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变阻器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16.4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16.4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16.4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如何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中的电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电、两只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表示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Ω)。

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亮度可调的台灯:台灯调光器可调节灯泡的亮度,你知道灯泡的亮度是如何控制的吗?多媒体播放想想做做视频:用铅笔芯控制灯泡的亮度。

实验现象:当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度变短时,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亮度变亮。

当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度变长时,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亮度变暗。

启示: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以此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变阻器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下图是学生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播放动画:通过动画使学生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介绍滑动变阻器简图,电路图中的符号介绍铭牌数字的含义:铭牌上标着“50Ω;10A”,其意义是什么?“5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50Ω;“10A”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是10A 。

实验前需要按照变阻器铭牌选择合适的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时,通常在闭合开关前将电阻调到最大。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连接A、C与连接A、D效果相同连接B、C与连接B、D效果相同同时连接上面两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根导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6.4《变阻器》一节,主要介绍了变阻器的原理、构造、种类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变阻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于电流、电阻等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变阻器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元件,学生对其原理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构造和种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内部结构。

2.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2.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变阻器实物、电路图及相关实验器材。

2.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如电视遥控器、调光台灯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设备中的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变阻器的原理、构造和种类。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同时,展示不同种类的变阻器及其应用场景。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变阻器。

实验内容为:连接电路,观察变阻器在不同电阻值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变阻器是如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4节+变阻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4节+变阻器+教学设计
4.突破难点,循序渐进:针对变阻器调节电路参数这一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
5.拓展延伸,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变阻器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总结评价,巩固提高:在课堂尾声,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c.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运用变阻器实现某种功能,如调光、调速等。要求在电路图中标明所使用的变阻器类型、连接方式及相关参数。
4.通过解决实际电路问题,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严谨、勤奋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讲解变阻器原理时,配合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和使用方法。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影响,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变阻器实验。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科学变阻器教案

初中科学变阻器教案

初中科学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

2. 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3. 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重点:1. 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

2.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3. 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难点:1. 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

2.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实物:变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

2. 课件: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应用等方面的图片和动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阻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它叫做变阻器。

你们猜想一下,变阻器是如何实现电阻的变化的呢?二、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展示变阻器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变阻器的构造,并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变阻器的符号及其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含义。

2. 学生结合实物,理解变阻器符号的应用。

3. 教师出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动手实践,学会使用变阻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变阻器的概念、构造、作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变阻器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个电路,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并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2. 使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能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如何在电路中运用变阻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变阻器实验器材、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变阻器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变阻器的基本概念:介绍变阻器的定义、作用和种类。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变阻器在不同阻值下的电路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与归纳:总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强调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变阻器概念、作用和种类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学生对变阻器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实验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变阻器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等。

2. 引导学生探索变阻器在新能源开发中的潜在应用。

九、教学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初中物理变阻器 教案

初中物理变阻器 教案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2. 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解释实际应用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 培养学生珍惜科技成果,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感;3. 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关注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变阻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如电视机的音量调节旋钮、灯泡的亮度调节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设备中的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吗?二、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1. 展示变阻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2.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解释为什么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吗?三、实验探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2. 讲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总结出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吗?四、应用变阻器1. 讲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如滑动变阻器在调节电路中的作用、变阻箱的读数方法等;2.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应用中的现象吗?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变阻器的概念、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2. 强调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3. 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变阻器》。

详细内容包括: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电阻器与变阻器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滑动变阻器的能力,学会运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演示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变阻器调节台灯的亮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改变电阻可以调节亮度?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

分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

3. 例题讲解给出具体电路图,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讲解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4.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点评、讲解。

提问学生,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2.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3.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变阻器的原理。

绘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图。

计算给定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的百分比。

2. 答案: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或横截面积,从而改变电阻值。

滑动变阻器应用图:根据实际电路设计。

电流百分比计算:根据欧姆定律,结合电路图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类型的变阻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16章第4节《变阻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16章第4节《变阻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16章第4节《变阻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4节《变阻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阻器的定义、原理、种类及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16章第4节,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定义,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及应用。

3. 能够运用变阻器解决实际电路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动变阻器、电位器、演示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滑动变阻器、电位器、导线、电池、电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电阻的连续变化。

2. 知识讲解:a. 介绍变阻器的定义、工作原理。

b. 讲解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电路图,讲解如何使用变阻器调整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定义、工作原理。

2. 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3. 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b. 画出滑动变阻器和电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其使用方法。

c.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运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 答案:a. 变阻器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实现电阻值的连续变化,从而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b. 结构示意图及使用方法见教材。

c. 电路图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阻器的原理和种类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还需加强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变阻器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共同目标)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分层目标):A层: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图形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以及电阻箱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B层: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图形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会读连入电路的电阻箱的示数。

C层:会读连入电路的电阻箱的示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功能讲台一座、录音机、实验仪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用时预期效果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打开录音机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一会儿教师把音量放小,直到停止。

[导]录音机是用什么来控制音量大小的?二、合作探索、构建新知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改变电流的大小来控制音量的大小。

如果要改变电流的大小,用改变电阻的哪一个因素最为方便呢?(1)改变材料行吗?回答正确:这种方法不方便,每次改变电阻都要切断电源,换电阻。

(2)改变横截面积行吗?(3)改变长度行吗?连续改变长度,而不用切断电源。

〈示大屏幕〉演示实验验证。

出示演示的电路图教师进行事物连接。

A PB 学生认真听。

学生思考。

[议、结]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回答。

A层学生答:行,但很不方便。

B层学生答:行,但也不方便。

每次改变电阻也要切断电源,换电阻。

C层学生答:改变长度可以。

思考:为什么?学生观察实验。

1分钟2分钟5分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A提问:把夹子P逐渐向左移动,观察并分析:1、连入电路的镍铬合金的长度如何改变?电阻如何改变?2、电流表的示数如何改变?3、灯泡的亮度如何改变?[导]小灯泡的亮度是怎样由暗变亮的?原来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用来改变电阻的装置,叫做变阻器。

(板书)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两种: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一)滑动变阻器1、构造与符号:(1)出示事物。

(2)讲述构造〈示大屏幕〉C P DA B(3)构造示意图及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C P DA B教师板书符号。

2、原理:[导]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路中电阻的?〈示大屏幕〉介绍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结]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学习,大家知道了滑片在电阻线圈上滑动,可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板书原理(见板书设计)[议、结]A层学生答:连入电路的镍铬合金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

B层学生答:电流表示数变大。

C层学生答:灯泡变亮。

学生观察各自实验桌上的滑动变阻器。

学生认真听。

让一名A层学生到台前讲解。

学生动手画。

[议]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然后让一名B层学生叙述原理。

5分钟5分钟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理解原理。

3作用:[导]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示大屏幕加以演示。

+ —+ —C DA B主要用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4、使用方法:[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滑动变阻器应如何连接?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

根据上面的事物图实验,实验后思考问题。

(1)[议]〈示大屏幕〉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①能不能同时只使用C,D接线柱?为什么?②能不能同时只使用A,B接线柱?为什么?③你能不能总结出滑动变阻器有哪些正确接法?[结]教师总结并板书:接线柱接法:一上一下。

(2)教师讲解,在连接电路时,一般应将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调至最大。

[议]〈示大屏幕〉①使用A,D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 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②如果使用A,C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③如果使用B,C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④如果使用B,D两接线柱,应把滑片P移到哪一端阻值最大?5、应用:录音机上控制音量的是什么装置?出示事物。

A层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看小灯泡的亮度变化,体会作用。

[议]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学生按照大屏幕上的事物图连接电路。

[议、结]学生实验后回答:1题B层学生回答:不能,此时电阻丝没接入电路,阻值为零。

2题C层学生回答:相当于定值电阻。

3题A层学生回答:AC、AD、BC、BD。

[议、结]1题A层学生回答:(B端)2题B层学生回答:(B端)3题B层学生回答:(A端)4题C层学生回答:(A端)[议、结]学生分组讨论:A层学生答:滑动变阻器。

观察事物,思考。

10分钟明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A(二)电阻箱[导]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起到控制电流大小的作用,但能不能准确知道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如果需要知道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就要用电阻箱。

1、出示电阻箱。

(插塞式电阻箱和旋钮式电阻箱)2、师讲述插塞式电阻箱的构造〈示大屏幕〉讲述原理和使用方法。

[练]〈示大屏幕〉(练习三个图)3、〈示大屏幕〉播放旋盘式电阻箱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练]此旋盘制成可旋式。

三、、巩固反馈、知识迁移〈示大屏幕〉基础知识测试题1、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实现的?()A、电阻丝的材料B、电阻丝长度C、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D、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培养能力测试题如下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当滑片向右端移动时,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用的接线柱学生齐答:不能。

观看事物。

学生认真听。

A层读第一个图。

B层读第二个图。

C层读第三个图。

学生对照旋盘抢答数据,多次旋转,学生练习。

C层学生回答,B层学生订正。

6分钟5分钟巩固反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强化学生的读数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用时预期效果应是()A、A和B或A和CB、B和C或B和DC、C和D或B和DD、A和D或B和CC DPA B发展思维测试题如下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要使灯泡变暗,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A、向A端滑B、向B端滑C、停在原处D、脱离原处P四、归纳总结、心中有数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反馈质疑、巩固提高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教师答疑。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必做题:课后练习七1、2、3题学生共同完成。

选做题:(学生选做)<示大屏幕》自制铅笔心滑动变阻器。

方法:用小刀将铅笔剖成两半,留下附有铅笔心的一半,在铅笔心一端接一根导线,以便把铅笔心连入电路,用铜线在铅笔心上绕几圈,做成一个能紧密接触铅笔心又能在铅笔心上滑动的铜环,这样制成了一个滑动变阻器。

操作:用导线把电池、小灯泡和自制滑动变阻器连接起来,观察铜环在铅笔心上滑动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B层学生回答,A层学生订正。

A层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让学生从知识、能力、德育上加以总结。

学生提出疑问。

2分钟2分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

原理:改变长度 改变电阻滑动变阻器 符号:变阻 接法:一上一下器电阻箱关于变阻器的教学,重点讲述的是滑动变阻器,所以滑动变阻器是教学重点;同时,对于滑动变阻器不但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原理、使用方法,从而又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来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有讲、有练、有看、有做,学生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三动"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微机演示课件来突破难点,,分层次教学法能够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使各层学生都有所得,达到个体教学与群体教学的和谐统一。

总之,本节课我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教育于一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聂庄初中 徐洪敏思路设计板书设计物理教案课题:变阻器学校:乐亭县聂庄初中教师:徐洪敏资料来源:回澜阁教育免费下载天天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