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依赖性研究原理和方法 (Jian_hui Liang, 09,3,12)

合集下载

药物临床试验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试验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22年9月一、背景 (1)二、研究对象 (2)三、研究时机 (3)四、研究方法 (4)(一)滥用相关不良事件收集 (4)(二)认知和行为测试 (7)(三)躯体依赖性(戒断反应)评估 (7)(四)人类滥用潜力(Human Abuse Potential, HAP)研究.. 91、实施条件 (9)2、受试者 (10)3、研究设计 (10)4、评估指标 (12)5、统计分析 (15)五、说明书撰写要求 (17)六、小结 (17)七、名词解释 (18)八、参考文献 (20)一、背景药物依赖性(Dependence)是指由于药物对躯体(生理)或精神(心理)的药理作用而使机体产生反复用药的需求,以使其感觉良好或避免感觉不适。

药物依赖性评估可用于判断药物依赖性程度和使用风险,指导说明书撰写,决策药品上市后风险监测要求及管理标准(如列入麻醉药品目录或精神药品目录)等。

评价药物依赖性依靠对药学、非临床和临床证据的综合评估,以判断药物滥用潜力。

临床依赖性评估是滥用潜力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具有特殊研究目的和评价要求,其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贯穿于临床研究全程,通过对临床研究全程产生的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到关于药物临床依赖性情况的证据,与药学和非临床证据一起纳入药物依赖性的综合评估。

药物非临床依赖性评估的要求已在2022年1月发布的《药物非临床依赖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予以阐述,本指导原则将介绍药物临床依赖性评估的相关要求。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在我国研发的具有滥用潜力的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

应用本指导原则时,应同时参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harmaceutic als for Human Use, ICH)和其他境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治疗课件药物依赖

药物治疗课件药物依赖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及实验 室检查结果,结合国际疾病分类诊断 标准,确定药物依赖的诊断。
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症状 表现及持续时间;其次,进行体格检 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最后,根据 诊断标准做出判断。
鉴别诊断要点
与其他精神障碍的鉴别
药物依赖患者可能伴有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需进 行鉴别。
建立专业的康复机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包括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社会适应训练等。
开展康复训练
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戒除药物依赖,恢复身体健康,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
提供就业支持
为康复后的患者提供就业支持,帮助他们重返社会,融入正常生活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慢性疼痛、慢性感染、内分泌疾病等,可能表现出类似药物依赖 的症状,需进行鉴别。
依赖与成瘾的鉴别
依赖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而不仅仅是心理 上的成瘾。
辅助检查手段
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 ,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及是否存在药 物肝损害、肾功能损害等。
药物治疗课件药物依赖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药物依赖概述 • 药物治疗原理与方法 • 常见药物依赖类型及临床表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预防与康复措施建议
01
药物依赖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依赖是指个体因长期使用药 物,对药物产生强烈的渴求和冲 动,导致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 和行为上的改变。
06
预防与康复措施建议
提高公众对药物依赖危害的认识

人类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

人类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

人类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药物依赖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它可以导致身体和大脑的长期损伤。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药物依赖与神经适应过程密切相关。

这种适应过程能够改变大脑的组织结构和信号传递,从而产生持续性的药物依赖,并且加重戒断症状。

药物依赖是一种长期的适应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生物学因素驱动的复杂过程。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大脑的某些区域(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会收到外界的刺激,释放多巴胺等神经传递物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奖赏和动机行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药物使用会增加多巴胺的释放量,从而产生奖赏和快感。

这种快感可以反馈到大脑的边缘系统和海马区等区域,加强这种奖赏反应。

随着药物使用的不断增加,大脑的适应性过程也会逐渐加强。

在长期的药物使用下,大脑会逐渐改变其神经基础结构和信号传递,使得大脑对药物的反应变得更为敏感。

这种神经适应性过程可以持续多年,在药物戒断后也很难消失。

此外,药物使用还会改变大脑的记忆、情绪和决策等方面的功能,加重药物依赖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如何更好地防治药物依赖问题?目前,对于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已经在不断深入。

一些研究表明,干预大脑的神经适应性过程或改变其信号传递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例如,一些研究指出,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反向逆转大脑突触可塑性,从而减轻药物依赖的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针灸、深呼吸等方法也可以干预人体的自我调节系统,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

更进一步地,神经科学家们正在探索一些新的疗法,例如使用光遗传学或调制神经递质等手段,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并开发出更为有效的药物。

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总之,人类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对于防治药物依赖、提升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持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运用新技术和新疗法来更好地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药物依赖与戒断讲义

药物依赖与戒断讲义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encephalon limbic dopamine system,MLDS) 起源于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投射
到伏隔核、杏仁核、海马、前额叶皮层等区域,形成腹侧 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伏隔核( nucleus accumbens,NAc)—前额叶皮层(prefronal cortex,PFC)多巴胺通路,称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 又称“奖赏”通路(rewarding pathway)或“奖赏”回路 (rewarding circuit),是药物精神依赖性形成最主要 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药物依赖的治疗原则
药物依赖的治疗是一个由临床脱毒治疗、后续康复巩 固、重返回归社会三大基本环节组成的社会医学系统工程。 涉及行为矫正、心理干预、替代治疗等多模式多系统的综 合性治疗。严格遵循自主性原则。其具体内容包括
预防原则:重在预防 精准治疗原则:了解病史、正确诊断、全身体检和实 验室检查 无毒原则:临床脱毒治疗 康复原则:综合措施治疗 回归原则:复吸预防和回归社会
参与依赖形成和发展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encephalon limbic dopamine system,MLDS)
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叶皮层(PFC) 多巴胺通路
药物依赖在MLDS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VTA-NAc-PFC多巴胺通路主要含有三类神经元
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要获得同样的药物效应,需要不 断增加药物的剂量,是发生中毒的原因之一
强化效应(Reinforcement Effect)
正性强化效应(posi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 奖赏(reward)效应,它是精神依赖性的基础 负性强化效应(nega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 厌恶(aversion),它是身体依赖性的基础

依赖型药理学

依赖型药理学

依赖型药理学
依赖型药理学是一种与药物依赖相关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药物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药物对大脑的影响。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依赖型药理学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步,依赖型药理学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药学界就开始研究药物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随着大众对药物的需求越来越高,药学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依赖型药理学逐渐形成。

第二步,依赖型药理学主要应用。

依赖型药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药物依赖的分类、病理生理机制、药物代谢和清除、药效动力学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

与药物依赖相关的行为,如毒瘾、耐药性、药物滥用以及副作用等都是依赖型药理学研究的方向。

第三步,依赖型药理学的应用实例。

依赖型药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学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开发新型药物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例如,鸦片类药物的滥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依赖型药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针对这种问题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在总体上,依赖型药理学是一个较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它的发展与应用在不断扩展与深化。

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对于药物对于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治疗策略也将不断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赖型药理学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

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

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在当今社会,药物依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了解药物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药物依赖至关重要。

药物依赖,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某种药物产生了强烈的渴求,无法自控地使用,即使明知其有害也难以停止。

这种依赖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更有着深刻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首先,我们来谈谈大脑中的奖赏系统。

奖赏系统是大脑中一组与愉悦感和满足感相关的神经回路。

当我们从事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进食、社交或取得成就时,奖赏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出一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某些药物能够异常强烈地激活这个奖赏系统。

以毒品为例,如海洛因、可卡因等,它们能够迅速且大量地促使多巴胺释放,带来极度强烈的愉悦感。

这种异常强烈的信号会使大脑对正常的愉悦刺激反应减弱,导致个体越来越依赖药物来获得快感。

再来看神经适应性变化。

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大脑发生适应性改变。

神经元的细胞膜特性、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等过程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多巴胺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降低。

这就像是大脑对药物的过度刺激产生了“耐药性”,为了获得相同的快感,个体就需要使用更多的药物,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除了多巴胺,其他神经递质在药物依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γ氨基丁酸(GABA)是大脑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长期使用酒精等药物会影响 GABA 系统,导致大脑的抑制功能减弱,使人更容易冲动和失去自我控制。

而谷氨酸是大脑中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药物依赖也可能导致谷氨酸系统的失衡,进一步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此外,基因因素也在药物依赖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增加个体对药物依赖的易感性。

这些基因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受体的功能或者大脑的发育,从而使得某些人在接触药物后更容易形成依赖。

药物依赖还会对大脑的结构产生影响。

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大脑的灰质和白质体积减少,特别是在与决策、控制和情感调节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质。

药物依赖机制与戒断方法的研究

药物依赖机制与戒断方法的研究

药物依赖机制与戒断方法的研究雄心勃勃地开始一项药物实验,却发现药效失灵,高级研究员亲身经历过药物依赖的痛苦,这可以说是医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药物依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将其戒断?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药物依赖机制药物依赖是指人体对特定药物的逐渐适应性和耐受性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状态。

在医学研究中,我们也称其为“躯体依赖状态”。

由于机体对药物的逐步适应性和需求性逐渐增加,走入了一个极其困难的状态,常常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戒断。

1.神经适应性理论神经适应性理论认为,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药物逐渐在神经元之间形成信号传递的新途径,导致神经适应性变化。

人们需要比以往更高的剂量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当停止服用药物时,这些神经通路仍然存在,因此会出现撞南墙的痛苦感觉。

2.激活型解离理论激活型解离理论认为,某些药物能够在细胞膜表面或膜外发挥作用,从而启动G蛋白偶联受体和磷酸酰化酶等信号传递途径,从而激活蛋白激酶。

在这个过程中,药物有可能诱导的情感和其他行为,比如快乐,高潮等感觉,成为使用者不能抗拒的引诱。

当停止使用药物时,因为这种激活已经变成了一种先天性状态,就会导致戒断症状。

二、戒断方法当我们知道了药物依赖机制之后,就需要寻找科学的途径,通过不同的辅助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戒断,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戒断方法:1.逐渐减少法逐渐减少法是逐渐减少片剂或者少量输入,最终达到减少或停止到合适的水平。

如此可以缓和戒断症状并降低患者的恐惧和痛苦感。

2.替代治疗法替代治疗法是在逐渐减少的基础上,使用其他药物来代替已戒断的药物,从而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

例如用多巴胺代替可卡因。

3.行为性治疗法行为性治疗法是针对患者的行为、精神和情感症状进行治疗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在其重塑自我的过程中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帮助。

4.心理性治疗法心理性治疗法并非一个独立学科,而是一种治疗方法。

新药药物依赖性的研究论文(共2篇)

新药药物依赖性的研究论文(共2篇)

新药药物依赖性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新药药物依赖性研究与评价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与机体长期相互作用,使机体在生理机能、生化过程和减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停止用药可导致机体的不适和减心理上的渴求。

依赖性可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前者主要是机体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包括耐受性和停药后的戒断症状。

后者是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

依赖性倾向可以在动物或人体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反映出来。

非临床药物依赖性研究可为临床提供药物依赖性倾向的信息,获得的非临床试验数据有利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合理用药,警示滥用倾向。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药物依赖性研究的现状,对近年来新药药物依赖性研究与评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1药物依赖性研究与评价方法躯体依赖性反映受试物躯体依赖性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戒断、催促戒断和替代实验,无论是自然戒断还是催促戒断,动物都会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表现,但不是所有戒断症状在一个受试动物身上都能出现。

由于每种方法观察的指标都不相同,可结合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表现选择适当的方法。

精神依赖性反映受试物精神依赖性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自身给药试验、药物辨别试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和行为敏化试验。

自身给药实验方法建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该模型类似于人类自身给药行为的动物模型,在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潜力方面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由于其需做颈静脉插管,通过保护管与恒速输液泵相连,实验维护具有一定的困难;药物辨别试验方法也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对动物进行了严格的辨别训练,一般模型比较稳定,敏感性也比较高,可进行剂量关系研究。

该方法结果可靠,是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潜力的重要方法,但其实验周期长,一般需数月才能获得实验结果[%位置偏爱试验是上世纪70年代末建立的,由于实验周期短,简便易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依赖性的预测和评价,但此实验在行为观察方面耗时长,且难以进行剂量比较,同时影响因素多,结果较难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1987年《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中
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条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 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第三条 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 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制 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 其制剂。”
35
1988年《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中
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条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 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第三条 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 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 和第二类,各类精神药品的品种由卫生部 确定。”
36
2005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
理条例》中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使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 (以下称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精神 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 品。”
2. 药物依赖
25
DSM-IV对物质依赖的诊断标准,符合如 下标准中的3条以上:
1. 产生耐受性 2. 出现戒断症状 3. 所用剂量超过自己预先计划 4. 长期具有戒除或控制使用该药的愿望 5.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获得药物,或用于使用该 药物,或从药物的效应中恢复过来 6. 由于使用该物质,放弃或明显减少很多重要的社 交,职业或娱乐方面活动 7. 尽管认识到不少持续或反复发生的心理或生理问 题,都可能由用药引起或用药后加重,但仍继续 使用 26
依赖性药物的管理与管制
27
国际上
• 1961年单一公约(1961 Single Convention):
《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61年3月30日,纽约)“The Single Convention on Narcotic Drugs,1961”; 《1961年麻醉品单 一公约修正书》(1972年3月25日,日内瓦)“The protocol amending the Single Convention on Narcotic Drugs,1961”。
精神活动: ●认知: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等。 ●情绪:激情,心境。 ●意志与行为:意向(食欲、性欲等本能活 动), 动机,兴奋状态,刻板行为。 ●意识:环境意识,自我意识(人格)。
3
精神活性物质分类:按英文字母顺序(DSM-Ⅳ)
• 酒精(Alcohol) • 苯丙胺类或拟交感神经药物(Amphetamine or similarly acting sympathomimetics) • 咖啡因(Caffeine) • 大麻类(Cannabis) • 可卡因(Cocaine) • 致幻剂(Hallucinogens) • 吸入剂(Inhalants) • 尼古丁(Nicotine) • 阿片类(Opioids) • 苯环利啶或芳基环己胺类(Phencyclidine(PCP) or similarly acting arylcyclohexylamines) • 镇静药/催眠药/抗焦虑药(Sedatives,hypnotics,or anxiolytics) • 其他 (Others)
国内
• 《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药管理规定》
1979年6月30日,卫生部(79)卫药字第837号/国家医药管 理总局(79)国药字第226号
• 《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The Narcotic Drug Control Act”
•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Psychotropic Drug Control Act”
29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分级标准
(Scheduling Criteria)
表Ⅰ(Schedule Ⅰ)
表Ⅰ中的物质具有滥用倾向,对公共卫生构成极其严重的危 害,其治疗作用非常有限。如LSD,MDMA。
表Ⅱ(Schedule Ⅱ)
表Ⅱ中的物质具有滥用倾向,对公共卫生存在明确的危害, 其治疗作用较小。例如,苯丙胺类药物,甲喹酮。
20
药物依赖性所界定的内容包括:
1. 药物依赖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一种精神状态和躯体状态 2. 持续地或定期地强迫性用药是药物依赖主 要的行为表现 3. 强迫性用药(属于非医疗目的)仅仅在于 体验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戒断后所表 现得不快感 4. 药物依赖的形成不一定伴发药物耐受
21
药物滥用
DSM药物滥用与依赖诊断术语的演变
Drug abuse and dependence(DSM-Ⅲ) (药物滥用与依赖)

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 disorder(DSM-Ⅲ-R)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DSM-Ⅳ) (物质相关障碍)
37
药物滥用与依赖潜力的评价
18
与药物依赖相关术语的演变
药物成瘾
(Drug addiction)
药物使用
(Drug use)
药物习惯性
(Drug habituation)
药物使用不当
(Drug misuse)
(WHO, 1969)
药物依赖性
(Drug dependence)
药物滥用
(Drug abuse)
19
WHO专家委员有关“药物依赖”的定
4
阿片类物质的滥用和成瘾 (海洛因成瘾)
5
ÃÃÃÃè… ... ó Ã
Àì À ×À ° ÀÀ ÀÀÀ óÀ¨ À À
……
6
ÃÃÃÃè… ... ó Ã
7
God’ own medicine s -opium
Among the remedies which it has pleased Almighty God to give to man to relieve his sufferings, none is so universal and so efficacious as opium." Thomas Sydenham (1624 - 1689)
•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1971年2月21日,维也纳)“1971 Convention on Psychotropic Substances”。
• 美国滥用物质管制条例(Controlled Substance Act):
1970年由美国药品强制管理署(the Federal Drug Enforcement)制订。1984年进行修正。
药物依赖性研究原理和方法
(Principle and Protocol of Experiments on Drug Dependence)
梁建辉
MD, Ph. D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1
基本概念
2
精神活性物质 (Psychoactive substance) ――来自体外的且可显著影响动物和人 精神活动的各种物质(DSM-Ⅲ-R)
8
¸ ¬ Ä © ï Ã » Ñ Æ ³ Ò Î Ó Í
º ­ Æ ² ¶ È Ö ¼ ´ ² Õ Í ¶ £ Í ¼ Æ ½ …… ½ ² Ð ½ ³ Ô Ð ¼ µ /Ò ½ Ð
9
¿¿¿¿¿ò … … ¿
10
¿¿¿¿¿ò … …MA)
13
致幻剂的滥用和成瘾
(Scheduling Criteria)
表Ⅰ(Schedule Ⅰ) 具有极强的滥用潜力,服用后果不可预测;服用后可导 致精神和躯体依赖性,甚至致死;不可医用。 表Ⅱ (Schedule Ⅱ ) 具有很强的滥用潜力;服用后可导致严重的精神或躯体 依赖性;可限制性的用于医疗。 表Ⅲ(Schedule Ⅲ ) 具有较强的滥用潜力;可导致较强或较弱的躯体依赖性, 但精神依赖性很强;可医用。 表Ⅳ(Schedule Ⅳ) 具有较弱的滥用潜力;可导致有限的精神和躯体依赖性; 可医用。 表Ⅴ (Schedule Ⅴ ) 具有极弱的滥用潜力;可导致有限的精神 和躯体依赖性; 31 可医用。
28
1961年单一公约分类标准
(Scheduling Criteria):
表Ⅰ(Schedule Ⅰ)
表Ⅰ中的物质具有严重的成瘾性(highly addictive)和滥用倾向,或者可以 转换为严重成瘾性和滥用倾向的物质。其中包括大麻,大麻树脂,大麻提取 物,大麻酊剂,麻醉品粗制物(古柯叶,罂粟杆提取物,鸦片),阿片类镇 痛药(吗啡,羟考酮),可卡因以及化学合成药物(芬太尼及其类似物,美 沙酮)。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2005年8月3日,国务院。
32
1979年《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药管理规定》
分类方法(Ⅰ):
西药毒药、限制性剧药品种及分类表
第一类:
苯丙胺(苯异丙胺)及其针、片剂;三氧化二砷;升汞及升
汞毒片剂;(盐)硝酸士的年;亚砷酸钾溶液,毒毛旋花子 甙K(G);氢溴酸后马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硷;硝酸毛果芸香 碱;硫酸阿托品;洋地黄毒甙;咖啡因粉剂;安钠咖粉;去
氧麻黄素。
第二类: 毒毛旋花子甙K(G)针剂;盐酸麻黄碱;安钠咖针、片剂; (盐)硝酸士的年针及片剂;巴比妥及其钠盐及针、片剂; 硫喷妥钠及其针剂;洋地黄针、片、酊剂;莨菪酊、浸膏、 流浸膏;颠茄酊浸膏、流浸膏;曼陀罗酊、浸膏、流浸膏; 马钱子酊、浸膏、流浸膏;水合氯醛;安眠酮;氟奋乃静及 33 针、片剂
1. 反复使用某种药物 2. 非医疗目的 3. 通常是为了改变意识状态
22
药物的误用
医疗中不恰当地应用某种药物:
1. 使用时间过长 2. 用药剂量过大
23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一个连续的过程
少量滥用
依赖
滥用是过程,依赖是结果,是状态
24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DSM诊断系统把此类障碍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