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201612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唯物论部分】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3、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注意: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6、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7、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注意: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8、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注意: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0、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11、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

易错易混点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评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知识的“总汇”,是“科学的科学”。

评析:第一,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个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3).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评析:不要把哲学的任务与作用混淆。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4).世界观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评析: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方法论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指导。

评析: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评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评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评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的易错易混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等)5、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颠倒说法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2.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O(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 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 9. 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 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 (思 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2.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3.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14.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2017《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及俗语诗句体现的哲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5、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物质与意识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一标准)8、意识对物质能正确反映即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注意:可知论)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发展是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5、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6、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8、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10、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意识的目的性、自主选择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注意:意识的自主创造性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12、意识是推动物质发展的物质力量(注意:正确意识推动物质发展的精神力量)1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1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15、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6、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8、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19、实践决定于认识。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一、哲学概论易混易错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分析: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分析:错误。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分析:错误。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分析:错误。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往往是零散和、朴素的。

)5、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分析: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错误。

哲学有正误之分。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分析:错误。

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1、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之母。

(分析:错误。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2、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13、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是相辅相成的,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生活的指导。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哲学,而哲学也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生活与哲学割裂开来,只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不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该部分内容。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区分各种哲学派别的根本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混淆,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不然。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要用孤立和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混淆,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其特点在于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而,有些同学容易将其与历史唯物主义混淆,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实不然。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较多,需要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梳理和理解。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和其他哲学相关的考试。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应为“客观实在”)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3.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5.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对)6.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注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源泉是客观存在。

)7.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注意: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注意: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注意: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11.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注意:人的意识不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1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14.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5.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6/12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2课)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科学。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或学说。

)2、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5、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6、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7、牛顿第二定律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是具体科学知识,不是世界观)8、哲学“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看法是错误的。

书本P9)9、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10、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具体、正确的指导方法。

(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提供方法指导,不一定都是具体的、正确的)11、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具体科学)1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14.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5.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6、"形存则神存,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1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1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

)2.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3、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的根本属性和和存在方式)5、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固有的的根本属性和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6.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7.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随着它所依赖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是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9、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制定、修改、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1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和消灭规律)11、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人类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的活动总是要受到规律的制约,人类不能摆脱自然规律的约束和制约)12、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实事),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想问题,办事情要取得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13.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14、从意识的容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意识的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15.意识的形式和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容是对物质的反映,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形式是主观的)16、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动物也有大脑,但没有意识)17、物质离不开意识,意识也离不开物质。

(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但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18、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9、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0、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是否作出了正确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21、从本质上看,是鬼神观念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客观存在)22、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

(不一定是正确反映,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23、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是间接的指导作用)24、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对客观事物起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阻碍作用)2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存在起阻碍作用)26.“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说明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27.“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8、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2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客观世界)30、认识来源于书本和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一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

一个人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最终也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31、实践决定于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32.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

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 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关键部分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6.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8、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9、发展的实质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10.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质变质变)1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1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16、主次矛盾的转化决定着事物性质的变化。

(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17.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只能说对立统一两个方面,不一定是优点和缺点)18.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存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的特殊性)19、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0、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有主要主面和次要主面之分,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的主要主面即“主流”,矛盾的次要主面即“支流”)21、辩证的否定就是肯定新事物,否定旧事物。

(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主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3、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随之立即发生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