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概念和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急诊医学的范围-急救
2. 院内急诊
急诊科的功能单位急诊室是接受院前急 救站或中心送来的或用其它方法到医院求 治的急性病、伤人员的第一线。危重症医 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和 ICU他们的救治原则是一致的。
急诊医学的范围
三、灾害医学
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 跨科的专业,包括急诊内科、外科、传染病学、 小儿科、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社会医学、营 养学等。
18世纪后期,那破仑的首席医生 Larrey认识到许多战伤伤员若能给予早 期治疗,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并提出对 伤员的基本救治原则是快速后送和途中 对伤员的积极处理,即为EMS的雏形。
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Rockville博士发表了题为“意外死亡和 残疾,一个被忽视了的现代社会病”一文,特别强调急救中心在创伤 治疗中的确定性作用和ICU的继续治疗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迈阿密、洛杉矶等地最早出现启用医护 人员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成立了急救中心。
1979年,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学会﹙WADEM﹚的成立,标志着国 际上急诊医学专科的创立。
1990年,澳大利亚悉尼利物浦医院提出了急救医疗小组(MET)的 概念。急救医疗小组:MET的基本成员为一位ICU医师和一位ICU护士, 一天工作24小时。
因此这门年轻的学科必然会显示出它的 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急诊医学的范围
急诊医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括的内 容在宏观上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 诊医疗体系管理学、急诊毒物学和灾害 医学。在微观上有复苏术、抗休克、昏 迷、脑血管意外、单个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急腹症、多 发创伤、各种危象、急性中毒等。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正在 迅猛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急诊医学课件1第一章

目录
• 急诊医学概述 •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急诊患者的分类与评估 • 急诊常见症状与鉴别诊断 • 急诊常用诊疗技术 • 急诊患者的处理与转运
01
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的定义与发展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疾病和意 外伤害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 的医学专业。
急诊医学的发展
诊断思路
03
阐述呼吸困难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定义和分类
详细阐述意识障碍的概念,包括意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等。
常见原因
列举引起意识障碍的常见原因,如脑卒中、颅脑外伤、中毒等。
诊断思路
阐述意识障碍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 等方面的内容。
转运中监护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 发情况。
转运后交接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接收医生进行详细交接,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 经过、注意事项等。
THANKS
常用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术(CPR)
用于心跳骤停患者的紧急抢救,包括胸外按 压、人工呼吸和除颤等步骤。
深静脉穿刺术
用于快速补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适用于休克、严重创伤等患者。
气管插管术
建立人工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适用 于窒息、呼吸衰竭等紧急情况。
电复律与除颤
用于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的紧急治疗, 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动态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急诊患者的评估标准
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是评 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
对急诊医学的认识和理解

对急诊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伤害的紧急情况。
急诊医学的目标是迅速诊断和治疗患者,以减轻病情并挽救生命。
在急诊科,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急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急诊科是一个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他们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急诊医学涉及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外伤、中毒等。
医务人员需要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下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诊医学的核心是“黄金时间”。
在急诊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
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急诊科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和紧迫感,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
急诊医学的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在急诊科,医生、护士、技师等各种角色需要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抢救。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在紧急情况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抢救任务。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急诊医学中尤为突出,因为每一秒钟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
急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例如,急诊科常用的心电图、血气分析仪等设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
此外,科技还支持着远程会诊和远程监护等服务,使急诊医学的范围更广泛,效果更好。
急诊医学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还包括安抚和支持患者及其家属。
急诊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应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他们需要以温暖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急诊科的工作是一项既需要医学知识又需要人文关怀的工作。
急诊医学是一门挑战性和充满压力的领域,但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经常面对生死攸关的情况,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在临床医学领域,急诊医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支,它处理急性疾病和创伤的紧急情况。
急诊医学的目标是迅速评估和干预患者的急性问题,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概述急诊医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主要任务、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一、急诊医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急诊医学是一门专注于处理急性病症和临床急诊护理的医学学科。
它涵盖了从评估到治疗的整个过程,以便尽快诊断和处理患者的情况。
急诊医学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干预可避免疾病或创伤导致的严重后果。
二、急诊医学的主要任务1. 急诊病人的迅速评估:当患者进入急诊室时,急诊医生首先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测量生命体征、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快速确定患者的状况。
2. 急性疾病的诊断:急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迅速确定病因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涉及到对各种急性疾病的熟悉和掌握。
3. 创伤的处理:急诊医生需要处理各类创伤,包括外伤、骨折、烧伤等。
他们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并决定是否需要紧急手术或进一步治疗。
4. 急诊医疗团队的协作:在急诊科,常常需要多个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合作,以便更好地处理急诊状况。
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
5. 重症监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急诊医生需要提供紧急的重症监护,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生命支持措施。
三、急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 急性疾病的诊断:急诊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初步判断。
根据病情的不同,他们可能会进行X光、CT、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进一步的检查,以协助诊断。
2. 创伤的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创伤,急诊医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在骨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患处固定、石膏包扎或手术治疗;在创伤性出血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止血措施等。
3. 疼痛管理:急诊疼痛的管理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或使用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急诊医学特点与急诊诊治体会

急诊病例:中风
1
症状突然
可能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的一侧麻木、
急性期处理
Hale Waihona Puke 2无力或运动困难。
开展快速脑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中风类
型,并给予相应治疗。
3
康复阶段
进行康复治疗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再次 发作的风险。
急诊病例:外伤处理
止血和包扎伤口
有效处理创伤,固定骨折,预防 感染。
影像学检查
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技术确 诊骨折或其他创伤。
急诊医学特点与急诊诊治 体会
急诊医学的定义是一门专注于紧急情况下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它的特点 包括快速决策、多学科合作和高压工作环境。
急诊病例:心脏病急症
严重胸痛
如同巨人踩在胸口,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心肌损伤。
呼吸困难
突然的窒息感,可能是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迹象。
昏厥或晕倒
可能暗示心脏病造成的心律失常问题。
2 多学科协作
与其他医疗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保障患者的最佳护理和治疗。
3 救助生命
将医疗知识和实践应用于实际情况中,挽救生命和缓解病痛。
结论和总结
急诊医学是一门关键的医学领域,要求医生快速做出决策、与多个学科合作, 并在压力环境下处理紧急情况。对于心脏病急症、中风以及外伤等常见病例, 急诊医生需要迅速诊断和治疗。然而,急诊治疗面临时间压力、信息不完整 和患者困扰等挑战。
急诊手术
在需要的情况下,紧急进行手术 以拯救生命或恢复功能。
急诊治疗的挑战
1 时间压力
迅速做出决策并快速采取 行动,以确保患者的最佳 疗效。
2 不完全信息
根据有限信息作出准确的 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计划 的挑战。
3 患者困扰
急诊医学诊断和治疗急性疾病和创伤的学科

急诊医学诊断和治疗急性疾病和创伤的学科急诊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致力于对急性疾病和创伤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急诊医学的定义、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等相关内容。
一、急诊医学定义急诊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急性疾病和创伤的学科,其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迅速有效的医疗服务。
急诊医学从传统医学中分离出来,主要是因为急性疾病和创伤的病情危急,需要快速决策和紧急处理。
二、急诊医学特点1. 时间紧迫:急诊医学的患者通常病情危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诊断和治疗。
因此,急诊医生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紧急处理的能力。
2. 多样性:急诊医学涉及的疾病和创伤类型多样,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创伤等。
急诊医生需要具备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在各种情况下能够作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3. 紧急性:急诊医学的患者通常在急诊科就诊,需要紧急处理。
急诊医生需要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和操作能力,能够迅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援助。
三、急诊医学诊断原则急诊医学的诊断过程需要快速准确,以便为患者提供即时有效的治疗。
以下是急诊医学诊断的原则:1. 病史获取:急诊医生需要通过与患者或患者家属交流,获取关键的病史信息。
这包括疾病的起病时间、症状的表现、伴随症状等。
准确的病史信息可以帮助急诊医生缩小可能的诊断范围。
2. 体格检查:急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而迅速的体格检查,以获取更多的临床信息。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急诊医生发现潜在的病理体征,并指导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急诊医生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血液检查、生化指标、心电图、X线、CT 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为急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4. 快速诊断技术:在急诊情况下,使用快速诊断技术可以缩短诊断时间,提高准确性。
例如,快速血液检测、快速微生物培养等技术可以帮助急诊医生快速确定病原体。
四、急诊医学治疗原则急诊医学的治疗过程需要快速、及时、有效,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急诊医学重点

一、总论:1、急诊医学概念:对直接危及生命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所有合理手段的救命救急体制.2、急诊医学的范畴:①、院前急救②、院内急救③、急危重症监护④、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⑤、急性毒物学⑥、灾害医学3、急诊病人的特点:(1)病情及临床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紧急性,分秒必争 (3)收集病史受限(4)了解法律问题,记录详细完整(5)转归:带药离院、观察室、专科病房或ICU(6)以某一突出症状就诊,急诊医师需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急症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急诊诊断原则:1)要把握病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状态 2)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体征 3)发病机制分析 4)及时把握病情变化5、急诊诊断步骤:(1)简明扼要的问诊及快速的体检(序贯式、并进式、追记式)(2)紧急检查(3)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6、急诊医师注意事项:(1) 良好医患关系 (2)尊重患者 (3)社会性(4)自我防护(5)法律知识(6)服务意识(7)协调、协作(8)业务技术7、紧急度与重症度的判断:检伤分类红: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抢救黄:重伤但稳定,需尽快处理绿:需要治疗,可以稍迟处理黑:已经死亡,可以稍迟处理白:非伤害撤退,最后处理8、灾害医学:应对突发的、由于某种社会或自然事件导致超过EMSS和医院常规能力的急性医疗需求的医学科学二、危重症之心肺脑复苏1、心跳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包括心室颤动、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
2、心跳停止的判定①.意识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⑤.听不到心音;⑥.心电图呈直线、室颤或室扑、电-机械分离。
3、呼吸停止的判定:①.自主呼吸消失;②.胸廓运动消失;③.用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无呼吸、声音,无呼出气流冲击感。
4、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术是抢救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以及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的技术。
5、徒手心肺复苏程序(BLS):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3)呼救/报警(EMS系统) 4)开放气道(Airway) 5)人工呼吸(Breath) 6)人工循环(Circulation)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
医师资格考试中的急诊医学考点详解

实践案例:分享实际 工作中成功的心理护 理与沟通技巧案例, 以供参考和借鉴。
与急诊患者的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
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在紧急情 况下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冲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 其紧张情绪,增强其信心和配合 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关注患者病情,了解其病史和过 敏史,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护理 服务
利尿药:用于治疗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急诊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滥用和误用 用药时机:及时用药,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用药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过量或不足 用药途径: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 注意事项: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强化团队协作:加强医护之间 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患者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治。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05
急诊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急诊常用药物的分类及适应症
镇痛药:用于缓解急性疼痛,如吗啡、 杜冷丁等
抗休克药:用于治疗休克症状,如多巴 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镇静药:用于缓解焦虑、烦躁等症状, 如安定、咪达唑仑等
血管活性药:用于调节血管舒缩功能, 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 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 和功能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体系的未来 发展趋势
急诊医学的诊疗流程
患者就诊:患 者进入急诊室 后,医护人员 对其进行初步 评估和分类。
分诊:根据患者 病情的紧急程度, 将其分为不同的 优先等级,优先 处理病情较重的
特殊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
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
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
一。
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
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
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
急诊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
急救是指为抢救生命,挽救肢体、脏器功能,改善危重病况时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可以说是紧急救命的简称。
危重病是指某些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病症,包括急性病症和慢性病症及以及复杂大手术后处于调理时期的重症患者等生命器官或多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病情。
如:
休克、严重复合伤、急性心肌梗死、各种脏器衰竭等。
显然,急诊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它既包含了对急症的及时诊治,也包含了对急症中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置。
急诊病人中有危重症患者需要给予急救,但不是所有急诊患者均需要急救,急救也存在于其他所有的医疗行为之中,如在内外妇儿科、手术室、麻醉中,甚至包括在患者家中、意外发生现场等。
其次,需弄清急诊医学的构成和研究范围。
急诊不等于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是一个由多种医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具有自身鲜明专业特点的医疗体系。
从构成上看,急诊医学包括院前现场急救、急诊、院内急诊单元内的急救,以及急性中毒处理、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部分;,急诊医学几乎囊括了对临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置的内容,但与临床各专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再满足于局部的处理,而是更多的从急症病人全身情况的把握上,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从诊治手段上看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
此外,急诊医学还与灾害医学、交通医学、老年医学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科医学等具有密切关系,但是急诊医学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全科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处理全部急性病症的横跨多种医学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它包括急诊、危重病急救、灾害救援、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组织和管理学等。
极大多数的急诊或急伤都无需“急救”,但如处理不当,显然其中有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重症,就变成需要“急救”。
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院前急救也称初步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
现场的最初日击者首先给病人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如徒手心肺复苏,清除呼吸道异物等等,然后通过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站)呼救,在进行不间断现场急救的同时等待急救医护人员到达。
院前医疗急救包括急救医疗技师所进行的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的医疗活动,其目的是维持病人的主要生命体征并尽可能快速平稳地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室。
(二)复苏学是针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抢救。
复苏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气道控制(A)、人工给氧与呼吸(B)、心脏复苏(C);②进一部生命支持(ALS),其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包括复苏药物与液体使用(D)、心电图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E)、电除颤(F);③延长生命支持(PLS),主要为脑复苏。
具体来说主要研究如何在心跳骤停后,及时恢复自主循环、促进心脏复跳;及时建立呼吸通道;合理使用肾上腺素;早期、正确使用电除颤;勿早应用呼吸兴奋剂:
“宁酸勿碱”,正确使用碳酸氢钠;积极防治“再灌注损伤”;和加强脑复苏等等。
(三)危重病医学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继发于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如急性器官损害)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
(四)灾害医学灾难是突然发生的,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同时,也使得大批人员受到伤害。
如何有效地、迅速地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防止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即研究人群受灾后的医疗急救以及灾害预防等有关的医学,叫灾害医学。
灾害医学涉及所有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
(五)创伤学创伤是青年人(小于44岁)中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严重创伤救治的原则是早期处理,先“救”后“查”。
创伤学的研究范围除了对创伤本身如何治疗和康复外,也越来越多地着重于如何预防创伤的发生。
(六)毒理学和急性中毒研究和诊治各类急性中毒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诊断、治疗和预防急性中毒是这门学科的重要内容,它往往涉及职业病学、毒理学、法医学等多学科内容,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临床学科(七)急诊医疗管理学如何组织急救网络,建立有效的现代化的急救呼救和通讯系统,研究和配备各种救护伤病员的抢救设备和交通工具,规范化培训急诊急救专业人员等等都是急诊医疗管理学的内容。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模式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非一个特定的机构,而是一个包括要求急救机构、医院急诊科(室)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或专科病房三个基本机构在内的有机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现代化医疗系统,这三部分既各具独立职责和任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科学、高效、严密的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络。
其包括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急救组织、有监护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内急诊服务机构、重症监护病房。
院前急救的发展模式
1、院前急救发展模式:
独立型急救中心、依托型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型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
2、院前院内急救链(急救—一体化):
急救中心收到在急、危、重症患者发出的呼救时,将医疗急救措施及时送到患者身边,立即进行迅速有效的医疗处理,然后将患者安全、迅速地转送到合适的接受急救中心(站)或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诊治,包括根据病情再作出立即手术、转送EICU或专科病房的决定,以便使患者尽可能地脱离危险、恢复健康的整个急救过程。
上述过程需要由不同部门或单位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协同完成,并像生产流水线一样顺序接替,环环衔接良好,故称为急救一体化或院前院内急救链。
灾害医学概念也称灾害救援医学,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科学,涉及灾害救援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