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是块大磁铁》阅读答案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速还我!B.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锤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他是个古道热肠的人,无论谁请他帮忙,也无论他能否办得到,他都会满口答应下来:“我一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D.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
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髙手,医者仁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 )A.裨益部署万户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B.脉搏扫瞄舶来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C.遨翔蕴藉钓鱼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D.神采亲睐订书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如何提升使用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
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阿甘正传(美)温斯顿·格鲁姆1.阿甘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传奇。
他智力不足,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从越南战争到乒乓外交,从马拉松长跑到阿甘鞋,阿甘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阿甘的故事从他的童年开始。
他的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女性,她教导阿甘要诚实、善良、勇敢。
阿甘的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成了他的监护人。
父亲是一位严格的军人,他要求阿甘学会独立和自律。
在父亲的教导下,阿甘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2.阿甘在越南战争中表现出色。
他虽然智力有限,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
在一次战斗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战友。
阿甘的勇敢行为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国会荣誉勋章。
3.乒乓外交是阿甘人生中的另一个亮点。
1971年,阿甘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翻译,陪同球队访问美国。
他在美国期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面,并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
4.阿甘的长跑生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无意中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并意外地获得了冠军。
此后,阿甘开始了他的马拉松长跑生涯,跑遍了世界各地,赢得了无数粉丝。
5.阿甘鞋是阿甘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奇迹。
他偶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鞋子,这种鞋子可以治疗脚病。
阿甘用这种鞋子开了一家鞋店,帮助了无数人。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阿甘虽然智力有限,但他的母亲和父亲都对他充满了爱心和智慧,教导他要诚实、善良、勇敢。
B. 阿甘在越南战争中表现出色,他救出了战友,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国会荣誉勋章。
C. 乒乓外交是阿甘人生中的另一个亮点,他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翻译,陪同球队访问美国,并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
D. 阿甘的长跑生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无意中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并意外地获得了冠军。
2021年重庆年中考24阅读材料题型专题练习(重庆一中试题集)

2021年重庆年中考24阅读材料题型专题练习(重庆一中试题集) 1(一中2021级初三上入学测试)若一个三位数abc t =(其中a 、b 、c不全相等且都不为0),重新排列各数位上的数字必可得到一个最大数和一个最小数,此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差叫做原数的差数,记为)(t T .例如,539的差数594359953)539(=-=T .(1)根据以上方法求出=)268(T __________,=)513(T __________;(2)已知三位数b a 1(其中1>>b a )的差数495)1(=b a T ,且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3的倍数,求所有符合条件的三位数的值.2(一中2021级初三上国庆作业一)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问题:定义:对于任意一个实数R ,定义R 的干数m 是与R 最接近的两个整数中较小的一个整数,R 的支数n 是R 减去R 的干数m 之差,即n R m =-.例如:实数2.07,因为与2.07最接近的两个整数时2和3,且2小于3,所以2.07的干数m =2,2.07的支数n =2.07-2=0.07;实数 1.72-,因为与 1.72-最接近的两个整数是1-和2-,且2-小于1-,所以 1.72-的干数2m =-, 1.72-的支数1.72(2)0.28n =---=.相关结论:m 是一个整数,n 的取值范围是01n ≤<.(1)实数10.8的干数m = ,实数34-的支数n = ; (2)某实数的干数是x ,支数是y ,且30.5x y +=,求这个实数.3(一中2020级初三下押题卷)材料一: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若被N除余1,被(N-1)除余1,被(N-2)除余1…,被3除余1,被2除余1,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明N礼”数(N取最大),例如:73(被5除余3)被4除余1,被3除余1,被2除余1,那么73为“明四礼”数.材料二:设N,(N-1),(N-2),…3,2的最小公倍数为k,那么“明N礼”数可以表示为kn+1,(n为正整数),例如:6,5,4,3,2的最小公倍数为60,那么“明六礼”数可以表示为60n+1.(n为正整数)(1)17______“明三礼”数(填“是”或“不是”);721是“明______礼”数;(2)求出最小的三位“明三礼”数;(3)一个“明三礼”数与“明四礼”数的和为32,求出这两个数.4(一中2020级初三下数学一模试卷)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我们常常会利用一些变形技巧来简化式子,解答问题.材料一:在解决某些分式问题时,倒数法是常用的变形技巧之一.所谓倒数法,即把式子变成其倒数形式,从而运用约分化简,以达到计算目的.例:已知:,求代数式的值.解:∵,∴即∴∴材料二:在解决某些连等式问题时,通常可以引入参数“k”,将连等式变成几个值为k的等式,这样就可以通过适当变形解决问题.例:若2x=3y=4z,且xyz≠0,求的值.解:令2x=3y=4z=k(k≠0)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已知,则=.(2)解分式方程组:(3)若,x≠0,y≠0,z≠0,且abc=5,求xyz的值.5(一中2020级初三下假期作业补充)一个四位数,记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x,十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和为y,如果x = y,那么称这个四位数为“对称数”.(1)请直接写出最小的“对称数”;若四位数A与2020之和为最大的“对称数”,请直接写出A的值;(2)一个四位的“对称数”M,它的百位数字是千位数字a的3倍,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8,且千位数字a使得不等式组34214251x xx a--⎧-≤⎪⎨⎪->⎩恰有4个整数解。
2025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0这个后起的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这在现代数学界仍有争议。
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简牍中可以看到,至少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算术中还不存在“整数零”这个数学概念。
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整数,“零”出现得相当晚,现代数学的整数符号0是印度人在公元5世纪发明的,传入中国就更晚了。
中国先秦的古籍中,找不到任何表示这个整数的字眼,0根本没有出现过,“零”也只有“零落”一类的意思,尚未表示数字。
学者研究指出,古代中国人是有类似“零”的概念的。
比如中国哲学很早就有了“无”的观念,和“有”相对。
再比如古人利用算筹进行计算时,会以空位表示该位“没有值”。
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空集”“空位”之类的观念,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甘肃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了万余枚汉代简牍,其中一枚记录了如下一些数字:“负七、负五、负三、负一、得二、得四、得六、得八。
”与之类似的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还有几枚,这些木简应该是用于考核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的。
用现代数学常识来看,这种数数方法显得十分别扭。
但对于汉代人而言,这样计数再平常不过了。
他们眼中整数的序列,就像现代人乘坐电梯一样从一楼往下一层,不是零楼,而是负一楼。
抽象地说,在他们看来,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
通俗地讲,他们的整数计算就是“囫囵数字,论个儿数”(其实严格地讲,当时也还没有现代数学意义上的“正负”概念)。
这种数学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直至今日仍有痕迹可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专项训练课外阅读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的启示①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
这是两种不同品格的花。
②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自己依靠着葡萄架向上爬,那纤细而瘫软的身体是那样(薄弱柔弱脆弱),仿佛一阵轻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那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扎在所在的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③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这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夸耀夸奖)着自己的美貌。
在又大又圆的绿洲中郁春棒也(张开托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
白花绿叶,格外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只是默默地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这香气令人欲醉,招惹蜂飞蝶舞。
④一进入金色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凋零,花蕾也渐渐枯萎,最后只结下几粒(干枯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就又(破出)土萌发。
⑤在社会上,有的人软弱而肤浅,有的人扎实而坚强;有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炫耀,有的人默默无闻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从不向人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垂头丧气,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勇往直前,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⑥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能样做人。
⑦亲爱的朋友,你喜欢哪种人,究竟做哪种人呢?(1)从文中括号里各选取一处最合适的词,用横线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面几个词语的反义词,对应写在下面:扎实——________;坚强——________;勇往直前——________。
(3)判断一下,下面对句子"牵牛花开出了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的缩句练习中,哪一句最合适,在句后括号中用"√"表示出来。
江西省南昌市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多校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shāo wēi biéchūxīn cái gēda jìgāo yìchóu (6分) 神 注斩 截 暴露 大 流 他 地赶到图书馆,找到上次未看完的那本资料书, 地读起来。
三、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4分)(1)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
(2)一夜北风呼啸,所有的树就枝丫尽秃,整座城市就只剩下灰扑扑的水泥森林。
(3)“成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作业不做啦?”爸爸非常生气。
(4)“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四、按要求修改句子。
(10分)(1)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阿英回答道:“我不能行走了,请你们帮助我!”(改为第三人称转述)(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用加点词写句子)(4)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 ②(指很自豪)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7分)(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是 , 。
(3)关于爱国,曹植曾说:“捐躯赴国难, ”;李纲曾说:“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
”(4)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走在哪里都像 。
《草原》六、词句段运用。
(4分)(1)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2)回忆《穷人》中对桑娜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补充下面的句子。
老师来检查作业了,可是我没有写完, 七、口语交际。
(4分)你非常想学骑自行车,可是妈妈认为你学习任务重,骑车有危险,让她同意你学骑自行车。
八、诗词赏析。
(4分)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强基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强基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一)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我们的社会结构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同心圆波纹的性质,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这个关系网络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儒家最考究的“人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而后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群己界线从来也是不清不楚的,国也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所以,可以着手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推出来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材料二:重新审视费孝通水波纹比喻之后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费孝通心目中的“差序格局”是一种立体多维的结构,既包括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远近亲疏的“差”,也包含纵向的等级化的“序”。
依我看,这个讲究尊卑上下的差序格局靠四个基本机制来维系。
第一,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失衡来维系尊卑大小的差别,而这种不平衡不对称又经由一系列伦理规范而加以合法化。
在这个机制下, 位在上者比位在下者享有更多的权利,也因此而可以对位在下者施行权力;而位在下者则对位在上者负有更多的义务,特别是服从或听话的义务 ,同时在权利和权力两方面则处于劣势。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这是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工作,麦克斯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向量的观念虽然已经非常了解,却没有引进向量的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是块大磁铁》阅读答案
《“平均数”是块大磁铁》阅读答案
“平均数”是块大磁铁
①美国某心理学家曾经征得加州300户家庭的同意,对他们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
第一周,研究人员在记录了各家的用电量之后,会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其他住户平均用电量的比较。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走速降低了,这是合乎情理的;但是那些原先用电低于平均数的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加了。
②从这个试验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行为会受“平均数”的影响。
也就是说,无论人们原先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当他们得知大多数人的常态之后,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间标准靠拢。
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叫“社会常态吸引力”。
③或许,这种向社会常态靠拢的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
远古时候,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抵御灾害、野兽的能力都很低下,势单力薄的个体只有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才能提高存活率。
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的一种心理。
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④在美国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公园里,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
”原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里的硅化木捡回家,这严重威胁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因此竖起了告示。
但科学家猜测,这样的告示反而向人们传递了一条信息:很多人来偷硅化木。
看到这个告示的游客,只要不是圣人,都会“自觉”偷盗。
⑤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科学家们制作了两种告示:一种是负面性的告示,上面写着“很多游客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拿木片的图片;另一种告示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上面写着“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硅化木”,配图则是在游客偷
拿木片的图案上画了个大红圈外加斜杠。
园内还有些景区没有贴任何告示。
接着,科学家观察了不同地方硅化木的失窃情况: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未张贴告示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而张贴禁止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
⑥作为管理者,应该因势利导,避开“平均数”这块大磁铁。
比如,一家公司如果想降低员工的迟到率,千万别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
类似的,现在诸多有关贪官的新闻里,总是在无形中传递出两条信息:一是贪污是一件常态性的事情;二是贪污的平均数是很大的。
这样一来,那些得知自己离平均数还很远的“清官”或“小贪官”就会不自觉地向平均数靠拢——社会常态总是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的行为。
⑦或许你会觉得好笑,“按时上班”、“清正廉洁”本就是天经地义的,难道还要别人告知“你这样做是正确的,请继续保持”?是的,确实需要。
因为“道德标准”与“社会常态”比较,后者常常要强大得多。
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于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方向行走、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便成了人类C的一种心理。
A.天长地久B.岿然不动C.根深蒂固D.摇摇欲坠
2.题目中的“平均数”有特殊含义,指社会常态。
3.细读第⑤节,并依据下表,帮助科学家归纳出结论。
负面告示不贴告示正面告示
失窃率2.
结论:负面告示会使失窃率上升,正面告示使失窃率下降。
4.读第⑥段后回答:为什么不能公布员工的平均迟到率?
因为这种做法很可能会使迟到率上升。
5.第①段中所述的试验其实没有结束,后来,研究人员改变了试验方法。
结果,使那些用电量较大的住户,此后用电量降低了5,而用电量较低的住户,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
研究人员采用的新方法可能是怎样的?请描述一下。
示例:在门口的小牌上不再出现平均用电量等具体数值,而是在用电量低于平均数的住户门口画上笑脸,在用电量高于平均数的用户门口画上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