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二粤教课件:第二章第二节向心力

(3)当线速度一定时,向心加速度与运动半径成反比.
【典例 2】 在男女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男运动员
以自身为转动轴拉着女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动 员的转速为 30 r/min,女运动员触地冰鞋的线速度为 4.8 m/s,求女运动员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触地冰鞋做圆周 运动的半径及向心加速度大小.
解析:男女运动员的转速、角速度是相同的, 由 ω=2πn 得 ω=2×3.14×3600 rad/s=3.14 rad/s. 由 v=ωr 得 r=ωv=34..184 m≈1.53 m. 由 a=ω2r 得 a=3.142×1.53 m/s2≈15.1 m/s2. 答案:3.14 rad/s 1.53 m 15.1 m/s2
A.绳的拉力 B.重力和绳拉力的合力 C.重力和绳拉力的合力沿绳方向的分力 D.绳的拉力和重力沿绳方向分力的合力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它受重力和绳子拉力的 作用,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因此,可以说是小 球所受合力沿绳方向的分力,也可以说是各力沿绳方向的 分力的合力,选 C、D.
答案:CD
小试身手
1. (多选)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一小球在光滑桌面上绕 一铁钉(系一绳套)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力,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 B.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和向心力 C.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D.绳子拉力充当向心力
解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三个力的作用, A 正确,B、C 错误;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绳子 的拉力充当向心力,D 正确.
第二章 圆周运动
第二节 向心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向心力,通过实例 认识向心力的作用及向心 力的来源. 2.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与 哪些因素有关, 掌握向心 力的公式. 3.知道向心加速度,掌握 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知识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24
汽车启动问题
恒定功率
vm a x
P F
P f
(
f为阻力)
v
January 5, 2020
t
25
汽车启动问题
恒定加速度
v
January 5, 2020
t
26
机械能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Ep 1 kx2 2
动能定理: Ek F合S
January 5, 2020
27
B. 重难点题目
C.
13
双星模型
R
o
m1
G
m1m2 L2
m1r1ω2
January 5, 2020
r
L
m2
r1
m2 m1 m2
L
14
三星模型
m1
m2
January 5, 2020
o
m3
15
地球模型
赤道
G
Mm R2
N
mR
4π 2 T2
(N mg )
FN
January 5, 2020
16
地球模型
N
F
答案:BCD
January 5, 2020
29
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 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不考虑地球、月球 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 ( )
A.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81:64 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81:16 C.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 沿圆 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 D.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 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之比约为9:2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力学: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章《曲线运动》,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章《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概念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第三章《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第四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3.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以例题形式,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主要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2. 关键公式: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万有引力定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题:求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应用题:分析生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实例。
讨论题: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电磁感应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思路点拨] (1)磁感应强度在 0~4 s 内均匀增大,可由 E=nΔΔBt ·S,求感应电动势。 (2)t=5 s 时,磁感应强度正在均匀减小,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源。
[解析] (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0~4 s 内,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E=nΔΔΦt =1 000×0.4-0.24×2×10-2 V=1 V。 (2)t=5 s 时,磁感应强度正在减弱,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原磁场方向相同,即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故 a 点的电势高。
()
解析:由楞次定律知,题中圆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故感应 电流沿顺时针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E=ΔΔΦt =ΔΔBtS=ΔBΔ·πtR2,由于两 圆环半径之比 Ra∶Rb=2∶1,所以 Ea∶Eb=4∶1。综上所述,选项 B 正确。 答案:B
动生电动势的理解及应用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 r 的半圆导线,处在磁感应强度 为 B 的匀强磁场中。 (1)当导线沿 OP 方向以速度 v 做匀速运动时,其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是多少?
第2章 电磁感应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什么是感应电动势。 2.理解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表达
式,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掌握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 E=Blvsin θ
的推导及意义,会用此关系式解答有关问题。 4.知道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以及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知识点二 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情境导学] 如图所示,把矩形线框 CDMN 放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跟磁感线垂直。试计算导体棒 MN 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提示:在 Δt 内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量 ΔΦ=BΔS=BlvΔt。根据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ΔΔΦt =Blv。
2020版高中物理教科必修二课件:2.2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r
T2
中,向心力大小不变;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其大小随速
率v的变化而变化。
2.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由于向心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 向始终垂直,故向心力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只改变线 速度的方向。
3.向心力的来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由物体所 受力中沿半径方向的力提供。可以由一个力充当向心 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还可以是某个 力的分力充当向心力。
Q点的向心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解析】同一轮子上的S和P点角速度相同,即ωS=ωP,
由向心加速度公式a=ω2r,可得 aS = rS ,
a P rP
所以aS=aP·rrSP
=0.12×1
3
m/s2=0.04 m/s2,
又因为皮带不打滑,所以皮带传动的两轮边缘各点线速
度大小相等:vP=vQ,
由向心加速度公式 a=v2 可得 aP =rQ ,
提示:(1)手有被绳拉的感觉。 (2)如果松手,球会脱离绳的牵引。 (3)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
【典例示范】 如图,小物体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
匀速圆周运动,则 ( )
A.A受重力、支持力,两者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B.A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摩擦力充当 向心力 C.A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 D.A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一、向心力及其方向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始终指向_圆__心__的合 力。 2.方向:始终指向_圆__心__,总是与运动方向_垂__直__。 3.作用效果:向心力只改变速度_方__向__,不改变速度大小。
4.来源:可能是_弹__力__、重力、摩擦力或是它们的_合__力__。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_合__力__, 做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不是物体所受到的合 力。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课件

(1)最短时间过河问题的处理方法: 小船过河的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船在垂直于河
岸的方向上的位移是不变的,我们只要使得在垂直于河
岸方向上的速度最大,小船过河所用的时间就最短,河 水的速度是沿河岸方向的,这个分速度和垂直于河岸的 方向没有关系,所以使小船垂直于河岸方向行驶,小船 过河所用时间才最短。
课堂练习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B.物体受到的力不为恒力,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C.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也不为零,物体一定做曲 线运动 D.初速度不为零,并且受到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 条直线的外力作用,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答案:D
小结: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过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 向。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 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A.加速拉
B.减速拉
C.匀速拉
D.先加速后减速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任何曲线运动都是变加速运动
B.两个匀速直线运动(速率不等)的合运动一定是匀
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运动
C.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
D.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 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3.某人以一定速率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水流运动 是匀速时,他所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 系是( C ) 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 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 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
谢
谢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 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 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 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2.2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随堂练习
HONGDIAN NANDIAN UITANG LIANXI
123456
6 在电视上有一个“勇往直前”的节目,参加者要连续成功过几道障碍,先到 达终点者获胜.其中有一种旋转障碍,要求参加者站在旋转的圆盘上,把球投 入箱子里,假设参加者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6,圆盘以 0.3r/s 的转速匀 速转动,则参加者站在离圆盘的圆心多远的地方才能随圆盘一起转动?(设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 10m/s2,π2 取 10) 解析:设参加者到圆心的最大距离为 r 时,恰好随圆盘一起匀速转动,此时,向 心力恰好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A.100m B.111m C.125m D.250m 解析:俯冲至最低点时,对飞行员有 N-mg=m������������2,代入数据求得 r=125m. 答案:C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Z S 重点难点
随堂练习
HONGDIAN NANDIAN UITANG LIANXI
123456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能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定 义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受到方 向始终指向圆心的合力
随堂练习
HONGDIAN NANDIAN UITANG LIANXI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课件金锄头文库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课件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力学》:1.1节牛顿运动定律;1.2节动量定理;1.3节动能定理;1.4节重力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2.第二章《电磁学》:2.1节电场;2.2节电流;2.3节磁场;2.4节电磁感应。
3.第三章《光学》:3.1节光的传播;3.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3.3节光的色散。
二、教学目标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力学基本原理;2.了解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电磁学基本概念;3.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光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电磁学部分的概念理解,光学部分的实验操作;2.教学重点:力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电磁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光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电池、导线等);2.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2.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解析;3.实验演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理论;4.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六、板书设计1.力学部分:以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为主线,列出关键公式;2.电磁学部分:以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为模块,展示核心概念;3.光学部分:以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为主题,展示重要规律。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2)分析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参加物理竞赛,提高物理素养。
本课件力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