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比爱更幸福 立论
爱与被爱更幸福辩论材料_辩论赛_

爱与被爱更幸福辩论材料爱与被爱谁更幸福这个辩题里面有三样东西需要讨论——爱,被爱,幸福。
那么如何从这个辩题下手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爱与被爱更幸福的辩论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与被爱更幸福立论稿正方:爱比更爱更幸福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它包括缠绵悱恻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相知相喜的友爱,朴实集中的不爱,幸福是什么?幸福可以是生活环境改善后带来的愉悦,也可以是人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带来的满足,但是比较而言,后者是更为本质,更为深层的幸福,我们说爱比被爱更幸福,是因为爱比被爱,更能产生也更能维系幸福。
首先从爱与被爱产生幸福来看,一方面爱与幸福的联系,更为紧密,爱的幸福是主体主动付出爱之后带来的满足,这种幸福是主动形成的。
而被爱的幸福是主体受到他人或社会关爱带来的愉悦,它因爱而起,是被动激发的,如果刻意追求被爱还容易导致虚荣和失落,与幸福南辕北辙。
另一方面爱的幸福感受,更为丰富,被爱得到的幸福,被爱者自身是无法决定也无法把握的,而在爱中,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爱的对象和爱的方式。
我们钟爱生活伴侣,疼爱亲人朋友,关爱鳏寡孤独,热爱国家民族,全方位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幸福。
恰如弗罗姆所说,付出比获得带来更多幸福,不是因为付出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付出表现了向善的人性。
其次从爱与被爱维系幸福来看,一方面持久的幸福,只有在人际关爱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一个社会强调被爱更幸福,人人都追求被爱,人人都想着自己的幸福,就容易引发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但如果我们倡导爱更幸福,每个人都懂得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那么更有利于和谐的社会秩序建立,从而得到更为长久的幸福。
古人云:仁者爱人。
今人也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一方面爱能让我们感受到更深层更本质的幸福,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人的价值实现带来的满足,而真正的爱是付出和奉献不以获得和索取作为前提,而恰恰是这种无所求的价值趋向,让幸福在奉献中升华,从而得到更高的幸福境界。
被爱比爱更幸福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我十分欣赏正方一辩的立论,但是敢问对方辩友,当你走上赛场前,朋友对你的鼓励祝福是否让你觉得感动幸福?当你在外面受到委屈回家哭诉时,是否因为父母的安慰感到幸福?当你忐忑不安的表白时,是否因为对方的一个肯定欣喜若狂,因为爱的人爱你感到更加幸福?很显然,被爱的人比爱的人感觉到的幸福要多得多,所以我方观点,被爱比爱更幸福。
首先什么是幸福?大多数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所以不管是爱还是被爱都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被爱受到爱人的关心,鼓舞,这无疑是更幸福的. 其次,对方辩友说爱有主动性,提倡爱是为了让个人幸福。
所以他们说今天我们讲被爱比爱更幸福的话,那每个人都会追求被爱.可是今天在价值取向方面,我们双方根本没有矛盾,对方辩友推崇大家要去爱,我们也是推崇大家要去爱,可是对方辩友讲大家去爱理由是什么呢,因为你自己能更幸福,而我方推崇大家去爱的理由是什么呢,被爱比爱更幸福.因为你能让你周围的所有人更幸福。
再次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长期的经验让我们能够选择有利,避开有害的。
爱人是单方面的付出,面对迷茫的未来,会产生些许负面情绪,错误的判断,无法挽回的后果.被爱会增加自信,在爱人面前做真正的自己,活出真我,这难道不会更加幸福?。
最后对方辩友说默默爱一个人是多么的幸福。
西方现代思想家尚福尔说过,快乐可依靠幻想,幸福却要依靠实际,。
所以恳请对方不要把幸福建立在自己快乐的幻想里,一切从实际出发,坦诚接受为我方观点,被爱比爱更幸福。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各位来宾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在之前的公辩环节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被爱是享受是不劳而获,那对方是否想过他是怎样被别人爱上的呢,当然是因为他身上的闪光点,他的闪光点难道不是她努力付出形成的,这还能叫做不劳而获,幸福就是他的最大收货。
再者一个人是否幸福,一方面取决于自己,另一方面取决于所爱的人.如果所爱的人活的不幸福,那么付出爱的人也就不幸福。
被爱比爱更幸福一辩稿

被爱比爱更幸福一辩稿感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感性十足的命题。
对方的观点确实精巧,但还是有些失误。
第一。
我方的观点是被爱比爱更幸福。
开篇名义,爱,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幸福,是生活环境改善后带来的愉悦。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点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人的本性来看,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每个人都希望对方为自己多付出一些。
这是不可避免的,在爱情的方面,接受总比付出要更来得简单。
而当一个人因为爱付出了很多,却又得不到对方的回报的时候,心里难免会有失衡,总会有失落感,这是不可避免的。
而被爱则是更幸福的,能发掘自己的存在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所以,被爱比爱更幸福。
第二,被爱会受到帮助,在各方都会有人照顾,有人关心,生活会更加顺利,更加方便。
满足了自身的双重需求。
而爱别人的人,在普通的生活中还承担了另一个人的困难与艰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困难。
这样的生活,必然不如被爱幸福。
第三,现在的社会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就是提倡大家爱别人。
这点无可厚非,我方也十分赞成这个观点。
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提倡爱别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被爱的幸福,这样的爱与被爱的结合,才能让我们的幸福指数达到最高。
而且,我方说被爱比爱更幸福,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发现自己身边的存在的爱,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满。
爱,简单而又复杂。
通俗而又深奥。
雨果说过,人生至高的幸福,便是感到有人爱。
所以,去寻觅,去发现身边的爱,让自己更幸福吧。
被爱比爱更幸福攻辩问题

被爱比爱更幸福攻辩问题爱与被爱,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话题,其在个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互爱则促进关系的良性发展,但辩论中也有一派声称“被爱比爱更幸福”。
这引发了一场学术和生活实践中的讨论和探索。
被爱:一种接纳和支持被爱,往往意味着在关系中扮演被动的一方,接受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不需要主动付出,而是被对方包容和珍视,这种情感给予了人安全感和满足。
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无条件纯粹地“被爱”,体现在关爱的照顾和支持中。
爱:一种付出和奉献相较之下,爱是主动的行为,需要个体投入精力和心思去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当个体付出真诚的爱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例如,一个乐于奉献的伴侣通常会从他的付出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幸福感的来源无论是被爱还是爱,个体所追求的核心是幸福感。
有人认为被爱比爱更幸福是因为接受关爱可以满足自我需求、减轻压力,而不必承担爱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和责任。
同时,被爱让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认同和尊重,从而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攻辩观点当然,在“被爱比爱更幸福”这一论点上也有一些质疑和辩护。
一些人认为,只有真正投入感情、去爱他人,才能体验到最纯粹的幸福感。
因为“爱人就是爱自己”的道理,在爱他人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结论总的来说,“被爱比爱更幸福”是一个受到广泛争议的话题。
在个体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既有被爱的美好,也有爱的奇妙。
只有在实践和体验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状态的价值和意义,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之道。
愿我们在爱与被爱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前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辩论-被爱比爱更幸福

正方:启言口才社辩论一队,辩题为爱比被爱更幸福;反方:启言口才社辩论二队,辩题为被爱比爱更幸福。
A.开篇立论正方一辩:a.爱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多方面;b.爱是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快乐;c.爱是主动创造的行为,是有付出的过程;而被爱却为享受的过程;d.爱是无私的,无爱何来被爱的幸福。
反方一辩:a.被爱具有选择性,既可接受爱,也可拒绝爱;b.幸福是在一定层面上的精神满足;c.被爱可以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而爱却不能;d.被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e.提倡爱是因为让更多的人感受爱,让那些被爱的人使别人感受到更多被爱的幸福,其最终目的为被爱。
B.攻辩反方:爱是否需要回报?正方:爱是无私的。
反方:但这些行为在生活中不一定能实现,因为父母需要回报,祖国需要回报,社会需要回报!正方:我方并不否认爱与被爱都幸福,但怎能说被爱比爱更幸福?反方:因为被爱的人可以享受爱你的人所给的幸福,因此被爱比爱更幸福。
C.攻辩小结正方:a.爱是单纯的,不懂爱的人便不懂如何爱他人;b.不懂爱的伟大,便玷污了爱的真谛:c.不懂爱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
反方:a.被爱是需要回报的;b.被爱是一种精神享受;c.与其苦寻爱,不如享受爱。
D.自由辩论反方:马克思不顾个人的幸福,而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使被爱的人更幸福。
这不便是证明了我方的观点吗?正方:假使马克思看到被爱的人幸福,他会不会更幸福呢?反方:他们连物质上都不满足,又怎么会幸福呢?反方:知道被爱更幸福,所以我们才会选择去爱人。
正方:对方曲解了爱与被爱的含义!E.总结陈词反方:a.爱是需要回报的,无回报的爱是短暂的;b.得到被爱是让人懂得被人认可:c.社会之所以倡导爱,是让人懂得被爱的幸福。
正方:a.爱应当主动,主动的爱使人更幸福;b.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
被爱比爱幸福,最起马不会受伤爱比被爱幸福~!!爱一个人可以自己随心所欲,而被爱却不一样!爱你的那个人只顾着追你,整天围绕在你身边,你会觉得很烦,想甩也甩不掉```觉得他很粘很烦很讨厌~!不一定啊如果你不喜欢或者是讨厌的人喜欢你,那么你还幸福吗如果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你只是一直在喜欢别人,好像也不是很幸福最好的就是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所以说就要追,让她喜欢你男人优秀了喜欢的人自然会多爱比被爱幸福的理由:爱总是充满希望。
爱和被爱哪个更幸福正方

爱和被爱哪个更幸福正方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和被爱都能够带来幸福感。
爱能够带来满足感和归属感,而被爱则能够带来安全感和被关注的感受。
这两种感受都能够使人感到幸福,但是它们的来源和本质是不同的。
其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爱和被爱也都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爱能够减少压力和焦虑,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患病和死亡的风险;被爱则能够提高自尊和自信,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增加生命力和寿命。
因此,无论是爱还是被爱,都能够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爱和被爱的影响是不同的。
爱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亲密关系的质量,提高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而被爱则容易让人变得依赖和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自我肯定。
因此,爱更有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和心理收益,而被爱则更容易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最后,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爱和被爱都是一种完美的状态。
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是一种无私、无条件的付出;而被爱则是一种尊重、包容和理解。
两者都是人类内心最真实的表达,都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因此,无论是爱还是被爱,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体验之一。
综上所述,爱和被爱都能够带来幸福感,但是它们的来源和本质是不同的。
爱更有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和心理收益,而被爱则更
容易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把爱和被爱看作是一种综合的状态,而非简单地将它们对立起来。
只有当我们能够在爱与被爱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和幸福的真谛。
辩论赛一辩稿:爱与被爱谁更幸福

爱与被爱谁更幸福这个辩题里面有三样东西需要讨论——爱,被爱,幸福。
爱是一种无私的给予,至少需要2个对象,爱的人和被爱的人,爱会带给双方幸福,但条件是爱的行为成立即爱的人付出同时被爱的人获得,这个爱成立与否的判断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这个意思是“爱的人”认为“被爱的人”获得了自己的付出,那个对于“爱的人”而言“爱的行为”成立,那么“爱的人”就会获得“幸福感”,反观被爱的人,被爱的人认可爱的人的给予,那么对于被爱的人而言爱的行为就成立,他一样获得幸福感。
同理,幸福感也是主观的。
我认为我幸福,我就幸福,哪怕你认为我不幸福。
举个例子,某些父母认为让孩子走安排好的路是对他的爱,而孩子不这样认为。
那么这个例子里,父母幸福么?孩子幸福么?父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他们的苦心,所以认为他们付出的爱在未来会被接受,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而孩子目前不接受父母给的路,不认可父母的付出,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幸福。
如果孩子有一天真的明白父母的苦心,那么他认可父母的付出,所以他就是幸福的。
我是如何破题的呢,正方:爱的人更幸福,反方:被爱的人更幸福这个辩题需要突出“更”字,所以需要比较,但我们不应该去“量化”的去比较某一次爱的行为里,谁更幸福。
量化比较的含义是比较各方获得的爱的多少,谁获得的更多谁就更幸福。
幸福是无法量化的。
对于正方而言,因为爱的人可以假定他的付出总有一天会被接受,所以他获得幸福的机会比被爱的人多,所以在一个长期的比较中来看,爱的人获得的幸福可能性大,所以所有爱的人这个群体更幸福。
对于反方而言,爱作为一种付出,是希望被爱的人更幸福,当被爱的人接收这份付出的时候,肯定希望回报爱的人,因为他觉得自己因为这份付出所以更幸福从而才要回报爱的人,因为这份回报,我们看出被爱的人认为自己更幸福,那么被爱的人肯定更幸福。
只要被爱的人认可这个份付出,那么在这一次爱的行为里,被爱的人这个具体的个体更幸福。
回到父母和孩子这个例子上,父母争先恐后的为子女谋长远,尽管子女不乐意。
爱比被爱更幸福辩论赛资料

爱比被爱更幸福辩论赛资料正方观点:爱比被爱更幸福论据1:拥有爱的人更有求生欲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人在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如果拥有一份深厚的爱,就能更容易地振奋精神,挺过难关,避免极端行为和自暴自弃。
论据2:爱是双方面的相比于被爱,爱更具有双向性。
爱是一种可以主动付出和被动接受的情感,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还能够促进双方的成长和进步。
爱能够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人,拥有更多交往和沟通的机会,以及更多从别人身上学习和吸收的机会。
论据3:人需要爱来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是可以单凭品质的。
有研究表明,拥有爱才是人类真正的幸福感源泉。
人类是社交动物,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呵护来得到情感上的充实和安全感。
当人们拥有爱时,能够得到这种满足,从而体验到真正的幸福。
论据1:被爱减轻了负担被爱能够减轻人们的心理负担,让人们感到轻松和愉悦。
相比于爱来说,被爱更为积极和享受,因为它无需承担太多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能够让人们独自享受到对方的温暖和关爱。
论据2:被爱避免了悲伤和失望爱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美好和希望,但也会带来很多失落和伤害。
而被爱则更为安全和稳妥,能够避免很多可能的伤害和悲伤。
论据3:被爱能够满足人们的快乐需要快乐是人们追求的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被爱能够让人获得更多的快乐。
相比于爱来说,被爱更为轻松和愉悦,无需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享受到幸福的感觉。
结论:虽然爱和被爱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但是考虑到人类的情感需要和幸福感,我们认为爱比被爱更为重要和幸福。
拥有爱能够调节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激发斗志和力量,带来力量和激情。
爱是人类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和善待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
大家好!每个人都付出过自己的爱,每个人也都渴望被关心和爱护。
今天我们比较爱和被爱哪个更幸福,是比较同一个人在付出爱和被爱时,何者更幸福。
我方认为被爱比爱更加幸福,理由有三:
首先,如果我们作为付出爱的一方,我们的爱自然是需要肯定的。
当我爱上一个男孩子的时候,我会期待他有朝一日也能爱上我,给予我肯定的答复,好好呵护我,关心我,。
如果他对我的爱不屑一顾,或是没有丝毫的回应,那么作为付出爱的一方,怎么可能从这样不受尊重不受肯定的爱中得到幸福呢?即便是父母的爱,如果没有得到肯定,如果孩子将之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恩,如果孩子连一句“妈妈我爱你”都不说,连一个关心父母的电话都不打,父母又怎会感受到幸福呢?必定是心寒啊。
可见,我们付出的爱可能会被肯定也可能不被肯定,于是我们就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徘徊。
其次,如果我们作为被爱的一方,可能会有两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是因为自己的优秀,或是自己的能力而被他人欣赏,被他人肯定,甚至被他人爱慕。
这个时候,我们的能力,我们的优点,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察觉的闪光点被他人肯定,我们的价值被他人肯定。
于是我们会更加自信,自己也会更加承认自己。
就像故事中那个每年生日都会收到匿名送来的一大束康乃馨的女孩儿,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总是有人用爱告诉她,她是多么美丽,多么优秀。
同时,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可能是身为弱者而被人保护,被人关怀,被人爱护。
他人的爱给予我们以安全感。
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事业沉浮,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家中的灯永远是为我们亮着的。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身后总有这么一群朋友:脆弱时,给予我们臂膀;沮丧时,给予我们鼓励。
他们的爱成为我们的翅膀,给予我们穿越风雨的力量。
难道还有比被别人爱着更幸福的事吗?
最后,我们想说在被爱之后,你会感受到巨大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可以被传递的。
父母爱着我们,我们感受到巨大的幸福;于是当我们成为人母人父时,也会毫不吝啬自己的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体会到当年自己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深沉的爱意。
爱的传递会激荡起幸福的涟漪,最终使世界能充满爱,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被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