的人生价值,但是他一直都在坚定的追求自己的内心选择。
他是无比的幸福。
请不要轻易对他说同情,亦或抨击那个时代的人们。
学过一定美术史的人也知道,当一个美术风潮引领时代的时候,异端难容一直都是很普遍的事情。
要做艺术本就该忍受。
他所受的一切快乐和苦难,都是他应得的。
因为上帝注定让他成为梵高。
《梵高传》观后感(十):这么一群人,至少我能懂他们的疯狂的热爱和偏执使得他们与人群格格不入,所以也就没有人能理解那些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孤独。
一开始就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信仰和精神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一旦没有这个心力再去自我维持这些,一旦信仰崩溃,精神沦陷。
开始怀疑人生,怀疑一切人伦的是非曲直。
如果寻不到人生的意义,如果在黑暗中太久,找不到出路,唯有死了。
从梵高,到海子,还有三毛,我坚信他们走的路是一样的。
他们因为纯粹的活过,探索着人生的意义,所以死的平静安详。
不是说星座来的,但是这些人刚好都是白羊的。
所以同作为白羊的我为所有白羊的人感到无可言喻的无可奈何与惋惜,甚至我纠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一种不可言状的痛苦,没有缘由..........《梵高传》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2梵高还是个传教士的时候,他希望能够救助身在苦难中的人们,于是他去了矿井。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梵高内心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他那充满激情与痛苦、热爱与挣扎的一生。
梵高,这个名字在艺术史上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然而,在他生前,却鲜有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他在孤独与贫困中坚守着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书中描绘的梵高,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艺术巨匠,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困惑的普通人。
他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就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但他对大自然和生活却有着异常敏锐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在他后来的绘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梵高的绘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早期的作品风格较为灰暗,充满了对生活的迷茫和不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大胆地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将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倾注在画布上。
他笔下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对光明的渴望;他画中的星空,不再是宁静的夜空,而是充满了流动的能量和无尽的幻想。
然而,梵高的艺术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和生活上的安宁。
他一生贫困潦倒,靠弟弟提奥的资助维持生计。
在爱情方面,他也屡屡受挫,这无疑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依然坚持每天作画,用画笔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的精神世界是如此丰富和复杂。
他对艺术的追求近乎疯狂,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他对色彩和形式的探索,对传统绘画规则的突破,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但同时,他内心也充满了孤独和痛苦,他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被视为疯子。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最终导致了他的崩溃。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梵高的命运感到悲哀。
他是一个天才,却生不逢时,在他活着的时候,未能享受到应有的赞誉和尊重。
但同时,我也被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所深深打动。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艺术的真谛,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他灵魂的倾诉和生命的见证。
梵高传读后感1000字

梵高传读后感1000字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是一部描写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的传记,作者是欧文·斯通。
这本书以其真实、深刻的描写,让我对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梵高是一位充满矛盾与痛苦的艺术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孤独和痛苦,但同时也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读完这本书,我对梵高这位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
他从小就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直在寻求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他曾经是一名牧师,后来成为了一名画家。
但他的一生并不顺利,他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最终在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的一生让人感到心痛和惋惜,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痛苦和对美的追求,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作品。
梵高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喜欢用鲜艳的色彩和浓烈的笔触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让我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艺术追求。
梵高的一生和作品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他却在痛苦中追求着对美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和美的追求,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对生活和美的追求,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梵高传》,我对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梵高传》,我对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但他却在痛苦中追求着对美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和美的追求,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对生活和美的追求,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梵高传》,我对梵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家读《梵高传》有感

艺术家读《梵高传》有感> 文档作者:xxx一、引言《梵高传》是一本描写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生平的传记,凭借其深刻的心灵描写和艺术理念的探索,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关注。
作为一位艺术家,我读完这本书后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艺术家的孤独与痛苦梵高这位卓越的艺术家一生都在追求美与真理,但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孤独和痛苦。
书中深入剖析了梵高内心的挣扎和折磨,使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家创作的背后常常是一种孤独的存在。
正是这种孤独和痛苦的折磨,催生了他伟大的艺术作品。
三、梵高的创作理念梵高的绘画风格独特,他追求的是表现内心情感,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放大,使作品充满强烈的表现力。
我在读完《梵高传》后,对其创作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细微的美,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这种美展现给观者。
梵高的作品饱含着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这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追求。
四、梵高的艺术影响梵高的创作方式以及对色彩的运用对现代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所展示的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对许多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毕加索等。
作为当代艺术家,我被他的作品所打动,从中汲取了灵感,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运用了一些梵高风格的表现手法。
五、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梵高传》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艺术不仅是表现美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梵高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念,透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他在为社会呐喊、为人民发声。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艺术家,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用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六、结论《梵高传》不仅仅是描写一位艺术家的传记,更是呈现了梵高一生的奋斗和心灵的成长。
作为一位艺术家,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艺术的意义和影响力。
梵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而他的作品将永远在艺术史上闪耀。
通过阅读和研究,我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他的精神和意愿,并致力于创造出具有深度和情感的艺术作品,为社会作出贡献。
读《梵高传》

读《梵高传》《梵高传》是荷兰作家欧文·斯通(Irving Stone)所写的一部小说,讲述了著名荷兰画家梵高的一生。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不仅可以了解梵高本人的生平经历,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到艺术家们所经历的许多问题和挑战。
《梵高传》的文笔非常生动,语言简练且富有感染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采取了一种生动的叙述方式,将故事串联起来,似乎把读者带到了当时的那个时代。
通过作者丰富的叙述和描绘,读者们几乎可以听到梵高的脚步声和他在画布上创作时的心跳声,这种现实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梵高传》总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述梵高的早期经历,其中包括他年轻时的生活和职业,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和情感生活。
梵高是一个非常复杂、内向的人,有时候会非常沉默,让人难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
然而,作者通过对他的身世、人际关系的描述,以及他在痛苦中创作的历程的刻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天才艺术家的面貌。
在第二部分中,读者们看到了梵高的艺术生涯的巅峰和他的不幸结局。
尽管他的生活中充满了疾病、贫穷和孤独,但这并没有阻止梵高创作出一系列卓越的作品,为世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的画作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如《星空》等作品更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梵高不断尝试的艺术实验,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他独立于时代的思想和创作方法让人倍感惊叹。
此外,在《梵高传》中,也充满了与其他艺术家、文化人物的交往,使得读者们可以把这段历史与其他重要人物以及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例如,梵高与高更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彼此之间的创作激励和竞争,也表现出当时的艺术氛围和流派的碰撞与冲突。
总之,《梵高传》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了解梵高的一生,表达出作家的审美观和思想感悟,也是一本充满深意和启示的精彩读物。
阅读过后,我更加感受到艺术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更加热爱艺术和生命了。
《梵高传》读后感_《梵高传》读书心得五篇

《梵高传》读后感_《梵高传》读书心得五篇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
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
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共打击参阅《梵高传》读后感(一)合上了最后一页,梵高的故事还在脑子里回响。
梵高最后最后的激情创作是在阿尔,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
在那里有强烈的阳光与恐怖的西北风,梵高每天早上背上画架,晚上带着幅满意的作品,赶着黑夜归来。
阿尔恶劣的天气,营养不良,失眠,长期的精神亢奋(这是他画画的唯一动力),他患了可怕的癫痫病(更像是精神分裂)。
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给一个妓女,他被送进精神病院。
他一旦在理智恢复时,又开始创作。
可是随着精神的衰退,他明白自己的激情已逐渐消退。
为了不给他弟弟增加负担(梵高从开始绘画时,经济****都是弟弟提供的,也是弟弟在精神上支持他)他用手枪结束了生命。
而他永远都不知道,他的绘画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藏品,()被后人景仰膜拜。
梵高的一生是艰辛的。
但他却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目标。
他用十年的时间表达着他的艺术。
他在阿尔画的“向日葵”,被当时的一位欣赏艺术的医生说:“我这一身,如果能创作这一幅画,就成功了。
”不论在恶劣的煤矿,还是精神极度痛苦的阿尔,他都认为绘画是工作,是他能存活唯一精神动力。
有人说,只要长期的坚持一件事,不管怎样也会成功。
或者更准确的说,长期从事时,必定要加入激情,加入单纯对事业的追求。
《梵高传》读后感(二)你们知道梵高吗?写《梵高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斯通,书中介绍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当我看到梵高一幅又一幅壮丽辉煌的油画时,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了!梵高这个人本身长得奇丑无比呢!他长着一双呆滞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凹,一些鱼尾纹在他眼睛旁,目光显得很忧郁,并长着一对粗眉,它们让人觉得不搭配;还有一双小耳朵,小到像洋娃娃的耳朵,一个鹰钩鼻,鼻子向下塌,并且是秃顶呢!他的行动也很笨拙,呆头呆脑的。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梵高传>读后感》读完《梵高传》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梵高,这位传奇的画家,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让我感慨万千。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梵高的世界。
他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却从未熄灭。
梵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性格有些孤僻和执拗,这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显得与众不同。
他不善于迎合他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梵高早期的画作并不被人们所认可,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异常艰难。
他没有稳定的收入,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
但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创作。
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梵高在阿尔勒的那段时光。
他租下了一间黄色的房子,试图在这里建立一个艺术家的乐园。
他每天都沉浸在绘画中,从日出到日落。
那时候的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希望能和其他艺术家一起交流创作,共同追求艺术的真谛。
他画了那著名的《向日葵》,那些鲜艳的黄色花朵,就像他心中燃烧的热情。
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他的行为和作品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是如此的怪异和不可理解,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记得有一次,梵高在田野里作画。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蓝天白云下,金黄色的麦田一望无际。
梵高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眼睛里只有那片美丽的麦田和天空。
他不停地挥动着画笔,脸上沾满了颜料,衣服也变得脏兮兮的。
周围的农民路过,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人嘲笑他是个疯子。
但梵高根本不在乎,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他的画。
当他终于完成那幅画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是值得的。
还有一次,梵高为了画一个农妇,他跟着她在田间劳作了一整天。
他仔细观察着农妇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
他看到农妇粗糙的双手,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还有那疲惫但坚定的眼神。
他把这些都画进了他的作品里,让这个农妇的形象变得无比生动和真实。
梵高传读后感

篇一:梵高传读后感很久没有读到如此触动人的作品了。
还记得那是高中时代《少年维特之烦恼》使人肝肠摧断、《永别了武器》之尾声让人失魂落魄、《茶花女》读信之状令人垂泪沾衣…原以为自己长大了,理性可以控制情感,神经渐趋淡漠,不至轻易为一个故事动感情。
可面对真正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灵魂,你的那颗心又怎可安然藏匿和隐遁?《渴望生活—梵高传》是从豆瓣得其名而买之的,最初是因其评分和评论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在当当反反复复下上架数次才最终下定决定买了回来。
全书520多页,42万字,近乎半部多《红楼梦》的厚度了。
在读完《傅雷家书》后,觉得心灵空虚难耐,容不得半点间隙,才从架上取下《梵高传》抱床上躺而读之。
原打算五天读完,但实际三天就搞定了。
没经过情感基调的转换,也没有边读边整理自己的思绪,就如投入恋爱般的状态,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婚礼”。
读学术着作如嚼干蜡,而周国平先生所谓的“青春期”的阅读状态,唯有这类蕴涵人类伟大情感的着作方能具之吧。
梵高是一个赤子。
我无法确切赤子的定义,故仅从几个外围特征来简要叙述。
梵高情感状态的自然单纯。
情感的单纯,并非情感的单一或冷漠,而是指情感的无杂念和自然状态。
梵高的爱情经历,充满坎坷,几乎一无所获,但其爱情的状态,却饱满而高洁。
青春懵懂时的梵高,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乌苏拉,却被草地出门;在迷人的乡村作画,爱上了失去丈夫的美丽表姐,情感热烈不可自抑,却换来“不、决不、决不”的绝情回答,及乱伦的强烈谴责;在海牙,贫困交加的梵高,认识了叫克里斯汀的妓女,在相濡以沫中许以婚期,成为梵高第一个名义上的妻子,()但妓女恶习难改,终与梵高决裂而去,并留下浪荡的坏名;在同父母居住的纽恩南,梵高第一次被女性狂热的爱慕,这是一个39岁的叫玛高特的女人,“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她说,梵高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情,遂决定娶她,但世俗的婚姻观及女性家族的强烈反对,玛高特以服毒自尽而定格了她的爱情;在阳光强烈的阿尔,梵高被一个叫玛雅的女人追慕而至,那是在博里那日擦肩而过的女孩子,在一棵阴凉的树下,这女孩子将自己给予了梵高,两人缠绵而激烈,梵高醒后,玛雅不见了踪影,这种类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爱的表达方式,叫人顿感伤怀;也是在阿尔,梵高为了亲近一位叫拉舍尔的妓女,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抵偿五个法郎的代价…这就是梵高的全部爱情经历,显得简单、纯粹、随性、热切、痴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梵高传》有感
寒假里我5天就读完了梵高传,却不知从何写起。
整本书的基调和梵高的画一样,在我印象中
是偏褐色、黄色与金色,那是大地与太阳的颜色,让人感觉温暖与安全。
可是主角文森特•梵
高的整个人生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冰冷中
沉浮。
先是遭受失恋的打击,梵高的爱认真、执拗、非常具有爆发力,甚至不顾一切。
为了见到心爱
的女子,他可以忍受饥饿与疲劳,徒步几昼夜只
为远远望上一眼;他可以藐视□的罪孽,将手心放
在烛火之上以示坚决。
可是飞蛾扑火,这样的爱
情终将化为灰烬,而文森特一生都无幸得到自己
的爱情。
接着是事业的挫折,明知不喜欢不合适,梵
高一开始也曾很努力的成为一名牧师,只可惜身
处人间地狱似的矿地,看着采矿人家的痛苦、挣
扎和死亡,他虽尽其所能的行施布道,都只是精
神上的欺骗,信仰与上帝并没有带来救赎,梵高
的努力甚至被教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与批判,
这让他情何以堪,最后连自己都迷失了。
幸好在绝望之时,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与追
求绘画。
在绘画中,梵高认识到,所有的痛苦都是为
了做铺垫,所有的不幸都是灵感的源泉,他可以
把痛苦当做观察生活的放大镜,去捕捉那平凡而
真挚的幸福。
是的,他的模特儿是丑陋的,矿工、农妇、邮差、妓女等等,那些个皮肤粗糙,身形
佝偻,都是在生活中苟延残喘之人,梵高将之捕
捉到了画中,并没有同情与修饰,也没有虚伪的
伤痛与呻吟,梵高只是一个记录者,用最深刻的
笔触,最真诚的颜色将他们记录下来这就是生活
的真实一面,没有雕栏玉栋,没有宝马香车,大
多数有的只是辛苦劳作了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
吃着土豆的人。
由于起步较晚,梵高开始拼命拼命的冲刺,
他不停得画不停的画。
为了某一处风景,他可以
在海边坐上一天,任凭风吹雨打;他可以在烈日下
之下,晒到红斑秃顶。
那群鸦乱飞的麦田,红叶
斑驳的森林,星月流动的夜空都存在在他每天早
出晚归,日晒雨淋,忍饥挨饿的困顿生活中了。
梵高是天才,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天才,
而是一个努力的天才,他不仅仅将绘画当成一项事业,而是生命。
每一幅画注入了他的生命,每画一幅画他的生命也随之缩短。
吃饭、睡觉、生活都是为了延续绘生命,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绘画,即使是爱情、友谊对于梵高而言,也就是给画添上了不一般的亮点。
最后绘画完成了,身体机能虽然在运转,生命的意义结束了,梵高用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短暂却完整的一生。
梵高是孤独而任性的,他不被人理解,大部分时间都在孤军奋战,可是艺术本来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况且在梵高的背后还有那个无限包容他的弟弟迪奥。
总觉得迪奥是梵高的影子,有了迪奥的支持精神上与物质上,才成就了梵高。
然而即使是弟弟,也没有理由这样不计报酬的帮助兄长,每个月150法郎,即使自己拮据的时候,也不间断,这是怎样一个负担啊。
但是迪奥一点没有抱怨,没有怀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是梵高的分身,梵高也是他的分身,梵高的创作就是他的创作!他们对于艺术都有梦想,梵高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艺术,迪奥就不顾一切为他创造条件,如果说绘画是梵高的精神支柱,梵高就是迪奥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梵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迪奥的精神
也崩溃了,不久之后离开了人世。
迪奥之于梵高,不仅仅是兄弟,更是知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小说之父在二十六岁时写的,读起来其实很像小说,不过二十六岁这个年纪,对于梵高这样的人生能有多少感想?我不喜欢一本传记,都是赤裸裸的赞美与崇拜(中国的伟人传记都是这样),也不喜欢大段大段作者的感情白描,一旦作者把主人公当成了自己情感的容器与化身,那传记便不再对别人的纪实性的描述,而是自己的情感发泄了。
很高兴《梵高传》没有让我看到这样虚假的东西。
一本好书,看了让人思考。
我没有梵高的觉悟,当然也绝不会有梵高的成就,但是如果能够学到那么一点点呢,再努力一些,是不是能够离梦想近一些呢?
啊,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