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登 雀 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唐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jiǒng
谢谢大家! 祝大家更上一层楼 !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 应为别离多。
日
山
目
zhuī 隹
↓
隹
+ 小 =
雀
què
①认结构
②找关键笔画
guàn què 鹳 雀
滕王阁
黄鹤楼
鹳雀楼
岳阳楼
王 之 涣
huàn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dēng g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千古名句
穷: ①贫穷 ②穷尽,全部
欲:想要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拓展延伸
黄果树瀑布
壶口瀑布
吊水楼瀑布
随堂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穷尽 山穷水尽
1.山川 2.遥远
__名__山__大__川__ __山__遥__路_远___
随堂练习
二、把古诗补充完整。
1._白__日__依__山__尽__,黄河入海流。 _欲__穷__千__里__目__,更上一层楼。
部首: 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
“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 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书写指导
挂 ɡuà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 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
“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 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书写指导
川 chuān
课后作业
1.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
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品读诗词
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 绝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 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 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 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 怎么会如此磅礴,如此壮观?
书写指导
照 zhào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灬
书写指导:“昭”窄、大,“灬”宽、扁,“昭”,
书写指导
层 cénɡ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尸
书写指导:“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
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 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件

课文结构
望
遥看
庐
山
瀑
布
联想
生紫烟 挂前川
三千尺 落九天
雄伟壮丽
课文主旨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 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推荐阅读
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 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 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 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 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 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横 短,“女”横长,托住上部。
yī
依
音序:Y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着 依靠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 为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宜长, 末笔捺宜舒展。
jìn
尽
音序:J 部首:尺 结构:上下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在
左下格。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 难》、《静夜思》、《将进酒》等。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 课文中的生字词。同 时认准字音,理解诗 句意思。
我会认
pù
bù
瀑
布
yān
yáo
烟
遥
lú
炉
chuān
川
多音字
luò (落后) 落 là (落下)
我会写
zhào
照
音序:Z 部首:灬 结构:上下
组词:日照 照射 造句:冬天,南方日照时 间长一些。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助读 初读 深入 结构 课堂 当堂 资料 感知 感悟 主旨 拓展 检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一、教材内容简析∶《登鹤雀楼》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
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
《望庐山爆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障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爆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
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瀑"的读音,掌握"照"字的写法。
熟读成诵。
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意境。
2学生认知起点分析∶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与课文相关的教学素材1、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
唐朝诗人。
[1]幼年聪颖,弱冠能文。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迎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
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
天宝元年(742),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
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五岁。
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
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王之涣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
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公开课ppt课件_0

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dēng guàn
登 /鹳
què lóu
雀楼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黄
hé
rù
河∕入
hǎi
liú
海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楼楼 尽尽 层层
dēng guàn
登鹳
què lóu
雀楼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黄
hé
rù
河∕入
hǎi
liú
海流。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更欲黄白登 上穷河日鹳 一千入依雀 层里海山楼
依依 黄黄
一读解词: 画出表示景物的词,想一想,
你能看到什么? 一读一解词
二读解句: 想一想每一句诗的意思。读
三读解诗: 把四句诗连起来,想一想这
首诗是什么意。
一读解词:画出表示景物的词,想一想, 你能看到什么? 二读解句: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 三读解诗:把四句连起来,想一想这首 诗的意思。
楼目流尽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重点讲解第八单元中的古诗二首,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这首诗,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诗句,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句的意义,并能够背诵。
难点是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展示和图片,以及生字词的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询问学生们是否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楼,并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我将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并解释一些生字词的含义。
我会用动画和图片来展示诗句中的景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3. 朗读与背诵:我会带领学生们朗读诗句,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背诵。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诗句的主要内容,并突出一些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背诵《登鹳雀楼》并默写。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查找其他有关鹳雀楼的资料,或者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共12张PPT)人教(部编版)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 彼时的 她与毕 业时相 比毫无 长进, 面试屡 屡碰壁 。
李尚龙曾说:环境影响下,公司面临 改革, 需要裁 员,高 学历出 身的她 赫然在 列。环 境影响 下,公 司面临 改革, 需要裁 员,高 学历出 身的她 赫然在 列。
彼时才发现,面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自己 的体力 和脑力 都已经 拼不过 ,几年 来累积 下来的 阅历和 经验没 有转化 成核心 竞争力 。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优胜劣汰的世界里,你必须不断提升 自己的 价值。 一、放下大概就是这样,即使我们没在 一起, 我也会 好好的 ,谢谢 时间惊 艳了那 段有你 的记忆 ,也谢 谢现在 更努力 变好的 自己。
•
Hale Waihona Puke 二、抱歉啊,不能为你金戈铁马,也不 能许你 一世繁 华,不 过我能 给你一 个小家 ,里面 温了杯 暖茶。
•
十一、不相信下辈子,只想善待你今生 。因为 我不知 道,下 一辈子 是否还 能遇见 你,所 以我今 生才会 那么努 力把最 好的给 你。
•
十二、世上最好的缘,便是有个聊得来 的伴, 永远不 嫌你的 话多, 不厌其 烦且久 处不厌 ,永远 会陪在 身边, 念你冷 暖,且 懂你悲 欢。
•
十三、你相信吗,未来要和你共度一生 的那个 人,其 实在与 你相同 的时间 里,也 忍受着 同样的 独。那 个人一 定也怀 着满心 的期待 ,拥着 一腔孤 勇,穿 过茫茫 人海, 也要来 与你相 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欲登高望远,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 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再读诗歌要求:
(1)再读诗歌,在文中勾画出表示动作的 词、表示颜色的词、表示数量的词。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登鹳雀楼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提示课题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的高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
楼入穷目更层登鹳雀依2.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齐读)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楼 欲
yù
lóu
依 穷
yī
尽 层
jìn
qióng
céng
楼 楼房 依 依次
尽 尽心 层 底层
jì n 尽力 céng 层次
lóu
高楼
yī
依靠
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 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
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
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从这幅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
太阳、高山、河水
想到了诗中的哪句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结合图片,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依:挨,靠尽:消失结合实际,想一想, 站在一楼看得远还
是更高处看得远?
更欲 上穷 一千 层里 楼目 。,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欲:想要
穷:尽
更:再
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1、白日依山尽( )
· ①依靠②同意 ③按照
2、黄河入海流( )
· 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②进来 ③收入
3、欲穷千里目( )
· ①需要②将要 ③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