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时代背景

合集下载

物联网时代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时代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Two New Trademarks for Certified BT Devices
For dualmode: LE + Legacy BT
For Singlemode: LE only
AFH: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EDR: Enhanced Data Rate SSP: Secure Simple Pairing EIR: Extended Inquiry Response LE: Low Energy IPSP: Internet Protocol Support Profile
- Smart watch - Wearable glasses - Smart bands - E-textiles - Hearing-aid - Health monitor
- Sensor network - Smart machine - Surveillance camera - Asset tracking - Wi-Fi backhaul
•Unicast connectionless data •Enhanced power control •HS Up to 24Mbps
V4.0
V2.1 + EDR
•SSP, EIR •power consumption optimization
•Adoption of Bluetooth LE
•LE up to 260kbps •Including classic, LE and HS
物联网时代的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它用上无 线啦!
© Keysight Technologies 2015
物联网的基本构成
• 传感器 • 识别与传输 • 通信网络 • 后端应用

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第一章前言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项技术。

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信手段,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数据传输的高速率、高可靠性、低功耗等要求,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安防监控、物联网、医疗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第二章概念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在无线数据传输中,采用低功耗的无线设备进行短距离的数据传输。

相对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它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几个米到几十米之间,但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传输,成为连接物联网设备的主要技术手段。

第三章发展历程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Nokia公司推出了一种名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技术,这是一种使用无线射频信号进行短距离传输的技术。

此后,随着蓝牙技术、ZigBee技术等的兴起,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发展壮大。

近年来,5G技术的崛起也推动了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推广,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在连接设备、传输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将会更加显著。

第四章技术原理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实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信号传输质量和功耗控制。

针对这些问题,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主要包括ASK、FSK、PSK等多种调制方式。

这些调制方式可以使信号传输更加可靠,并且可以尽可能降低功耗。

2. 芯片设计芯片设计是低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芯片的设计可通过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实现低功耗和高效率的数据传输。

另外,通过优化芯片设计,可以在更低的功耗下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

3. 自适应数据传输自适应数据传输是指通过自适应算法实现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的权衡。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数据传输的要求自动调整数据传输的速度和传输参数,从而优化通信效率。

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演进与发展趋势分析

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演进与发展趋势分析

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演进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增加,短距离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短距离通信指的是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技术,通常用于个人设备之间或者设备与网络之间的连接。

在过去几十年里,短距离通信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进,从最早的红外线传输到如今的蓝牙、Wi-Fi和NFC技术。

本文将对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演进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红外线传输是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最早形式之一。

通过红外线的传输,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例如遥控器与电视之间的通信。

然而,红外线通信存在一些限制,比如传输距离有限、传输速度较慢等,逐渐被其他更先进的短距离通信技术所取代。

其次,蓝牙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之一。

蓝牙技术通过搭载在设备中的蓝牙芯片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蓝牙技术的一个重要优点是低功耗,使得它可以应用于大多数便携设备和物联网设备。

蓝牙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着无线音频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进步。

近年来,蓝牙技术已经升级到了蓝牙5.0标准,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广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Wi-Fi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Wi-Fi技术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上网功能。

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和带宽的提升,Wi-Fi技术不仅在家庭和企业中应用广泛,还被用于公共场所和城市的无线覆盖。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Wi-Fi技术也不断进行升级,从最早的802.11b/g/n发展到如今的802.11ac和802.11ax,提供了更快的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

此外,近年来,近场通信(NFC)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

NFC技术基于磁感应和无线射频技术,可以实现近距离的无线传输。

NFC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手机支付,通过手机与POS终端的近场通信,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支付。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使用场景的丰富,NFC技术有望在智能门锁、智能医疗设备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蓝牙技术组建无线局域网

蓝牙技术组建无线局域网

蓝牙技术组建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组建无线局域网1.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无线局域网(WLAN)的需求越来越高。

蓝牙技术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在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蓝牙技术来组建无线局域网。

2.蓝牙技术概述2.1 蓝牙技术的基本原理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使用2.4GHz 的ISM频段进行通信。

蓝牙设备可以相互通信,并建立一个称为蓝牙网的网络。

蓝牙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简单易用等特点,适用于组建无线局域网。

2.2 蓝牙技术的组网方式蓝牙技术可以通过主从方式组网,其中一个设备充当主机,其他设备充当从机。

主机负责控制整个网络,从机通过与主机建立连接来实现通信。

2.3 蓝牙技术的应用领域蓝牙技术在无线局域网组建中具有广泛应用,包括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

3.蓝牙网络的组建步骤3.1 设备选择与配置在组建蓝牙无线局域网之前,需要选择和配置相应的蓝牙设备。

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来进行,配置包括设备的命名、密码设置等。

3.2 主机设备的配置主机设备是蓝牙网络的核心,配置主机设备需要设置网络名称、安全等级、通信范围等参数。

同时,主机设备需要负责管理整个网络的连接和通信。

3.3 从机设备的配置从机设备是蓝牙网络中的其他设备,通过与主机设备建立连接来实现通信。

配置从机设备需要设置其连接到的主机设备、通信模式等参数。

3.4 网络连接与通信一旦主机和从机设备完成配置,它们就可以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

网络连接与通信包括设备的扫描和发现、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等过程。

4.蓝牙技术的优缺点4.1 优点●低功耗:蓝牙技术采用短距离传输,能够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

●简单易用:蓝牙技术的配置和使用非常简单,用户无需复杂的操作即可建立通信。

●低成本:蓝牙技术的设备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无线局域网组建。

4.2 缺点●通信距离有限:蓝牙技术的传输距离一般在10米左右,超过此距离信号会衰减,影响通信质量。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通信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9【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 短距离 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通信设备和家用电器不断增多,人们渴望能够出现一种产品可以实现电子产品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互功能。

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就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让人们的通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他人进行通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通讯技术的发展。

可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突出特点当今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更多的人们开始使用网络通信,网络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人们对生活便捷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也日益突出,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便捷无线通信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短距离的直接传输数据,也就是说在有网络的环境中,只要两台设备各自连接网络,不需要任何线路连接就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操作。

例如,当今时代很多人喜欢使用QQ 聊天工具与他人进行联系,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只要各自登录自己的帐号,就能够通过QQ 进行聊天,也可以实现视频、图片等文件的传输功能。

1.2 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根据距离长短计算成本无线通信技术在距离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文/武兵因此在传输数据时就能够依据距离的长短范围来进行成本计算。

如此以来就方便了人们自动对通信技术的成本进行调节。

例如,人们所使用的宽带网络是需要缴纳网费的,当数据需要远距离传输时,因为传输时间长、速度受限,消耗就会变大,所以网络成本就会更高。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洲)和915MHz(美国),均为免执照(免费) 的频段
ZigBee的应用
• 监视 • 传感器 • 自动化 • 控制
工业、农业 和商业
• TV • VCR • DVD • CD
低速无线设备
• 监视 • 诊断
• 传感器
个人 健康监护
玩具和游 戏
• 玩具 • 游戏器具
消费电子
• 鼠标 • 键盘 • 操作杆
蓝牙的基本功能及性能指标
• 无线传输距离: 10米~100米 • 发射功率: 1mW,2.5mW,100mW • 传输类型: 数据信息、语音信息 • 传输速率: 1Mbps、 2Mbps、 3Mbps • 通信方式和组网方式: 点对点、点对多点、微微
网piconet、散射网scatternet
蓝牙的优势
802.11协议发展历程
传输速率提高到54M 2.4G频段 兼容11b
11b 2.4G频段, 传输速率提高 到5.5M和11M 11a 5.8G频段传输速率提高到54M
IEEE推出的第一代WLAN标准 2.4G频段传输速率1M
2.4G频段和5.8G频段 传输速率提高到300M 兼容11a/11b/11g
短距离无线通信 及组网技术
Overlay Networks – the global goal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fixed and
mobile networks with varying
Global Star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6G以下频段和60G频段 传输速率不小于1Gbit/s 协议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802.11ac 802.11ad
过去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作者:刘岩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17期摘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因其建造成本低、对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再加上其相较于传统有线通信更加地便捷、灵活、扩展性强等优点,各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本文就针对目前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特点应用前景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无线发射功率在μW到100mW 量级,通信距离在几厘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就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

近年被人们广泛使用,且具有不错发展前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有:蓝牙Bluetooth)、无线宽带(Wi-Fi)、红外数据传输(IrDA)、Zig-Bee、超宽带(UWB)和近场通信(NFC)等。

每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都着眼于速度、距离、灵敏度、功能性和经济性上的扩展,但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用层面和发展前景。

下面,就对每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现状进行集中的分析与探讨。

1 蓝牙蓝牙是使用通讯介质为频率在2.402GHz到2.480GHz之间的电磁波,传输半径为10米,可以实现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传输和声音传输,并能够达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的一种无线技术标准。

1.1 蓝牙技术的特点蓝牙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能够实现语音与数据的同步传输;(2)当采用对称信道传输数据时,传输速度比较快;(3)组网简单方便,可以建立一点对多点的临时性对等连接;(4)体积模块小,便于集成。

蓝牙技术存在的缺点:(1)传输距离短,一般需在10m的范围内;(2)易受环境干扰;(3)网络组建规模小,只支持8个节点;(4)蓝牙技术的芯片价格高,植入成本局。

1.2 蓝牙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对于蓝牙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中嵌入微波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等传统家用电器控制与信息传输方面。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物联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通信和连接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方式,加速了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物联网建设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

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1. 蓝牙技术作为最常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之一,蓝牙技术应用广泛,涵盖了消费电子、医疗保健、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蓝牙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1.0版本到现在的5.0版本,不断引入新的功能和性能提升,如低功耗、高速率、广域覆盖等,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2. Wi-Fi技术Wi-Fi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也有着很大的应用空间。

Wi-Fi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和高速的数据传输,还能够支持大量的设备接入,适用于家庭、企业、公共场所等各种场景。

3. ZigBee技术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常用于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网络和控制系统。

ZigBee技术具有自组织网络、低通信开销、多对多通信、低能耗等特点,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4. NFC技术NFC技术是一种近场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支持距离较近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NFC技术在移动支付、智能门禁、智能标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便捷快速,安全可靠。

5. RFID技术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跟踪和管理。

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追踪等领域,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1.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蓝牙技术可以将手机与家居设备连接,实现智能灯光控制、智能家电操作等功能;Wi-Fi技术可以实现家庭局域网内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ZigBee技术可用于智能家居传感器网络的组建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时代背景我们已经真正进入一个无线技术无所不在的时代。

手机通话、短信息通信无处不在;GPS导航系统为我们导航指路;无线智能家居设备、无线故障监测系统、农作物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等典型应用,让我看到无线技术不断发展和不断扩大,无线技术正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安全。

对于无线系统来说,是以天线为载体发送接收无线电波来实现信息地正确发送和接收,发射时,把高频电流转化为电波;接收时,把电波转换为高频电流。

依据频谱不同,各国的无线电管理机构都对RF频道的使用进行了相应的管理。

而频道管理最基本的规则是无线收发器的使用需要获得许可,同时也规定了一些无须许可的免费频带,也称ISM频带,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目前,我国可以使用的ISM 频率为433MHz和2.4GHz。

此外,在我国整个低于135Khz的频带也都是免费的。

而ISM频带在欧洲所分配到的频率为433MHz、868MHz、2.4GHz。

无线通信系统可分为长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和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

典型的长距离无线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发送终端、接收终端和中继站。

其中发送终端向外界发送数据信息,随着距离的增加,需要中继站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接收终端把信息接收下来并进行分析、处理以备使用。

长距离无线通讯系统,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电台、石油勘探等领域。

但长距离无线通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通讯距离一般在几十米到几千公里,但大部分需要申请固定的无线频道,需要交纳使用费用。

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是随着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和长距离无线通信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有无线发射功率低适合电池供电,一般功率在几1mW到小于10mW,通信距离从几厘米到几百米,使用全向天线或PCB天线,不受环境阻隔影响,一般工作在ISM频段等优点。

主要应用于室内无线信息交换。

典型应用包括射频身份识别(RFID)系统、无线局域网、无线条码阅读器、无线安全系统等。

同时,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以太网是一种采用CSMA/CD访问机制,基于总线型的局域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显著特点,成为当前最重要、最广泛采用的局域网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很多专家提出了以太网在无线领域的逻辑扩展思想,形成由许多独立的无线节点通过无线电波相互信息交换的无线通信网络。

时代需要速度更快、互操作更方便以及更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络,Nordic VLSI ASA Freascale、Atmel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C生厂商都相继推出了新一代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收发芯片,以nRF905、CC1100、Jennic为主流的无线芯片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最新的无线收发芯片将全部无线通信需要的调制/解调芯片、高/低频放大器等全部集成在芯片中,使外围器件大幅度减少,很容易与各种型号微控制器连接实现高可靠性无线通信,使开发无线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开发难度更简单,应用更广泛,嵌入式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将逐步取代现有的有线通信和有线网络,无线技术将展示其巨大的影响力,必将掀起一场的新的技术浪潮。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1)检测监控类:车辆管理系统、遥控引爆、工业遥控、无线鼠标键盘、遥测、航模控制器、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安全防火系统;(2)数据采集类:无线工业数据采集,无线232/485/422数据通信;(3)RFID: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4)无线传感器:温度、压力等传感器信号无线采集、机器人控制(5)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络,无线星形网络,无线拓扑网络(6)无线语音:无线音频播放,无线语音通信、小区传呼。

一切皆有可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善于将无线技术和身边的应用结合,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NewMsg为什么会推出各系列无线快速开发评估套件NewMsg成立于2005年1月1日,公司拥有由博士、硕士为主要骨干的高技术团队,一直专注于高功率无线数字通信领域的模块开发。

主要产品有基于315MHz、433MHz、868MHz、915MHz、2.4GHz的无线数字通信模块/无线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无线开始套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安防领域、有源RFID系统、无源超高频读写器系统。

再不断追求完美和创新的几年中,我们遇到了成千上万的用户,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典型应用,在和众多用户交流和探讨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朝气,诚然无线通信产品便捷等优点很显著,但无线的缺点也在于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不同的环境,很有可能通信范围和通信效果却不一样,同时在应用我们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时也需要一定的嵌入式开发经验,如何让我们的用户能快速掌握我们产品的特性,并能快速进行二次开发是我们NewMsg一直追求的目标,从实际出发,我们推出这一系列无线评估实验板,让大家无线应用开发加速度,让每个用户少走弯路,获得真正的实惠。

无线快速开发评估套件的价值所在时间上短产品开发时间,建立您对RF产品开发的信心。

功能上对多种产品和应用提供方便快捷的验证,实现了平台式的验证和应用。

风险上近实用的评估板,稳定可靠的性能,可以方便的进行验证与改进,零风险。

费用上几百元的投入却能让无线开发进度至少加速2周,而万用板飞线极不稳定,容易因焊接不稳定而直接影响调试结果,这一点在我们的用户中曾经不少用户遇到过的技术上技术资料全,典型案例可以协助大家上手快,源代码可以使您快速进入无线设计领域。

扩展上所有IO任你扩展,并有万用板区域JASK3000无线评估套件主控MCU采用在低功耗设计有独特优势的MSP430系列之MSP430F149,适用于应用开发NewMsg全系列无线模块应用,是快速掌握无线应用技术的最佳选择。

适用于:NRF2401 NRF24L01 NRF905 RF903 CC1100 CC2500 CC1020NEWMSG 全系列模块此外,用户结合自身实际应用考虑,用户可选购多套构建属于自己的无线网络开发平台。

配套应用案例流程介绍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无线通信应用参考设计单片机与电脑之间无线通信应用参考设计1.无线双向通信(无线遥控)应用设计2.无线232/485数据通信应用设计3. 无线AD传感应用设计4.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应用设计5. PC无线控制应用设计(无线比赛计分系统)无线232、485案例:用于工业数据传输替代传统有线传输,常见应用流程:传感器数据采集-单片机处理-无线数据传送-无线接收-单片机读取接收数据-232串口上传PC数据显示及相关数据库。

某种程度上增加232协议通信距离,并使用大功率无线数传模块,通讯距离可以高达1KM以上,可以替代传统有线232、485总线,并且免去布线的麻烦,也降低了总体成本,而且维护简单,费用也更低。

无线比赛计分系统案例:发送端预设2个按钮,按钮1表示发送信息表示:甲队加2分,按钮2发送信息表示:给乙队加3分,接收端接收后进行分类处理,并由4位数码管显示两对比分值,通过该实验可以基本掌握无线计分牌的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增加相应功能键值,并扩展数码显示效果,同样结合不同应用场合可以采用LED大屏幕、LCD来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有线计分数据传输,具有免去布线麻烦,降低工程成本,维护更加简单等优点。

无线传感器案例: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并通过单片机MSP430F149对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采集完后单片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转换成有效数字信息,并通过无线模块将采集得到的温度数字数据发送出去;接收端,通过无线模块接收发送端发出的温度信息,当数据接收完成后产生接收完成中断信号,单片机确认有中断信息后读取无线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根据数据包协议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数码管动态扫描方式显示当前温度,同时也将温度信息通过232串口上传给PC机,并对温度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存储。

以下是上位机界面效果温度采集后PC显示PC控制界面===================================================================== ============================CC1020基本特性工作电压:3.3V~3.6V, 推荐3.3V,直线通信距离600米左右(1) 频率范围为402 MHz -470MHz工作(2) 高灵敏度(对12.5kHz信道可达-118dBm)(3) 可编程输出功率,最大10dBm(4) 低电流消耗(RX:19.9mA)(5) 低压供电(2.3V到3.6V)(6) 数据率最高可以达到153.6Kbaud(7) SPI接口配置内部寄存器(9) 标准 DIP 间距接口,便于嵌入式应用RF1020开发文档===================================================================== ===========================RF903基本特性:(1) 433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2) 最高工作速率50kbps,高效G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合(3) 125 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4) 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5) 低功耗3-3.6V 工作,待机模式下状态仅为2.5uA(6) 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 650us(7)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只有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提供中断指示),可直接接各种单片机使用,软件编程非常方便(8) TX Mode: 在+10dBm情况下,电流为40mA; RX Mode: 14mA(9) 标准DIP间距接口,7X2pin, 硬件管脚兼容RF905SE,无需修改底板,只需要升级软件即可(10)RFModule-Quick-DEV 快速开发系统,含开发板(11)增加了电源切断模式,可以实现硬件冷启动功能!(12)SPI接口—功能强大、编程简单,与RF905SE编程接口类似。

(13)增加了RSSI功能,通过SPI接口可以获取当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0-255),可以供当前设备做出决策,比如低于某个数值50可以报警,提示用户当前信号质量比较低等。

RF903开发文档:NRF905基本特性:===================================================================== ============工作电压:1.9-3.6V调制方式: GFSK接收灵敏度:-100dBm最大发射功率: 10mW (+10dBm)最大传输数率:50kbps瞬间最大工作电流: <30mA工作频率:(422.4-473.5MHZ)===================================================================== ============接收发送功能合一,收发完成中断标志433/868/915工作频段,433MHZ开放ISM频段可免许使用最高发射速率50KBPS,10dbm发射功率条件下,配置外置鞭状天线有效通信距离在300米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