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中各种成本分摊分配应用方法
SAP中各种成本分摊分配应用方法

CO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成本”,如何精确计算(分配分摊)成本,是CO最主要的任务。
SAP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成本分配分摊的方法,我们在实际的业务中,确定采用哪一种。
成本可以在成本中心、订单、COPA间分配分摊,此处,我们暂不讨论COPA。
SAP中的成本分配分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简单分配2.基于指标分配3.简单分摊4.基于指标的分摊5.基于作业的分摊SAP中分配和分摊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分配是从初级成本要素到相同成本要素的分配;分摊是通过次级成本要素进行分摊的。
统计指标与作业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分配方式,简单分配分摊可以利用预定义的规则(循环)按期间来执行;统计指标提供给了我们在循环之外来调整分摊比例;对于作业类型,我们可以每月维护作业类型的价格,通过成本中心发生的作业类型的数量来分摊。
下面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1. 简单分配:假设一种情况:财务部统一支付工资,做账时将人工费用统一记录到财务部成本中心,月底按照固定金额分配出去。
首先做FI帐(FB01):通过菜单查看凭证所生产的凭证记录:其中,成本会计凭证是我们所关心的。
查看成本中心报表:路径:会计->控制->信息系统->成本中心会计的报表->成本中心:实际/计划/差异(S_ALR_87013611)执行:接下来,我们将财务部发生的10W工资费用以10%、40%、50%的比例分配到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勤务部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期末结账->单一功能->分配->分配(KSV5)首先创建循环,循环就是制定分配规则,我们可以按照预定义的循环,每月执行分配:通过菜单:附加->循环->创建创建前,指定正确的控制范围(路径如下图)在Z000控制范围下创建20100101开始的循环Z00201其中:重复的:如果发送者又是接受者,则不选择此项;如果选择此项,而且接受者中含发送者,系统会按照另外发送者的分配比例分配成本。
SAP-CO-分摊分配

SAP-CO-分摊分配一、费用分配1.解释说明费用分配(Distribution):初级成本要素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划转,须事先建立循环,可输入统计值,通过费用接收方的比例关系,分配发送方的相关初级成本要素费用。
案例1:现有成本中心A-456789,发生一笔10000元的差旅费65050102,差旅费65050102是会计科目,同时也是初级成本要素。
将成本中心A发生的差旅费分配给成本中心B-2222和C-3333,按照固定比例20%和80%分配。
案例2:同案例1,只是成本中心A-456789,又发生一笔8000元的差旅费65050103。
2.案例1操作步骤(1)确定是否由初级成本要素,如果没有,首先创建科目,再创建初级成本要素。
(2)确定三个成本中心的存在,将成本中心B和C建立成本中心组。
(3)创建费用分配循环事务代码:KSV1菜单路径:会计核算 -> 灵活的不动产管理 -> 控制 -> 期末结算 -> 当前的设置 -> 分配 -> 创建分配输入完成后,点击增加段接收方规则选择固定百分比。
点击,出现下图,选择,输入描述,然后保存即可。
(4)更新/显示分配循环事务代码:KSV2/KSV3菜单路径:会计核算 -> 灵活的不动产管理 -> 控制 -> 期末结算 -> 当前的设置 -> 分配 -> 更改/显示分配(5)将差旅费计入成本中心A事务代码:F-02菜单路径:会计核算 -> 财务会计 -> 总分类账 -> 过账 ->F-02 一般过账将发生的差旅费计入成本中心A。
(6)执行分配循环事务代码:KSV5菜单路径:会计核算 -> 灵活的不动产管理 -> 控制 -> 期末结算 -> 执行分配先测试运行,运行无误后,在正式运行。
点击上排按钮,可以查询分配循环结果。
3.案例2操作步骤操作同案例1,区别点:(1)建立成本要素组ACT018(2)分配循环建立时,输入成本要素组查看结果:二、费用分摊1.解释说明费用分摊(Assessment):通过次级成本要素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划转费用。
sap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归集和分摊

sap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归集和分摊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 (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
(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
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
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
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库存物流与总账信息流的对应关系表物流(材料/人工/费用状态)信息流(总账)材料采购入库/退货应付账款、原材料增加/减少材料的报废申请/退港或者作为废品出售费用预提,材料转入报废仓,不涉及材料/原材料减少冲预提直接材料的领用原材料减少,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增加辅料的领用(产品上不直接体现,价值低)制造费用增加,原材料减少生产线材料损坏退损坏仓/来料不良仓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减少,原材料增加来料不良退返供应商(退货/换货)原材料减少,应付账款减少/从来料不良仓调拨到换货仓直接工人劳动的消耗应付工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增加制费的归集、分摊制造费用转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增加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库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生产成本的三个明细科目转出成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结转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库存商品减少全年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的核实与总账主营业务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工单在制明细表(ERP系统可提供)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二、库存账与总账对账:库存材料/辅料于总账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仓半成品于总账半成品一致;成品仓成品与库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线的材料及工单(生产任务书)投入未结转部分的人工制费与总账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一致。
SAP FICO-成本中心结算-分配

今天我们开始分享成本中心的结算,后续会花几篇分别介绍结算方法。
例如分配、分摊、直接作业分配、间接作业分配、重过账等等。
今天我们先分享分配~1.概述1)成本中心结算成本中心结算就是将成本费用从发生地成本中心结转到目的地成本中心。
举个例子,某公司某月,IT部门收到电信公司给的电话费账单2万元,共10000分钟的通话。
最开始做账时这2万元会全部挂在IT部门的成本中心。
但是,实际使用这10000分钟通话的部门并不是IT部门,而是财务部使用1000分钟,工艺部门使用1000分钟,生产部门使用1000分钟,行政部门使用3500分钟,供应链使用3000分钟,IT部门使用500分钟。
那么在月结时,就需要将这2万元的费用从IT部门成本中心按照一定的规则结转到其他部门成本中心。
这个过程就叫成本中心结算。
在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发送方、接收方、成本要素、结转规则等。
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解~2)分配分配是将发送方的初级成本要素结转到接收方,在这个过程中,成本要素是不发生变化的。
接收方仍可以看到接受成本的成本要素和具体金额。
2. 分配操作1)定义循环使用事务代码KSV1我们会在循环中定义成本中心的分配规则。
再在循环中设置不同的段,每一段可以有不同的发送方、接收方、分配规则。
例如我们需要将间接生产成本中心的费用(间接人工、机器费用、行政杂费等)结转到直接生产部门,就可以创建一个循环,循环下面创建不同的段。
一个段用于间接人工的结转,维护规则为按实际作业分钟数计算进行分配;一个段用于机器费用结转,维护规则为按百分比进行分配;一个段用于行政杂费的结转,维护规则为按实际统计关键指数-例如部门人数进行分配。
增加具体的段段抬头页签:•段名:必须是唯一的,不可重复•锁定标识符:不需要执行分配循环的段可以通过锁定实现•发送方规则:1记账金额-已过账的实际成本;2固定金额-手工填写金额•发送者比例:一般都是100%•接收方规则:1可调整份额-使用接收方的追踪匀速计算接收金额;2固定金额-手工指定金额;3固定百分比-手工指定百分比;4固定份额-手工指定权数•可变部分类型:只在接收方规则选择1可调整份额时使用图片来源于刀客前辈的文档若有侵权请联系我进行删除发送方接收方页签:定义发送方-哪些成本中心的成本要素需要进行结算,可以是成本中心组中的成本中心要素定义接收方-成本结转到哪些成本中心,可以是成本中心组接收方追踪因素页签:2)执行分配使用事务代码KSV5例如我创建的分配循环,是将各间接生产部门的机器费用按比例结转到直接生产部门未进行分配前,循环段中这个成本中心组中成本要素组的成本费用如下(事务代码S_ALR_87013611 ):实际过账成本1000元执行分配:没有问题,拿掉测试运行,执行分配3)查看报表使用事务代码S_ALR_87013611。
sap成本分摊规则

sap成本分摊规则摘要:1.SAP 成本分摊规则简介2.成本分摊规则的类型3.成本分摊规则的配置4.成本分摊规则的应用5.成本分摊规则的优点和局限性正文:SAP 成本分摊规则是SAP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用于对企业各项成本进行合理分摊和核算。
通过成本分摊规则,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1.SAP 成本分摊规则简介SAP 成本分摊规则是针对企业内部不同成本要素进行分摊和核算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共同成本等。
通过设置不同的成本分摊规则,企业可以实现对成本的详细追踪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成本分摊规则的类型SAP 成本分摊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按比例分摊:根据不同成本要素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进行分摊。
(2)按数量分摊:根据不同成本要素的数量进行分摊。
(3)按时间分摊:根据不同成本要素的发生时间进行分摊。
(4)按其他标准分摊:根据企业特定需求,自定义分摊标准。
3.成本分摊规则的配置在SAP 系统中,企业可以通过配置成本分摊规则,实现对不同成本要素的自动分摊。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定义成本分摊规则:在SAP 系统中,企业需要先定义各种成本分摊规则,包括分摊类型、分摊标准等。
(2)分配成本要素: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将不同成本要素与相应的分摊规则关联起来。
(3)执行成本分摊:在成本核算周期内,SAP 系统会自动根据配置好的分摊规则,对各个成本要素进行分摊。
4.成本分摊规则的应用成本分摊规则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产品成本核算、部门费用分摊、项目成本管理等。
通过运用成本分摊规则,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5.成本分摊规则的优点和局限性成本分摊规则的优点主要有:(1)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通过详细的成本分摊,可以确保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便于成本分析和控制:企业可以根据成本分摊结果,对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为决策提供依据。
sap成本分摊规则

sap成本分摊规则【最新版】目录1.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定义与作用2.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分类3.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具体实现4.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应用实例5.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优点与局限性正文【1.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定义与作用】SAP 成本分摊规则是指在 SAP 系统中,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分摊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摊,可以使企业更加精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分类】SAP 成本分摊规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成本分摊规则:直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生产或服务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这类规则通常采用简单的分配方式,如按数量、比例等进行分摊。
(2)间接成本分摊规则: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管理费用、折旧费等。
这类规则通常采用较复杂的分配方式,如按成本中心、按受益原则等进行分摊。
(3)其他成本分摊规则:除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成本需要进行分摊,如研发成本、市场推广成本等。
这类规则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具体实现】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实现主要通过成本分配和成本计算两个步骤来完成。
(1)成本分配:根据成本分摊规则,将各项成本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如产品、服务等)上。
(2)成本计算:对分配后的成本进行汇总,得到各个成本对象的实际成本。
【4.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应用实例】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主要的直接成本。
为了精确计算各产品的成本,企业可以设置如下成本分摊规则:(1)直接材料成本分摊规则:按照各产品的耗用量进行分摊。
(2)直接人工成本分摊规则:按照各产品的生产工时进行分摊。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确保各项成本得到合理的分摊,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5.SAP 成本分摊规则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通过对成本进行合理分摊,可以使企业更加精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SAP新总账分配、分摊浅析

新总账分配、分摊浅析与CO中的分配、分摊类似,新总账也可以按特性(业务范围、利润中心、功能范围、段等)进行分配和分摊。
新总账的分配和分摊循环必须要分配一个版本(在FI中实际值版本为1)。
同时,分配和分摊必须在一个公司代码内执行,跨公司代码的分配和分摊是不可能的。
前台具体的应用路径如下:分配:FAGLGA31--36,其中36是按期间查看分配业务产生的会计凭证的。
分摊:FAGLGA11--16,其中16是按期间查看分摊业务产生的会计凭证的。
给大家举一个复杂点的实际例子吧。
详见如下分配:通过上图,大家可以看到,该分配的目的是要将那一堆科目分配到这下面一堆成本中心中,同时分配到下面那一堆段里面去。
我们查看生成的会计凭证:我们可以看到,从成本中心F10000中分到了指定的那些成本中心中,同时,利用主数据的衍生关系,派生出对应的利润中心和段。
在这里我说明一下,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是有直接派生关系的,利润中心和段也是有直接派生关系的。
但是在我们这里,从利润中心到段的派生是通过替代来实现的,用利润中心的“部门”字段(CEPC-ABTEI)字段。
如下图所示:另外,从ECC6.0开始,统计指标就可以像在CO和PCA中那样应用了。
可以将统计指标值作为新总账分配分摊的基准。
但是如果新总账下激活了PSM-FM,则统计指标就不能使用了(详见SAP notes:1060675),统计指标主要用于分配和报表。
后台IMG路径如下(或者直接在CO中维护):财务会计(新)--总账会计核算--主数据--维护统计关键值前台应用路径如下:会计--财务会计--总分类账(新)--主数据--统计关键指标会计--财务会计--总分类账--统计关键指标在实际业务中,录入所需要分配或分摊维度的统计关键指标,如下图:可以切换维度。
生成的document如下:。
SAP费用结转的几种方法及应用

SAP费用结转的几种方法及应用1.成本中心结转:成本中心结转是一种常见的费用结转方法,适用于将费用从一个成本中心转移到另一个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一个管理和追踪成本的实体,可能是部门、项目或其他组织单位。
在SAP中,通过将成本中心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成本中心分配到其他成本中心。
2.内部订单结转:内部订单结转是一种将费用从一个内部订单转移到另一个内部订单的方法。
内部订单是用于跟踪和报告特定项目的成本的实体。
在SAP中,可以通过将内部订单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内部订单转移到其他内部订单。
3.项目结算:项目结算是一种将费用从一个项目转移到另一个项目的方法。
项目是一种与特定任务或工作相关联的实体。
在SAP中,可以通过将项目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项目转移到其他项目。
4.利润中心结算:利润中心结算是一种将费用从一个利润中心转移到另一个利润中心的方法。
利润中心是用于跟踪和报告特定业务单位的成本和收入的实体。
在SAP中,可以通过将利润中心设置为结算对象,在结算期间将费用从一个利润中心转移到其他利润中心。
这些费用结转方法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适用的应用场景:1.分摊费用:当一些成本中心、内部订单、项目或利润中心共享一些费用时,可以使用这些费用结转方法进行费用的分摊和分配。
2.跨部门结算:当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费用共享或跨部门消耗时,可以使用这些费用结转方法将费用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3.项目成本管理:当需要跟踪和报告项目的成本时,可以使用项目结算来追踪项目的费用支出和收入。
4.绩效评估:当需要评估不同成本中心、内部订单、项目或利润中心的绩效时,可以通过费用结转来确定各个实体的实际成本和效益。
总之,SAP费用结转提供了一种灵活和精确的方法来管理和追踪公司的费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费用结转方法,并根据组织的需求进行配置和使用,可以有效地管理公司的成本,并为决策和报告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成本”,如何精确计算(分配分摊)成本,是CO最主要的任务。
SAP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成本分配分摊的方法,我们在实际的业务中,确定采用哪一种。
成本可以在成本中心、订单、COPA间分配分摊,此处,我们暂不讨论COPA。
SAP中的成本分配分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简单分配
2.基于指标分配
3.简单分摊
4.基于指标的分摊
5.基于作业的分摊
SAP中分配和分摊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分配是从初级成本要素到相同成本要素的分配;分摊是通过次级成本要素进行分摊的。
统计指标与作业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分配方式,简单分配分摊可以利用预定义的规则(循环)按期间来执行;统计指标提供给了我们在循环之外来调整分摊比例;对于作业类型,我们可以每月维护作业类型的价格,通过成本中心发生的作业类型的数量来分摊。
下面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
1. 简单分配:
假设一种情况:财务部统一支付工资,做账时将人工费用统一记录到财务部成本中心,月底按照固定金额分配出去。
首先做FI帐(FB01):
通过菜单查看凭证所生产的凭证记录:
其中,成本会计凭证是我们所关心的。
查看成本中心报表:
路径:会计->控制->信息系统->成本中心会计的报表->成本中心:实际/计划/差异(S_ALR_87013611)
执行:
接下来,我们将财务部发生的10W工资费用以10%、40%、50%的比例分配到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勤务部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期末结账->单一功能->分配->分配(KSV5)
首先创建循环,循环就是制定分配规则,我们可以按照预定义的循环,每月执行分配:通过菜单:附加->循环->创建
创建前,指定正确的控制范围(路径如下图)
在Z000控制范围下创建20100101开始的循环Z00201
其中:
重复的:如果发送者又是接受者,则不选择此项;如果选择此项,而且接受者中含发送者,系统会按照另外发送者的分配比例分配成本。
累计的:按累计余额分配
点击菜单上的“第一个段”,“增加段”,可维护各个规则:
按屏幕格式输入以下参数:
发送方规则:我们可以按照实际记账金额、固定金额、固定比例来分配发送方金额。
接收方规则:可以按照份额、固定金额、固定百分比、固定份额来分配。
然后输入发送方/接受方参数:
可分配至订单
输入发送方值:
其中,版本是为计划分配时候使用的,可以将所选择版本的计划分配给接受者输入接收方追踪因素
保存,退出,回到KSV5的初始界面,选择创建的循环。
选择“测试运行”:
查看“测试运行”结果:
双击行,查看明细:
结果无误,返回初始屏幕不选择“测试运行”,正式执行后,查看成本中心报表:对发送者Z002000001:
双击行,显示实际行项目:
借方行项目:
贷方行项目:
查看Z002000002和Z002000003 的报表:
在数据库表COEP中可以查看生成的CO凭证行项目
在做了成本分配后,可以冲销操作:(菜单:分配->冲销)
执行后,显示如下成功信息:
查看生成的报表:
Z002000001:
Z002000002:
Z002000003:
2. 基于指标的分配
利用前面做的凭证,我们用统计指标来分配工资费用:
首先创建统计指标: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主数据->统计指标->单个处理->创建(KK01)
固定值:系统取最后一次输入的统计指标值计算
总值:系统按照以前输入值的汇总计算
然后新建一个分配的循环(同简单分配):
增加段:
与“百分比”的却别是将接收方规则改为“可调整份额”,可变部分改为“实际统计指标”:
因素指定指标的分配因子:
如:上图中若改为1,100,100,统计指标为1,4,5,那么会按照以下公司分配:Z002000001 = 10W * ((1*1)/(1*1+4*100+5*100)
Z002000002 = 10W * ((4*100)/(1*1+4*100+5*100)
Z002000003 = 10W * ((5*100)/(1*1+4*100+5*100)
因为我们指定“实际统计指标”作为分配规则,接下来维护实际统计指标: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实际过账->统计指标->输入(KB31N)我们按屏幕中的参数录入3个成本中心的统计指标:
接下来执行循环,结果如下:
接下来,我们把指标改为2,4,5,做KB31N凭证如下:
然后测试运行循环,如果如下:
可见系统是将两次输入的指标累计来做的分配。
Z0002000001 = 10W*2/11 = 18181.82
Z0002000002 = 10W*4/11 = 36363.64
Z0002000003 = 10W*5/11 = 45454.54
接下来我们把新建个指标,将指标类型定位固定值,按照以上操作,在做一遍,有兴趣大家可以试试,分配时,系统取最后维护的指标值。
3. 简单分摊
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顺序将工资费用以1:4:5比例分摊到01,02,03成本中心:
首先创建次级成本要素: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要素->单个处理->创建次级成本要素(KA06)
指定成本要素类别为42,其他不需设置:
创建循环: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期末结账->单一功能->分配->分摊(KSU5)
创建段,参考简单分摊,区别是需要填写分摊成本要素,成本要素是用来分摊发送方选择的成本要素的成本的。
测试运行无误,然后正式执行:
可见:在发送方,成本是由Z000000001将工资成本的值分摊出去的,实际过账中,并不涉及工资费用本身。
查看成本中心报表:S_ALR_87013611
Z002000001:
Z002000002:
Z002000003:
4. 基于统计指标分摊
按相同方法,将刚做的分摊冲销
创建循环: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期末结账->单一功能->分配->分摊(KSU5)
创建段,参考基于统计的分配,区别是需要填写分摊成本要素,成本要素是用来分摊发送方选择的成本要素的成本的。
此处不再赘述:
输入实际统计指标: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实际过账->统计指标->输入(KB31N)
我们按屏幕中的参数录入3个成本中心的统计指标:
前面已经维护过了,我们通过成本中心报表查看一下成本中心分配的指标:S_ALR_87013611 Z002000001:
Z002000002:
Z002000003:
下面执行循环,结果如下:
查看报表:
Z002000001:
Z002000002:
Z002000003:
6.基于作业类型的分摊-手工(KB21N)
将以上做的循环冲销
作业分摊涉及2个部分,一个是作业的价格,一个是所发生的作业量。
比如生产企业中,有3个工厂,所产生的工资费用按照每个生产产品的个数进行摊销,月底输入作业的价格或者通过系统自动计算作业价格;然后再输入作业数量,通过作业价格X作业数量将费用分摊出去。
更明显的例子:比如财务部为各部分付加油费,设置“用车”的作业类型,单位公里,每月输入每公里的价格,月底输入实际公里数,将油费分摊出去。
首先创建作业分摊次级成本要素:
与分摊成本要素的区别在于类别,此处选择43:
下面创建作业类型:
其他不需配置,选择作业分摊成本要素(类型43)
接下来输入作业价格: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实际过账->实际价格(KBK6)
输入固定实际价格:(如果计划/实际价格都存在,则使用实际价格)
执行分摊:
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实际过账->作业分配->输入(KB21N)
选择屏幕变式“成本中心”,此处的选择决定了分摊所能使用的对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可以在成本中心间,订单间,成本中心/订单间,互相分配,若激活COPA的话,在此也可以分摊到获利能力分析段
按以下的屏幕输入我们的屏幕:
保存后,查看报表: Z002000001:
Z002000002:
Z002000003:
另:
成本中心的计划也可以通过分配分摊的方式转移到其他成本对象上。
成本中心可以结转到非统计内部订单,非统计内部订单也可以结转到成本中心,需在内部订单的结算参数文件中激活。
COP A的分配分摊与以上的内容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