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复习资料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

地基承载力:f= Pu/KK≥2.
影响极限荷载的因素①地基的破坏形式:整体滑动、局部剪切、冲切剪切②地基土的指标: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c、重度③基础设计的尺寸:基础宽度b、埋深d④载荷作用方向:倾斜、竖向⑤载荷作用时间:短暂、长期
基础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由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建造,将上部结构荷载扩散并传递给地基。
地基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
土粒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质。
土的粒径分组粘粒、粉粒、砂粒、圆砾、乱石、漂石。
第二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蠕变粘性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缓慢持续的现象。
灵敏度St粘性土的原状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原土结构完全破坏的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碎石类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角砾、圆砾、碎石、卵石、块石、漂石)
砂类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的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欠固结土土层目前还未完全固结,实际固结压力小于土层自重压力第三章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
土的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其数值等于剪切破坏时滑动面上的剪应力。
破坏准则土体破坏时的应力组合关系。
极限平衡状态当土体中任一点在某方向的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的状态。
5、极限平衡条件:
①粘性土:1=3tan2(45°+/2)+2ctan(45°+/2);3=1tan2(45°-/2)-2ctan(45°-/2)
土力学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土的组成1、土力学:是以力学和工程地质为基础研究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等的应用力学的分支。
2、地基:承受建筑物、构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天然的或部分人工改造的地层。
3、地基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条件:①强度,②稳定性,③安全度,④变形。
4、土的定义:①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颗粒,通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
②由土粒(固相)、土中水(液相)和土中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物质。
5、土的工程特性:①压缩性大,②强度低,③透水性大。
6、土的形成过程: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经流水、风、冰川等动力搬运作用,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沉积。
7、风化作用:外力对原岩发生的机械破碎和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两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用于温度变化、水的冻胀、波浪冲击、地震等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碎裂的过程。
化学风化: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类型有三种:水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
水解作用:指原生矿物成分被分解,并与水进行化学成分的交换。
水化作用:批量水和某种矿物发生化学反映,形成新的矿物。
氧化作用:指某种矿物与氧气结合形成新的矿物。
8、土的特点:①散体性:颗粒之间无黏结或一定的黏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②多相性:土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
③自然变异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深化形成的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还在不断变化的材料。
9、决定土的物理学性质的重要因素:①土粒的大小和形状,②矿物组成,③组成。
10、土粒的个体特征:土粒的大小、土粒的形状。
11、粒度:土粒的大小。
12、粒组: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
13、界限粒经: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14、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土力学复习资料

土力学一、名词解释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土中土粒的质量称为土的干密度。
工程上常以土的干密度来评价土的密实程度,并常用这一指标来控制填土的施工质量。
临界水力坡降:指土体开始发生流土破坏时的水力坡降。
附加应力: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土中引起的、附加在原有自重应力之上的应力。
欠固结土:指在目前自重应力下还未达到完全固结的土体,土体实际固结压力小于现有覆盖土自重应力。
天然休止角:指干燥沙土自然堆积所能形成的最大坡角土的饱和重度:土中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土的重度称为饱和重度。
固结度:地基在某一时刻t的固结沉降与地基最终固结沉降之比。
软化性: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超固结:渗透系数:反映土的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相当于水力坡降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
临塑荷载:地基中即将出现塑性区但未出现塑性区时所感应的基底压力,及相应于塑性区的最大深度等于零时所对应的基底压力。
土的构造:在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
粉土:指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
不固结不排水实验:试样在施加周围压力和随后施加竖向压力直至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排出,自始至终关闭排水阀门的三轴压缩试验。
角点沉降系数:单位均布矩形荷载在其角点处引起的沉降。
极限承载力:地基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强度。
二、填空1.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三项基本的试验指标是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它们分别可以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比重瓶法和烘干(烧干、炒干)法测定。
2.实际工程中,土的压缩系数根据土原有的自重应力增加到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之和这一压力变化区间来判定,采用的压缩性指标是压缩系数a1-2.3.直接剪切试验:快剪实验、固结快剪实验、慢剪实验;三轴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固结不排水、固结排水4.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发计算地基沉降时,通常根据室内压缩实验曲线确定压缩性指标,若考虑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则应根据原始压缩曲线确定压缩性指标。
土力学复习资料

1、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界限含水率(稠度界限):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进入到另外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土的界限含水率。
液限: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
塑限:半固体状态与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液性指数:表征土的天然含水率与分界含水率之间相对关系的指标。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去掉百分数),称为塑性指数。
2、 自重应力、基地压力、基地附加应力、基底反力及其形状。
自重应力:自重应力是土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称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应力:是指外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增加的应力基底反力及其形状: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称基底压力称为基底反力;当基础为完全柔性时,基底压力的分布与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分布完全一致。
当基础具有刚性或为绝对刚性时,如箱形基础或高炉基础,在外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保待平面,即基础各点的沉降几乎是相同的。
刚性基础在中心载荷作用下,地基反力呈马鞍形,随着外力的增大,其形状相应改变。
3、有效应力原理:用有效应力阐明在力系作用下土体的各种力学效应(如压缩、强度等)的原理。
4、 固结度:所谓固结度,就是指在某一附加应力下,经某一时间t 后,土体发生固结或孔隙水应力消散的程度。
5、 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一般用E0表示 。
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一般用Ea 表示。
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用Ep 表示。
6、 库伦定律:土的抗剪强度是剪切面上的法向总应力σ 的线性函数ϕστtan =f 后来,根据粘性土剪切试验得出 c f +=ϕστtan ,该式称为库仑定律。
7、 原生矿物:直接由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而来的、性质未发生改变的矿物。
土力学复习资料

1.土的组成:固体、液体、气体。
饱和土、非饱和土、干土。
2.土的颗粒级配:天然土体中包含有大小不同的颗粒,为了表示土粒的大小及组成情况,通常以土粒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来表示。
3.确定各粒组相对含量的方法称为颗粒分析试验:有筛分法和比重计法。
4.Ku:定量反应土的不均匀性,描述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
数值越大,表示土粒越不均匀,为级配良好的土。
Ku=d60/d10.Ku<5,级配不良的土,Ku>10级配良好的土。
5.土粒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6.土中水:结晶水、结合水(强、弱结合水)、自由水(毛细水、重力水)。
7.土的结构:土在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土粒的空间排列及其联接形式,与土的颗粒大小、颗粒形状、矿物成分和沉积条件有关。
单粒、蜂窝、絮状结构。
8.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土的含水率),可直接通过土工试验测定,称直接测定指标。
9.土的密度:p=m/v.用环刀法测定。
土粒的相对密度: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纯蒸馏水在4°C时的质量比。
土的含水率: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10.土的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反应了土的密实程度。
孔隙率: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11.稠度界限:粘性土由某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
液限为土从液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率,塑限为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态时的分界含水率。
12.地基的土分类:岩石、碎石土、沙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
13.自重应力:土体本身的有效重力产生的应力。
14.基底压力:作用于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单位面积压.基底压力分布因素:基础的形状、平面尺寸、刚度、埋深基础上作用荷载的大小及性质、土的性质等。
15.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由于孔隙体积减小的结果。
16.土的固结: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其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17.压缩系数:(a),土的压缩性的重要指标。
压缩系数越大,表明土的压缩量越大。
土力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1.建筑物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 a )。
A 、基底压力B 、基底附加压力C 、基底净压力D 、附加压力2.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直接通过试验测定的是( b )。
A 、s G ,w ,eB 、s G ,w ,ρC 、s G ,ρ ,eD 、γ,w ,e3.地下水位长时间下降,会使( a )。
A 、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增加B 、地基中原水位以上的自重应力增加C 、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减小D 、土中孔隙水压力增大4.室内压缩试验的排水条件为( b )。
A 、单面排水B 、双面排水C 、不排水D 、先固结,后不排水—5.设条形基础的宽度B ,沉降量S ,若基底单位面积平均附加压力相同,则( a )。
A 、B 大S 大 B 、B 大S 小C 、B 对S 无影响D 、无法确定6.土中一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b )。
A 、245φ+ B 、245φ- C 、 45 D 、φ+ 457.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局部剪切破坏时,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为( c)。
A 、临塑荷载 B 、临界荷载 C 、极限荷载 D 、以上均不是8.在地面上修建一座梯形土坝,则坝基的压力分布形状为何种形式( b )。
A 、矩形B 、梯形C 、马鞍形D 、抛物线形9.基底附加应力及埋深相同,但基底面积不同的两个基础,它们的沉降量有何不同( c)。
A 、面积大的沉降量大B 、面积小的沉降量大'C 、两基础沉降量相同D 、面积大的沉降量小a10.下列三个土样,液性指数均为,其w 、wp 如下,不属于粘性土的是( d )。
A 、w =35%,wp =30%B 、w =30%,wp =26%C 、w =25%,wp =22%D 、w =35%,wp =33%11. 土的几个容重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a )A.γsat >γ>γd >γ';B.γ>γd >γ'>γsat ;C.γsat >γd >γ'>γ;D.γ>γd >γsat >γ12. 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直接通过试验测定的是( b )A.s G ,w ,eB.s G ,w ,ρC.s G ,ρ,eD.γ,w ,e13. 采用搓条法测定塑限时,土条出现裂纹并开始断裂时的直径应为(b )[C. 4mmD. 5mm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孔隙体积减小B.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土颗粒体积减小C.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水和气体体积减小D.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15. 土中一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d )A. φ+ 45B. 245φ- C. 45 D. 245φ+16. 当地基变形由线性阶段进入非线性阶段时,地基所承受的基底压力为( a )A. 临塑荷载B. 临界荷载C. 极限荷载D. 以上均不是17. 目前地基附加应力计算中对地基土采用的基本假设之一是( b )A. 非均质弹性体 B. 均质线性变形体 C. 均质塑性体 D. 均质非线形体.!18. 产生流砂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d )A. 方向向下且等于或小于土的有效重度B. 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C. 方向向上D. 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19. 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c )A. 附加应力的变化B. 总应力的变化C. 有效应力的变化D. 自重应力的变化20. 静止土压力E0、主动土压力Ea 、被动土压力Ep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b )A. Ea >E0>EPB. EP >E0>EaC. E0>Ep >EaD. E0>Ea >EP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孔隙体积减小B.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土颗粒体积减小-C.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土体中水和气体体积减小D.土体的压缩是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22. 土中一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破裂面与小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d )A. φ+ 45B. 245φ- C. 45 D. 245φ+23. 当地基变形由线性阶段进入非线性阶段时,地基所承受的基底压力为( a )A. 临塑荷载B. 临界荷载C. 极限荷载D. 以上均不是24. 目前地基附加应力计算中对地基土采用的基本假设之一是(b )A. 非均质弹性体 B. 均质线性变形体 C. 均质塑性体 D. 均质非线形体.25. 产生流砂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d )A. 方向向下且等于或小于土的有效重度B. 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C. 方向向上D. 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26. 采用搓条法测定塑限时,土条出现裂纹并开始断裂时的直径应为(b )A. 2mm27. 《地基规范》划分砂土的密实度指标是(c )A.孔隙比B. 相对密度C. 标准贯入锤击数D. 野外鉴别28. 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地基土的透水条件不良,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宜选用(a )A.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B.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C.排水剪切试验D.直接剪切试验29. 地基发生整体滑动破坏时,作用在基底的压力一定大于( c )。
土力学总复习

判断标准:
IL<0,坚硬
IL>1,流塑
IL=0~ 1
0.00 ~ 0.25,硬塑 0.25 ~ 0.75,可塑
0.75 ~ 1.00,软塑
(三)土的结构: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及絮状结构。
四、土的击实性
2.0
干密度d(g/cm3)
1.粘性土的击实曲线 特点: ①具有峰值: 最大干密度
dmax=1.86
2.几点说明 (1)不同的极限承载力理论,其 Nc、Nq、Nγ计算表达式
不一样。
(2)所有的极限承载力公式,都是在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 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 (3)一般情况下(φ>0) ,埋深d越大、基础宽度b越大, 地基承载力越高,但对软粘土地基(φu=0),其地基承载力却
与基础宽度无关。
三、按极限平衡区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pcr cM c qM q p1/4 cM c qM q bM
四、按工程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
fd fd d 0 (d 1.5) b (b 3)
1.某构筑物基础如图所示,在设计地面标高处作用着偏
心荷载680kN,偏心距1.31m,基础埋深为2m,底面尺寸
(二)粘性土的稠度
1.界限含水量(阿特堡界限):液限wL、塑限wp及测定方法。
2.塑性指数Ip和液性指数IL:
I p wL wp
物理意义:反映吸附结合水的能力。能大致反映粘土颗粒的含量及 其粘性。 粘粒含量↑, Ip ↑
亲水性大的矿物含量含量↑, Ip ↑
IL
w wp wL wp
pc< cz:欠固结土
二、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1.基本概念
体积变形
土力学复习资料

小颗粒从较大颗粒的空隙中直接带走,这种作用称为潜蚀,前者称化学潜蚀,后者称机械潜蚀。 2、管涌:水在砂性土中渗流时,细小颗粒在动水力的作用下,通过粗颗粒形成的孔隙,而被水流带走的现
象叫管涌。 流砂或流土:当Δh 增大到某一数值(有效重度)时, 向上的渗流力克服了土体向下的重力, 土体浮起而处
液性指数(IL):
IL
L L P
L IP
反映土的软硬成度
18、最佳含水量:在一定压实功作用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
19、附加应力:在建筑物等外荷载作用下,土体中各点产生的应力增量。
自重应力:建筑物修建以前,地基中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20、临塑荷载 pcr: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即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阶段)时,地基所承受的基
1、何谓附加应力?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有何特点? 答: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增加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有一下规律: 1)在地面下任意深度的水平面上。各点的附加应力非等值,在集中力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
减小。 2)距离地面越深,附加应力分布的区域越广,在同一竖向线上的附加应力随深度而变化。超过某一深度后,
9、条分法分析步骤: 1.按比例绘制土坡剖面图; 2.任选一点 O 为圆心, 以 Oa 为半径(R)作圆弧 ab 得滑动圆弧面; 3.将滑动面以上土体竖直分为宽度相等的若干土条并编号; 4.计算作用在土条 ef 上的剪切力 Ti 和抗剪力 Si。土条自重 Gi 和荷载 Qi 在滑动面 ef 上的法向反力 Ni 和切向反力 Ti 分别为:
向上滑动趋势。当墙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土体内潜在滑动面上的剪应力也达到抗剪强度值。此 时,土体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压力达到最大值,即被动土压力 E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0.1MPa 1 时,属低压缩性土;
0.1MPa 1 1 2 0.5MPa 1 时,属中压缩性土;
1 2 0.5MPa 1 时,属高压缩性土。
5.超固结比 OCR=Pc/P1,OCR=1(正常固结土),>1(超固结土),<1(欠固结土) 其中:Pc:先期固结压力 KPa;P1:现有覆盖土重 KPa。 6.补充本章 5.2-5.3 节阅读。
第七章 土的抗剪强度 1.土的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2.本章 7.1,7.2 节,熟悉相关概念、原理,为八章计算做准备。
第八章 土压力 1.朗肯土压力理论基本条件和假定:条件:墙背光滑,墙背垂直,填土表面水平;假设:墙后 各点均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2.土压力通常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壁产生的侧压力。它(土压力)随 挡土墙可能位移的方向分为主动土压力 Ea、静止土压力 E0、被动土压力 Ep。Ea<E0<Ep。 3.本章 8.1,8.2,8.3 节,其中计算题一题:考核特殊土(同时有成层、超载)的主动土压力, 对于 Ea 作用位置不作计算要求,注意先判断黏性土或非黏性土。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1.当土中巨粒(土粒粒径>60mm)和粗粒(60~0.075mm)的含量超过全重 50%时,属于无黏性 土,包括碎石类土和砂类土;反之,不超过 50%时,属于粉性土和黏性土。粉性土兼有砂类土 和黏性土的性状。 2.(P31 补充)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图,指标的定义。 基本指标:能通过实验方法直接测得的指标即为基本指标,包括以下三个: ①土的密度
第六章 地基变形 1.地基沉降的原因:土具有压缩性,荷载作用。 2.分层总和法和规范修正法计算最终沉降量(出非计算题,可能选择、填空、判断题等)。 3.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路:将压缩层范围内地基分层,计算每一分层的压缩量,然后累加得总 沉降量。 4.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①地基的分层;②地基(竖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应力σc 的计算;③地基(竖向) 附加应力σz 的计算;④地基各分层土的自重应力平均值和附加应力平均值的计算;⑤地基各 分层土的孔隙比变化值的确定;⑥地基压缩层深度的确定;⑦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公式计算地基 各分层压缩量。 5.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 6.地基压缩层深度,是指自基础底面向下需要计算变形所达到的深度,该深度以下土层的变形 值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亦称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7.讨论三个应力: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 自重应力是岩土体内由自身重量引起的应力;岩土体中任一点垂直方向的自重应力,等于这一 点以上单位面积岩土柱的重量。基底应力是基础底面作用于地基表面接触处的压力。基底应力 是基础底面作用于地基表面接触处的压力。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与上部建筑结构情况、基础 的刚度、形状、底面面积,以及地基岩性等因素有关,可以用土压盒实测获得。基底应力实际 上就是指基底压力,由于工程中有些情况在选取计算模型的时候,基础俨然成为某种杆件,此 时才用到应力一词。 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 必须先知道基础底面处单位面积土体所受到的压力, 即基底压力,又称接触压力,它是指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在基础底面处施 加于地基上的单位面积压力。反向施加于基础底面上的压力称为基底反力。 8.地基分层的原则:①不同土层界面,地下水位线;②每层厚度 1-2m, <=0.4b(b 为基础 短边宽度)。 9.地基压缩层深度的下限,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 20%处,即σz =0.2σc 处;在 该深度以下如有较高压缩性土层,则应继续向下计算σz =0.1σc 处。 10.阅读 P145-157 补充。 11.计算题一题,详读 6.4 节 P167-179;P179 例题,P186 习题 6-12。 12.一维固结理论基本假设: (1)土层是均质、各向同性和安全饱和的。
c
d d
60
2 30
d
10
(3)Cu>5 时,表示粒径不均匀,级配良好。Cu 越大,表示粒度分布范围越大,土粒愈不 均匀,其级配愈良好。 (4)D60、d30、d10 分别相当于小于某粒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为 60%、30%、10 对应的 粒径,分别为限制粒径、中值粒径、有效粒径。 7.颗粒级配曲线:如果曲线较陡,则表示粒径范围较小,土粒较均匀;反之曲线较缓,表示粒 径范围较大,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悬殊,土粒不均匀,即级配良好。 8.土中的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强结合水、弱结合水)和自由水(重力水、毛细水)两大类。 9.土的结构包含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两层概念。土的微观结构,常简称为土的结构,或称土的 组构。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 10.土的结构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11.土的构造类型有:①层状构造;②分散构造;③裂隙构造;④结核状构造。 12.土中气含有更多的 CO2,较多的 N2,在地下土工程中,尤其应注意氧气的补给,以保证 施工人员的安全。
(P31)三个基本的指标
m (g/cm3) V
②土的含水量
mW 100 0 0 (用百分数表示) mS ms 1 s VS w w
③土的相对密度 d s
测定方法
①土的密度 —→ 环刀法 ②土的含水量 —→ 烘干法 ③相对密度 —→ 比重瓶测定法
3.计算题一题,P31-P34.补充 P35 表 2-2.P61,2-1,2-2. 4.性土随含水量变化可改变土的物理形态,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流动状态。其界 限含水量分别为缩限、塑限、液限。黏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 限含水量(阿太堡界限)。缩限ωs: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塑限ωp:可塑 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分界含水量。液限ωl: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
(2)土粒和孔隙水都是不可压缩的。 (3)土中附加应力沿水平面是无限均匀分布的,因此土层的固结和土中水的渗流都是竖向 的。 (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中,土的渗透系数 k 和压缩系数 a 都是不变的常数。 (6)外荷载是一次骤然施加的,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 (7)土体变形完全是由土层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
L
p p
9.无黏性土的密实度测定方法 (1)砂土的相对密实度 P42 (2)无黏性土密实度划分的其他方法 P43
第四章 土中应力 1.土中应力按其起因可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 土中某点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之和为 土体受外荷载作用后的综合应力。 土中竖向自重应力和竖向附加应力也可称为土中自重压力和 附加压力。 2.土中有效应力是指土粒所传递的粒间应力,它是控制土的体积(变形)和强度两者边画的土 中应力。 3.土中孔隙应力是指土中水和土中气所传递的应力,土中水传递传递的孔隙水应力,即孔隙水 压力;土中气传递的孔隙气压力,即孔隙气压力。 4.计算题一题(公式不给出),土中自重应力 P87-90,或者,基地压力 P91-96,101-106。 5.竖向集中力作用时的地基附加应力两个求解法:①布辛奈斯克解②角点法。 6.简答题:P103-104 四种情况.
第五章 土的压缩性 1.土的压缩性: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2.饱和土压缩的全过程,即在压力作用下随土中水所占体积缩小的全过程,称为土的固结,或 称土的压密。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常用不允许土样侧向膨胀的固结试验,如果不研 究土压缩的时间过程,亦称压缩试验。 3.土的压缩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土颗粒发生相对位移,土中水及气体从孔隙中被排出,从而使土孔隙体积减小; ②土颗粒本身的压缩; ③土中水及封闭气体被压缩。 4.压缩系数 1 2 作为判别土体压缩性标准来评定土的压缩性:
土力学复习资料 绪论 1.土力学奠基人:太沙基。 2.土是指: 地球表面的整体岩石在大气中经受长期的风化作用而形成的、 覆盖在地表上碎散的、 没有胶结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 3.土是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过程后,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散粒堆积物。 第一章 土的组成 1.风化作用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土的三个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3.土的三相组成:固体颗粒(土粒)水和气体。 4.土粒的大小称为粒度,通常以粒径表示。介于一定粒度范围内的土粒,称为粒组(其粒径的 大小分为若干组别)。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5.土的颗粒级配测定方法:筛分法(适用于粒径在 0.075 - 60mm 的土)、密度计法(适用于 粒径小于 0.075 mm 的土)。 6.为了定量的反映土的级配特征,工程中常用以下两个级配指标来评价土的级配优劣。 (1)不均匀系数(不均匀程度)Cu= d60/ d10 (2)曲率系数(连续程度) C
7.塑性指数 Ip:土的塑性指数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没有百分号),塑性指数的数值大小可 反映黏性土可塑范围的大小,塑性指数越大,表明黏性土黏性和塑性越好。
Ip
L
p
8.液性指数 IL:土的液性指数是指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反映黏 性土天然状态的软硬程度。
I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