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淮阴侯列传习题及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淮阴侯列传 课后习题 答案与解析

淮阴侯列传答案与解析1.解析A“罢”同“疲”;B“倍”同“背”;D“萆”同“蔽”。
答案 C2.解析B.望:怨恨。
答案 B3.解析A项均为副词,反而,竟然。
B项,动词,带领/目的连词,来;C项,代词,代韩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介词,对/介词,“为……所”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
答案 A4.解析A指“仔细考虑”;C指“妇女,小子”;D指“英雄豪杰”。
答案 B5.解析B为使动用法,ACD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6.解析B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亭长妻”;C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广武君”;D项依上下文,省略的成分应是“人言”。
答案 A7.解析“实属不该”有误。
答案 D8.解析A项应为名词作动词,烧火煮饭。
答案 A9.解析副词,均作“才”讲。
B.指示代词,那/副词,还是。
C.代词,指韩信、张耳等人/代词,这。
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答案 A10.解析A.李左车当时并未预见韩信会背水而战。
B.“二千精兵偷袭”既非汉军擂鼓壮行,也非韩信亲领。
C.曲解原文,没有领会“兵法不曰”的反诘语气。
答案 D11.答案(1)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探子了解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回来向他报告,韩信非常高兴,方才引兵进入井陉狭道。
(2)驻扎在水边的军队打开营门让韩信等人进来,而后汉军又与赵军激战一番。
(3)韩信下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
(4)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有留心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把士兵置之死地,就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拼死战斗,死中求生而获胜”吗?况且我没有得到素有训练的将士,这就是所说“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非把将士们置于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下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12.解析B.“所”表示大约的数目。
答案 B13.解析A组中的两个“以”分别为介词“因为”和介词“用、凭借”;B 组中的两个“为”分别为介词“替、给”和动词“做、对待”;C组中的两个“所以”都表示“用来……的”;D组中的两个“于”分别为介词“在”和介词“对于”。
《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及译文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因击沛公于坐于是B、若属皆且为所虏况且C、大礼不辞小让计较D、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次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王则受璧,置之坐上B、会其怒吾其还也C、道芷阳间行吾得兄事之D、范增数目项王沛公欲王关中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A、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答案4、①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B.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C.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D.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阅读都很熟悉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①,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④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⑤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
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⑥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喑噁叱咤,这里形容项羽发怒的样子。
②呕呕:和悦的样子。
③刓:磨去棱角;弊:损坏。
④义帝:即楚怀王。
⑤三秦王:秦朝三降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被项羽分封为王。
⑥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法令。
⑦ 三秦:指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所占据的土地。
《淮阴侯列传》文言文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段,完成10~14题。
(甲)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日:“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日:“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日:“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日:“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日:“第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日:“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乙)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观其距蒯通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
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
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
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丙)前贤皆辩其无反状,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与相国文致耳。
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
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日,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结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
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契手之语谁闻上竭入贺谋逆煮未必坦率如斯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
淮阴侯列传练习答案

《淮阴侯列传》参考答案课文基础梳理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gǔ piǎo dié zī xíngpí sūn chí xī cuànqiè kuǎi zhí dài zhǒng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蓐”通“褥”,在床上2、“袴”通“胯”,两腿间3、“孰”通“熟”,仔细4、“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5、“禽”通“擒”,拿下6、“戏”通“麾”,军队7、“罢”“疲”,疲倦8、“萆”通“蔽”,隐蔽9、“详”通“佯”,假装10、“乡”通“向”,朝着11、“倍”通“背”,背靠12、“陈”通“阵”,列队13、“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14、“畔”通“叛”,背叛15、“弟”通“第”,但,只管16、“亨”同“烹”,煮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布衣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2.其实..古义:它实际;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3.留意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4.王孙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5.从容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6.左右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7.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8.英俊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9.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1、饭.:名作动,给……吃饭2、沟.、垒.:名作动,挖沟,筑墙3、众.辱之曰:名作状,当众4、空.:使动,使……空5、鼓.:名作状,大吹大擂地6、入.:使动,使……进入7、师.:名作状,用对待师长的礼节8、羞.:意动,以……为羞9、辟.:使动,使……离去10、乌.:名作状,像乌鸦一样11、锋.:形作名,锋利的武器五、整理出本课中的成语:1、一饭千金2、多多益善3、背水一战4、跖犬吠尧5、拔旗易帜6、逐鹿中原7、深沟高垒 8、胯下之辱课堂巩固练习1、 C(竟:从头到尾,一直到)2、B(伐:夸耀)3、B(“乃”均为竟然)4、 C (C项为名作状,其他项为名作动)5、B (B项为名作动,其他项为名作状)6、B(B项为判断句,其他项为被动句)7、C (C项为宾语前置)8、D9、D(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韩信的知恩图报)10、翻译下列句子(1)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
《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翻译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 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①,千人皆 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④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 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 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⑤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
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 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⑥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 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 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喑噁叱咤,这里形容项羽发怒的样子。
②呕呕:和悦的样子。
③刓:磨去棱角;弊:损坏。
④义帝:即楚怀王。
⑤三秦王:秦朝三降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被项羽分封为王。
⑥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法令。
⑦ 三秦:指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所占据的土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呕呕:和悦温和的样子 B.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都:国都 C.印刓敝,忍不能予 刓 :磨圆棱角 D.今大王举而东 举:兴兵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公之时廉将军孰与秦王 D.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动 12.下列句子都能体现项王“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的一项是( ) 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 ②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③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 ④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⑤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⑥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韩信认为勇敢凶悍仁爱强大,项羽远胜刘邦,但项羽也有自身弱点或失误,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任人唯亲、杀戮过多,因此,项羽其强易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贡。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倪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
2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分)
①于是信孰视之,倪出袴下()②又不能治生商贾()
2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②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③常从人寄食饮()④数月,亭长妻患之()
2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4分)
①又不能治生商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是真的胆怯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分)
25.阅读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2分)
(三)21.①kù②gǔ22.①善行②准备③跟随、寄从④讨厌23.①又不能够以经商为生计。
②我是可怜你而给你饭吃,难道是想你回报(我)吗?24.不是真的胆怯,而是不愿意与“淮阴屠中少年”计较,这里体现了韩信心胸开阔,宽容别人。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