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学期末复习大纲

货物学期末复习大纲
货物学期末复习大纲

货物学期末复习大纲

绪论

1、货物学研究对象:运输环节的货物。

2、货物学研究的内容:分类、性质、包装、标志、质量、标准、检

验、运输、装卸、理货、配积载等。

3、目的: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第1章 货物分类与代码

1、分类方法:

线:各层级采用的标志不同,各个类目构成并列或隶属关系。【层次清楚便于手工处理】

面:结构弹性好便于计算机处理有良好的实用性但容量利用不充分结构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

2、编码:1、数字型编码①顺序编码②层次编码③平行编码法④

混合编码法

2、条形码: EAN—13码(中国) UPC---12码(美加)。

第二章 水运货物的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货物的性质:可量化不可量化

质量问题:发霉串味破损融化虫蛀挥发爆炸

1、物理变化:

后果:吸湿散湿挥发热变串味干裂等

原因:多是与外界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有关多三态变化。措施:控制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

2、机械变化:

后果:破碎变形渗漏结块

原因:静态的堆码力动态的震动跌落与翻滚冲击

措施:在包装标志场地堆垛操作捆绑

3、化学变化:

后果:锈蚀氧化燃烧爆炸

原因: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化学作用

措施:控制湿度温度氧气浓度。

4、生物变化:

①呼吸作用:动物旺盛的呼吸植物有氧呼吸

②酶的作用:后熟僵直

③微生物作用:霉变腐烂发酵酸败

④虫蛀鼠咬:破坏结构传播疾病(其生存条件:营养成分温湿度氧气浓度)

二、影响货物质量的要素:

1、残损:货物在质量上的损失和数量上的缺失损失。

A 原残:进口货物在卸船前在船上发现的残损。

B 工残:在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残损。

2、残损原因:①运输环节(保管运输不可抗力)②堆存环节(保管设备天气清扫交付)③装卸环节(违章设备天气)配积载原因(造船忌装衬垫隔票)

3、残损的处理方法:

①出口残损:不能装船发货人换货或整修残损货物应卸下船。

②进口原残:验看编制记录船方签字。

5、溢短:

原因:①理货差错或者发货数字不准。

②港口仓库漏装错装或混装。

③港口工人装船时途中掉包掉件落水。

④船舶运输途中错卸漏卸被盗海损事故。

⑤自然损耗

6、溢短的处理办法:

溢出不能装船,发货人通过船舶代理人更改发装货单。

短少应补货,如无货补足应部分退关整票退关或更改装货单。

3、配积载时货物质量控制

1、重轻货物判定:理论积载因数小于1.1328m3/t或40ft3/t的货物称

为重货。

2、为了适合装运较多的轻货,一般杂货船的舱容系数多在1.4以

上。

3、货物的装船:顺序:由下而上先远后近先大后小下重上轻。

4、堆垛法:重叠法(不牢固)压缝法(牢固简单不易计数)纵横

压缝法(牢固易计数操作困难通风差)。

5、忌装:吸湿性货物食品类清洁类金属制品吸发异味贵重。

4、质量管理基本方法:

PDCA工作循环运用(戴明法):大环套小环环环促进爬楼梯关键在于“处理”阶段。

第三章 货物包装与标志

一、包装的功能:保护容纳便利促销

二、制作要求:“坚固经济适用可行 ”

三、种类及特点:按位置分—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

按材料分—纸包装塑料包装木材包装玻璃包装金属包装纺织品包装按运输包装分—箱装桶装袋装捆装等

四、商品包装标准化:标准化的形式——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

组合化

五、货物包装标志:国际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爆炸 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自燃物质5、氧化过氧化物6、有毒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9、杂类物质

第四章 货物的储存保养维护

一、货物储存

1、堆存:①、要求——牢固定量整齐节省方便

②、类型——平台垛【整齐便于计数面积浪费少不牢固通风差】起脊垛【排水不易计数】梯形垛【牢固占空间不易点数】行列垛【便于计数理货费空间】井型垛

2、衬垫:①、作用——防水通风稳定减压

3、隔票:①、方法——自然物料标记

二、货物保管

1、入库:查验【验收准备环节认真核对凭证验收环节】

2、在库:质量检查温湿度控制卫生管理

3、出库:先进先出接近失效期先出易坏先出

三、温湿度控制措施:

1、库房温湿度的控制:密封吸湿加湿通风

第五章 常见几大类货物性质

一、纺织品:

1、羊毛:吸湿性保暖性弹性耐酸不耐碱易虫蛀耐日晒耐低温不耐高温【舱—中舱防湿忌装—防酸碱远离粮食茶叶污秽货物保管—通风干燥防潮防虫防火风干燥防潮防虫防火】

2、生丝:吸湿性怕虫蛀怕酸碱氧化剂怕晒怕污染【舱—清洁干燥无虫害远离火源装卸—禁用手钩保管—清洁干燥忌装—酸碱湿污秽茶叶食品】

3、棉花:吸湿性保温性易燃性自燃性抗霉性差怕污染性怕酸【舱—清洁干燥远离火源装卸—禁用手钩禁止翻滚保管—清洁干燥忌装—酸湿油污易燃品】

二、金属制品:

1、性质:比重大积载因数小锈蚀性易变形

2、【装卸—防止船体损伤货物变形损伤积载—防止重心过低防止舱内移动防止受腐蚀防止油污防止残损保管—清洁干燥忌装—酸碱盐化肥铝锭铁屑】

三、食品类:

1、茶叶:吸湿性吸味性怕热怕晒陈化性【装卸—轻拿轻放稳起稳吊禁用手钩积载—舱位清洁干燥无异味无虫害远离热源保管—清

洁干燥无异味忌装—异味散湿污秽有害健康】

2、糖类:易溶于水易潮解结块性吸收异味易燃易融化【装卸—禁止抛掷抢拉禁用手钩积载—清洁干燥无异味远离热源和潮湿部位忌装—潮湿异味不健康】

四、高分子物质:

性质:热变性老化性怕晒性易划伤易碎性溶解性易燃性【装卸—轻拿轻放积载—清洁避开热源保管—清洁防晒防火忌装—酒精乙醚硬质残屑】

5、橡胶制品:

性质:吸湿性腐败性老化性易燃性热变性散发异味性溶解性【装卸—禁止抛扔积载—清洁干燥避开热源保管—仓库清洁干燥防湿忌装—苯乙醚汽油二硫化碳氯化铵等有机溶剂】

6、其他:

1、矿石:性质——比重大积载因数小污染性冻结性自热自燃性散发有害气体渗水性散落性小,静止角大怕混杂【装卸—洒水防尘积载—清洁防止重心过低保管—洒水防尘防止塌垛防止混杂】

2、粮谷类:性质——呼吸作用吸附性自热性吸湿性易霉变易生虫陈化性散落性下沉性扬尘性

【装卸—防止散漏积载—清洁干燥无异味无虫鼠害防止浮动通风畅通保管—清洁干燥无异味无虫害通风防爆防湿忌装—散湿毒害异味虫害玻璃纤维】

2、化肥:性质——吸湿性扬尘性结块性腐蚀性溶解性不稳定性

危险性

【装卸—轻拿轻放禁用手钩结块的硝酸铵应用木制工具粉碎不用铁质卸船前要通风积载—清洁干燥保管—库厂清洁干燥通风忌装—食品金属易污染货物】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理论分析相关问题的一定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15% 填空题约15% 简答题约30% 综述题约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绪论 1.理解生态学的定义 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个体生态学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 3.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 4.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 三、种群生态学 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特征 2.掌握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 3.了解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 4.熟悉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方法 5.掌握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增长的数学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 6.了解种间相互作用类型 7.理解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作用的数学模型 8.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 9.掌握捕食作用过程和二种反应 10.熟悉协同进化的原理和意义

11.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12.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 13.灵活应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群落生态学 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 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4.熟悉群落中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5.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 6.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 7.熟悉物种—多度关系、物种—面积关系 8.掌握岛屿物种丰富度的平衡理论 9.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 10.掌握群落数量分析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3.熟悉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和基本模式 4.了解生物生产力的主要测定方法 5.了解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 6.熟悉水、碳、氮、磷、硫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速率和主要特点7.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收支特点 8.理解物质分解过程与分解者和环境理化状况之间的关系 9.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 10.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六、应用生态学 1.熟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及分析方法 3.了解生态系统管理概念、基本原理 4.掌握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其减缓途径 七、综合能力分析 综合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生态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李博主编.2000.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货物学

货物学 第一章 1、货物是指运输部门承运的各种原料、材料、商品以及其他产品或物品的总称 2、外贸货物是指在国际之间进行运输货物 3、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进境后缓办纳税手续,在国内储存、待加工、装配 后复出境的货物 4、国际过境货物是指中途经第三国港口进行运输的货物 5、非一般货舱货物是指装入杂货船的油柜、水柜以及过道,穿堂等非舱室场所 的货物以及用冷藏舱装运的非冷藏货物 6、选港货物是指在装船时提供多个可供选择卸货港的货物 7、按货物装卸搬运方式分类:散装货物和件装货物 ?散装货物按其形态可分为散装固体货(如:矿石、化肥、煤等)和散装 液体货(如:原油、动植物油等) ?件装货物按其包装特点分为包装货物、裸装货物(如:汽车、铝锭、电 线杆等) ?件装货物按清洁程度分为清洁货物、污秽货物(易扬尘货物—水泥、炭 黑、矿粉等;易潮解货物—糖、盐、化肥等;易融化货物—松香、石蜡、肥皂等;易渗油货物—煤油、豆饼、小五金等;易渗漏货物—酒、蜜蜂、盐渍肠衣等;散发强烈异味货物—鱼粉、氨水、油漆等;带虫害病毒货 物—破布、废纸等) ?件装货物按装运要求分为普通货物、特殊货物(危险货物;贵重货物; 笨重长大货物;易腐货物;冷藏货物;有生动植物货物;涉外货物;拖 带运输货物) 第二章 1、货物的基本性质: (1)货物的物理性质。货物发生物理变化的形式主要有货物的吸湿、散湿、吸味、散味、挥发、热变、膨胀、溶化、凝固、冻结等。 货物热变是低熔点货物在超过一定温度范围后引起形态变化的性质。 (2)货物的机械性质。货物发生机械变化的形式主要有破碎、变形、渗漏、结块等。 (3)货物的化学性质。货物发生化学变化的形式主要有氧化、腐蚀、燃烧、爆炸等。 (4)货物的生物性质。货物发生生物变化的形式主要有酶、呼吸、微生物、虫害作用等。 2、粮谷的性质: (1)吸湿性。粮谷吸湿增加其含水量后,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会增强呼吸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北林考研大纲-生态学

《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生物科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科学等生物和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是报考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和《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生物与环境 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光的生态效应及生物对光的适应类型,温度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水及其变化规律,水与生物的生态关系;土壤的组成及其生态学意义;地形及其基本类型、地形要素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 种群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种内、种间关系及其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种的进化。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群落的结构与动态(演替);群落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第四部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一般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过程。 第五部分应用生态学 涉及环境、资源、农业、生态安全等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三、考试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重点掌握种群的增长规律与种群内和种间相互关系;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生态学观点深入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20% 简答题约 40% 论述题约 40%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 40%

2016—2017学年度《货物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6—2017学年度《货物学》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5*3分=15分多项选择题5*4分=20分填空题5*4分=20分 名词解释2*5分=10分简答2*10分=20分论述计算1*15分=15分 考试要求:时长90分钟;闭卷考试; 一、单项选择(5题*3分,共15分) 1、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货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叫做:() A.自燃 B.升华 C.热变 D.爆炸 2、根据我国的运费计算规定,凡1t重量的货物,体积小于1m3的,则按下列哪项计费() A.体积 B.重量 C.数量

D.密度 3、下列不属于货物包装标准化内容的是() A.包装材料标准化 B.包装容器标准化 C.包装颜色标准化 D.包装工艺标准化 4、下列不属于集装单元形式的是() A.集装箱 B.集装袋 C.托盘 D.抽样 5、含有一定量水蒸气的空气,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所含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并开始也化成水, 这种现象称为() A.结露 B.凝固 C.雾化

D.霉变 二、多项选择(5题4分,共20分) 1、货物的特性可以划分为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通常货物的自然特性是指货物的() A.机械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生物性质 2、按药品的来源不同,可将药品分为() A.动物性药品 B.植物性药品 C.矿物性药品 D.生物药品 E.人工合成药品 3、生铁主要是下列哪两个元素的合金() A.铁 B.碳

C.铝 D.铜 4、冷藏易腐货物的腐败因素主要包括() A.微生物 B.氧气 C.酶 D.老鼠 5、下列属于质量管理常用工具的是() A.帕累托图 B.因果分析图 C.直方图法 D.调查表法 - 1 - 三、填空(5题*4分,共20分) 1、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常称为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 2、我们学习《货物学》时倡导绿色货物和环保意识,环境污染具体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

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生态学》考试大纲_山大考研大纲

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是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生物体、生态位的定义;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学中的作用。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及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反作用 3.自然环境的变化 4.影响生物分布的因素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分布的决定因素 3.种群的动态 4.种群的调节 5.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6.种内及种间关系:捕食、植食、竞争、协同进化、互惠共生 7.适应、进化、驯化的概念 8.生活史与进化适合度 9.生殖与进化 (四)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及影响因素 4.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联 5.生物群落的动态

6.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基本特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养分更新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6.生物群系的概念 7.景观 (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的概念 2.生物灭绝与保护 3.全球生态学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货物学试题

货物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货物 2、呼吸作用 3、法定单位 4、船舶舱容系数 5、绿茶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标记表示危险货物的基本信息。 2、货物计量是港口收费和交接的。 3、通常理论积载因数小于1.1328每立方米为,反之为。 4、芳香油是茶叶中一大类含量少而且种类复杂的的总称。 5、宝石分为天然宝石和宝石。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散装液化气的特性? 2、包装的基本功能? 四、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矿石的自然倾角大多在30-50度之间,流动性差。 2、原油及其产品具有易感静电的特性。

3、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食品称为海产品。 4、烘干木材的重量占木材中水分的重量比叫做木材含水率。 5、人造宝石是按照宝石的化学成分、光学效应或宝石人工组合而成。 五、论述题(25分) 1、论述天然橡胶的运输与保管要求

A卷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货物是指运输部门所承运的各种原料、材料、工农业产品、商品以及其他产品的总称。 2、答: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产生能量,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3、法定单位是指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4、船舶仓容系数是指货舱总容积与船舶净载重量的比值。 5、绿茶是一种未经发酵的,经高温蒸炒的茶。 二、填空题 1、包装 2、依据 3、重货轻货 4、挥发性混合物 5、人造 三、简答题 1、答:散装液化气体的特性有燃烧与爆炸、反应性、危害健康:毒性、窒息、麻醉、冻伤、腐蚀性、低温效应和蒸发性。 2、答:包装的基本功能①保护功能:保护货物免受质量和数量的损失;②方便功能:方便货物堆码、装卸、交接与点验; ③销售功能:美观大方、诱导消费、促进销售。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统计学》 教 学 大 纲 郑州大学商学院

绪论 内容 绪论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对课程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学习好绪论中的有关概念和思想,对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2)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统计学的三个源头。 (2)理解:统计学的发展原因。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内容 统计数据是我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那么,我们从哪里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呢?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适合于我们分析的需要呢?本章所讲述的就是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等问题。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调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的计量尺度 (1)数据的计量尺度。 (2)数据的类型。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3、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频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1)数据的计量尺度 ① 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 ② 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 (2)数据的类型 ① 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②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 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2)统计调查方法 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

货物学

1 货物:通常是指运输部门承运的各种原料,材料,商品以及其它产品或物品的总称。 2 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进境后缓办纳税手续,在国内储存,待加工,装配后复出境 的货物。 3 选港货物:指在装船时提供多个可供选择卸货的货物。 4 按货物装运方式上对货物可分哪几类? (1)特殊货物(2 )普通货物 5 按货物自然特性对货物可分哪几类?并举例说明? 吸湿性,热变性,自然性,锈蚀性,染尘性,扬尘性,易碎性,吸味性,危险性,冻结性6 按货物运输方式对货物可分哪几类? 直达货物,国际过境货物,选港货物,联运货物,集装箱货物,零星货物和大宗货物 第二章 1 货物发生机械变化的形式主要有:破碎,变形,渗漏和结块 2 货物发生生物变化的形式主要有:霉的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作用和虫害作用 3 按木材含水率不同可分为:湿材,生材,半干材,气干材,全干材和窑炉干材 4 金属制品种类很多,运量较大的有钢材,日用金属制品和铸钛制品;钢材分为:型钢,板 型钢,钢管和钢丝四类 5 可引起自燃的棉花有:潮湿的棉花,渗油的棉花,焦棉,再生棉、乱包棉和沾有易养化物 棉花 6 货物的基本性质:物理,化学,机械和生物性质 第三章 1 货物质量:货品满足规定功能用途需要和要求能力与效果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 货物的质量特性: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货物寿命 3 货物质量的基本要求: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艺术性和使用寿命。 (1)对食品的基本要求: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卫生质量,食品的色、味、香、形 (2)对日用工业品质量的基本要求:适用性,耐用性,安全、卫生性,造型美观、结构合理 (3)对纺织品工业品质量基本要求:穿着服用性,力学性能,美观艺术性 4 造成货损货差的原因:配积载不良的货损货差原因;装卸操作部慎的货损货差的原因;货物本身问题所造成的货损货差原因;运输途中所造成的货损货差原因;堆存保管不妥的货损货差原因;理货工作中所造成的货差原因 5 配积载不良的货损货差原因有:货物搭配不当;装载货位不当;舱内堆码不当;衬垫隔票不当 6 装卸操作不慎的货损货差原因有:装卸操作不当或违章操作;装卸设备或吊货工具不当;装卸中气候变化的影响 7 造成货物自然减量的原因:挥发和干耗;流失;撒失 8 自然减量耗损率:货物自然减量的数量占该种货物运输量的百分数,可以通过实际测试或科学分析鉴定等方法。(自然减量的大小,与货物性质、状态、包装、装运方法、装卸方法、操作次数、环境温度与湿度、气候条件和运输时间等因素有关) 9 预防货损货差的的对策:(1)对货物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普遍建立质量管理小组QC,积极开展活动,将货运质量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管理基础上(2)掌握各类货物的特性、包装,熟悉所装货物的船舶性能、货舱位置,科学地做好配积载工作,合理地选舱,避免性质互抵的货物混装一舱(3)经常做好安全操作规章的宣传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制度,督促装卸工人爱护货物,操作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货物损坏(4)工前工间应加强对装卸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学)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生态学(第三版)复习提纲PDF.pdf

第一章;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简述光的生态作用,生物如何适应? 1、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光强是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适宜的光照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发育。光强和体色也有一定的关系。 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 光补偿点: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海洋植物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就是所谓的补偿点。 阳地(阳生或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隐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阴地(阴生或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潮湿、背阴的地方或林下。 耐阴性植物: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阴蔽,或是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的遮荫。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生物和许多周期现象是受日照长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 中间性植物: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哺乳动物的繁殖和换毛 长日照动物:在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后代。如雪貂、野兔。 短日照动物: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如绵羊、山羊和鹿。 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有何意义? 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度;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 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很好的溶剂;水是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原料;缓和调节体温;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 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就植物而言,水分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一个最高,最适,最低的三基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 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降水在地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主要因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所致。(1)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适应方式

货物学试题

1. 普通货物是指在运输、装卸、保管中对车辆结构和运输组织无特殊要求的货物。 2. 货物的挥发是指液体货物在没有达到沸点的情况下成为气体分子逸出液面的现象。 3. 所谓亏舱率,是指货舱容积未被货物充分利用的空间占整个货舱容积的百分数。 5. 根据货物运输方式的不同,可将货物分为整车货物零担货物集装货物 6. 生皮具有怕潮湿、怕热怕晒、有强烈异味、有感染性和怕虫蛀、鼠咬等性质。 7. 氧化剂是指易于放出氧气从而促使其他材料燃烧并助长火势 物质。 8.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物质。 1. 小麦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水分,在安全水分下,可以采取、、等方法保管。 1. 自然缺氧低温密闭高温密闭 2. 后熟陈化吸潮 3. 鲜皮冻鲜皮盐干皮 2. 商品茶品质在储运销售过程中的变化,主要有、、

霉变、和串味等几种。 3. 按防腐方式,可分为、、和干皮等。 5. 木材的性质主要包括、和三个方面。 5. 物理性质机械性质化学性质 6. 受热撞击产生大量气体热量 7. 可溶性挥发度颗粒度 8. 四层 6. 爆炸品是指在、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间和,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7. 毒害品的特性包括:、、三方面内容。 8. 放射性物品在储运中必须有完整妥善的包装,包装问题十分重要,一般应采用包装。 12.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1990)是在危险货物储运中为了引起有关人员的,并根据各类危险货物的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人身和货物安全,在各类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上标打的能表明内装物特性的和。 12. 警惕性质图形文字 13. 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 14. 内外、气压差、对流 13. 空气湿度,主要有、和三种指标。 14. 通风,就是利用库空气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使库内外空气形成来达到调节仓库内温湿度的目的。 1. 货物的,是指货物在光、氧、水、酸、碱等作用下,发生改变的化学变化的性质。 4. 影响茶叶品质变化速度的主要外在因素有、、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成人学院《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统计学原理是为成人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考虑到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把本课做为基础课开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1、学时:课内学时90课时(电视学时29课时、教学辅导学时45课时、自学及作业16课时) 2、学分:5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

北京林业大学833森林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33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生物科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是报考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 三、光的生态效应及生物对光的适应类型 四、温度的有关概念,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生态作用,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五、水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六、土壤的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七、地形及其基本类型、地形要素物的生态作用 八、林火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火的适应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种群动态及其调节 三、种内、种间关系

四、种群生活史对策 第三章群落生态学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 三、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四、群落的演替 五、群落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第四章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应用生态学 涉及环境、资源、农业、生态安全等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三、考试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重点掌握种群的增长规律与种群内和种间相互关系;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生态学观点深入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l 试卷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20%

货物学试题四及答案

货物学试题四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重物 2. 腐蚀品 3. 关联图 4. 标准化 5. 商品条码 6. 绿色包装 二、填空题 1. 小麦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水分,在安全水分下,可以采取、、等方法保管。 2. 商品茶品质在储运销售过程中的变化,主要有、、霉变、和串味等几种。 3. 按防腐方式,可分为、、和干皮等。 4. 按照药品来源的不同,通常可以将药品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 5. 木材的性质主要包括、和三个方面。 6. 爆炸品是指在、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间和,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7. 毒害品的特性包括:、、三方面内容。 8. 放射性物品在储运中必须有完整妥善的包装,包装问题十分重要,一般应采用包装。 9. 国际标准化组织给出的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和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定义中指出的“明确需要”,一般是指在合同环境中,用户明确提出的要求或需要。 10. 比较常用的标准化形式有、统一化、、等。 11. 易碎品内包装的最主要功能是提供内装物的和。 12.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1990)是在危险货物储运中为了引起有关人员的,并根据各类危险货物的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人身和货物安全,在各类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上标打的能表明内装物特性的和。 13. 空气湿度,主要有、和三种指标。 14. 通风,就是利用库空气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使库内外空气形成来达到调节仓库内温湿度的目的。 15. 货物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订单处理信息系统、、拣货与包装

加工信息系统、、、和应收账款信息系统。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面粉保管技术的关键,是抓合理堆放、密闭防潮与防虫害。 B. 新出机的面粉,冷却后才能堆垛;低温季节入库,水分又低可堆大垛,高温季节入库,不管水分高低,都不宜堆大垛; C. 长期保管的面粉,要适时翻倒堆垛,调换上下位置,防止结块。 D. 面粉密闭保管,水分要在23﹪以下,并在低温下进行。 2. 对于(),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密封、严封甚至熔封方法储存。 A. 光敏性的药品 B. 受湿度影响大的药品 C. 受温度影响大的药品 D. 放射性药品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木材运输实行一车(船、筏)一证。 B. 木材运输证从起运地到终点全程有效。 C. 运输木材时可不具有效的木材运输证件,货证可不同行。 D. 木材运输证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签发 4. 下列选项中()不是货物包装具有功能。 A. 保护货物 B. 方便流通 C. 美化货物外观 D. 降低物流费用 5. 肉类、鱼类等冷冻温度在()以下甚至更低,在此温度下,霉菌多数死亡。 A. -12℃ B. -15℃ C. -18℃ D. -13℃ 6.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密封前要检查货物质量、温度和含水量是否正常,如发现生霉、生虫、发热和水淞等现象就不能进行密封。 B. 怕潮、易溶和易霉的货物,应选择在相对湿度较高时进行密封。 C. 发现货物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或包装材料过潮,也不宜密封; D. 密封的时间要根据货物的性能和气候情况来决定。 7. 大多数霉腐微生物在日光直射()即能大部分死亡。 A. 1~3h B. 1~4h C. 2~4h D. 3~4h 8. 霉腐微生物大多是中温性微生物,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在l0℃以下不易生长,在()以上停止生长。 A. 40℃ B. 35℃ C. 45℃ D. 50℃ 9. ()主要用于出库货物分析,是为了帮助仓库主管对现有出库信息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仓库的全面情况。 A. 出库分析信息系统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总述

、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 数据的采集 2.2 数据的整理 2.3 频数分布 2.4 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 集中趋势的测度 3.2 离散趋势的测度 3.3 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分析法与速度指标分析法,了解时间序列的各项构成因素,掌握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分析法、速度指标分析法,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方法。

《教育统计学-教学大纲》

《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 课程编码:040000702总学时数/学分数:32/2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课程所属部门:所有学院课程负责人: 制定日期:2014年5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所有修读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专业的学生。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学习本课程须预先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研究中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研究素养、能力与技能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师范专业知识体系中,本课程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法》等课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分析、解释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从数量方面研究教育现象特征、探讨教育规律、进行有关决策的方法;初步具备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时,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的方法,尤其是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如何科学解释统计计算结

果;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管理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规范要求 学生在修读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须严格遵守上课考勤制度,每次上课出勤率须在90%以上,并且每名学生缺课次数不得累计超过3次。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抽象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并注重讲练结合,通过解题操练和实践应用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因此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及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强化,从而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3针对课程重点难点,学生须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进行充分预习,从而使课堂学习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要按时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 四、教材、参考书和阅读材料 (1)教材: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四版)。 (2)参考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绍志芳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育与心理研究中数据分析方法》,潘玉进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教育统计学》,王景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北京林业大学801草地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01草地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草地生态学》考试是草学学科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试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草地生态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草地种群生态学、草地群落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生产性能、放牧生态学、草地火管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和实践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草地生态学》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 草地生态学的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种群生态学; 3.草地群落生态学; 4.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 6.放牧生态学; 7.草地火生态学; 8.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 三、考试要求 1、透彻理解草地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2、理解并注重草地的种群生态、草地群落的演替、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放牧和火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等内容。

四、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30分) 2、填空题(约占30分) 2、简答题(约占50分) 3、论述题(约占4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1.《草地生态学》,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