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磷工艺比较与选择

合集下载

十分钟搞定!化学除磷剂的投加!

十分钟搞定!化学除磷剂的投加!

十分钟搞定!化学除磷剂的投加!全部的污水除磷方法都包含有两个必要的过程,首先将溶解性磷(磷酸盐)物质转化为不溶性悬浮(颗粒)性状态,然后通过固液分别将磷从污水中除去。

一、除磷剂的分类除磷剂是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磷酸根离子生成难溶性盐,形成絮凝体后与水分别,从而去除水中所含的磷。

从而将处理后水中的磷含量降至界限值以下,不需要转变原水处理流程,不需要增设大型水处理构筑物,简便易行,经济有用,可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依据化学除磷法的原理介绍,除磷剂主要分为四类:1 、铝盐化学除磷药剂采纳铝盐作为药剂添加在化学除磷工艺中,常常使用的有三种,一种是硫酸铝,一种是氯化铝,还有一种是聚合氯化铝,在详细的反应过程中,包含两个主要的反应过程,首先是三价铝离子通过与磷酸根产生反应而消失沉淀,沉淀的化合物为AlPO4 。

其次是三价铝离子能够消失水解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会有正电荷以及单核羟基络合物以及多核羟基络合物的存在,在经过范德华力以及网捕等一系列的作用以后,就能达到比较抱负的沉淀效果,这样也就达到了化学除磷的要求。

在运用铝盐进行化学除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 pH,这样才能达到抱负的除磷效果,否则会造成所排放的水体中铝盐超标。

2 、铁盐化学除磷药剂铁盐除磷药剂主要有硫酸亚铁、聚合氯化硫酸铁、氯化铁及聚合氯化铁等。

铁盐与铝盐除磷反应机理类似,之外还会发生剧烈水解并同时发生各种聚合反应吸附水中的磷。

Fe2+除磷效率与pH相关,但有关 Fe2+除磷最佳PH存在争议:有人认为PH=8时,Fe2+除磷效果最好,但讨论表明PH=7.5~8.5时不易生成沉淀,从而降低了除磷效率。

Fe2+除磷需要较高PH值,而环境污水厂处理中PH值往往低于 7.5。

另外,在水中 Fe3(PO4)2 没有FePO4稳定,这些都限制了二价铁盐在废水除磷中的应用,实际过程中可利用好氧池曝气的特点将Fe2+氧化成 Fe3+来提高化学除磷效率。

AAO、AO工艺优缺点对比总结

AAO、AO工艺优缺点对比总结

AAO、AO工艺优缺点对比总结一、AAO、AO去除性能对比分析1、AAO、AO工艺:COD去除性能对比污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是表征工艺效能的主要指标之一,COD的大小直接反映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别对两种工艺进出水COD浓度、COD去除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工艺进水COD无显著差异,出水COD、去除率差异显著,AAO工艺对COD的去除明显好于AO工艺。

原因在于AO工艺中,缺氧段的反硝化反应可以消耗掉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但大部分有机物是通过好氧降解去除的,而辛凌污水厂一期工程AO工艺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短,曝气池容积小,曝气量不够,导致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好。

而AAO工艺中,大部分有机物在厌氧段被聚磷菌转化为PHB储存在细胞中,部分有机物在缺氧段通过反硝化反应去除,废水进入好氧段时,COD浓度已基本接近排放标准,在好氧段会得到进一步降解。

有研究表明,AAO工艺厌氧段的COD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0%以上,而缺氧段的去除率平均低于10%。

2、AAO、AO工艺:脱氮性能对比近年来,随着环境水体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和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寻找一种有效的脱氮工艺已成为当前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AAO工艺和AO工艺都具有生物脱氮功能,且两种工艺脱氮原理相同,都为反硝化脱氮。

通过对两种工艺进出水TN浓度、TN去除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进水TN无显著差异,出水TN、去除率差异显著,AAO工艺对TN的去除明显好于AO工艺。

在反硝化脱氮工艺中,硝态氮是出水总氮中的主要物质,硝态氮在缺氧段的去除率可以高于90%。

有研究指出,控制缺氧区出水硝酸盐浓度为1mg/L~2mg/L,可最大程度提高TN去除率,并能充分利用COD提高缺氧区反硝化能力。

好氧区混合液中含有大量硝态氮,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区,在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反应。

辛凌污水厂AO工艺缺氧段HRT太短,仅为1.8h,少于AAO工艺的3.46h,且内回流比为50%~100%,小于AAO工艺的150%~250%,导致脱氮功能不及AAO。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摘要:在陈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基础下,简单分析生物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

关键词:脱氮除磷;机理;工艺1 前言城市污水中的氮、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氮、磷的主要危害:一是使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影响水源水质, 增加给水处理成本;三是对人和生物产生毒害。

上述危害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环境正常功能的发挥, 并使城市缺水状况加剧,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体的提高和环境的恶化,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环境工作者对一些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或设计出新工艺,本文简单介绍一些脱氮除磷工艺。

2 生物脱氮原理【1】一般来说, 生物脱氮过程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氨化作用, 即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

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 氨化作用进行得很快, 无需采取特殊的措施。

第二步是硝化作用, 即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 水中的氨氮首先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 然后再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为防止生长缓慢的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从活性污泥系统中流失, 要求很长的污泥龄。

第三步是反硝化作用, 即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

这一步速率也比较快, 但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兼性厌氧菌, 只有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反硝化, 因此需要为其创造一个缺氧或厌氧的环境( 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 。

反应方程式如下:( 1) 硝化反应:硝化反应总反应式为:( 2) 反硝化反应:另外, 由荷兰Delft 大学Kluyver 生物技术实验室试验确认了一种新途径, 称为厌氧氨( 氮) 氧化。

即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由自养菌直接将氨转化为氮, 因而不必额外投加有机底物。

反应式为:NH4+NO2→N2+2H2O3 生物除磷原理【1】所谓生物除磷, 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 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

而在好氧条件下, 能够过量地从外部环境摄取磷, 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 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储藏在菌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 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三种除磷剂的比较分析

三种除磷剂的比较分析

三种除磷剂的比较分析除磷剂是一种用于除去水中磷含量的化学物质,以减少磷对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在市场上,有几种常见的除磷剂可供选择,包括聚合铝氯化铵(PAC)、聚合氯化铝(PACl)和聚合硅酸铝(PAS)等。

本文将对这三种除磷剂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聚合铝氯化铵(PAC)是一种常用的除磷剂,它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和较低的成本。

PAC能够迅速与水中磷结合成磷铝沉淀物,沉淀后可通过过滤等操作将其从水体中去除。

此外,PAC还具有优异的絮凝和沉淀性能,可有效地处理高浊度的水体。

不过,PAC的去除磷效果受水质的影响较大,对于较高浓度的磷污染水体其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

此外,PAC的氯离子含量较高,可能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聚合氯化铝(PACl)也是一种常用的除磷剂,其除磷效果与PAC相当。

与PAC相比,PACl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氯离子含量较低,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更为环保。

此外,PACl还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和较低的胶凝剂投加量,能够更好地处理高浊度和高悬浮物质的水体。

然而,PACl的价格相对较高,其成本比PAC要高一些。

最后,聚合硅酸铝(PAS)是一种新型的除磷剂,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和优异的环境适应性。

PAS能够迅速与水中的磷结合并形成颗粒状的磷铝沉淀物,沉淀后能够通过简单的沉淀、过滤等操作将其从水中去除。

与其他两种除磷剂相比,PAS的氯离子含量更低,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小。

此外,PAS具有较低的胶凝剂投加量和较长的缓释时间,能够稳定地去除水体中的磷污染物。

然而,由于PAS是一种较新的除磷剂,其应用范围和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综上所述,聚合铝氯化铵(PAC)、聚合氯化铝(PACl)和聚合硅酸铝(PAS)是三种常见的除磷剂。

其中,PAC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除磷效果,PACl具有较小的环境影响和较好的适应性,而PAS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和环境适应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质状况、经济条件和环境要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除磷剂。

【水处理工程】化学除磷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水处理工程】化学除磷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DIRECTORY】
三、How to do it
2、化学药剂的种类 ✓铁盐(三氯化铁,硫酸亚铁) ✓铝 盐(明矾,即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石灰(氢氧化钙)
选择化学药剂的时应基于以下几点: ①烧杯实验; ②成本分析; ③对后续处理过程或下游水质的影响。
【DIRECTORY】
三、How to do it
*矾花大、沉淀迅速,混凝效果良好 *无刺激性气体产生
*用量大 *对设备腐蚀严重 *pH适用范围为中强度碱 *处理后水带色 *不易处理含硫废水
*絮体粗大紧实、沉淀速度快 *受温度影响较小,适于高浊度原水、低 温水和废水
*对设备强腐蚀性,能腐蚀混凝土 *出水残余铁易超标 *易吸水潮解,不易保存 *不易处理含硫废水
磷循环为沉积型循环,主要的蓄库为岩石或者土壤。与 气体性循环相比,沉积型循环较慢:蓄库中的磷经天然侵蚀 或人为开采后流入水域,短期循环后大部分磷流失到海洋沉 积层,直到经过地质活动才又被提升起来,周期往往长达数 万年。
由于来源有限,且更容易沉积,磷对富营养化的作用必然比氮更强
【DIRECTORY】
为什么要除磷?
为什么选择化学除磷? 但是生物除磷的进水水量要求比较稳定,且在二沉池中有磷释放的风险,因此在污水
除磷过程中,一般除磷效率只达到75%,出水含磷在1mg/L左右,最优也只能达到0.5mg/L ,效率难以再提高。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为进一步提高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磷的去除程度(0.5~01mg/L), 化学除磷技术又有了新的意义。
3、不能回收磷酸盐
• 若污水处理厂进水 TP >6mg/L,则可用三点投加法
1、磷酸盐的沉析是和生物净化过程相
二沉池后
分离的,互相不产生影响

除磷的方法和原理

除磷的方法和原理

除磷的方法和原理当水体中的磷含量超过是水体自净能力后,就会出现富营养化甚至藻类繁殖泛滥。

电镀行业排放废水中含有次磷盐;制造业,制药业,洗涤剂生产业都有各种环节用到磷,比如磷化,大分子含磷有机物,磷肥等。

根据排放标准,现在的磷排放之前都要降低到0.5mg/L,所以除磷势在必行。

选择除磷方法之前先看磷的价态,正磷是+5价,次磷+1价,亚磷+3价,有机磷价态不定。

正磷的去除方法比较系统成熟,分为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

化学除磷主要方法是化学沉析法,将磷酸盐变成不溶性盐再析出。

现在主要有钙盐,铝盐,铁盐。

基础反应原理如下:在这些沉淀反应过程中要注意PH,避免金属离子和氢氧根发生反应沉淀。

在投加药剂之后,磷酸盐会以这些难溶性颗粒的形式析出。

然后还需要絮凝作用来将悬浮态的非溶性颗粒相互粘结,加快沉淀过程。

常见的絮凝剂有PAC,PAM,需要在加入后搅拌。

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的生化作用除磷。

基础原理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充分释放其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而在好氧条件下又能超过其生理需要从水中吸收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体内的聚合磷酸盐的特性,形成富含磷的生物污泥,通过沉淀从系统中排出这种富磷污泥,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工艺经常存在于脱氮除磷的A/O系列工程中,A是指厌氧段,在没有氧气和硝氮的情况下,聚磷菌会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生成的磷酸根排入污水,生成的ATP吸收污水中的脂肪酸形成PHB(聚β-羟基丁二酸),作为内贮物,这个阶段称之为释磷。

O是指好氧阶段,PHB分解产生能量,和废水中的磷形成聚磷酸盐,被聚磷菌吸收存在细胞内,磷就会随着活性污泥排出。

生物化学除磷并不是完全分开的,化学除磷剂也会用于生物除磷工程中,时间不同,效果也不同,称之为化学辅助除磷工艺。

化学除磷剂可以在除磷的同时絮凝部分含碳含氮化合物,会提高混合液的导电率,对不溶性颗粒的沉淀有帮助;但是除磷剂投加过量时也会对活性污泥除磷有负面影响,所以计算投加药剂量也是重要的步骤。

污水处理中的氮与磷的去除技术比较

污水处理中的氮与磷的去除技术比较

污水处理中的氮与磷的去除技术比较一、氮与磷的来源及处理意义氮和磷是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等。

其中,氮和磷在水体中浓度高、易造成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繁殖过度,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

因此,氮和磷的去除成为了污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传统氮磷去除技术综述1、生化方法通过好氧、厌氧的生化反应,使氮和磷通过生物过程转化为氧化亚氮、氨和磷酸盐等形态,达到去除的目的。

其中,常用的生化方法有A2/O法、SBR法等。

生化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处理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等。

2、化学方法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聚合铝等,使氮和磷与化学药剂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去除的目的。

化学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较好,但药剂的投加量有限制、可能存在副作用等。

3、物理方法通过物理方法如沉淀、超滤等,使氮和磷被沉淀或过滤,达到去除的目的。

物理去除方法的处理速度快,但需要使用大量能源和化学药剂,运行成本高。

三、新型氮磷去除技术综述1、生物除磷技术生物除磷技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磷,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的磷通过微生物代谢释放出来,之后再利用沉淀或过滤等技术去除。

这种方法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2、同步脱氮脱磷技术同步脱氮脱磷技术是一种生物方法,通过好氧、厌氧反应的结合,内循环、反硝化等环节使氮、磷同步被去除,彻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氮、磷去除效率低的问题,运行成本低廉。

3、局部缺氧除氮技术局部缺氧除氮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污水处理系统中设置局部缺氧区域来实现生物硝化反应和同时进行反硝化反应,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氮的方法。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适用于对氮去除效率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工程。

四、氮磷去除技术的比较生化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虽然是常用的氮磷去除技术,但由于其存在诸多缺点,近年来新型的氮磷去除技术逐渐被开发出来。

新型的氮磷去除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营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尤其是局部缺氧除氮技术、同步脱氮脱磷技术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的技术选择。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除磷药剂的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除磷药剂的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3年第02期·163·文章编号:2095-6835(2023)02-0163-03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除磷药剂的应用比较赵莎,陈传运,刘文,高原(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摘要:为确保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的稳定达标,通过在生物段(AAO+MBBR )末端投加化学除磷药剂强化除磷效果,开展了现场生产性试验。

现场生产性试验以好氧池出水端为药剂投加点,对聚合氯化铝(PAC )、益维磷、聚合硫酸铁(PFS )3种除磷药剂的除磷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3种药剂的除磷效果为PFS>益维磷>PAC ,处理成本为益维磷>PAC>PFS ,即PFS 处理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除磷;运行成本;除磷效果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3.02.046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的不断强化和实施,保障措施的不断增多,全国地表水环境和水质持续好转,但水污染状况依然严峻。

磷作为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之一,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污水中。

在城镇污水中,作为污染物质的磷主要通过点源污染进入水体。

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家用洗涤剂(洗衣粉),特别是三磷酸盐作为骨架成分引入合成洗衣粉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

北方某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主城区的生活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设计处理规模为20万t/d ,占地面积330亩(1亩≈0.067hm 2)。

预处理单元采用粗格栅+曝气沉砂池+细格栅工艺,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和细小的砂砾;生物处理单元采用厌氧+缺氧+好氧主体工艺,好氧池中投加了悬浮填料形成了AAO/MBBR 工艺,强化了脱氮除磷效果;深度处理段采用混凝沉淀+滤布滤池过滤+紫外消毒工艺,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C O D 和总磷;出水水质要求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 标准,其中出水总磷指标应不大于0.5mg/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除磷工艺比较与选择
化学除磷
1.
1.1 化学除磷原理
化学除磷主要是通过化学沉析过程完成的,化学沉析是指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无机金属盐药剂与污水中溶解性的盐类(如磷酸盐)反应生成颗粒状、非溶解性的物质。

实际上投加化学药剂后,污水中进行的不仅是沉析反应,同时还发生着化学絮凝作用,即形成的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絮凝体。

污水沉析反应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水中溶解状的物质,大部分是离子状物质转换为非溶解、颗粒状形式的过程,絮凝则是细小的非溶解状的固体物互相粘结成较大形状的过程,所以絮凝不是相转移过程。

絮凝是用于改善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而沉析则用于污水中溶解性磷的去除。

1.2 化学除磷药剂
为了生成非溶解性的磷酸盐化合物,用于化学除磷的化学药剂主要是金属盐药剂和氢氧化钙。

许多高价金属离子药剂投加到污水中后都会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磷离子结合生成难溶解性的化合物,但出于经济原因考虑,用于磷沉析的金属盐药剂主要是Fe3+盐、Fe2+盐和Al3+盐,这些药剂是以溶液和悬浮液状态使用的。

除金属盐药剂外,氢氧化钙也用作沉析药剂,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

表1 污水净化常用药剂
铝盐的混凝沉淀
Al
2(SO
4
)
3
+ 6H
2
O----2Al(OH)
3
+3SO
4
2-+6CO
2
Al
2 (SO
4
)
3
+ 2PO
4
----2AlPO
4
+3SO
4
2-
在pH为6.0—6.5的条件下,每1mol的磷需要加铝1.5-3.0 mol。

如果水显碱性,在加铝之前应先降低pH以减少Al(OH)
3
沉淀。

铁盐的混凝沉淀
Fe
2(SO
4
)
3
+ 3HCO
3
----Fe(OH)
3
+2SO
4
2-+3CO
2
Fe3+ + PO
43----FePO
4
↓pH=5~5.5
每1mol磷需要加铁(Fe3+) 1.5—3 mol,最佳pH为5.0。

对磷含量为5mg/l左右的二级处理水,通过投加100-200mg/l的氯化铁
( FeCl
3.6H
2
O)就可以得到90%以上的磷去除率。

金属氢氧化物会形成大块的絮凝体,这对于沉析产物的絮凝是有利的,同时还会吸附胶体状的物质、细微悬浮颗粒。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物在以化学除磷为目的化学沉析反应中的沉析去除是次要的,但在分离时有机性胶体以及悬浮物的凝结在絮凝体中则是决定性的过程。

沉析效果是受PH值影响的,金属磷酸盐的溶解性同样也受PH的影响。

对于铁盐最佳PH值范围为5.0~5.5,对于铝盐为6.0~7.0,因为在以上PH值范围内FePO4或AIPO4的溶解性最小。

另外使用金属盐药剂会给污水和污泥处理还会带来益处,比如会降低污泥的污泥指数,有利于沼气脱硫等。

由于金属盐药剂的投加会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Cl-或SO2-4离子含量增加。

如果沉析药剂溶液中另外含有酸的话,则需特别加以注意。

投加金属盐药剂后相应会降低污水的碱度,这也许会对净化产生不利影响。

当在同步沉析工艺中使用硫酸铁时,必须考虑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另外,如果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使用金属盐药剂除磷时必须考虑铝或者铁负荷对农业的影响。

石灰的混凝沉淀
5Ca2+ + 4OH- + 3HPO
42----Ca
5
OH(PO
4
)
3
+ 3H
2
O
为使磷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需要把pH值调到10.5-11.0以上。

Ca/P的重量比为2.2:1以上。

沉折过程中,对于不溶解性的磷酸钙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不是Ca2+,而是OH-离子,因为随着pH值的提高,磷酸钙的溶解性降低,采用Ca(OH)2除磷要求的pH值为8.5以上。

但在pH值为8.5到10.5的范围内除了会产生磷酸钙沉析外,还会产生碳酸钙,这也许会导致在池壁或渠、管壁上结垢。

其反应式
Ca2++CO32-→CaCO3
与钙进行磷酸盐沉析的反应除了受到PH值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碳酸氢根浓度(碱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PH值惰况下,钙的投加量是与碱度成正比的。

对于软或中硬的污水,采用钙沉析时,为了达到所要求的PH值所需要的钙量是很少的,具有强缓冲能力的污水相反则要求较大的钙投加量。

1.3 化学除磷工艺
化学除磷工艺可按化学药剂的投加地点来分类,实际中常采用的有:前置除磷、同步除磷和后置除磷。

前置除磷工艺的特点是化学药剂投加在沉砂池中、初沉池的进水渠(管)中、或者文丘里渠(利用涡流)中。

其一般需要设置产生涡流的装置或者供给能量以
满足混合的需要。

相应产生的沉析产物(大块状的絮凝体)在初沉池中通过沉淀被分离。

如果生物段采用的是生物滤池,则不允许使用铁盐药剂,以防止对填料产生危害(产生黄锈)。

前置除磷工艺由于仅在现有工艺前端增加化学除磷措施,比较适合于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改建,通过这一工艺步骤不仅可以除磷,而且可以减少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

常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石灰和金属盐药剂。

前置除磷后控制剩余磷酸盐的含量为1.5-2.5mg/L,完全能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对磷的需要。

同步除磷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化学除磷工艺,在国外约占所有化学除磷工艺的50%。

其工艺是将化学药剂投加在曝气池出水或二沉池进水中,个别情况也有将药剂投加在曝气池进水或回流污泥渠(管)中。

目前已确定对于活性污泥法工艺和生物转盘工艺可采用同步化学除磷方法,但对于生物滤池工艺能否将药剂投加在二次沉淀池进水中尚值得探讨。

后置除磷是将沉析、絮凝以及被絮凝物质的分离在一个与生物处理相分离的设施中进行,因此也叫二段法工艺。

一般将化学药剂投加到二沉池后的一个混合池中,并在其后设置絮凝池和沉淀池(或气浮池)。

对于要求不严的受纳水体,在后置除磷工艺中可采用石灰乳液药剂,但必须对出水pH值加以控制,如可采用CO2进行中和。

采用气浮池可以比沉淀池更好地去除悬浮物和总磷,但因为需要恒定供应空气因而运行费用较高。

表2 各种化学除磷工艺比较
2.生物法除磷
生物法除磷的原理是某些细菌交替地处于厌氧与好氧条件下 ,在厌氧时 ,细菌吸收低分子的有机物并以聚β 2羟基丁酸( PHB)等形式在体内储存起来 ,同时将细胞原生质中聚合磷酸盐以正磷酸盐的方式释放出来 ,此时污水中磷的含量升高 ,BOD 的含量降低。

然后在好氧条件下 ,细菌将吸收的有机物(PHB)氧化分解 ,并提供能源 ,同时从污水中吸收大量的磷 ,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 ,其吸收的量大于其释放的量 ,这时污水中的磷含量大大降低 ,通过把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同时将细菌摄入的磷排走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除磷主要工艺: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等。

A/O工艺,这是目前最为简单的一种生物除磷方法,原污水或初沉池出水与回流污泥在厌氧池中进行混合,这种工艺要求没有硝化反应。

一般来说,当厌氧区和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0.5~1h和1~3h时,便可获得较好的去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由于生物除磷系统主要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因此剩余污泥量的多少将决定系统的脱氮效果。

一般污泥龄较短的系统产生较多的剩
余污泥,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

有报道,泥龄为30天时的除磷率为40%;年龄为17天时除磷率为50%;年龄为5天时的除磷率可提高到87%。

总结
化学沉淀法除磷工艺虽除磷效率相对较高 ,但消耗化学药剂并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 ,处理成本相对昂贵;而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操作简单 ,但磷去除效率较低 ,难以满足出水要求。

综上所述及惠尔康污水厂的情况,建议使用化学沉淀同步除磷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