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经验及启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ngdao Uni versi 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Soci al Sci ences)第25卷第1期2009年3月Vol.25,No.1Mar.2009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经验及启示[摘 要]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主要有紧缩城市开发模式、“绿色交通”开发模式、社区驱动开发模式、生态网络化和原生化兼具开发模式和绿色城市技术开发模式等五种。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主要包括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公众参与、完善的法律及管理体系和突出的重点领域等。
我国要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等方面建设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模式;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9)01-0021-04The constr uction model a nd exper ience of the foreign ecocities a nd its enlightenmentW ANG Qing(Internatio nal Business Co 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China )Abstr 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ive construction models of foreign ecocities ,namely ,compact city ,green transporta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ing and original ecology ,green city mode.It further concludes their experiences as the presence of manageable goals ,public participation ,complete law and regulation system and priority of key areas.The paper argues that China sho uld learn from the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combine them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develop green transportation ,broaden public participation channels and make sustainable city development plans to construct ecocities.Key words :ecocities;model;experience;enlightenment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国内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国内国外生态旅游发展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国内:
1. 引导民间资本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环保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生态旅游地区的投资。
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监管,保证投资能够真正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
2. 开展志愿者保护生态旅游区:积极引导爱好生态旅游的志愿者,开展生态保护等相关活动,为游客提供优质的生态旅游体验。
3. 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各级政府与旅游企业可以加强与文化机构的合作,推出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具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
国外:
1. 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各国通过整合自然、文化、体育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例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新西兰的奥克兰市等。
2. 保护生态,促进旅游发展:许多国家致力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为保护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态环境,采取了限制游客数量和设立保护区等措施。
3. 制定旅游规划,提升旅游品质: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旅游规划,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例如,法国的巴黎开展的“白夜漫步”活动向游客展示城市与晚间的迷人景色,拉动了旅游消费。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
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
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
斯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
回收利用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
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
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
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
城市能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
该是有 12%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
首先,在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高了拼车和非机动出行比例;第四,提力鼓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大1图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交通体系的公共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 75%目前产生的北京规划建设| ) 生态城市实践样本(之三话题服务设施,如学校、商店、办公、娱乐图2 英国North West Bicester生态城镇规划图电力、生物燃料和沼气,100%的公共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9%的私家车采用乙醇、沼气、混合动力电动或超低排放汽车。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预计2030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将达到60%以上,以生态文明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解析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在总结国外主要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最后讨论了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一、生态城市的理论内涵(一)生态城市的定义“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
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生态城市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笔者将生态城市定义为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建成的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绿色城市。
可见,对生态城市的理解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为自然地理层。
是城市人类活动的自发层次,是城市生态位的趋适、开拓、竞争和平衡的过程,最后达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第二层是社会功能层。
重在调整城市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善子系统间的冲突关系,增强城市这个有机体的共生能力。
第三层为文化意识层。
旨在增强人的生态意识,变外在控制为内在调节,变自发为自为。
(二)生态城市相对于传统型城市所具有的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都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与人和谐共生;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
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生态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
国外多途径生态恢复40案例解析

国外多途径生态恢复40案例解析国外多途径生态恢复40案例解析在当今世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恢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对于国外的生态恢复案例,其多途径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的借鉴意义重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国外40个生态恢复案例进行深入解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为你呈现这些成功案例的精髓和经验,以期能够给我国的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
1. 加拿大:湿地恢复项目在加拿大,湿地恢复项目一直是当地生态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
通过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加拿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湿地恢复项目不仅使得当地的湿地面积扩大,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通过对湿地植被的恢复和水质的净化,加拿大的湿地恢复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即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来实现生态恢复的目标。
2. 美国:森林修复项目美国的森林修复项目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
从防风固沙到水土保持,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气候调节,美国的森林修复项目涵盖了多个方面。
这些森林修复项目不仅在技术手段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政策和实施层面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在我国的森林修复工作中借鉴美国的经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澳大利亚:沙漠生态修复项目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干旱地区,其沙漠生态修复项目一直备受瞩目。
通过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和全面的政策支持,澳大利亚成功地在沙漠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引入外来树种和水资源调配,澳大利亚在沙漠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案例不仅对于沙漠地区的生态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干旱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通过对这些国外生态恢复案例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其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手段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借鉴性。
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我们应该不断地总结国外的成功案例,学习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一、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外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病治理模式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这方面,国外城市病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方面介绍国外城市病治理模式,并提出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1. 治理模式(1)产业转型模式产业转型是国外治理城市病的一种成果突出的模式。
在城市病的治理中,国外往往会从宏观层面思考,比如通过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来疏导人口的流动。
产业转型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可以有效地应对人才流失、城市资源短缺等问题。
美国西雅图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病治理成功案例。
西雅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遭遇了航空和航天工业的衰落,几乎陷入了深重的经济萧条。
但是,西雅图依托自身的发展优势,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中等收入家庭占据了市区的70%以上,成为了一座质量和环保意识相对较高的城市。
(2)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侧重于让城市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
这需要城市不断改善自身的生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等。
新加坡和香港是比较成功的城市吸引力提升模式代表。
从新加坡的发展可以看到,城市治理的重点是以人为本。
新加坡的治理重点不是表面问题的治理,而是通过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创新,让政府更加高效,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启示(1)城市病治理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产业转型可以有效疏导人口,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城市病治理。
(3)城市吸引力提升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资本,进而减轻城市病的发生。
二、国外城市病治理经验1. 有计划的城市化有计划的城市化是国外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经验。
它要求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规划、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以合适的节奏、节律和质量控制城市的增长。
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规划要以经济适度发展为目标,同时确保环境、资源和社会稳定。
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李海龙引言国外生态城市典型案例分析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曾是一个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空气污浊、水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污染严重,甚至不能在湖中游泳的工业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我国很多城市城市,但经过一系列努力已成为世界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年被欧洲经济学名的生态城市。
2007 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年被2010人智库评为全球宜居城市,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
在国家可持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欧洲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德哥尔摩在能源、交通、资源号。
斯市的发展目标,并在最近几年陆续开始了实质性建设,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
回收利用特别是生态新城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的年在能源方面,该市自上世纪50 特点。
但由于理念、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以来利用电加热系统逐步取代燃煤代系统的标准体系,部分项目存在理念和技术的偏差而受油锅炉为商业和住宅楼宇供热,和燃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
区的居民采用海水制冷系统调部分地为了解国外生态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主要做法,吸取建筑规范规定所有新建建筑节室温。
其成功经验,本文通过部分国外典型生态城市的研究,平/大使用量一次能源最 100千瓦时分析其建设特征,以期对国内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方米,并大力的用源利用要求60%能改造。
城市能源消费要来自能电量和20%的一次的家庭购买可再生能源。
该是有 12%源产生的电力,独立认证的由可再生能气可用于居民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做饭。
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来实现绿色交通。
首先,在市中心建设功能混合的生态住区来减少出行需求,降低私家车使用;第二,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轨道交通,增加通勤公交运量,使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的步行和自行车道长公里,人均专用自行车道达到4度达到米;第三,在市中心易引起交通拥堵1欧元的通行税,的地区征收每天最高6高了拼车和非机动出行比例;第四,提力鼓励交通工具使用可再生能源,大1图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交通体系的公共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 75%目前产生的北京规划建设| ) 生态城市实践样本(之三话题服务设施,如学校、商店、办公、娱乐图2 英国North West Bicester生态城镇规划图电力、生物燃料和沼气,100%的公共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9%的私家车采用乙醇、沼气、混合动力电动或超低排放汽车。
我国生态环境情况以及国外治理经验借鉴

我国生态环境情况以及国外治理经验借鉴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情况经历了剧烈的变化。
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我国需要学习国外的治理经验,借鉴成功的案例,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首先,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例如,欧洲国家实施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标准,并建立了严格的监测体系。
此外,一些国家还采取了环境税收和排污许可制度等经济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减少或防止污染物排放。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控制措施,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章制度,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的健康。
其次,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近年来,欧洲国家在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一些国家建立了线上监测体系,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事件。
另外,一些国家还提供了经济激励手段,鼓励农业、工业和家庭减少污水排放,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在水源保护、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质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最后,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一些国家在土壤环境管理和修复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例如,德国通过制定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土壤修复管理规范,在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此外,一些国家还开展了土壤污染地块的调查和清理工作,采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恢复受污染的土壤功能。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制定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的管理规范,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保护土壤资源,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需要借鉴国外的治理经验,学习成功的案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1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
如丹麦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环境目标是:试验区内水的消费量减少10%、电消费量减少10%、回收家庭垃圾减少城区垃圾生产、通过建立60个堆肥容器回收10%的有机垃圾制作堆肥、回收40%的建筑材料。
这样的目标清晰明确,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便于利用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建设,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2具体的项目
譬如,被誉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样板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它的实践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项目之上,如建设慢行车道、恢复废弃河道、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线路、提倡以步代车、推迟并尽力阻止快车道的建设、召开有关各方参加的城市建设会议,等等。
这些项目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微不足道的行动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3广泛的群众参与
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创立了“社区驱动”的一切程序。
“社区驱动”是开发由社区控制,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全过程都由社区居民参与,是一种社区自助性开发方式。
社区开发的管理机构—管理组,是通过邀请个人和重要组织的代表加入而组建的。
又如德国生态城市Erlangen城在建设中,努力与市民一起进行规划,有意与一些行动小组,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小组合作,并使他们在一些具体项目中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又使他们保持自由,并可以抨击当局的某些决策。
4突出的重点领域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问题指向性,它往往不试图在城市中全面铺开地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而是面向问题、抓住重点、逐步推进,针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交通拥挤、地面硬化、垃圾污染等问题,集中力量促使一两个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教育公众、树立形象、凝聚人心,逐渐扩展到对其它问题的解决。
比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建设重点在于城市交通和垃圾资源化,日本有些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而欧洲的一些城市则重点考虑生态社区,美国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期,主要是建造一些生态核心场地项目,即这些场地的建筑物均由节能、节水技术建造,后来逐步扩大到水的循环使用、雨水的保持、太阳能供热、城市工业使用再生能源等。
德国南部著名的生态城市弗莱堡,一开始就将生态城市建设重点放在硬化地面的透水改造、屋顶绿化、河道自然景观的恢复上。
首先,对城市所有的硬化地面(公路除外)进行彻底拆除,代之以多种形式的透水地面(包括透水砖地、卵石地、孔型砖地、碎石地、有机质屑地等)。
这一项改造,给弗莱堡的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善。
其次,弗莱堡城市的居民通过庭院自助绿化、墙面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让天然植被回归城市等方法,有效地帮助自己居住的这个太阳辐射强的城市减少了热岛效应,使其卫生状况、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第三,弗莱堡城中的河道以模拟自然河床、保持河与岸的自然过渡结构、,而且维护费用少。
5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上的保障体系
二、对于我国的建设与思考
在至今近三十年的实践历程中,已有生态城市建设案例上百个,但真正成功、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子并不多见。
总结其原因,在于以下四个主要的共性问题:一是对生态、生态城市等概念认识不足甚至曲解,加上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困难估计不足,导致建设内容片面化或者空洞化,同时出现大量建设性破坏现象;二是生态城镇建设目标过于超前或过于模糊,甚至自相矛盾,与目前全国多数城市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三是生态城镇规划地位不明、人才不足、脱离公众、内容混乱、实施不力;四是包括立法、体制、群众生态意识等等在内的生态城镇建设的支撑体系不健全,导致生态城镇建设推进不力,进展缓慢。
因此,依据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从加强理论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发动群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避免贪大求全、加快法律法规和政策、公众生态意识的提升等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当然,在肯定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生态理想主义与现实社会、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譬如,它往往排斥全球化和区际贸易这两个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强调在区域内获取区域所需的一切资源和产品;同时它试图打破和重构现代人类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元素,如大众住房的理想模式、汽车等,它的推进也要以技术进步和区内居民高度的自觉性和认同感为前提,这首先使它失去了在现阶段广泛推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