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麦进阶基础教程》
MC喊麦哑声练声方式

喊麦哑声练声方式MC都知道喊麦要好嗓音,那要怎样去练嗓子呢,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每次呼吸过程约、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4 19 16 3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次。
6 4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
我们推荐三种练法:数数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A.“”,——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12345678910复数多少次。
.“数枣”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 B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 (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
反复—次。
6 4.“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
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C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 24 (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次。
6 4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
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
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
)()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呼麦基础教程

呼麦基础教程一、呼麦概念:双声唱法蒙古的一种特殊双声歌唱方法(据云我国阿尔泰和卡开斯等地区亦有人传习)。
呼麦的典型特征,在于歌唱时可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高低不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同时,其不同唱法的声音频率跨度高至4200 赫兹,低至50 赫兹,远超出100 到400 赫兹的一般人声音域。
按照现代声学理论,呼麦的双声主要是借助了泛音技巧,所以,西方又把这种歌唱方法称为"泛音歌唱" (overtonesinging 或overtone chanting)。
作为一种传说中的蒙古演唱技巧,呼麦在中国已消失多年,外蒙亦濒临失传,但近年来开始有所恢复。
西方学术界在1960 年代后,才开始接触和了解到图瓦呼麦,但其仍然不为一般外界所知。
1990 年代后,少量图瓦呼麦歌手现身西方,引起流行乐界瞩目,这种神奇的人声艺术才得以进入大众视野。
―――――――――――――――――注【1】:图瓦: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在外蒙北面,为前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一部,面积17 万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万,以图瓦人(蒙古人的一支)为主。
目前,在中国新疆喀纳斯地区,也有少量图瓦人。
二、呼麦发声原理:基音+泛音什么是泛音?声音是一种振动,音高由频率决定。
当我们唱歌或者用乐器弹奏,或者随便打击某物而发声时,会听到确定音高的声音。
但一般而言,这种声音,实际上同时包括多种频率的音波,而我们的听觉器官一般只抓住一个最易分辨的那个频率,一般称为基音;而其他频率的音波则被基音所遮盖,称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泛音和基音一起形成混音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在理论上,一个声音中的泛音中可以包括基音整数倍率音频的所有声音:2 倍、3 倍、4 倍……构成了一个泛音列。
呼麦歌手在唱歌时,通过调节其喉、口腔、唇等发声器官部件构成的共鸣腔,使泛音列中的某一个泛音和基音分离并得到放大,从而使听者可以同时听到基音和金属音色的泛音两个声音。
当歌手改变其发声器官时,分离并放大的可能变成了另一个泛音,当不同音高的泛音被串接起来,就构成了旋律。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1/262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4/262第六节热疗法 (124)一、石蜡疗法 (124)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5/262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6/26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7/262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8/262第一篇第一章物理治疗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呼麦

注【1】:以上述三种风格为主要基础,结合其他舌、喉、口腔技巧,可以发展出多种风格的呼麦,如:Borbannadir(滚动式唱法):舌头快速颤动模仿出小溪中的水流声。Ezenggileer(马镫式唱法):依赖舌根快速运动模仿马蹬声。以及chylandyk(蟋蟀唱法)、dumchuktaar(闭嘴喉声法)、kanzip等。
1.喉咙紧缩,用丹田之力,大声地发出「啊」(a)声,重复三次。
2.同样的发声方法,发「咿」(i)声,同时之间,嘴形不变,改发「呜」(u)声。一口气咿呜咿呜重复数次。
3.加入鼻音,舌尖抵下牙龈,此时,除了「咿」或「呜」的长声之外,应可出现上、下行交替的泛音群。”
注【5】:如果一开始寻找不到泛音,请持续练习,对口腔、唇形和舌型进行微妙细致的调整。在发“U”音时,舌头可以轻轻抖动或前后移动(可接触上颚),这时基音不改变,泛音却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所以会有助于泛音从基音中凸现出来,帮助练习者捕捉到来回游走的泛音。
在呼麦泛音初步稳定两周之后,可以进入卡基拉的练习。
2.1 基本步骤
1. 端坐,手扶膝盖(或其他支撑物),使身体前倾,同时尽可能抬头,噘唇张大口(如猩猩呼喝状),舌头保持自然状态,喉部声音也象猩猩的呼喝声)。发声时应尽可能地大声,可感觉到这种声音颗粒非常大,似乎有很大的泡泡感,这就是通常所说“气泡音”的雏形。
《泛音之歌》
法语片名 Le Chant Des Harmoniques
英语片名 Song of the Harmonics
rtsp://195.83.182.68:554/3517/real/canalu/science/1440745852/1440745852-0.rm
呼麦教材

2.同样的发声方法,发「咿」(i)声,同时之间,嘴形不变,改发「呜」(u)声。一口气咿呜咿呜重复数次。
3.加入鼻音,舌尖抵下牙龈,此时,除了「咿」或「呜」的长声之外,应可出现上、下行交替的泛音群。"
注【5】:如果一开始寻找不到泛音,请持续练习,对口腔、唇形和舌型进行微妙细致的调整。在发"U"音时,舌头可以轻轻抖动或前后移动(可接触上颚),这时基音不改变,泛音却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所以会有助于泛音从基音中凸现出来,帮助练习者捕捉到来回游走的泛音。
《呼麦进阶基础教程》第一课:呼麦(Khoomei)- 寻找你的第一个泛音
泛音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并不难以捕捉。按照如下的步骤,可以很快地发出泛音:
1.1 基本步骤
1、保持身体正常端坐或站立姿式,放松,嘴角尽量后牵,张大口,自然露出牙齿,舌头放松自然悬空于口腔中部,下腹用力,喉咙稍紧张,大声发"A"音(发音皆按照汉语拼音,即"啊")
2.2 技术要点
1、在第一个步骤中,应感觉腹腔、喉部、口腔处在一个直通柱状上,气息通畅。
2、呼气发声的动力,应来自腹部。呼声注意不要和声带发声混同,声带发声喉咙一般要紧张用力,所以,应注意保持口的人,不一定非要大声呼气,用中、低的气息强度,也可能找到气泡音。如果一开始找不到气泡音的感觉,也可以用中、低的更为柔和的气息试验。在找到气泡音后,大声练习仍应是主要练习。
在捕捉到泛音之后,请持续练习,使泛音越来越稳定,音量越来越大。当练习者用自然温和的方式同时发出基音和泛音,这实际上就是三种分类中的狭义"呼麦"。
―――――――――――――――――
牧歌课件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沛县第三中学 周冬华
视频欣赏
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 (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 音"艺术。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 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据说,呼 麦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蒙古国 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国 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9年10月1日,中国蒙古族呼麦成 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 古 包
蒙 古 服 饰
摔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蒙古语称为 “搏克”,
婚礼
哈达
射箭
赛马
马头琴
奶茶
成吉思汗
腾
德格 德尔 玛
听赏《牧歌》
思考:
1.这首歌曲表达的是一 种什么样的情绪?
2.这首歌曲的节奏、速 度和力度?
牧歌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 白云, 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 羊群;羊群好象是斑斑的 白云,撒在草原上多么爱 煞人……
演唱方法
姿势 呼吸 咬字 吐字
欣赏
蒙古长调
蒙古短调
• 蒙古长调歌曲和 短调歌曲有什么 音乐特点呢?
蒙古民歌
• 长调:节奏自由、舒缓,柔和、旋律悠 长
• 短调:热情、欢快、奔放、节拍律动鲜 明。
德德玛 《牧歌》
教你怎样唱歌,几天改变你的嗓音

Earls360返回首页意圣堂章意推拿资料来源:《网络》编辑制作:《意聖堂章意推拿》教你怎样唱歌,几天改变你的嗓音(入门教程附视频)经测试本文中的视频基本都可流利播放初学者唱歌入门,了解,学习,掌握通俗唱法的四大部门,真正地知道如何唱歌~!(也许其实你并不是唱不好,只是不会唱,那些唱得好的也不一定就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而只是他多做了些对的动作少做了些错的动作而已)对绝大多数朋友来说,可以按以下的顺序来进行学习:[原创]初级发声1:发声综述 [原创]初级发声2:初学必看汽泡音之蜕变起点 [原创]初级发声3:汽泡音之练声大法 [原创]初级气息1:大家来练气吧 -----我们的气息 [原创]初级气息2:练气息要用到身体的哪些地方? [原创]初级气息3:从生活中的动作一步步掌握气息 [原创]初级气息4:气息练习来啦连绵不断[原创]初级气息5:气息再练习气吞山河气贯长虹[原创]初级咬字1:会说不一定会唱 [原创]初级咬字2:字要念清楚才能更感人 [原创]初级咬字3:口型和面部表情 [原创]初级咬字4:咬字的发力最重要也是最难做 [原创]初级传声:有前大就有后小 [原创]初级传声2:形成角的两条边(线) [原创]初级传声3:用声带来唱歌文字教程告诫朋友们, 1 声乐是需要系统全面学习的,请做好长期学习的打算,打算今天看了几行字明天就成高手的人趁早放弃. 2 单看文字教程会产生误区,最好能看视频教程,听老师的示范和讲解,避免练歪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一定要做到 "声情并茂"!!!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算一个发声技能高超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终是精益求精的,如果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声乐进阶教程》

单元音—— a、e、i、o、u
前响复元音,如ai、ao、ei、ou 复元音—— 中响复元音,如iao、iou、uai、uei
后响复元音,如ia、ie、ua、uo、ve
鼻元音——
前鼻元音,如an、en、in; 后鼻元音,如ang、eng、ong、ing
(1)唇部辅音:b、p、m、f
(2)齿部辅音:c、j、q、s、x、z
读谱 通过乐谱掌握歌曲的旋律线条、节拍、节奏的规律 及其表现形式
三、音乐风格分析
1.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2.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3.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西方分为: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音乐
中国分为: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当代音乐
东北地区:“二人转 ” ——《小拜年》、《东北风》 西北地区:“信天游”“花儿”“二人台”——《走西口》
教学目的: 1.掌握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注意事项、写作背景 2.以作品演唱的形式,对发声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3.拥有独立演唱声乐作品的能力
第一节 中国歌曲
1.《问》
歌曲演唱简析:
这首歌曲是由易韦斋作词,萧友梅谱曲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歌最初收录在萧 友梅的歌曲集《今乐初集》中,于1922年10月出版。歌曲创作手法简明扼要, 音乐风格质朴、无华,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歌曲以问句的形式作为开端, 展开对人生和生活的哲理性探索。 本曲为G大调,节拍为4/4拍,音域从小字一组d到小字二组e。旋律悠扬、平缓, 情绪较为平稳。演唱时,起音要轻柔,保持气息的顺畅与流动性。牙关保持打 开状态,找到头腔共鸣,达到声音位置的统一。咬字要清晰,尤其注意每句话 结尾的闭口音“谁、水、悴、垂、泪、对”等的归韵问题。要稳定住节奏,尤 其是三连音的使用。曲中渐强与渐弱的对比使用较多,切忌渐强时出现撑喉的 状态,渐弱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呼麦概念:双声唱法呼麦,图瓦语Х??мей(蒙古语:Х??мий,古蒙古文:kцgemi,西文khoomei)中文音译, 原义"喉咙",引申为"喉音歌唱" (throat singing)。
专指流传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原唐鲁乌梁海一部)、蒙古的一种特殊双声歌唱方法(据云我国阿尔泰和卡开斯等地区亦有人传习)。
呼麦的典型特征,在于歌唱时可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高低不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同时,其不同唱法的声音频率跨度高至4200 赫兹,低至50 赫兹,远超出100 到400 赫兹的一般人声音域。
按照现代声学理论,呼麦的双声主要是借助了泛音技巧,所以,西方又把这种歌唱方法称为"泛音歌唱" (overtonesinging 或overtone chanting)。
作为一种传说中的蒙古演唱技巧,呼麦在中国已消失多年,外蒙亦濒临失传,但近年来开始有所恢复。
西方学术界在1960 年代后,才开始接触和了解到图瓦呼麦,但其仍然不为一般外界所知。
1990 年代后,少量图瓦呼麦歌手现身西方,引起流行乐界瞩目,这种神奇的人声艺术才得以进入大众视野。
―――――――――――――――――注【1】:图瓦: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在外蒙北面,为前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一部,面积17 万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万,以图瓦人(蒙古人的一支)为主。
目前,在中国新疆喀纳斯地区,也有少量图瓦人。
二、呼麦发声原理:基音+泛音什么是泛音?声音是一种振动,音高由频率决定。
当我们唱歌或者用乐器弹奏,或者随便打击某物而发声时,会听到确定音高的声音。
但一般而言,这种声音,实际上同时包括多种频率的音波,而我们的听觉器官一般只抓住一个最易分辨的那个频率,一般称为基音;而其他频率的音波则被基音所遮盖,称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泛音和基音一起形成混音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在理论上,一个声音中的泛音中可以包括基音整数倍率音频的所有声音:2 倍、3 倍、4 倍……构成了一个泛音列。
呼麦歌手在唱歌时,通过调节其喉、口腔、唇等发声器官部件构成的共鸣腔,使泛音列中的某一个泛音和基音分离并得到放大,从而使听者可以同时听到基音和金属音色的泛音两个声音。
当歌手改变其发声器官时,分离并放大的可能变成了另一个泛音,当不同音高的泛音被串接起来,就构成了旋律。
三、呼麦三种主要分类及特点基于发声技巧和声音特点的不同,按照图瓦人的分类,广义上的呼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呼麦、卡基拉、西奇。
1、呼麦(khoomei):"呼麦"为喉音之母,是其他各种泛音歌唱技巧的最基础。
在声音特点上,我们可以近似地把它理解为是"一个中、高音基音+一个泛音"。
"根据图瓦人的说法,"呼麦"乃风卷过岩石峭壁所发出的声音"(钟明海)。
其发声方法及音色相对于其他呼麦歌唱技巧而言,均更为平实朴素。
2、西奇(sygyt):意为"挤出来的声音",一般直译为"哨音"。
在声音特点上,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一个中高频基音+一个泛音"。
其泛音音色和长笛的中音区非常类似,比呼麦泛音更为强壮、明亮,更具穿透性。
同时,好的西奇歌手,可以将基音衰减,使高亮的"哨音"得以更为突出。
"图瓦人认为'西奇'在模仿夏天吹过大草原的轻风或鸟鸣"(钟明海)。
3、卡基拉(kargyraa):意为"哮喘"或"咆哮"。
"图瓦人以为其在模仿咆哮的冬风或失子骆驼的哀号声"(钟明海)。
在声音特点上,可以近似地理解为"多重超低音基音+一个可有可没有的泛音"。
卡基拉利用假声带、声带发声及喉、鼻、口共鸣,发出多重超低音,同时还能加入泛音(也可不加入)。
其低音音频可低至50 赫兹,而声带可发出音频最低为65 赫兹。
―――――――――――――――――――――――――――――――――注【1】:以上述三种风格为主要基础,结合其他舌、喉、口腔技巧,可以发展出多种风格的呼麦,如:Borbannadir(滚动式唱法):舌头快速颤动模仿出小溪中的水流声。
Ezenggileer(马镫式唱法):依赖舌根快速运动模仿马蹬声。
以及chylandyk(蟋蟀唱法)、dumchuktaar(闭嘴喉声法)、kanzip等。
《呼麦进阶基础教程》第二课:卡基拉(Kargyraa)-从类藏密喉音开始在呼麦泛音初步稳定两周之后,可以进入卡基拉的练习。
2.1 基本步骤1、端坐,手扶膝盖(或其他支撑物),使身体前倾,同时尽可能抬头,噘唇张大口(如猩猩呼喝状),舌头保持自然状态,喉部放松,腹部用力呼气冲过喉部发出长"ho……"(荷)音(声音也象猩猩的呼喝声)。
发声时应尽可能地大声,可感觉到这种声音颗粒非常大,似乎有很大的泡泡感,这就是通常所说"气泡音"的雏形。
2、持续练习2-3 天以上,练习时注意保持喉部松弛,使气泡音越来越持续和稳定。
3、在气泡音稳定的基础上,喉部逐渐加大紧张度,使声带发声。
使假声带声音和声带音同时发出。
一般练习5-7 天之后,声带真声和假声带发声可以自由结合,卡基拉的发声条件便已完全具备。
4、练习标准卡基拉,发声口型是:张口,让声音从嗓子深处出来,发"A"(啊)音,然后嘴唇慢慢收缩,向"ao-"(奥)音过渡,口腔如含物状把声音整个包起来,保持口腔共鸣,同时发出真声和假声带振动声。
这时还可以再调节口腔,使泛音明亮发出。
2.2 技术要点1、在第一个步骤中,应感觉腹腔、喉部、口腔处在一个直通柱状上,气息通畅。
2、呼气发声的动力,应来自腹部。
呼声注意不要和声带发声混同,声带发声喉咙一般要紧张用力,所以,应注意保持口型大张、喉咙张开放松。
3、熟练者或者条件好的人,不一定非要大声呼气,用中、低的气息强度,也可能找到气泡音。
如果一开始找不到气泡音的感觉,也可以用中、低的更为柔和的气息试验。
在找到气泡音后,大声练习仍应是主要练习。
4、在气泡音中加入真声时,喉咙会开始用力,口型不一定要保持噘唇张大口状,也可以向标准卡基拉的口型过渡。
5、在练习时喉头会有轻微酥痒感。
正常情况下,一般稍事休息(比如5 分钟)即可再次练习而不会影响声音质量或酥痒加重。
但如果喉头不是轻微酥痒而出现发炎烧灼感,应注意是否发声过于用力、练习时间过长或者其他技术要点存在问题。
2.3 说明和注解注【1】:应注意:所发的"Ho"音色应低闷,而一般声带发声会比较响,有亮色。
可采用如下方法分辨是否声带发声:连续快速发"Ho Ho Ho Ho Ho Ho……",正确的发声方法需要腹部、胸部同时大幅度振气,否则声音无法有效发出;而声带发声则只需要腹、胸部微有起伏,甚至胸腹不动也可以发出。
注【2】:卡基拉的主要发声原理,是"假声带发声"。
喉部假声带稍稍靠近,半开半闭,靠气息冲击发出连续的颗粒度明显的气泡音,并和声带发声结合在一起。
所以,通常练习卡基拉的方法都是从气泡音开始,然后逐步加入真声。
一般而言,练习者会存在两点主要障碍:1)不太能准确了解如何发"气泡音",或者怎样的声音才是真正的"气泡音",很容易把声带音或鼻咽音当成了气泡音;2)在气泡音中,加入真声的时候,气泡音非常容易丢失。
注【3】:笔者在步骤一中所介绍练习气泡音的姿式,是从模仿骑自行车下坡俯冲时身体下伏前倾抬头尽力前伸的姿式而来(类似于自行车运动员而非常规骑车姿式)。
这是因为,笔者第一次准确把握到喉音气泡音(假声带气泡音)的大颗粒发声状态,正是有一天晚上在空旷的道路上一边骑车一边练习而获得。
端坐前倾身体,或者端坐使劲抬头向天……所有可采用的练习姿式最重要的共通点就是:保持腹腔、胸腔、喉咙、口腔的直通柱状,使腹腔气息可以直接冲击假声带,并自然阻碍声带发声的干扰。
笔者体验,在各种符合这一特征的多种姿式中,在空旷的路上骑车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推荐选择。
注【4】:在练习卡基拉之前,应通过各种声音资料,准确掌握卡基拉的声音特征。
钟明海先生文章介绍卡基拉说:"关键在于假声带必须有规则地振动……卡基拉的喉部技巧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当我们在清喉咙,甚至是小时候在装怪兽低吼的时候都会无意中使用到这个部分;那就是我们的假声带。
"。
在进入卡基拉的正式练习之前,应通过"清喉咙"、"咳嗽"或者"装低吼"的方式,来体会卡基拉的发声感觉。
但必须指出:"清喉咙"和"咳嗽"并不是掌握卡基拉的有效练习方法,要掌握卡基拉,应通过正规练习来进行。
注【5】:笔者这里的练习方法,受到来自周日升先生对"藏密喉音"介绍的极大启发。
可以断定:练习类藏密喉音,是快速掌握气泡音和卡基拉发声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里附上周先生文章相关部分,练习者应作为重点参考:"在藏传佛教中,也有一种喉音,我们把其称为藏密喉音(tibetan tantra throat singing).与呼麦虽然同为喉音,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藏密喉音(tibetan tantra throat singing):象死亡金属主唱唱歌时那样owu--般运气,使用喉音,利用胸腔、口腔甚至颅腔等部位的共鸣,发出低沉、宏大、神秘、威严的声音,让身体感觉象是在振动,发出如大型猫科动物的吼声。
泛音最低可达200 赫兹.特点是声音颗粒小、混沌、绵长. 在练习时声音从喉结以下直接出来的,没有舌头什么事,不顶上颚,不下压,不收缩舌根。
吐气方法是用力地、彻底地、从腹腔开始直接经过喉部把气吐出来,就像酒徒在酗酒之后经常作的那样,吐。
然后把这种吼声尽可能拉长,变成尽可能低沉粗壮的长音,让它变的神秘,抽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