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届高考模拟卷作文及范文4.最新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

本资源由“全国高中语文教师群 群号:416107902 ”“全国高中语文资料群 群号:684925186”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③群 群号:644035800”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④群 群号:614494504” “全国高中语文教师⑤群 群号592285273”“全国高中班主任教师群 群号819181319”“全国班主任教师总群 群号104435893” “全国班主任资料总群群号251813426” “全国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也,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
还,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
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手机不该进校园各位家长,同学们:大家好!作为老师,我认为手机不该进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玩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我们都知道弈秋的故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
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
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聪明孩子被手机耽误,最让人可惜。
所以我反对手机进校园。
如果只是耽误他自己,后果好像并不十分严重,问题是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老师上课都不带手机的,但如果上课学生的手机响了,就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干扰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引起课堂的混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课后再讨论一下,甚至好几天学生的心都收不回来,后果很严重。
2020高考语文卷一作文范文(10篇)

2020高考语文卷一作文范文第1篇理想,是什么?理想。
这个词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词而已,对于他人来说或许意义非凡,可是,对于我这种自卑的人来说,理想=梦想。
梦想,就是那种永远不会实现的,永远只是处于一种幻想的状态下自己所希望的事情。
对啊,理想!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小时候,我常常在想,要是长大后当一名画家该多好呢。
可是,这个理想对于慢慢长大的我来说,太遥远了,我实现不了它,渐渐的,这个理想也就在我的脑海中消失不见了。
长大的我,下定决心,现在的理想就是考上好的高中。
父母对我期望是二中(淮南最好的学校)可是,这对于我来说,无异是个梦想,那种永远都不会实现的那种。
可是,教师的鼓舞肯定了我,我下决心了,不在做从前那个自卑的小孩,从现在开始,要努力。
可是,伙伴的鄙视,朋友的劝说让我有些吃不消,但是,教师的鼓舞是给我最大的动力。
直到那天,我在办公室门口,刚想敲门进去,里面的谈话声传了出来。
是母亲与教师的交谈。
母亲对教师说我的目标时二中,希望李教师可以把我的成绩提上去。
可是,教师的话却让我惊讶。
他对我的母亲说,你有点好高骛远了。
下意识间,我的本子掉落了,我慌慌张张拾起来,呆呆的走着,原来,连教师都认为我不可能考上二中,心痛,不知道说什么,我崩溃了。
我已经扛了那么多的质疑,现在,就连教师都质疑我了,呵呵,还有什么可坚持的呢。
我没有力气再去想以后了,只是想现在放纵自己,不去想哪些令我烦心的事情。
或许,我堕落了,或许,我放纵了,只是由于心情不好便于朋友去唱歌,去喝酒,从前那个乖宝宝的我不见了,从前那个滴酒不沾的我不见了。
现在的我,只是想把自己灌醉,不去想哪些事情。
我与伙伴滑冰,蹦迪,唱歌。
或许,我变了,对啊,变得不同了,变坏了。
但是,我的成绩依旧在继续上升,只是没有了以前的雄心壮志罢了。
有时我都在想,自己这是在干什么,那么没用,那么可笑,自己的目标是二中,却被教师说成好高骛远。
自己那么可悲,就是教师的一句话而已,何必那么在意呢!可是,我越不想在意,就越在意,我越想忘记,就越心痛。
2020高三语文最新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
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顺的概念,只有“友爱”的说法。
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在亲密中学会独立中西方的文化历来有很多差异,就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来说,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两代之间往往比较亲密,而西方家庭一般则是比较平等疏远。
而在我看来,若能将两种模式巧妙结合起来,方能成为一种相对完美的相处模式。
古代中国提倡“愚忠”“愚孝”,子女在指出父母错误时要“怡吾色,柔吾声”,在承受父母责骂时要“号泣随,鞑无怨”。
近代以来。
这种毫无原则的尊敬和服从已经少了很多,然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
许多父母倚仗着自己阅历丰富,有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的自信,对子女的人生指手画脚,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诚然,这种行为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是为了避免子女走自己的错路,但有时,这样也未必能使孩子有一个好的结局。
同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巨婴”“妈宝”的出现也说明了这种模式的弊端。
但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却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使其心灵有一个依靠,让他们知道无论如何总有一个会永远接纳他们的地方。
并且“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孝”也有助于构建一个人情温暖的社会。
相比之下,西方的家庭关系则显得冷漠许多,子女的过早独立,使代际之间缺乏亲情的维系。
或许这会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但父母及时的义“放手”也有利于孩子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创造力,孩子的一举一动皆有自己做主,后果也有自己承担,这也有利于他们及时独立,早日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考作文题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也,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
还,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
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手机不该进校园各位家长,同学们:大家好!作为老师,我认为手机不该进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玩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我们都知道弈秋的故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
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
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聪明孩子被手机耽误,最让人可惜。
所以我反对手机进校园。
如果只是耽误他自己,后果好像并不十分严重,问题是手机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老师上课都不带手机的,但如果上课学生的手机响了,就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干扰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引起课堂的混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课后再讨论一下,甚至好几天学生的心都收不回来,后果很严重。
有的学生住校,中午晚上,在宿舍玩手机,直接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休息和睡眠质量,进而影响下午和第2天的学习效果。
如果别人劝阻,还会诱发矛盾冲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手机牵扯时间和精力,的确影响学习效果。
有人会说,学习学习,教师就光知道让学生学习。
其实学习还是次要的,网上有很多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凶杀、欺诈。
学生正在三观形成时期,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误导。
思想品质和心理状态变坏了,后果就更严重了。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4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文化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
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
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
不然的话,传统文化就有可能沦为现代新儒家所焦虑的“木乃伊”或死古董。
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
譬如中国传统社会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模仿它所描述的具体情形,而是借鉴和继承“二十四孝”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
不然的话,就难免走向“愚忠愚孝”之类的愚昧。
冯友兰当年所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包含着这层用心的。
道德的具体表征会随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但道德之为道德的那个“理”,却能纵贯古今中外、超越时空限囿。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2篇范文:败时要昂首,胜时应直前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2篇范文:败时要昂首,胜时应直前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4年世界杯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
球员们感到无脸见家乡父老。
他们知道,球迷们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免的,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巴西总统和两万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一条横幅格外醒目:“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
4年后,巴西足球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赛的冠军。
球员们回国时,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
聚集在机场的欢迎者达3万人。
从机场到首都广场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了100万。
在人群中,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 “这也会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实践创新:问题解决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审题限制性1.主题限制。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世界杯赛中,巴西足球队输和赢之后,球迷们分别给出的横幅——“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 和“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这也会过去”展开。
考生立意行文时,要围绕材料内容来构思。
2.内容限制。
横幅的内容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从材料可以引申到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面临成功和失败时都要有正确的态度,做到处逆境切莫怀忧丧志,居顺境也无须趾高气扬,贵在把握当下,成败不惊,宠辱皆忘,从而以好的心态迈向未来。
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另起炉灶,随意高谈阔论,而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立足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永远向前、继续奋斗这个题旨来构思。
脱离材料的泛泛而谈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
3.文体的限制性。
不管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不可文体不分。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自由开放的。
材料都是围绕“无论成败都要努力向前”展开的,立意只要不脱离这个中心即可。
可以从顺境与逆境角度去写作,处逆境切莫怀忧丧志,居顺境也无须趾高气昂,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范文四篇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范文四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十二章》中,提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老子>八章》中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训俭示康》中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古代圣贤的智慧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
现在的中学校园,沉溺于物质享受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学校将组织一次“做生活的减法”的征文活动,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学生李华的身份给你的好朋友王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书信,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1】:谦让与风骨,生活中的减法之道亲爱的王明:你好!近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过上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
这让我回想起了《论语》、《老子》和《训俭示康》等古代经典中的智慧,这些古老的教诲指引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在《论语》的第十二章中,孔子提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这句话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应该对物质生活保持一种淡泊的态度,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
这是一种生活的减法,让我们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与此同时,《老子》的第八章中提到:“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句话警示我们,过度的物质享受会让人失去理智,甚至走上歧途。
因此,我们需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学会做生活的减法,去除那些不必要的物质追求,让我们的生活回归简单与纯粹。
在《训俭示康》中,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的道理。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减少欲望,我们才能不被物质所役使,从而走在人生的正道上。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减法,让我们从物质的泥沼中解脱出来,追求心灵的升华。
环顾我们现在的校园,我发现许多同学都陷入了物质享受的泥潭。
2020全国优秀高考模拟作文题精选及立意与范文

2020全国优秀高考模拟作文题精选及立意与范文南平一检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位女士逛西湖,嫌带着行李不方便,就将行李往公园的路边一放就去玩了。
两个半小时之后,三件行李都还在。
女士说:“我就知道在西湖是不会丢的!”当日,女游客的三件行李被保安发现,为了管好这三件行李,保安人员足足等了两个半小时,“连厕所都不敢去”。
事后女士说谢谢,保安说不用谢。
西湖景区管理处执法服务点的管理人员说:“这是对我们大杭州有多么的信任啊!”此事一经传出,立刻引发了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女士、保安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闽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答案】信任“我们并不因罪恶而受罚,而是罪恶本身会惩罚我们。
”阿尔伯特·哈伯德这样说。
一个劳改犯在外出修路时捡到了1000元钱,不假思索地交给了警察,可是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变着花样地想贿赂我,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
”囚犯万念俱灰,心想,这世界上不会有人相信他了。
当晚,他越狱了。
亡命途中,他大肆抢劫钱财准备外逃。
当乘上开往边境的火车时,他发现火车上很挤,只好站在厕所的旁边。
这时,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走进厕所,发现门扣坏了。
她走出来,轻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看着姑娘纯真无邪的眼神,点点头。
姑娘红着脸进了厕所,而他像一位忠诚的卫士。
那一刹那,他突然改变了主意。
下一站,他立即下车到车站派出所投案自首了。
敌人会变成朋友,朋友会变成敌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
信任是好的,本质上无疑在体现着人之为人的真谛,然而当周围的一切都在暴露着欺骗的属性时,你单方面的信任就会使自己受到伤害。
同时,当所有人都展现出来欺骗的属性,只剩下伪善的面孔时,我们也将停止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四
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18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小娜,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美国哈佛大
学的录取通知书,所有人都为之骄傲。
但对于未来的规划,家人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爷爷认为,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内也有很好的大学,还是不出国为好;妈妈认为,哈佛毕竟是世界级的名校,可以去,但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来,才能无愧于祖国;而爸爸则认为,在国外读书,毕业后留在国外工作、生活也很好,许多海外华人对祖国的贡献不比在国内的小。
面对不同的意见,小娜有点迷茫。
假如你是小娜的同学,你对小娜家长的规划(意见)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给她提个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胸怀世界,学以报国
作为小娜的同学,我想和各位家长谈下我的看法,其实,我的看法很简单:胸
怀世界,学以报国!
胸怀世界,学以报国,需要爱国之情。
邓稼先,为我们国家做出了不可估计的贡献,两弹一星的称号不愧于他。
他抛
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和待遇,跑到戈壁稿核研究。
戈壁,是多么险峻的地方,核研究,是多么危险的工作,但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依然投入到核事业。
常年在外工作,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行的,而这信念的基础就是我们人人应高具备的爱国之情!正是有了这爱国精神的支持,对祖国的热爱,他才冒死抢下破碎了的核碎片,坚定不移的留下来勘测地下信号,就算在病危时,也不枉给国家写一份核事业的计划书。
没有中国魂,没有爱国心,他能撑到现在吗?爱国之情,是一个人的精神所在,没有了爱国之情的人就不会记得祖国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就会为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观点自私自利的独自奋斗着。
胸怀世界,学以报国,需要真才实学。
只有增长本领,才能学成报国,而出国留学扩大了知识半径,开阔了知识视野,为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打下坚实基础。
只要有报国之志,不管是远在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前提是要有真才实学,否则也只能说是志大才疏,百无一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钱三强、钱学森、王淦昌为代表的留学青年毅然回国,而其中的钱学森曾被美国人称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
现在祖国在一步步
的向前迈进,一步步的走向强盛,我们也应该继承他们的优良作风,到世界各地去学习他人之长,增长才干,学以报国。
有人说,古老悠久的东方生活着一群具有民族灵魂的人。
我们都是中国人,炎
黄子孙,都具有龙的血统,而这一切的源头,因为我们具有相同的的黑头发黄皮肤。
现在的我们,生逢盛世,改革的春风给中华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我们中华儿女在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点绵薄之力,那就让小娜同学胸怀世界,勇敢的去世界各地学习知识,提高本领,将来学以报国吧!
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0 分)
材料一
9月初,央视一档给中小学生看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引起国人的不满。
制
片方邀请了不少青少年偶像明星,其中不少人,或涂脂抹粉,或翘起兰花指,或曲
发细腰,成为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吐槽对象,被冠以“娘炮”之称。
材料二
12月8日,零下10度,北京奥体公园,15名小学生头顶印有“男子汉”字样
的黑色发带,在5名教育机构老师的率领下,赤膊冲向一公里外的终点线。
对此,
部分质疑者对孩子的健康安全感到担忧。
材料三
9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认为关注
男性气质的构建,更应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
男性气质是什么?究竟怎样才是男性应有的形象?长期以来,对这些话题的探
讨不仅在学术界长盛不衰,更在舆论场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
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
30多万粉丝。
一名普通军人在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红”,也
可成为观察社会对男性气质认知的一个切入口。
军营中站过岗、训练场上流过汗,因为阳光硬朗的气质得到网友如潮点赞,王
威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
近年来,从武警战士杨明鑫被网友亲切称为“最帅兵哥哥”,到救援过程中舍生忘死的潜水员官东,再到被誉为“中国男子第一天团”的国旗护
卫队,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出众的个人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股子军人的
血性和勇敢,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超越外形的精神魅力。
当然,这种精气神并
非军人独有,无论是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还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
机长,抑或者是平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构成了时代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我们对
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
从对于热血男儿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
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
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从来没有一
个标准答案。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中国传统所推
崇的男性画像,从外在形象看也包含有精致、文雅的一面,而那种五大三粗的个人
形象、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大男子主义的做事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摒弃。
“重
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主流。
即便在少数人眼里“颜值”
可以成为硬通货,甚至有“靠脸吃饭”之说,但那些能持久地作用于社会文化、作
用于世道人心的,仍然是闪现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内在美”。
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
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
那种基于性别特征进行的价值判断,将男性气质等同
于外表外貌,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
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条也好,都是自己审美
的选择,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
而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也更应
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
这种品质,我们在保家卫国的军人身上可以看到,在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在梅兰芳、程砚秋等杰出演员身上同样也能看到,他们外形或许少了些棱角、多了些清秀,但是高尚品格、家国情怀同样值得推崇。
其实,在一个强调权利和平等的法治社会,基于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同评价,
也逐渐被抹平。
传统所谓“男性气质”中,为人们所推崇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意志品格,也在很大程度融入了现代公民精神的内核,成为一种带有普遍共识性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
基于此,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
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
摈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说到底,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这正是: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