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秦国嬴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约前900年 - 前206年西楚、汉朝《秦本纪》《始皇本纪》齐国姜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 - 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鲁国姬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 - 前256年楚国《鲁世家》《战国史》郑国姬陕西省华县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 - 前375年韩国《郑世家》宋国子河南省商丘市、通许县一带公前11世纪 - 前286年田氏齐国《宋世家》卫国姬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侯前11世纪 - 前209年秦国《卫世家》陈国妫(音:归)河南省淮阳县侯前11世纪 - 前478年楚国《陈杞世家》《左传.哀十七年》蔡国姬河南省新蔡县侯前11世纪 - 前447年楚国《管蔡世家》吴国姬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子、王前11世纪 - 前473年越国《吴世家》越国姒浙江省一带子、王前20世纪 - 前306年 - 前222年 - 前110年楚国《勾践世家》《战国史》初亡于楚国,后降秦,建闽中郡,秦亡后受汉封为闽越、东瓯二国。

唐国后改称晋国姬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西部一带侯前11世纪 - 前349年韩国、赵国、魏国三家分晋《晋世家》《战国史》楚国芈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后扩张至安徽、江西、湖南、江苏子(自称为王)建于商代前11世纪受封 - 前223年秦国《楚世家》《战国史》[编辑] 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酆国姬陕西省户县东侯前11世纪 - 成王十九年周朝温国己河南省温县西南子? - 前650年狄国刘国姬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西南前712年 - 前455年周朝荣国姬河南省巩义市一带公甘国姬河南省原阳县公周襄王时立尹国姬公周国姬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公前11世纪 - ?王叔国姬公周襄王时立成国姬陕西省境内一部迁入山东省境内公原国姬公召国姬陕西省岐山县西南公前11世纪 - ?苏国姬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公单国姬河南省济源市东南伯周朝詹国姬伯巩国姬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西康店村? - 前516年晋国毛国姬陕西岐山县、扶风县一带后迁河南省宜阳县伯前11世纪 - 前516年晋国毕国姬陕西省咸阳市公前11世纪 - 春秋早期西戎应国姬河南省平顶山市公溓国公益国公穆国公井国公武国公[编辑] 位于山东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祝国姬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北祝阿故城? - 前768年齐国聂国姜山东省茌平县西纪国姜山东省寿光市南侯? - 前690年齐国鄅国妘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沂南县一带子鲁国邾国(又称邹国)曹山东省邹城市子前11世纪 - 前281年楚国莒国己(一说嬴姓)山东省胶州市、莒县子前11世纪 - 前431年楚国《左传.隐二年》《楚世家》楚简王元年向国姜山东省莒县西南子? - 前721年莒国极国姬? - 前721年鲁国邿国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 - 前560年鲁国滕国姬山东省滕州市侯又称子前11世纪 - 前297年宋国薛国任山东省滕州市侯夏代 - 前322年田氏齐国小邾国(又称郳国、小邾娄)颜山东省滕州市东子楚国滥国齐国郯国(即炎国)己山东省郯城县西南子? - 前414年楚国(一说是越国)鄟国山东省郯城县东北? - 前585年鲁国郕国(又称成国、宬国)姬山东省汶上县北伯前11世纪- 前408年齐国(一说是楚国)宿国风山东省东平县西南男齐国谭国子山东省济南市东南子前11世纪 - 前684年齐国遂国妫山东省宁阳县西北夏代 - 前681年齐国须句国风山东省东平县西须句城子? - 前639年邾国鄫国(缯国)姒山东省枣庄市东子夏代 - 前567年莒国鄣国姜山东省平阴县前11世纪 - 前664年齐国州国姜山东省安丘市公杞国淳于国姜山东省安丘市东北部公杞国郜国姬山东省成武县东南子前11世纪 - ?宋国茅国姬山东省金乡县伯前11世纪 - ?邾国任国风山东省济宁市齐国邳国楚国牟国山东省莱芜市于余邱国山东省临沭县根牟国姜山东省莒县? - 前600年鲁国逼阳国妘山东省枣庄市子? - 前563年晋国邢国姬河北省邢台市后迁山东省聊城市西南公前11世纪 - 前563年晋国郭国山东省东昌府东北颛臾国风山东省费县铸国祁山东省肥城、宁阳县界之铸乡阳国姬山东省沂水县侯曹国姬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伯前11世纪 - 前478年宋国[编辑] 位于河南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殷国子河南省安阳市侯西周初期周朝南燕国姞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伯鄢国河南省鄢陵县西北苏国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带密国姬河南省新密市郑国胡国姬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舞阳县一带? - 前763年郑国焦国姬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十里铺一带西虢国共国姬河南省辉县市西北(一说甘肃省泾川县)伯卫国凡国姬河南省辉县市西南伯前11世纪-前716年北戎葛国嬴河南省修武县伯宋国于国姬河南省沁阳市西北15公里叔郑国东虢国姬河南省荥阳市前11世纪 - 前767年郑国杞国姒河南省杞县后迁山东省昌乐县又迁山东省安丘市伯侯子商代 - 前445年楚国申国姜河南省南阳市侯? - 前668年楚国吕国姜河南省南阳市侯楚国郐国河南省新密市东北? - 前769年郑国戴国子河南省兰考县公? - 前713年宋国息国(即鄎国)姬河南省息县侯? - 前680年楚国黄国嬴河南省潢川县子? - 前648年楚国蓼国(即鄝国)河南省唐河县? - 前622年楚国潘国己河南省温县? - 前504年吴国光国逼国姞吴国弦国隗河南省光山、潢川县界子? - 前655年楚国滑国姬河南省偃师市南缑氏城伯? - 前627年秦国原国姬河南省济源市伯前11世纪 - 前635年晋国江国嬴河南省正阳县、息县一带? - 前623年楚国邘国姬河南省泌阳市北西万镇邘邰村(一说陕西省郿县)应国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郊薛庄乡原蚩阳镇前11世纪 - ?楚国蒋国姬河南省固始县前11世纪 - 前617年楚国邶国河南省汤阴县东南祭国姬河南省郑州市东北祭城村伯前11世纪 - 前769年郑国沈国姬河南省平舆县、安徽省临泉县一带子? - 前506年蔡国过国道国河南省确山县或息县楚国柏国河南省舞阳、西平县界楚国樊国姬河南省济源市侯? - 前664年周朝胙国姬河南省延津县北古胙城前11世纪 - ?雍国姬河南省修武县前11世纪 - ?晋国项国河南省项城市? - 前643年鲁国顿国河南省项城、商水界子? - 前496年楚国管国河南省郑州市西周初期灭亡檀国河南省济源市伯姒国晋国蓐国晋国焦国姬河南三门峡市西旧焦城伯晋国房国河南省遂平县后迁至楚国境内楚国许国姜河南省许昌市,后迁叶县男前11世纪 - 前375年楚国[编辑] 位于山西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西虢国(即南虢国) 姬山西省平陆县公前11世纪 - 前655年晋国北虢国姬春秋初期 - ?荀国(即郇国)姬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侯前11世纪 - 春秋早、中期晋国虞国姬山西省平陆县、夏县一带公前11世纪 - 前655年晋国魏国姬山西省芮城县前11世纪 - 前661年晋国贾国姬山西省容城县西南(一说今山西省襄汾县东)伯前11世纪 - 前678年晋国霍国姬山西省霍州市西南侯前11世纪 - 前661年晋国耿国姬山西省河津市耿城? - 前661年晋国杨国姬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侯仇由国晋国倗国冀国山西省河津市旧冀亭黎国山西省黎城县东北侯[编辑] 位于陕西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梁国嬴陕西省韩城市南伯? - 前641年秦国芮国姬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旧芮城一说山西省芮城县伯西周初期 - 前640年秦国小虢国春秋初期 - 前687年秦国崇国陕西省户县东韩国姬陕西省韩城市一说河北省固安县侯? - 春秋早期晋国杜国祁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南伯[编辑] 位于湖北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鄀国河南省内乡县后迁湖北省宜城市东南楚国轸国湖北省应城市西楚国鄂国楚国随国姬湖北省随州市侯楚国曾国(即鄫国)湖北省枣阳市侯夔国(又称隗国、归国)芈湖北省秭归县子? - 前634年楚国罗国湖北省宜城市楚国邓国曼湖北省襄樊市北一说河南省邓州市侯? - 前678年楚国权国子一作芈湖北省当阳市东南公楚国郧国(云阝国)湖北省安陆县子楚国绞国湖北省郧县西北楚国赖国(即厉国)姜湖北省随州市东北一说河南省鹿邑县或商城县前11世纪 - 前538年楚国析国鄾国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北子廪国楚国谷国嬴湖北省谷城县西北楚国贰国湖北省广水市楚国西州国湖北省监利县东州陵城楚国庸国(即鄘国)湖北省竹山县上庸胡城? - 前611年楚国唐国祁湖北省随县、枣阳市一带侯? - 前505年楚国南沈国麇国湖北省郧县子楚国聃国姬湖北省荆门市一疑在河南省开封市前11世纪 - ?楚国[编辑] 位于安徽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六国偃安徽省六安市? - 前622年楚国英国安徽省六安市? - 前646年楚国钟离国安徽省沂河东岸楚国舒国偃安徽省舒城县子楚国舒庸国偃安徽省舒城县? - 前574年楚国舒鸠国偃安徽省舒城县子楚国舒蓼国(蓼国)偃河南省固始县、安徽省霍邱县一带? - 前601年楚国舒龙国楚国舒龚国楚国舒鲍国楚国桐国偃安徽省桐城市楚国养国? - 前528年楚国巢国安徽省巢湖市伯? - 前518年吴国徐国嬴子? - 前512年吴国宗国安徽省舒城县、庐江县一带楚国萧国子安徽省萧县西北侯? - 前579年楚国皖国楚国泉国妢国妣国庐国州来国安徽省凤台县南胡国归安徽省阜阳市子? - 前496年楚国[编辑] 位于河北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肥国? - 前530年晋国鼓国姬? - 前527年晋国北燕国姬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一带侯前11世纪 - 前222年秦国邢国姬河北省邢台市公前11世纪- 前635年晋国甘国姬陕西省户县南伯前11世纪 - ?[编辑] 位于四川省的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蜀国四川省中部一带没有臣服于中原王朝,所以没有爵位。

春秋战国时期中外大事记(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中外大事记(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中外大事记(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间:2018/08/30 16:29春秋战国时期中外大事记(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国际公元中国以色列国(前922─前722)、犹太王国(前922─前587)存在公元前771年申侯引犬戎兵入寇,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亡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始建,罗马史纪年自此起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前770─前256)开始。

《春秋》记事自公元前722年─前481年新亚述帝国(前935─前605)公元前 679年齐桓公会盟诸侯于鄄,为春秋首霸东周时普遍使用铁器及牛耕,工商业渐趋发达亚述人于公元前661年征服埃及公元前656年齐桓公逼楚订盟于召陵,前651年会诸侯于葵丘约公元前650年希腊城邦出现「僭主」公元前638年泓水之战,楚败宋,宋襄公图霸落空,次年因伤而亡波斯拜火教始创人琐罗亚斯德(前628─前551)在世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败楚,晋文公会盟诸侯于践土,开始称霸公元前627年崤之战,晋败秦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8)存在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于西戎前602年黄河改道(由天津一带入海)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梭伦推行改革公元前597年之战,楚败晋,楚庄王开始称霸雅典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79年晋楚首次「弭兵」之会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败楚波斯帝国(前550─前330)存在印度摩揭陀国约盛于此时佛教始创人释迦牟尼(前565─前485)在世公元前 546年道家始创人老子(约前605-前520)在世儒家始创人孔子(前551─前479)在世宋国执政向戌再倡「弭兵」,由晋、楚平分霸权斯巴达等建立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公元前530年公元前537年鲁国「三桓」四分公室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国王,共和时期(前509─前27)开始公元前508年雅典克里斯提尼推行改革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吴败楚,吴军陷楚都郢,次年秦出兵复楚希波战争(前500─前449)爆发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6年,李之战,越败吴公元前486年吴开邗沟公元前490年希波战争的马拉松战役发生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在世公元前482年公元前494年夫椒之战,吴败越是年吴王夫差会诸侯于黄池,完成霸业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成为最后的霸主《史记·六国年表》始于前475年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成为首席执政,雅典进入黄金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策》记事自此起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爆发公元前431年魏文侯即位时(前445─前396),用李悝以行改革墨家始创人墨翟(前480─前420)在世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在世公元前403年周封分晋的韩、赵、魏为诸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在世公元前386年周封篡齐的田氏为诸侯,封建秩序进一步瓦解约公元前364年印度摩揭陀国统一恒河流域公元前359年秦孝公用商鞅开始变法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齐败魏儒家学者孟子(前390─前305)在世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世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商鞅再次变法道家学者庄子(前369─前286)在世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征服希腊;两年后亚历山大大帝即位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齐败魏楚国诗人屈原(前340─前278)在世亚历山大开始东征波斯;两年后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互尊为王时战国法家大力提倡「重本抑末」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公元前328年秦任张仪为相,以连横对抗苏秦之合纵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立儒家学者荀子(前313─前238)在世亚历山大死,其帝国分裂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12年丹阳之战,秦败楚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采「胡服骑射」公元前306年楚灭越西亚塞琉西王国(前312─前64)存在公元前288年齐王与秦昭襄王互尊为东帝、西帝时列国采用刀、布、圜钱、爰金诸币战国时已用司南辨向公元前287年罗马平民会议获立法权,开后世两院制议会先河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是年燕国等联军破齐都临淄埃及托勒密王国(前305─前30)存在公元前279年秦、赵会于渑池。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3)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3)

春秋战国一百个诸侯国的介绍(3)薛国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

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

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

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

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

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齐、魏共灭薛。

巩国春秋时期姬姓小国,现今巩义市孝义镇。

前516年晋灭巩。

叶国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曾孙沈尹戌,生一子名叫沈诸梁,诸梁被封于叶,建立叶国,为公爵,世称叶公。

项国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建立项国。

后项国被齐国所灭。

卫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

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

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

滕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

周公东征后封其弟错叔绣于滕,今山东滕县西南7公里有古滕城即其国都。

有认为滕始封可能在卫地,后改封山东。

春秋初期,滕、鲁关系密切。

《春秋》鲁隐公七年(前716年)已有记载。

前712年,滕侯、薛侯朝见鲁公,争行礼之先后位置,滕侯以姬姓得为先。

战国时,孟子曾到滕国拜见滕文公。

战国初期,滕国即被宋康王所灭。

江国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

据考证,古江国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附近。

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最后于春秋时期灭于楚。

葛国夏代有嬴姓葛国,在今河南修武县境(该在遗有葛伯城、葛伯墓),后为成汤所灭,汤征服葛国后,只将葛伯除之,葛国也不改国名,历经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800年。

春秋前后100多个诸侯国,你的家乡是哪个诸侯国?

春秋前后100多个诸侯国,你的家乡是哪个诸侯国?

春秋前后100多个诸侯国,你的家乡是哪个诸侯国?这么多诸侯国,你是属于哪个诸侯国的后代?下面就来看一下这些诸侯国的位置秦国——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后来统一中国。

齐国——在今天山东淄博一带。

晋国——在今山西省南部。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燕国——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

楚国——荆人的残部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

主要区域在今湖北一带。

鲁国——在今山东曲阜。

吴国——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

越国——越国是以绍兴为核心,势力范围曾北抵山东,南入闽台,东濒于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

宋国——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郑国——位于今陕西华县东。

鄫国——驻苍山县向城西南,包括苍山大部分,枣庄部分,以及郯城沂河以西部分。

邾国(邹)——位于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

莒国——国境位于今淮河一带。

吕国——在今河南南阳。

许国——在今河南许昌市。

虢国——一个为雍地的西虢,一个为制地(今河南荥阳)的东虢。

州国——在今湖北监利县东。

淳于国——安丘县东北部。

杞国——原本在河南,后来迁至昌乐、安丘。

莱国——莱国的统治中心在山东昌乐、临朐等县,东部直到黄县沿海地区。

萧国——今安徽省萧县西北为萧国。

徐国——约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一带。

舒国——位于江淮一带。

纪国——都城在今寿光县纪台乡。

谭国——位于今山东省章丘县西。

管国——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管城。

蔡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上蔡附近。

郧国——在今湖北安陆县境。

蒋国——在今河南省淮滨县一带。

芮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

沈国——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带。

曹国——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

霍国——霍国有两处,一在河南汝州市西南部。

另一霍国位于山西省霍县西南。

庸国——今竹山县文丰乡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历经三千余年风雨仍然屹立。

权国——在今天湖北境内。

谢国——在今河南省南阳金华镇一带。

巴国——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

息国——位于今河南息县。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1、齐国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

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

次年,无知被杀。

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

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

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

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

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

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

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

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

齐霸业达于顶峰。

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

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

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

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

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天津(今天津蕲县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

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

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

庆封专齐政。

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

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

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

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

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

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

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

前221年灭于秦国。

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在今山西省南部。

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

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

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

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宋襄公前650年 在位13年 宋襄公前650年,在位13年,宋襄公姓子名兹 宋国是商纣王兄微子的封地。 父,宋国是商纣王兄微子的封地。 楚庄王前613即位 再位22年 即位, 楚庄王前613即位,再位22年,楚庄王是楚穆 王的儿子。 王的儿子。
Hale Waihona Puke 在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铜鼎这种礼仪祭祀用的贵重青铜器并非 没有实用价值。 国语》曾记载,一年鲁国出现饥荒, 没有实用价值。《国语》曾记载,一年鲁国出现饥荒, 鲁卿臧文仲对鲁庄公说:国家铸造钟鼎这类宝器, 鲁卿臧文仲对鲁庄公说:国家铸造钟鼎这类宝器,储 藏玉锦这类财物, 藏玉锦这类财物,本来就是为人民遭受意外灾祸准备 现在国家出现了饥荒,您何不用这些宝器做抵押, 的。现在国家出现了饥荒,您何不用这些宝器做抵押, 向齐国借些粮食以救济荒灾? 向齐国借些粮食以救济荒灾?庄公答应了他的请求并 派他前去齐国。可见钟鼎是那时的国家信物。 派他前去齐国。可见钟鼎是那时的国家信物。西周灭 平王东迁时, 亡,平王东迁时,就将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先行迁往 洛邑。鼎在则国存,鼎失则国亡,并非夸张的说法。 洛邑。鼎在则国存,鼎失则国亡,并非夸张的说法。 鼎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中的影响深远, 鼎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中的影响深远,现代汉字中 的鼎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 的鼎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 但至今仍保留着鼎的风范和形体特点。 但至今仍保留着鼎的风范和形体特点。
春秋五霸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 476年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周天子的权 利一落千丈,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 利一落千丈,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恒公,宋襄公, 晋文公,秦穆公,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历史上成为“春秋五霸” 齐国在山东北部, 楚庄王,历史上成为“春秋五霸”。齐国在山东北部, 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恒公前685年即位 年即位, 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恒公前685年即位, 在位43年 齐恒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封地, 在位43年,齐恒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封地,恒公 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襄公死后, 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襄公死后,先公 子纠回国即为,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 子纠回国即为,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 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织强大的常备军, 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织强大的常备军,以“尊 王攘夷”为号召,扩充边界, 王攘夷”为号召,扩充边界,发

古代小国(春秋与战国)

古代小国(春秋与战国)

中山国自公元前507年建国至公元前205年为赵国灭亡,中间除去为魏国灭亡的26年,历时共186年。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对于中山国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仅仅知道它是由北方的游牧民族狄、鲜虞部落联盟组成的国家,他们是鸟图腾崇拜的民族;1、鲁国都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

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的一个国家。

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

2、蔡,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

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

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3、陈,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妫姓。

舜后裔,建国君主陈胡公妫满。

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灭于楚国。

公元前479年,楚灭陈。

4、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芈姓(普通话拼音读作mǐ),熊氏。

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传说楚先人祝融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

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

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当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5、曹,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伯爵,国君为姬姓。

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后裔。

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

公元前487年,宋国灭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

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

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

前221年灭于秦国。

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在今山西省南部。

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

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

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

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

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

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开创霸业。

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

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

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

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

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

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

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

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

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

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

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

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

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重要事件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附:1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前636年,重耳(晋文公)即位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前628年,晋文公驾崩,其子晋襄公即位前627年,晋秦肴之战,晋国打败秦国前621年,晋襄公逝世,其子晋灵公尚幼,国相赵盾掌握政权。

前607年, 晋灵公被杀,其叔晋成公即位前600年, 晋成公逝世, 其子晋景公即位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前349年, 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灭亡后来的三晋就不说了,除了比较弱的韩,后来其他两国有哪些将军和战役,不用废话。

再说大多也是战国时候的事了。

1 魏国在中国东周春秋时期是诸侯国名,处于现代的中国山西芮城,前661年被晋国灭亡。

东周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以後,在晋国的版图上,建立了新的魏国。

燕国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

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

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国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

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

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貭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

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

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

齐地只剩除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

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

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

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

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

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

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

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

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

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

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

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

前222年燕灭于秦。

楚国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

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

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

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

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

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

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程,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

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

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成王两传至庄王。

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

庄王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

庄王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

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一直延续到简王、声王。

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开始统-全国的迸程,诸侯国纷纷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灭亡的命运。

在攻灭韩、赵、魏后,秦军于公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楚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

公元前223年、秦军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寿郢,俘获负刍,绵延800的楚国就此灭亡。

鲁国原为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公元前1045年,周灭商,大封天下,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旧奄国地曲阜,周公辅佐天子,其子伯禽代父就封,更名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至公元前249年被楚所灭吴国吴国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

吴国的开始不明,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

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可考证。

到春秋时期为止,吴国是中原边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小国,有可能吴国到春秋时刚刚开始使用从中原引入的君主制度。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

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

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越国越国是以绍兴为核心地域建立的浙江大地上第一个古朝,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越国的势力范围曾北抵山东,南入闽台,东濒于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公元前三一二年正当秦、韩、魏与楚齐对峙、楚调发大军包围秦兵于曲沃和商於的时候,越王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挥作战的大船)、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支援魏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