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理数的减法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之后进行的。
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这一转化思想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教材内容结构教材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感受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从而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接着,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教材特点(1)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例题和练习的设置有层次,逐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经历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3)在有理数减法运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2)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熟练进行。
2.教学难点(1)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2)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1《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1《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加法运算知识迁移到减法运算中,并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中符号的变换和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大小写英文字母,用于表示有理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加法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可以看到,减法实际上是加法的逆运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有理数的减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课时练/同步练习为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科目:数学适用版本:新人教版适用范围:【教师教学】有理数的减法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填空:(1)十6=20;(2)20十 =17;(3)十(一2);(4)(一20)十 =一62.某地一天的气温是一3~3℃,求这天的温差.二、探究新知1、计算:3+(+3).结论:3―(―3) 3+(+3).2、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4-(-3)= ,4+(+3)= ,所以4-(-3) 4+(+3)(-5)-(-5) = ,(-5)+(+5)= ,所以3、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用字母表示:三、新知应用1、例题计算:(1) (-3)―(―5); (2)0-7;(3) 7.2―(―4.8); (4)-3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2、练习 P24 1,2四、再探新知例3 计算:(-20)+(+3)-(-5)一(+7)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运算,用字母表示为:a+b-c=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当堂清1、计算:(1)(-37)-(-47);(2)(-53)-16;(3)(-210)-87;(4)1.3-(-2.7);(5);(6)(-6-6)-7;(7)(1-5)-(2-8).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参考答案:1.(1)10;(2)-69;(3)-297;(4) 4;(5);(6)-19;(7)22.(1)5; (2)1六、学习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方式,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4.注重小组合作的结果与反馈,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4.强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对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
3.鼓励学生自主检查作业,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4.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购物找回零钱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数形结合教学:利用数轴直观地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概念和法则,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有理数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2《有理数的减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可能会出现对减法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减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对减法规则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典型的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规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几个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减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减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方法,通过PPT课件和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的过程。
同时,给出减法的规则,让学生记住并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减法运算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运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3.2有理数的减法(1) 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2 有理数的减法(1) 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2.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1.确定减法运算的次序和运算法则。
2.熟练运用减法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1. 有理数减法的规则1.1 有理数的减法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与加法类似,也是通过数轴上的正负方向来进行计算。
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 a 和 b,有理数 a 减去有理数 b,等于 a 加上 b 的相反数。
数学符号表示为:a - b = a + (-b)例如: - 3 - 5 = 3 + (-5) - (-2) - (-7) = (-2) + 71.2 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与加法类似,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减法的次序很重要,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例如: - 4 - 2 ≠ 2 - 42. 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理数减法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计算,也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演示如何运用有理数的减法。
2.1 问题一班级里有 35 名学生,其中男生有 18 名,求女生的人数。
解决思路:首先确定男生的人数是一个有理数,则女生的人数可以用全班人数减去男生人数来表示。
设女生人数为 x,则有理数减法可以表示为:35 - 18 = x解答: 35 - 18 = 17 所以女生的人数为 17 名。
2.2 问题二小明在一家商店买了一件衣服,衣服原价为 120 元,打折后价格为原价的30%,求打折后的价格。
解决思路:首先确定原价和折扣是有理数,则打折后的价格可以通过原价减去打折的金额来计算。
设打折后的价格为 x,则有理数减法可以表示为:120 - (120 * 0.3) = x解答: 120 - (120 * 0.3) = 120 - 36 = 84 所以打折后的价格为 84 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数学七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普遍联糸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继续发展数感,增强正负号感。
重点难点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法则本身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答:(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正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正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 计算:○1(-2)+(-6);○2(-8)+(+6).解:○1(-2)+(-6)= -(2+6)= -8○2(-8)+(+6)= -(8-6)= -2推进新课新知探究1.探究归纳(1)旧知移植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同样如此,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计算:(-8)-(-3).也就是求一个“?”,使(?)+(-3)= -8.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5)+(-3)= -8.所以(-8)-(-3)= -5. ○1减法运算的结果得到了.(2)新法探索问题提出:这样做减法太繁琐了,能不能找出一个法则直接进行计算呢?试一试:再做一个填空:(-8)+()= - 5,容易得到(-8)+(+3)= - 5. ○2比较○1○2两式,我们发现:-8“减去-3”与“加上+3”结果是相等的,即(-8)-(-3)=(-8)+(+3).再试一次:10 – 6 =(4),10 + (-6) = (4),得10 – 6 = 10 + (-6).点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左边的减法是怎么转化成右边的加法的.(3)概括:上述两例启发我们可以将减法转换为加法来进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用字母a,b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可表示为;a – b = a + (-b).有理数减法要注意两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数,两处必须同时改变.2.例题应用例1.计算:(1)(-32)-(+5);(2)7.3-(-6.8);(3)(-2)-(-25);(4)12 – 21.解:(1)(-32))= -37减数变相反数(2)7.3 -(-6.8)= 7.3 + 6.8 = 14.1(注意:两处必须同时改变符号.)(3)(-2)-(-25)=(-2)+25=23(4)12-21=12+(-21)= -9点评:运用法则时一定抓住其实质:减法变加法,减数变为其相反数,而被减数永远不变.例2. 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到127℃,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解:127-(-183)=127+183=310(℃)答:月球上温差是310℃.点评:这是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结合引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 2.5 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5有理数的减法【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2.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通过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二、教材精读5. 有理数减法法则(1)如果成都某一天的最高温度为33摄氏度,最低温度为24摄氏度,这天的温差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2)如果乌鲁木齐某一天的最高温度为7摄氏度,最低温度为—3摄氏度,这天的温差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利用类似方法计算下列各式:15—6=______, 15+(—6)=______,→15—6=15+(—6)=______,19—7=______, 19+(—7)=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______, 12+(+3)=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______, 10+5=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9—0=_______, 9+0=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减法与加法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归纳: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表示:a—b=a+(—b)实践练习:计算下列各题:(1)9—(—3)(2)(—5)—2 (3)0—7 (4)(—7)—0 分析:把减法变加法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成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解:(1)原式=9+__=__ (2)(3)(4)注意:在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关键是如何正确解决符号问题:改变两个符号:(1)运算符号,“减号”变为“加号”,(2)是减数的符号。
三、教材拓展6.例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5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提示:用高海拔米数减低海拔米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2秋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学案2 新
人教版
学习目标:1.理解减法可以转化加法,掌握减法法则; 2.会进行若干个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 —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
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 。
2、一天,厦门的最高气温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问这天厦门的最高气温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多少℃?怎样计算? 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 二、合作探究
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
2、小组内同学一起探究、交流:
—1—(—3)= ,—1+3= ,所以—1—(—3) —1+3; 0—(—4)= , 0+4= ,所以0—(—4) 0+4; 4、归纳总结
(1)法则: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实质是把 转化为 . 注意:(1)把减法变加法的同时,把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2)被减数符号始终不变. 三、例题讲解 1.计算:
(1)5-(-5) (2) 0-7-5 (3)(-1.3)-(-2.1) (4) 2
12-31
1
(5) (-2.5)-1.5 (6))
(21--41 (7) (-1)-(-4)-3 (8)4
12-831
2、列计算式并计算
(1) 比-3小10的数 (2) 比4的相反数还小2的数
3.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是-154米,死海湖面的海拔是-392米。
哪里的海拔更低?低多少?
四、自主探究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
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则成为它省略加号的形式。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3计算:(-3)+(-8)-(-6)+(-7) (1)写出省略加号的形式 (2)计算
【课堂讲练】
例题1 计算:(-18)-(+3)-(-3)-(+12) 计算:(-87)-(-4
1
)+(-41)-(+81)
例题2 上学期小明的银行活期储蓄存折上的取存 情况如下表:(记存人为正,单位:元)
月份 2 3 4 5 7 累计 存款
100
20
-30
-20
30
表中遗漏了4月份的存取金额,问小明4月份存人或取出多少元?
知识巩固
1、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列式计算:
(1)13的相反数加上-27的绝对值,再加上-31的和是多少? (2)从-3中减去127-
与6
1
-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3)和为-8.6,一个加数为-3.2,求另一个加数。
3、已知|a|=3,|b|=2, a 、b 异号,求a-b 的值。
4、若“三角”表示运算a ﹣b+c ,“方框表示运算x ﹣y+z+w ,
则×=
5、若a+b>0,a -b<0,且a 、b 异号,则a 0, b 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