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08.10.08•【文号】建城[2008]183号•【施行日期】2008.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建城[2008]183号)北京市建委、市政管委,天津市建委,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落实《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的要求,指导供热计量工作,我部编制了《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可在http://下载)。
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总结经验,有关情况请及时告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八年十月八日供热计量技术导则(2008年10月)目录1 总则2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2.1 一般规定2.2 热源、热力站节能与热计量改造2.3 室外管网节能改造3 新建建筑热计量设计3.1 一般规定3.2 建筑物热计量设计3.3 户内热计量设计4 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设计4.1 一般规定4.2 户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设计5 计量与节能调控装置安装5.1 热量表5.2 热分配计5.3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5.4 水力平衡阀5.5 气候补偿器6 供热计量系统调试附图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指导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工作,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热源和热力站、新建居住建筑采暖系统、既有居住建筑采暖系统、公共建筑采暖系统的热计量设计和改造。
1.0.3 本技术导则中的供热计量是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等集中供热热源、热力站的热水供热量以及建筑物、用户用热量的计量。
热计量规程介绍

热计量、热改主要技术
3 热源改造 3.1 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对原循环水泵进行校核计算,确定是否 需要更换,以满足建筑物热力入口资用压头和系统调节特性的要求。 3.2 增设或完善必要的调节手段,所采用的调节手段应与改造后 的室内供暖系统形式相适应。
3.3 热力站和锅炉房直供系统应安装气候补偿装置,使供热量根 据热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匹配。
热计量、热改主要技术
4 外网改造 室外供热管网改造前,检查管道及其保温质量, 应更换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保温材料 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部件,
室外架空管道应尽量考虑改为直埋敷设。
对外网系统水力工况的校核和措施 热力入口应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并应对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调试。 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变流量系统时,不应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是 否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应通过计算热力入口的压差变化幅度确定。 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控制阀的规格应按热媒设计流量、工作 压力及阀门允许压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
热计量、热改主要技术
三 楼栋热计量 1 热量结算点设定(3.0.1、3.0.2) 居住建筑(新建):以楼栋为结算点 (既有):以楼栋或同性质的楼群 公共建筑:热力入口 2 热量表设置的空间要求(表计小室): 操作面、照明设施,供电电源接口 是热计量的设备用房,关系到热计量的正常运行、维 护,是公正计量、收费的基础条件,应予重视,要求建筑 专业配合。 3 对结算热量表的要求:选型、电源、存储、通信远传
结论:对热计量、热计量改造的认识
主要内容与规程目录
主要内容 热计量 供热采暖系统设计 热计量工程的施工、验收 规程(DB 13(J)128—2011)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热计量 4.1 热计量装置 4.2 热源和热力站计量 4.3 楼栋热计量 4.4 分户热计量 5 供热采暖系统设计与调节控制 6 供热计量系统施工与验收
关于供热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为压 差 控 制 点 。 当 各个 用户 所 要 求 的 次 用 压 头 相 同 时 , 差 控 制 点 压 选在 最远用户 处: 当各个用户所 要求 的资用压头不 同时 , 差控制 压 1建 筑 物 内 系统 、 点选在要求资用压头最大 的用户 处, 其压差设定值为所要求的最大 建筑 物内供暖 系统为下分式双管 系统 , 系统 的不平衡率 K 资用压头。 在运行 中保证该用户的供回水压差不变。 比如说 , 由于热 ” 新双管 。 系统 中 ,由于 户内管道系统的阻力远 大于传统 中的仅 用户 的调 节导致流量减 少 , 压差控 制点 的压 差升高 , 降低循环 泵的 接一组散 热器 的阻力值。 转 速 , 复其 压 差 设 定 值 。 恢 此系统具 有良好 的稳 定性。在设计 中认真进行水 力计算 , 调整管 3 一 次 网 的调 节 、 径 克 服 重 力水 头 影 响 , 彻 底 解 决 水 力 失调 问题 。避 免 了传 统 双 管 。 可 由热源至 热力站的一级管网 , 宜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 节 上 热 下冷 ” 种 逐层 温 降 的不 均 匀 性 。 这 方式。 根据 采暖期室外温度的变化 , 可将采暖期分为不同阶段。 不 在 2 户 内 系统 、 同阶段调 整锅 炉运行台数和后来水泵运行 台数 , 分阶段改变一级管 户内供暖 系统宜采用双管系统。在双管系统 中, 热器 进出 口 散 网循 环流 量。 同时根据室外温度 的变化 , 改变热源的从 回水温度。 这 温差大 , 流量对 散热器的影响大 , 容易通过 温控 阀制散 热器 的散 热 样可保证热源 的安全运行 , 又达 到理 想的节能效果。 量, 便于调 节。而且 , 这种系统是个变流量系统 , 可以根据 热用户的 应该注葸 的是 ,我们希望 二次 网的供 水温度 只与室外温度 有 要求进行量调 节。 关 , 因一 些 用 户 的调 节 而 改 变 , 响 其他 用 户 。 这 样 , 力 站 内应 不 影 热 温控 阀除了调 节室温 , 定室温外 , 恒 还可 以通过改 变阀 门的流 充温度 自动调节装置。气温补偿 器给出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水温调节 量大小平衡系统 , 解决水力失调 问题。在双管 系统 中选有高 阻值 的 曲线, 对应一个室外温度 , 有一个供 水温度 的给定 可预 调 节 自力 式温 控 阀 , 调 节 性 较 好 , 实 现 室 温 自动调 节。并 且 其 能 值。当室 内某些温控阀动作时, 二次网的供 水温度就会发生变化 , 气 系统正常运行 之前 , 可对温控阀进行预调 节 , 提高系统 稳定性。正是 温补偿器 就会通过信号 动作 , 节一次 网通过换 热器 流量 , 调 使二次 由于增加 了温控 阀 , 热能表等 高阻值设备 , 内系统 水平并 联的各 户 网供 水 温 度 保 持 在 设 定 的 运行 曲 线 上。 组 散 热器 才 能保 持 平 衡 , 双 管 系统 才 能更 好 运 行 。 新 集 中供热 分户计量作 为一种 新型的供热 模式有很好 的发展前 实施分户 热计量后 ,新双管 。 ‘ 供热系统 的调 节性能大大增强 , 景, 在节 能方面相 比传统的供热方式有明显的优势 。 本文所分析 的 。 用户根据 自己的需求调节温控阀 , 过改变散 热器 的流 量大小来调 通 新双管 。 热系统是 这种新型 的供热模式之一 , 实践中 , 供 在 应不断总 节从热量 , 而控制室 内温度。由于温控阀的主动调 节 , 从 使热网水力 结经验 , 改进完善。做为年轻的工程设计人 员, 希望能以此 向同行师 工况变化很大 , 室外供 热系统要 有完 善的调节控 制措旋和 高水平 的 长求教。 运行 管理 , 才能适应整个系统变流量运行的需要。
供热计量

供热计量供热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需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实现按户计量和收费。
简单的说,供热计量就是按用热量的多少收取采暖费,就是用多少热、交多少费。
供热计量的好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户对用热个性化和提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在传统供热系统中,用户处于被动状态,室内温度由供热单位进行调节,这种单一调节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
实施供热计量就可以满足用户根据自身要求,利用室内温度控制装置(如暖气温控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自主调节所需室温。
供热计量的方法目前国内供热计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热分配计法、户用热量表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温度面积法等。
用户怎样降低热费支出?用户可通过调节暖气的温度控制阀(简称温控阀)对室内温度进行设定,达到降低耗热量的目的。
比如,热用户上班、外出时可将整个房屋的温度调低:睡觉时可将厅、厨、厕等场所的温度调低:通风换气时,关闭各暖气片上的温控阀。
通风完毕后关好门窗并重新设定温控阀的温度档等。
供热计量与按面积收费的区别?按面积收费的用户,不管用多少热都要交纳全额费用。
用户购买的是规定的室内温度,热了只能开窗户,这样既浪费能源,又不舒适。
供热计量改变了传统供热形式和理念,用户购买的是热量,可根据需求自行调节室内温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也可以少用热,节省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CJ 173—2009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4.1 计量方法4.2 调节和控制5 楼栋热计量5.1 计量方法5.2 调节和控制6 分户热计量6.1 一般规定6.2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6.3 户用热量表法7 室内供暖系统7.1 系统配置7.2 系统调控1 总则1.0.1 供热计量的目的在于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在保证供热质量、改革收费制度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二○一○年八月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设计 (3)3.1 一样规定 (3)3.2 热源 (4)3.3 热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热力站 (16)3.5 热力入口 (19)3.6 室内采暖系统 (20)3.7 监控系统 (22)3.8 监控外表 (23)4 施工 (25)4.1 一样规定 (25)4.2 热源与热力站 (25)4.3 热网 (26)4.4 室内采暖系统 (27)4.5 监控装置 (28)5 调试与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0 一样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热源与热力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热力网与热力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室内采暖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供热管理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供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供用热管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障社会公共秩序,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使用和供热设备设施的管理及与供热活动相关的单位、个人和热用户,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供热,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包括燃煤、燃油、燃气、电力)等所产生的蒸汽、热水、工业余热、地热等热源,通过管网集中、联片或分散为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
本条例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经营企业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或自身生产的热能,依据合同有偿向热用户供给生产、生活所需热量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热用户,是指依据合同使用供热单位供给的生产、生活所需热量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四条城镇供热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属地管理、保障安全、规范服务、促进节能环保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城镇供热事业的发展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限制并逐步取消分散锅炉供热和其它能耗高、污染超标的热源供热。
要建立并完善供热能源保障、采暖救助、应急处置等安全供热保障体系。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发展与改革、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供热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鼓励、支持相关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参与供热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宣传培训等工作。
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节能、高效、环保、安全的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节能效率高和环境效益好的供热技术和项目给予支持,对在供热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七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和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供热专项规划,经组织技术论证后,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热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热管理条例供热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供热用热行为, 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维护供热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 节约能源, 促进供热事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供热规划、建设、经营、使用及相关管理活动, 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供热, 是指供热企业依靠稳定热源, 通过管网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热的集中供热行为。
第三条发展供热事业应当遵循政府主导、企业经营、保障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建立完善的供热保障体系和供热管理协调机制, 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供热管理部门(以下统称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热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环境保护、价格、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做好相关供热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供热事业, 鼓励和扶持安全、高效、节能环保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供热的规划, 对清洁能源利用区域、方式、规模和实施措施作出安排。
第二章规划建设第七条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供热专项规划, 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城市、县城供热专项规划应当包含新建住宅小区供热设施同步建设的内容, 并对既有住宅小区补建供热设施作出安排。
经批准的供热专项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 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八条城市、县城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 应当按照城市、县城总体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要求, 配套建设供热设施, 或者预留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
预留的供热设施配套建设用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四新技术分类

四新技术分类一、新技术:1、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2、空调系统节能技术3、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4、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新技术:利用公司的网络办公平台和ERP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快速有效,使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块得到有效运用;利用计算机绘制施工图、制作网络进度计划等等。
5、综合布线安装技术6、楼宇自控连接技术7、压力管道安装技术8、等电位连接技术;管路疏通不穿铁丝新技术。
9、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10、低温辐射地暖盘管施工技术11、卫生间双地漏施工技术;卫生间管道过墙技术;12、全预制装配式房屋机电预埋、安装技术二、新工艺:1、电缆安装成套技术: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2、配电箱箱体一次性直埋于砼墙体施工技术;灯头盒不填木屑花直接预埋技术;3、体育场(馆)圆弧形管道连接技术4、无梁空心楼盖板薄壁方箱电气预埋技术5、屋面雨水虹吸排水系统施工技术三、新材料:1、新型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消防喷淋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沟槽卡箍连接;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内插卡压式连接;HDPE管电熔连接;铸铁排水管采用不锈钢卡套连接;PP-R、PE-RT管热熔连接;PEX管卡压连接;内衬塑钢管丝扣连接。
2、预分支电缆现场安装技术;电缆穿刺线夹连接技术;矿物绝缘电缆施工技术。
3、挤塑板复合风管、玻纤复合风管、玻镁复合风管、酚醛复合风管制作安装技术;VAV变风量空调风系统调试技术四、新装备:1、大型设备吊装技术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施工技术;地源热泵空调供暖施工技术3、矩形风管无法兰连接制作安装技术4、发泡水泥地暖施工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
采暖设计节能技术是目前在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对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采暖消耗的能量在建筑能耗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因此,如何对采暖设计进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经济成本,成为了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首先,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在建筑初期,必须对建筑能量需求进行准确的估算,确定合理的建筑节能目标。
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和建筑外立面保温设计,以达到降低采暖负荷的目的。
其次,针对供热系统的控制,也是实现采暖节能的一个关键环节。
目前,很多供热系统都采用了集中调度的方式,通过强制降低室温的方式来减少采暖负荷。
但这种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建筑物内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需求。
因此,建筑物的供热控制需要进行细致的分区控制,以满足不同区域和时间的不同采暖需求。
此外,热计量技术也是采暖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采用热计量采集系统,可以对建筑的热能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调整,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能量损失的问题,以达到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精细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暖设计节能技术和供热系统的控制与热计量技术,一方面需要针对建筑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布局和保温设计,以减少采暖负荷。
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供热系统进行细致的分区控制,以满足不同区域和时间的不同采暖需求。
同时,热计量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能源消耗的精细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真正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