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_必然性_历史意义和启迪_吴恩远
关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2009年5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May.2009第15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Vol.15No.3关于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Ξ布 署(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不仅标志着俄国新社会的开端,而且开辟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纪元,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可见,重新思考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及意义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中图分类号〕K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149(2009)03-0006-0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
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1〕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首先,当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俄国已具备了革命的各种条件。
20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
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
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俄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
其次,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严重,由此俄国已具备变革生产关系的基本条件。
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已经是一个中等发展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禁锢,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
十月革命的意义高中政治

十月革命的意义高中政治十月革命是指1917年10月25日(新历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和士兵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次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1. 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宣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其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
3. 推动了俄国现代化进程。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积极推进经济和文化建设,促进了俄国现代化进程。
4. 影响了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
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成为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5.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探索和实践。
6. 引发了反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积极支持反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为世界各国民族解放和反殖民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支持。
7. 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如电影《战争与和平》、音乐剧《悲惨世界》等。
8. 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地位。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坚决支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为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权益提供了启示。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还颠覆了传统社会政治体系,引领了人类走向更加民主和公正的政治道路。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首先,俄国十月革命带来了社会主义的崛起和传播。
社会主义起源于欧洲工业革命后期的社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贫困和阶级分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无阶级社会的理论。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在观念和实践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普及和全球扩散打下了基础。
其次,俄国十月革命激发了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的反抗。
十月革命后,苏联及其领导人成为当时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心力量。
纵观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俄国十月革命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1920年代,阿联酋、印尼、土耳其、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共同成立了芝加哥会议,宣布建立了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国际组织。
这也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普及和传播能够给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再则,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十月革命后,苏联开展了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
苏联发挥了技术成果的引领作用,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苏联也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研究和交流,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做出贡献。
例如,苏联的文学、戏剧和电影等领域都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最后,俄国十月革命从政治角度推进了人类自由和平等的法律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苏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了人民素质,实现了广泛的平等和公正。
特别是在保障女性权益方面,苏联做得更好。
苏联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了较大发展。
此外,苏联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了人民的基本生命和健康权,为人们的尊严和价值提供了充分保障。
总之,俄国十月革命带来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其对改善全球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月革命所体现的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及其启示

十月革命所体现的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及其启示作者:陈锡喜来源:《决策与信息》2017年第10期“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随着临时政府的统治一再发生危机,列宁领导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制定了继续革命的方针,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从而有了十月革命所催生的崭新的“苏维埃”政权诞生。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推断,“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简单地说,就是“发达国家、一批胜利”。
而俄国当时还只是一个资本主义刚刚发展、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俄国出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时,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认为它可能将引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然后在这些国家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帮助下,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成功。
而俄国的十月革命,则验证了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一国胜利”的理论。
而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规律的解读中,马克思是从物质运动规律推演出人类历史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线性规律并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但同时又说十月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这一规律,而忽视了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一国胜利”,同在“发达国家、一批胜利”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
这一问题,在列宁领导革命时,就有争论。
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如果俄国工人阶级不是继续支持资产阶级执政,而是要马上发动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在“说梦话”“发疯了”。
而苏联解体后,又有人把脏水泼到列宁头上,认为列宁十月革命就是“原罪”。
其实,列宁并没有“说梦话”,更没有“发疯”,而是在传承马克思思想薪火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他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践逻辑,而得出与马克思不一样的结论。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指的是1917年11月7日,也就是俄历10月25日发生在俄国的由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次革命之后建立起了社会主义专政的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二次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无论是对俄国还是对整个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一下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的意义一:首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在这次革命之后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出了人类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纪元,这次革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了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资产阶级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震动,从此之后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世界对峙。
十月革命的意义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由一个单纯的理论或者是理想变成了现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消灭了剥削与压迫等不平等现象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建立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
十月革命的意义三: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给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以极大的鼓舞,使得全世界出现了一个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
十月革命的意义四: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俄国的发展方向,从此之后俄国开始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结果十月革命是发生在俄国的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通过革命建立起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因为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也就是俄历的10月25日,所以被称之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的结果是好的,成果是丰硕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十月革命的结果。
1917年11月7日的晚上九点四十五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十月革命被认为是20世纪最显著的事件之一,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的角度来看,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而这场革命不仅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体现在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的诞生。
在革命的推动下,生活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终于得到了政治上的解放。
他们不再受到专制的束缚,有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这使得俄国摆脱了过去极权统治的旧体制,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
这表明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式的产生,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十月革命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革命结束了俄国的封建制度,重新分配了土地和财富,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公有化。
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工人则掌握了工厂的管理权。
这一经济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有序的规划和调控使得俄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借鉴。
再者,在文化方面,十月革命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文化格局。
俄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激发出来,他们在艺术、文学、电影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
以艾萨克·巴别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为代表的作家,以及表现主义和构成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兴起,都展示了革命后俄国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
这种文化变革不仅仅影响了俄国本土,也对全球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十月革命还对全球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都以十月革命为重要的革命先例和范本。
它们吸取了革命经验,并试图按照自己国情进行革命和建设。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使世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极化时代。
综上所述,俄国十月革命确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它开辟了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模式,为世界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革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在经济建设和个人权利保障方面的困境。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关键时刻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关键时刻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关键时刻——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俄国十月革命地位举足轻重。
这场革命的影响深远,既在俄国本土引发了剧变,也在全球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俄国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影响与意义。
一、历史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当时俄国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殖民主义侵略使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权改变与社会重建俄国十月革命的最直接影响是推翻了旧有的沙皇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这次政权的改变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模板和借鉴经验。
同时,俄国十月革命中形成的苏维埃理论和组织形式也影响了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
三、国家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变革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政权着手改革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
农业集体化和国有化成为重要措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也展开。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地位,实现了资源再分配,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国际影响与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的反帝反殖斗争理论,激发了其他国家的革命情绪,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动力。
多个国家相继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浪潮。
五、意义与启示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与启示。
首先,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一种可行的社会制度。
其次,十月革命加速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也对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结语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关键时刻,它在政权改变、国家建设、国际影响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意义。
通过对十月革命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借鉴与启示。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
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
十月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一场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新成果也层出不穷。
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十月革命有其历史必然性。
这一观点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可。
如傅树政认为,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性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工业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也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在经济上却依赖更发达的国家。
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即进入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成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前提。
夏景才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在特殊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在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战略和策略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下,把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各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斗争汇合在一起,集中在比较软弱的俄国资产阶级身上,用革命的暴力手段”取得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667.‘历史的偶然性’”马书芳也指出,20世纪初,俄国“不仅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前提,而且其社会政治条件也已形成”,这就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充分的社会历史条件。
有学者把十月革命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所孕育的产物,也是世界历史发展合乎规律的结果”,简言之,“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方法的运用,对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的探讨更上新台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吴恩远 苏联剧变后,俄罗斯史学界对十月革命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
由于档案的部分解密,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十月革命及苏联模式固定化的束缚,在十月革命研究方面也取得某些进展。
但在苏联解体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正如俄科学院院士沃洛布耶夫最近指出:从反共产主义的立场而对十月革命的浅薄认识在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其主要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少数人搞的阴谋”,“使俄国走入歧途,造成悲剧性后果”……。
焦点在否认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的确,在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解体,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人们对十月革命的评价。
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及其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影响?一、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1、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矛盾的必然反映。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来,俄国迈上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已取得一定程度发展,其工业总产值已占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
苏联剧变后一些史家据此断言,如果不发生十月革命,俄国社会也将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和“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
这表明他们对“社会现代化”的内涵缺乏认识。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或看成纯粹经济的增长。
②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单纯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甚至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现象,过分追求工业发展速度,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阻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按照公认的标准,现代化进程除经济指标外,至少还包括社会结构、生活质量、人口素质、社会环境、秩序及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一系列综合指标,用单纯经济指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已属过时概念。
在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状况如何呢?目前国内外对此尚无专门研究,本文对此略作尝试。
世界各国对社会现代化发展提出不同指标体系,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制定的十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限于篇幅,本文参照英克尔斯提出的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
①②西里尔· 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2、99页。
П.В.沃洛布耶夫,В.П.布尔达科夫:《十月革命:研究的新角度》(П.В.Волобуe в,В.П.Булдоков,ОктябрьскаяРЕвалюцияновыЕподходыкизучЕниЕ),载[俄]《历史问题》1996年5—6期。
表1 1913年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比较①国 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重 %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婴儿死亡率(逆指标‰)俄 国 18 16 0.18 5.3 66.5 260美 国45.736.9 1.4435.8197162德 国64.824.80.515.7157.4207英 国75.8 —— ——14.0142.3145法 国44.128.80.5 6.4176149日 本18.125.80.78 ——143.6151数据清楚说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几乎每项指标都居末位。
然而,在俄国现代化道路上横亘着一个巨大的障碍物——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
它集中体现了反动的地主农奴主专政,使俄国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农奴制残余。
工业化发展要求更大国内市场和更多劳动力,而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工役制仍要求农民为地主无偿劳动,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地主富农采用高利贷手段剥削农民,农民一贫如洗,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沙皇政府卵翼的俄国资产阶级采用残酷手段剥削工人,工人身心受到极大摧残。
以至在20世纪初俄国居民平均寿命仅32岁;②由于缺乏受教育条件,俄国居民中文盲占多数,识字的人仅有21.1%,③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更熟练的技术队伍;为了维护反动专制,沙皇政府限制地方自治机构权力,取缔部分选举权,扼杀一切进步读物,广大人民在政治上毫无权利。
专制政府种种倒行逆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尖锐矛盾,迟早会引发一场大的风暴。
11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①②③《1913年的俄国》,圣彼得堡1995年版,第327页。
Л.Л.雷巴科夫斯基:《苏联人口七十年》,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0页。
参阅: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历史研究所:《1913年俄国·文献资料集》(Pocc иия1913ro д.C тΑΣистико-докумЕнтльныǔспровочник),圣彼得堡1995年版;艾伦·T .皮科克,杰克·怀斯曼:《英国公共开支的增长》(Th e Grow 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 e United Kingdom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0年版;《德国经济社会史手册》(Handbuch der d eutsch en W irfsch afts-u nd Zozialgesdich te),斯图加特1976年版;《德国统计手册》(Das Handbuch der S tatistik Deu ts chland s),联邦德国统计局1996年版;皮埃尔·阿尔贝尔蒂尼:《19—20世纪的法国学校,从母育教育到大学》(Pierre Albertini ,1'Ecole en France XIX e -X X e si ècle ,d e la maternit éà1'universit é),巴黎1992年版,第116页;〔意〕卡洛 M.奇波拉:《世界人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综合统计室:《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历史统计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陆南泉等:《苏联国民经济发展7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等书。
婴儿死亡率=婴儿夭折数/1000名出生婴儿,为逆指标,即数值越大,婴儿死亡率越高;每千居民受过普通教育人数系作者据有关资料计算;苏联、美国、日本、德国第三产业人员就业比重系作者根据该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力比重计算;苏联、法国、德国、日本每千人口医生数系作者根据有关资料计算。
2、俄国国内外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
20世纪初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其矛盾尖锐化达到空前的程度。
阶级矛盾。
广大倍受压榨的农民和地主之间、雇佣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
根据最近俄统计资料,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97次,1914年发生1046次。
工人的反抗斗争更是风起云涌,并且从经济罢工发展到要求推翻沙皇专制的政治罢工。
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1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①参加者近十万之众。
民族矛盾。
沙皇政府对待占人口57%的非俄罗斯民族的政策,一是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压制少数民族的发展,二是挑动民族纠纷,防止各民族在反抗沙俄统治中团结起来。
在波兰、波罗的海沿岸、芬兰和南高加索地区不断爆发反对沙俄专制的民族斗争,俄国成了众所周知的“各民族监狱”。
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日益成为外国资本输出场所,外资控制了矿山、铁路、机器制造、银行等重要经济部门,操纵了财政金融部门。
在1913年仅偿付外债就达4.424亿卢布,占整个国家预算支出的13.7%,②俄日益沦为外国资本的原料输出地。
继克里米亚战败后,沙皇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再遭惨败,俄帝国面临被肢解的危险。
深刻的社会矛盾激起俄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
作为其阶级利益的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成立的各类政党,他们或要求君主立宪,或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法治,迫使沙皇政府变革。
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1898年成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俄社会民主工党,在列宁领导下其矛头直指专制政府,直接提出了推翻沙皇专制,实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口号。
沙皇政府摇摇欲坠的“上层”已无法继续照原样统治下去。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促使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沙皇政府在战争中严重失利,俄伤亡和被俘人数达350万之多,且丧失大片在经济战略上十分重要的领土。
沙皇的穷兵黩武政策,造成国内经济几近崩溃,军事失利加上经济状况恶化把人民逼上了绝境。
仅1916年全国参加罢工者达100万之多,“下层”人民也不愿意照原样生活下去。
革命一触即发。
德 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一书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而是从温和的社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特别是从保安局的报告中显示出来的……克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罗将柯这样一些著名的杜马领袖在革命前夕的讲话中就已提出了警告:国家很快就会发生动乱,必将陷入深渊。
”③总之,俄国现代化进程要求冲决以沙皇专制为代表的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旧生产关系,而俄国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则是这种冲突的具体体现。
这就证明那种把“十月革命”说成是“布尔什维克少数人搞的阴谋”的论调何等荒谬。
至于俄将发生何种变革,是革命、是改良、是资产12 世 界 历 史 1997年第5期①②③德 阿宁:《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31页。
《1913年的俄国》,第155页。
《1913年的俄国》,第415、403页。
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再作进一步分析。
3、能否走斯托雷平的“绿色革命”道路?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虽也承认俄国变革不可避免,但认为当时还存在另一种“绿色革命”的形势,即通过资本主义农场的改良发展道路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走上文明发展之路,然而这个过程却被布尔什维克的“红色革命”破坏了。
①“绿色革命”指的是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
时任沙皇总理大臣的斯托雷平,面对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及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采取了以破坏俄国传统村社加速土地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
过去的苏联历史著作中,把这些措施一味称之为“反动的”当然过于片面。
其改革由于建立了一些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私人土地所有制的田庄,由于部分农民离开村社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移民政策也有利于西伯利亚的开发。
然而斯托雷平的改革整个来说是不成功的:改革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制度,造就一批忠于沙皇的农场主,其政策必然不敢根本触动沙皇专制的基础——地主和富农的利益。
贫苦农民在重分土地中遭到极大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