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练习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练习 (新版)粤教版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1.二氧化碳有何性质(1)物理性质态变化。

(2)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H 2O===H 2CO 3。

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CO 2+Ca(OH)2===CaCO 3↓+H 2O 。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④能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 +CO 2=====高温2CO 。

【例1】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CO 2性质,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取两支试管,充满CO2,将一支试管倒插入水中,另一支试管倒插入Ca(OH)2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现象。

请你推测并叙述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液体在试管内上升且高度不同,说明CO2与水、Ca(OH)2反应使容器内气压变小,水中试管内液面较低,可能与H2CO3的稳定性有关。

答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碳酸易分解,CO2+H2O===H2CO3,H2CO3===CO2↑+H2O;二氧化碳也能与Ca(OH)2反应,CO2+Ca(OH)2===CaCO3↓+H2O。

体积一定的容器内盛装的二氧化碳发生溶解、反应或被吸附后,该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小。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CO2的性质,把化学原理、气压知识与变化现象结合起来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1)药品及反应原理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CO2;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蜡烛燃烧也可以生成CO2;煤气或天然气燃烧也可生成CO2;……实验室里用什么药品来制取CO2呢?从原料的来源、价格,操作是否便利,收集到气体的纯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实验室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或石灰石...)在常温CaCO3+2HCl===CaCl2+CO2↑+H2O(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实验室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吗?都是液体与固体..下反应来制取气体,实验室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在常温的发生装置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练习题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练习题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使试剂瓶变得明净的最好方法是()A.用蒸馏水冲洗 B.用钢丝刷刷洗C.用稀盐酸洗涤 D.用热水冲洗2.遵义市从去年秋季到今年春季持续干旱,政府组织实施了人工降雨。

下列可作为人工降雨的物质是()A.干冰B.食盐 C.木炭 D.酒精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能与水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的用途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把________叫做干冰,干冰可作制冷剂和进行人工降雨,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温室效应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增多,而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同步练习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同步练习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同步练习剂D. 是一种与干冰化合组成不同的物质5.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A. 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6.如图所示,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溢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溢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水蒸气7.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操作:(1)向试管里装入大理石、(2)检查装置气密性、(3)收集气体、(4)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1)(2)(3)(4)B. (2)(1)(4)(3)C. (2)(4)(1)(3)D. (1)(4)(2)(3)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都用到的一种物质是()A. 稀硫酸B. 稀盐酸C. 石灰石D. 锌粒9.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CO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降低反应温度 B. 用稀硫酸代替盐酸 C. 粉碎大理石 D. 加水稀释盐酸10.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二、填空题1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________,但它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中并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 ,________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________。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下列物质的原因是(1)碳酸钠溶液________ (2)硫酸溶液________ (3)浓盐酸________ .13.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同学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科粤版九年级(上)《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卷

科粤版九年级(上)《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卷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9小题)1.(3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用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且浓盐酸易挥发使二氧化碳中混入氯化氢B.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2.(3分)实验室常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A.大理石和浓硫酸B.大理石和稀盐酸C.碳粉和氧气D.大理石高温煅烧3.(3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A.碳酸钠和稀盐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C.高温煅烧石灰石D.大理石和稀硫酸4.(3分)检验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B.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5.(3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6.(3分)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A.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C.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D.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7.(3分)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用石蕊做的干燥的小花变红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8.(3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查气密性B.倒药品C.收集气体D.验满9.(3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推理合理的是()A.二氧化碳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所以常温常压下能在水中无限溶解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要除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灭火D.二氧化碳能和碱溶液反应,所以能和碱溶液反应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10.(3分)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11.(3分)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A.B.C.D.12.(3分)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 和C 一定条件下都可将氧化铜还原为铜B.用CO2灭火只利用其物理性质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 中毒D.CO2的排放会严重导致酸雨13.(3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红色的铜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14.(3分)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①氮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5.(3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二氧化碳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16.(3分)下列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仅用了它的物理性质的是()A.人工降雨B.光合作用C.制碳酸饮料D.用于灭火17.(3分)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A.都能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C.都是无毒、无味的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8.(3分)“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基础训练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基础训练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是()A.B.C.D.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C.二氧化碳有毒,可使人死亡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3.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⑦二氧化碳的沸点为-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A.①②③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②③⑦⑧4.如图所示,将充满CO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液面下降③试管内溶液变红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⑤B.①④C.②③D.①③5.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A.含碳燃料燃烧B.微生物分解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6.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氧化碳明显增加7.下列装置中,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B.C.D.8.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B.吸入该气体,看是否感到气喘、头疼C.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看其是否变红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火焰是否熄灭9.下列制取、收集验证CO性质的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A.制取CO2B.收集CO2C.CO与水反应2D.CO不支持燃烧210.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正确方法是()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加入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D.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11.实验室制取气体过程中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A.反应物的状态B.反应条件C.生成物的性质D.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1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不必考虑气体的下列性质中的()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同步练习 (新版)粤教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1.“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A.酸雨 B.白色污染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2.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反应所需药品和反应条件B.实验装置C.气体的验证D.气体的用途3.常温下,某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4.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用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5.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1)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粤广东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随堂练习【精品】.doc

粤广东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随堂练习【精品】.doc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选择题1.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 干冰蒸发出大量水蒸气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2.下列现象只体现CO2物理性质的是()A. CO2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将CO2加压和降温,变成雪花状固体D. CO2倒入装有阶梯式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边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边的后熄灭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5.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A、用①③制取氧气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C、用②④制取氧气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把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无数的小水点,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仿佛仙境一般.在舞台上常用这方法制造仙境,所以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故A、B、D都不正确。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楼房失火时,从防火通道快速撤离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手持燃着的火把进入深洞游览,发现火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2.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A. 人和动物的呼吸B. 利用太阳能发电C. 化石燃料的燃烧D. 植物的呼吸作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 CO能溶于水生成酸C. 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 CO可以在O2中燃烧4.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常温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只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B. BC. CD. D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 古代用墨书写和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仍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D.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A. 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C.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D.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7.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的仪器有()A. 试管B. 长颈漏斗C. 集气瓶D. 水槽8.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B. CO2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C. 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活泼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9.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1.“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A.酸雨 B.白色污染C.臭氧层破坏 D.温室效应2.确定某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反应所需药品和反应条件B.实验装置C.气体的验证D.气体的用途3.常温下,某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4.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用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5.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1)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NENGLI TISHENG8.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用①③制取氧气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C.用②④制取氧气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9.“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的“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1)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_(填序号)。

①C+O2CO2②CH4+2O2CO2+2H2O③CaCO3+2HCl===CaCl2+H2O+CO2↑④石油+氧气二氧化碳+水⑤2NaHCO3Na2CO3+H2O+CO2↑(2)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CO2+2NaOH===Na2CO3+H2O②6CO2+6H2O C6H12O6+6O2③CO2+H2O===H2CO3(3)根据对(1)(2)的分析,你认为,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外,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12.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中,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要制取二氧化碳,小明同学应该从以下药品中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

(2)选择以上药品的理由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

②一般不选用碳酸钠粉末。

因为它与酸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

③可用木炭和氧气反应,因为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④最好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因为反应速度适中,条件要求不高,气体产物纯净,易于收集。

(3)写出用你选择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5)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其他气体,请举一例: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制取该气体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看,为什么这两种气体所用的发生装置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点拨:本题考查了四大环境问题,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酸雨与氮、硫的氧化物有关;白色污染与废弃塑料有关;臭氧层破坏与氟利昂等物质有关;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有关。

2.D 点拨:气体的用途与实验室制法无关。

3.A 点拨:因为气体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C 点拨:熟石灰的溶解度很小,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弱,故用澄清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来解决“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不可行的。

5.D 点拨:干冰升华吸热,瓶中水的温度降低,水不会汽化,二氧化碳不是白色,故A、B错;干冰不是熔化是升华,C错,故只有D正确。

6.(1)B(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可以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或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或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能)(3)2CO+O22CO2(或C+CO22CO)7.(1)C+O2CO2(2)H2O+CO2===H2CO3(3)6CO2+6H2O C6H12O6+6O2(4)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8.C 点拨: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都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B错误;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可以用装置②④制取氧气,C正确;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

9.B 点拨:CO2与CO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也能与碱反应,但CO却不能。

CO2不能燃烧,CO却能燃烧。

10.(1)①②④(2)②(3)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使用氢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点拨:(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①②④都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③⑤不是主要原因。

(2)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这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最主要方法。

(3)减缓“温室效应”,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如植树造林等措施。

11.(1)①铁架台②集气瓶(2)B C(或E或CE) (3)CaCO3+2HCl===CaCl2+CO2↑+H2O 2NaHCO3Na2CO3+CO2↑+H2O A D (4)防止CO2溶于水(造成测量不准确)(意思相近即可) 无点拨:(1)要认识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①为铁架台,②为集气瓶;(2)制取氢气是常温下固体与液体的反应,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C),氢气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选E);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来制取CO2,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因是给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D);(4)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造成测量不准确,而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12.(1)稀盐酸石灰石(2)①②④(3)CaCO3+2HCl===CaCl2+H2O+CO2↑(4)cabd(5)氧气2H2O22H2O↑+O2↑该反应为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与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和条件相同,故可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点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木炭与氧气反应,因为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混有氧气而难以分离。

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太强,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太多氯化氢气体;也不能用碳酸钠,反应速度太快,不易收集。

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先装固体药品,再装液体药品。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跟液体不需要加热就反应的情况,故还适合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或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