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环境现状

合集下载

恩施调研报告范文

恩施调研报告范文

恩施调研报告范文恩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恩施州在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和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恩施调研,以便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调研。

调查对象包括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居民和扶贫机构等。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恩施州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几个主要问题:1. 就业机会不足:尽管恩施州实施了多项扶贫政策,但仍有一部分居民面临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很多人仍无法脱贫。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山区,教育资源不足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也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这给当地孩子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 生态环境保护不完善:恩施州地处中国西南的生态保护区,但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在开发自然资源时,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于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四、建议与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大农村就业扶贫力度: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并鼓励发展农村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岗的培训和补贴力度,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和脱贫。

2. 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师资源。

并鼓励学校与外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交流机会。

3.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保法规和制度,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防止环境破坏。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节能环保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恩施州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恩施州的持续发展和脱贫工作。

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

 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

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特定地区,目的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平衡,以及研究和监测自然生态系统。

恩施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种类。

本文将介绍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以及相关的野生动物。

一、自然保护区概况恩施市地处中国中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一。

恩施市境内分布着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巴山湖风景名胜区等。

这些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

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别山脉的中段,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公里。

这里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内分布着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如亚洲黑熊、金钱豹、山羊等。

此外,还有数百种鸟类和昆虫在这里繁衍生息。

巴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恩施市的北部,是一个以水域景观为主的保护区。

巴山湖是鄂东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水域面积广阔,湖湾众多。

这里栖息着多种水生动物,包括鱼类、鸟类等。

二、重要野生动物保护恩施市的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区域,也是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照顾,使它们能够自由繁衍和生存。

1. 亚洲黑熊亚洲黑熊是一种受国际自然保护红色名录保护的珍稀物种,在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有较多的分布。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当地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巡逻和监测工作,禁止非法猎捕和销售黑熊及其制品,并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受伤的黑熊进行抢救和康复。

2. 金钱豹金钱豹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中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在恩施大别山风景名胜区,金钱豹的数量较稀少,但是其分布范围广。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保护区进行了大量的野外监测和研究工作,加强了对其栖息地的保护,并进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3. 山羊山羊是大别山地区的重要珍稀动物之一,也是该地区的标志性物种。

恩施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恩施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恩施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恩施州地处湖北西部,是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为了进一步促进恩施的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近期我对恩施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恩施的优势与劣势恩施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大量的山水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也是恩施最大的优势。

此外,恩施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然而,恩施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这都是制约恩施发展的劣势。

同时,由于交通不便,恩施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这也限制了恩施吸引外来投资和拓展市场的能力。

二、恩施的营商环境概况在恩施的调研中,我发现恩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营商环境。

首先,恩施积极搭建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注册登记、融资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其次,恩施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了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场地和资金支持。

此外,恩施还加强了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然而,我也发现恩施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政策落地不够到位,有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恩施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大营销力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

此外,恩施的交通运输体系亟待完善,包括路网、机场和港口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游客。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恩施的营商环境,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相关政策条款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同时要加强对政策的整体执行力度。

2.提高市场竞争力:恩施应加强与外部市场的沟通和合作,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机会,促进企业发展和产品销售。

3.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恩施的交通条件,为企业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恩施州_精品文档

恩施州_精品文档

恩施州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湖北省辖地级行政单位。

恩施州地处三峡库区、巴东山地的交汇处,是一个山水秀丽、资源丰富的地方。

恩施州的景点众多,其中包括恩施大峡谷、恩施福鼎山、恩施坪坝古村落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底蕴、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恩施州。

地理位置: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部,处于巴山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北临武陵山脉,南接巴山脉,东濒长江,西抱武陵山,地势较高,气候宜人。

恩施市作为州府,也是恩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自然环境:恩施州是一个山区城市,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地貌丰富多样。

这里的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源丰富。

恩施州境内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一个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地区。

景色优美的湖泊和瀑布遍布全州,形成了宜人的生态环境。

文化底蕴:恩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是土家族、苗族主要聚居区域,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土家风情和苗族舞蹈是恩施州特有的民族文化表达形式。

此外,恩施州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如土家绣、苗族银器等,这些都是恩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恩施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旅游景点和项目。

恩施大峡谷是恩施州最著名的自然景点之一,这里有壮美的峡谷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是户外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恩施福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这里有着悠久的道教历史和独特的宗教文化。

恩施坪坝古村落是恩施州著名的人文景观,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村落风貌,仿佛穿越回古代。

除了以上景点,恩施州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龙阳湖、普陀山、神农架等。

这些地方各具特色,给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总结起来,恩施州是一个山水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

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无论你是追求自然风光还是文化探寻,都能在恩施州找到满意的答案。

推荐您亲自前往一探究竟,相信您会被这个被称为\。

湖北恩施的地理现象

湖北恩施的地理现象

湖北恩施的地理现象
湖北恩施是中国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理上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西部。

恩施地理上具有多样的地理现象,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地理现象:
1. 峡谷景观:恩施地区被秀美的山峰和峡谷所环绕,其中最著名的是恩施大峡谷。

这个峡谷是全国较大的峡谷之一,壮丽的山水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溪流瀑布:恩施地区的山区地形复杂,有许多溪流和瀑布。

其中最著名的是舞阳河风景区,这里有喷薄而出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景色优美。

3. 自然保护区:恩施市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巴东至恩施的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森林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

4. 洞穴景观:恩施地区有一些著名的洞穴景点,如大小洞天。

这个景点是一系列的天然洞穴,其中最著名的是虎牙洞,这个洞穴内有各种奇特的石钟乳石和石笋,形状独特。

5. 森林覆盖: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

该地区的森林经济发达,其中柏木林和防风林是该地区的特色。

这些地理现象共同构成了湖北恩施地区的独特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和探索。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维普资讯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第 l 第 4期 9卷
Mo e u i e rd n u t d nB s s T a eId s y n s r 2 0 年 4月 07
恩施 市环境 质 量现状 分 析及 污染 治理 措施
岳 琳 王 瑶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湖 北 省 唯 一 无 防 洪 设 施 的 城 市 , 洪 患 是 恩施 城 区 人 民 的 心 头 大 患 。 也 是 阻 碍 城 市 经 济 健
7 , 总 降 雨 量 在 10 — 1 0 mm 之 间 , 年 平 均 流 量 9 . 年 20 50 多 6
恩 施 市 位 于 湖 北 省 西 南 部 , 处 清 江 中 上 游 , 东 经 水 排 放 量 为 3 72 地 介 6 . 6万 吨 , 比上 年 减 少 4 (5 3 % 1 . 7万 吨 ) 生 ,
19 8 一 l9 8 4 ” 北 纬 2 5 3 一 3 3 0 。 东 邻 建 活 废 水 排 放 量 为 l l 0 44“ 0 5 2 , 9 0 3 “ 0 93 ” 2 8万 吨 , 上 年 减 少 2 5 ( 2万 吨 ) 比 .% 3 。
( 汉市矫 口区环境监测站 , 北 武汉 400) 武 湖 3 0 0
摘 要 : 对 恩 施 市 环 境 质 量 现 状 , 析 恩 施 市 目前 存 在 的 各 种 环 境 问题 , 资 源 开 发 和 环 境 污 染 治理 提 出措 施 , 恩 针 分 对 使 施 市资 源 的 开发 利 用 走 上 “ 可持 续 发 展 ” 良性 轨 道 。 的 关 键 词 : 污 染 ; 气 污 染 ; 林 资 源 ; 土 流 失 水 大 森 水
截 止 20 0 5年 底 , 施 市 l 恩 3条 主 要 河 流 除 清 江 河 部 分 流 恩 施 市 地 处 清 江 中 上 游 , 全 州 政 治 、 济 、 化 、 通 是 经 文 交 全 9 6 m。 其 段 以外 , 余 状 况 均 良 好 。 其 中 主 要 河 流 清 江 发 源 于 苗 族 中 心 , 市 国 土 总 面 积 3 7 k , 中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其 5 2 m。 占 O 严 自贵 定 县 斗 蓬 山 的南 麓 , 经 我 州 内 九 个 县 ( ) 州 境 内 河 16 k , 国 土 总 面 积 4 ,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制 约 了 我 市 流 市 ; 长 3 9公 里 , 内 流 域 面 积 1 8 3 m。 占 全 州 总 面 积 4 . 6 州 48 k , 8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

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也是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之一。

近年来,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困境与对策两个方面来分析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恩施自治州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环境破坏的问题,比如乱倒垃圾、破坏植被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体验,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隐患。

2.乡村旅游设施滞后相对于一些知名景点,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设施相对滞后,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吃、住、行、游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很好地满足。

3.人才短缺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支撑,但是目前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人才短缺,缺乏专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4.产品开发不足恩施自治州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乏特色和品牌,导致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游客,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规模和效益。

5.宣传推广不足恩施自治州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不够到位,信息渠道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宣传营销体系,限制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完善相关法规,增加环境监测力度,严格禁止乱倒垃圾等行为,确保乡村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乡村旅游的餐饮、住宿、交通等各种配套设施,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4.加强产品创新和开发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力度,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出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恩施自治州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宣传推广体系,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渠道,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恩施环境调研报告

恩施环境调研报告

恩施环境调研报告恩施地区是我国的偏远山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素有“天下秀山水,恩施是其中”之称。

本次环境调研主要针对恩施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首先,就自然环境而言,恩施地区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该地区山脉起伏,河流纵横,山川交错。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神农溪、仙女峰、巫山等。

神农溪是恩施地区的重要河流,河水清澈,沿岸绿树成荫,景色秀丽。

仙女峰是恩施地区的一座雄奇险峻的山峰,峰顶布满云雾,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巫山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自然景观的存在使得恩施地区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其次,对于生态环境的调研显示,恩施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保护意识较强。

当地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恩施地区还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例如坪坝自然保护区、巫山自然保护区等,这些自然保护区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恩施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居民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

最后,对于人文环境的调研显示,恩施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当地居民以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为主,保留了传统的民俗风情和习惯。

土家族的传统歌舞、民居建筑、节日庆典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此外,恩施地区还有很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例如土司城、古巷道等,这些历史文化遗迹都是恩施地区的独特之处。

总之,恩施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恩施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还应注重保护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促进恩施地区的文化振兴,让恩施这片美丽的土地充满更加独特和可持续的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市环境现状与解决措施707040522 周超摘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提出措施,使恩施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水土流失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Enshi, Enshi City analysis of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proposed, so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Enshi City to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althy track.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forest resources; soil erosion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

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

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

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

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

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1.1 恩施市水环境质量现状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

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883km,占全州总面积48.7%,年总降雨量在1200-1500m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6.5亿立方米。

流域地处中低纬度,经齐跃山东部斜坡,冷暖气流经常相持过渡的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暖和,夏无酷暑,阴雨天居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季凌冻期。

1.2 恩施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据2005年恩施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显示:恩施市城区全年52个周有44个周的空气质量在二级质量级别以上,其中达到一级的有12周(2002年为4周)。

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周数占全年总周数的84.61%,比上年增加2个周;有8个周在三级质量级别以下,占总周数的15.39%。

空气质量属于三级质量级别的周主要集中在1月和12月。

2005年我市全年降水中,酸雨出现频率为25.8%,全年降水年均PH值为5.68,酸雨年均PH值为4.50。

1.3 污染源分析(1)水污染源分析。

恩施市2004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738.3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5.3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273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5190.3吨,生活污水COD的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64%。

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585.26万吨,比上年减少2.9%(47.37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26万吨,比上年减少4%(15.37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218万吨,比上年减少2.5%(32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72.17万吨,达标率为74.11%。

(2)大气污染源分析。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4779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二氧化硫1436.13吨,比2002年减少14.17吨;烟尘1461.33吨,比2002年减少403.07吨;粉尘1315.86吨,比2002年增加279.8吨。

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6.8万吨,比2004年减少0.35万吨。

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0.037 mg/m3。

其他两种污染物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二级标准。

1.4 恩施市水土流失现状恩施市地处清江中上游,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国土总面积397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62km2,占国土总面积40%,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是湖北省唯一无防洪设施的城市,洪患是恩施城区人民的心头大患。

也是阻碍城市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防洪工程竣工以前,原有的防洪能力不足抵御5年一遇的洪水,城区的洪水灾害频繁发生,从1954年至2000年,恩施城区已先后发生洪这12次,累计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

特别是1954年、1969年、1980年、1989年、1997年的洪水给州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恩施市环境污染治理措施2.1 水污染治理措施(1)建设污水处理工程。

恩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恩施州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1.46亿元,是国家西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一。

该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行自动化控制与管理。

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经过处理后,清江河下游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届时将为清江流域人民创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同时也将很大程度改善恩施城区形象,使得恩施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工程于2003年12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基建工程的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机械设备安装,整个工程进展迅速,将于2006年11月25日投入试运行。

恩施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于2006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全面投入运行。

今年11月完成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整后投入正常运行,该工程的正常投入使用为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截污管网的效应,目前,全线156个排污口,已有137个接入了污水管网,未接部分主要是因城建需要尚不能动工的部分,污水收集率能达到81%。

2007年底,污水处理扫尾工程全部完工,自2006年11月将投入试运行,若运行正常,每年可减少向清江恩施段排放BODs(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3586吨,SS(悬浮物)5400吨,彻底消除清江恩施段岸边的污染带,使得清江水体能全面保持Ⅰ类地面水质要求,也能使龙洞河水体逐渐恢复功能,达到Ⅱ类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2)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龙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清理沿岸排污口75个,对27家违法排污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关闭龙洞河源头违法排污企业1家,目前沿岸80%以上的排污口已与污水处理管网对接。

通过一两年的努力,龙洞河往日“龙须沟”的面貌得到彻底的改观,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一跃而为Ⅲ类水质。

2.2 大气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1)加大城区使用燃料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新开以原煤为燃料的餐饮业等加以控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原煤使用总量。

(2)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

配合质监部门对现用的大吨位锅炉进行改造,改烧煤为烧天然气或用新技术(燃煤锅炉炉内喷射催化脱硫技术)治理降低二氧化硫;强制性淘汰一批小型锅炉,逐步淘汰蒸发量在1T/h以下的工业和民用锅炉特别是手工投煤的锅炉,县市城区敏感区域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鼓励安装使用燃气锅炉。

(3)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继续抓好全州水泥行业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

在县市验收的基础上对全州14家合法水泥企业的粉尘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抽查验收。

加大化工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力度。

督促已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质量;对偷排和不开机运行的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责令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限期治理,到期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4)加大对建筑工地现场管理的监管力度。

积极配合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建筑工地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州城城区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搅拌噪音及粉尘污染等问题。

(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区烟尘控制区。

城区道路按规划分期逐步实行黑色化。

加强城市卫生保洁,主要道路坚持定时洒水保洁。

2.3 实施水土流失治理(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恩施市城市防洪工程包括清江干流防洪堤及龙洞河撇洪洞两大系统,同时采取河道清障清淤两大辅助措施,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防洪体系。

其防洪保护对象为红庙电站至南门桥全长11km沿清江两岸的河谷阶地及龙洞河两岸低地,工程表态总投资7175.61万元,保护区面积3.9km2,保护区人口5.1万人,固定资产达7亿元。

2001年12月28日,第一期防洪工程——东门桥至清江桥河段防洪堤破土动工,拉开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序幕。

截止2004年12月31日,建成了清江东门桥至州体育馆河段4公里长的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使城市防洪由过去五年一遇将逐步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2)森林资源的防护措施。

①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恩施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2.5万亩,工程区范围为全市十六个乡(镇、办),4.35万户农户直接参加了工程建设。

2004年和2005年两年兑现补助资金3990万元用于该工程。

退耕还林使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5%,工程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陆续回归出现,多年不见的猕猴在清江河岸结群出没,獐、鹿、豹、青羊继续成功繁衍,基本要消失了的鸟类成倍增长。

②改善能源节构,禁止乱砍乱伐。

开发沼气池,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灯、沼气炉、气饭煲、沼气淋浴器,用来照明、煮饭、烧水;沼液、沼渣作肥料的利用。

恩施州有近30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普及率已占适宜地区农户的38%。

20年间,恩施的森林覆盖率从32%恢复到现在的48%,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满目葱翠,更为重要的是,恩施有115万亩森林避免作为薪炭林而遭砍伐,加上退耕还林,全州森林覆盖率从48%提高到67%,山山水水重披绿色。

3 结束语为使恩施市环境更好,实现恩施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几年里,应实施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一是加强城镇污染防治。

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50%以上。

加快城镇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改变煤烟型空气污染状况。

加大城镇供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城镇噪声的综合治理力度。

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0天(每年)。

二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努力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化肥、水泥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继续执行污染排放许可证和限期治理污染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关闭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