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之我见

合集下载

对加强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几点思考信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存在科技化水平不高,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小,农旅融合形式单一(多以采摘观光为主,科普、拓展活动极少),资金、信息、技术跟不上现代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步伐等情况,本人认为要改变以上现状,加强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本人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思路,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产业体系。

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求经营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旅游融入拓展农业,强化项目储备,丰富园区经营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特色品种、优势产业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聚集。

二、坚持以创新财政支农平台为保障,破解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瓶颈。

通过低息贷款、无息贷款、继续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园区升级;继续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化发展,提高园区农产品加工水平。

今年,已落实配套奖补资金100万元,对重点打造的现代高效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审批通过1760万元补助(现已拨付704万元);安排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蔬菜、果业、水产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

三、坚持以优化园区基础建设为支撑,夯实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之基。

区委区政府前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园区办公楼建造,道路整治,小水利修建,绿化改造,智能温控大棚建设等,综合推进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使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呈现出标准高、管理精、活力强的良好态势。

四、坚持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模式为引领,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以点带面,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支撑园区发展、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良好互动局面。

目前,我区建设初具规模的示范种养基地98个,休闲农庄10余家,实现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2018年,新发展蔬菜产业2000亩,果业产业3000亩。

建设和管理好农业示范园区的几点经验

建设和管理好农业示范园区的几点经验

建设和管理好农业示范园区的几点经验
1.定位明确: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前,要明确该园区的定位和功能,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2. 环境优美:选择优美的地理环境,依据水土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农业产业进行发展。

3. 配套完善:建设农业示范园区要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包括道路、供水、排水、通讯等,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4. 市场导向:园区的农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营销,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产品附加值。

5. 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6. 合作发展:加强农户与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7. 国际交流:建设农业示范园区要注重国际交流,加强与相邻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园区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 1 -。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示范区的定义、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的关键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示范区的定义农业示范区是指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以一定的规模和区域为基础,整合资源,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农业示范区是现代农业的典范,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必要性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农民可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

通过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3. 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

三、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关键要素1. 先进的农业技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机装备等方面的技术。

通过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2. 综合的农业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衔接。

通过产业链的建立,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包括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农业科技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等方面的服务。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探讨与思考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探讨与思考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探讨与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特色农业(简称现代农业)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以高效、智能、精准、科技为特色,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实现现代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之一。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是指以政府、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为龙头,形成覆盖一定地域范围的农业产业集群。

通过核心业态开发,重点产品种植或养殖,形成农产品供应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示范区具有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兼备的特点,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可以集聚各类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持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2、提高农产品销售: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具有一定的规模、品牌效应和营销网络,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营销效益,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可以在城乡间打破传统的界限,促进农村向城市的技术和信息交流和互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吸纳就业,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要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引入高效优质的种苗、施肥、防病、高效残杀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单产和品质,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利润空间。

2、规模化经营:规模化农业是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集聚农业资源和农业企业,实行农业生产、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模式,推进现代农业的商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3、重点产品培育: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要建立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一系列产业链,针对产业链上的重点产品进行培育推广,在市场细分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在商品货架上展示的价值和地位。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其社会保障作用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社会功能和生产效益,需要有效利用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村自然资源利用水平,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是将科学技术、经营管理、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集聚一定经济规模和社会功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它拥有完备的科技开发体系,能够实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应注重科技创新,探索把科技推向市场、服务农业的新路径。

应加强技术研发,开发适合当地环境的高效、稳定的农业技术。

技术的开发和推广要与土壤、水质、植物保护、农业机械等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健全管理体系,确保科技推广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
挥示范园区的作用。

此外,应发挥示范园区的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技术成果尽快转移到农田,使农民受益。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而且要注重社会经济效益,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和乡村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村自然资源利用水平,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科技创新,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加强技术研发,开发适合当地环境的高效、稳定的农业技术,发挥示范园区的作用,把技术成果尽快转移到农田,使农民受益,为农业和乡村的发展创造条件。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探讨与思考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探讨与思考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探讨与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如何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意义、方法和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意义1.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可以帮助农民及相关农业产业企业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人工劳作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融入市场,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推动农业由规模化向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结构,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损耗,推动农业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选择合适的示范区域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应该选择具有一定基础设施、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作为示范区域,如大力支持当地的农业科技、农业企业等,为该示范区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2. 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农业发展规划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民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应该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种植品种和管理经验,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总结

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总结

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总结近年来,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村经济增长、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总结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一、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步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对农村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示范区内的农村基础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提高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示范区所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发展方向,发展优势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农业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第三产业,将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岗位转变为农产品加工、旅游接待等服务岗位,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农村一二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深度合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四、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整治是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地流转到规模经营主体手中,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五、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示范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各级政府应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优惠利率、担保等金融支持,为示范区内的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示范区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

各级政府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振兴。

浅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建议

浅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建议

浅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建议沈新元,谢强(陕西省农业工程勘察设计院,陕西西安 710068)摘要: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

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促进农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的科技进步,其有效途径是政策引导和建园设区进行示范。

通过典型辐射引路,加速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经验及建议0 引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它以现代科技为依托,以农业智力资源密集为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

不仅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而且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对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已经上升到了重要的历史地位,现已发展成为展示我国农业现代化、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窗口,成为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1 我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特别强调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为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从2009年11月开始,农业部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国内诸多示范区在各方面都是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各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其主要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东南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之我见作者:肖定明杨黎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22期
[摘要] 按照贵州省创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要求,结合黔东南州情实际、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通过调研和思考,提出“六狠措施”抓好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关键词] 农业园区建设措施黔东南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65-01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打造100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力争到2017年将园区建成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完善、产品商品率高、综合效益显著,成为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

黔东南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集为主的边远贫困山区,同时也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州;开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个,其中:蔬菜类园区3个、精品水果类园区6个、特色畜禽类园区3个、茶叶类园区2个、休闲观光类园区2个、中药材类园区2个、杂稻制种类园区1个、油茶类园区1个。

笔者按照国家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要求,结合黔东南州情实际、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在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抓好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几点思考,与同仁商榷。

一、狠抓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保证。

要将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做到领导精力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力量调配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推进措施到位,用工业园区理念来抓农业园区建设,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切实做好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基础建设、项目推进等工作,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二、狠抓规划编制
规划是龙头,是指导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

编制园区建设规划,要围绕主导产业,结合当地实际科学编制,确保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上水平,并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

一是突出主导产业。

立足农业结构调整方向,选准2—3个具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高的产业来作为主导产业,合理安排配套产业,实现产业互促互动;二是突出规模生产。

园区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并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通过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形成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三是突出功能配套。

农业园区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复合体,要根据实际需要,从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上,合理规划从生产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建设内容,使园区的功能满足商品化生产的需要;四是突出综合效益。

要提高园区土地
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园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种养大户要实行产加销联动,保证农产品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利润,带动园区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狠抓基础建设
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设施和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管理服务设施,提高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园区从业人员科技素质;积极配套市场流通设施,提升园区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

四、狠抓主体培育
建立健全园区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强化园区经营主体培育,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现代经营主体的作用,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配置和投资建设,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做大园区蛋糕。

五、狠抓资金投入
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财政资金投入很是有限,主要依靠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为主。

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对于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支持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注入园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农业园区建设见成效。

六、狠抓社会化服务
要完善园区配套产业体系,推进园区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等有机结合,積极开展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疫病防控、产品营销行装化服务,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最终实现园区建设与减贫脱贫“双赢”。

参考文献
[1]吴亚荣,邱明强,王成兵.关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29-330.
[2]杨永.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农村建设,2008,12.
[3]卢以洪,王建忠.加快建设示范园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9,11.
作者简介:肖定明(1970~),男,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