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与拆线

合集下载

外科换药与拆线课件

外科换药与拆线课件

换药的设备及器械
多功能换药床,器械柜,换药车,活动圆椅,大小 敷料罐,无菌大方盘和小方盘,酒精灯,不锈钢镊 子罐,酒精、新洁尔灭、碘伏、纱布、干棉球、盐 水棉球罐;无菌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换药碗、注射 器等。
眼科剪、组织剪、敷料剪、钢丝剪、持物钳、血管 钳、刀柄、持针器、石膏剪、锯、阴道窥器、压舌 板、针、线、口镜等。根据专科情况配备绷带、弹 性绷带、石膏绷带等
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 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 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 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 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 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 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 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换药室的管理
换药室严格消毒。定期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 严格区分无菌、清洁、污染的物品,并且要标 上标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护士应对任何违反无菌操作的 行为都有责任监督和制止。病人家属和外换药 人员均不能进入换药室。医生护士进入换药室 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每次换药前 后须用肥皂彻底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遵守一人一套的 原则
凡士林纱布
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少组织 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
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 常加重感染。
3%双氧水: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 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0.2-0.5%庆大霉素溶液:局部冲洗,用于绿 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医院换药术和拆线术操作规范

医院换药术和拆线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1、观察和检查伤口局部情况后需要更换敷料。

2、缝合伤口拆线,或拔除引流管的同时需要更换敷料。

3、伤口有渗出、出血等液体湿透敷料。

4、污染伤口、感染伤口、烧伤创面、肠造口、肠髅、慢性溃疡,窦道等,根据不同情况需每天换药一次或多次。

【禁忌证】危重症需抢救患者。

【操作要点】1、准备工作①了解伤口情况询问病人一般情况,告诉病人准备换药,用手揭开敷料,观察伤口情况,决定所需换药的器械和物品后,暂时将敷料盖上伤口。

洗净双手后,戴好帽子、口罩。

②换药的器械和物品的准备A使用换药包换药时,注意有效期限,根据换药所需添加相应的材料。

B无换药包时,在换药车上铺上消毒巾1块,在靠近病床远侧放上无菌治疗碗2个(盛无菌敷料和无菌棉球等),在靠近病床近侧放上弯盘1个(盛污染敷料等),镣子2把,剪刀1把,盐水棉球、酒精棉球、小纱布、棉垫若干,盖上另一块消毒巾。

备好胶布。

③换药环境的准备将换药车推至病床旁,开灯,关窗,与换药无关人员离开病房,关门,注意遮掩,协助病人摆好体位,暴露换药区域。

2、具体操作① 暴露伤口:掀开换药车上消毒巾,用手拿掉伤口上的所有敷料放在弯盘里。

洗手擦干后,双手各持镣子一把,一把镣子接触伤口,一把镜子接触无菌物品。

若伤口有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先用盐水湿润后再用镇子揭去。

② 消毒、清洁伤口:先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污染伤口由里向外,感染伤口由外向里);再用盐水棉球轻沾伤口,较大的创面由里向外沾去分泌物, 或用剪刀剪去坏死组织。

③ 盖上敷料:根据伤口情况应用外用药,(凡士林)纱布外敷,棉垫,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

④换药完毕:盖上换药车上的消毒巾,告诉病人换药完毕,询问病人有何不适,协助病人盖好被子等。

关灯,开窗,开门,推车离开。

按规定丢弃污物,洗手。

【注意事项】1、换药人员穿工作服,按无菌原则,剪短指甲,用肥皂水洗净双手,戴口罩和帽子,先到病人床边向病人说明换药的目的和可能引起的感觉,消除病人对换药认识的误区和恐惧。

清洁伤口外科换药与拆线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清洁伤口外科换药与拆线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未检查指甲扣2分,洗手欠规范扣4分。
6
了解病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用物(换药车、换药包、络合碘、纱布、持物钳等)。
缺少必要物品每项扣1分
5
环境准备,评估环境,换药前半小时病室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注意病人保暖,劝离陪人及其他无关人员。未评估环境扣1分,未劝离陪人扣1分。
2
操作程序与步骤(22分)
未检查灭菌指示条扣2分。换药碗摆放错误扣2分。弯盘摆放错误扣2分。手臂跨越无菌区扣2分。持物钳使用错误扣2分。
10
用手去除原有外层敷料,使用钳或镊去除内层敷料方法正确,揭除敷料的方向应与伤口纵轴方向一致,置入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
去除外层敷料方法错误扣2分,去除内层敷料方法错误扣2分,敷料随意丢弃扣2分。
6
项目
总分
考核内容
分值
实得分
扣分
原因
操作程序与步骤(43分)
使用A、B两钳或镊换药,A钳夹持无菌棉球、纱条等,B钳夹持接触伤口的棉球等,二者不能混用,不能接触。传递棉球时,A钳应在上、B钳在下,方法正确。
如有两者混用、接触、钳尖朝上等情况,每次扣4分,扣完为止
12
先消毒伤口周围皮肤2遍,清洁缝合的伤口由内向外、感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方法正确。消毒范围为距伤口3-5cm,后一次消毒范围不得超过前次消毒范围。
清洁伤口外科换药与拆线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项目
总分
考核内容
分值
实得分
扣分
原因Biblioteka 准备(15分)操作者衣帽整洁,戴口罩。
衣帽不整洁扣1分,口罩帽子不规范扣1分。
2
剪指甲(必要时),洗手(必要时戴手套)。洗手时应在流水下按6步洗手法洗手或以免洗消毒剂按6步洗手法涂抹。

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

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

外科的缝合换药与拆线总结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

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

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2)、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3)、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2缝合的基本原则(1)、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

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

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至于发生泄漏。

(2)、注意缝合处的张力。

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

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3)、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

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

换药与拆线

换药与拆线

换药与拆线换药与拆线是外科诊疗活动中最基础的一项操作技能,通过对伤口的清洗,去除坏死组织、更换敷料等治疗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待创面愈合良好时,去除保持皮肤张力的缝线,以利于局部组织完全恢复生理功能。

一、操作前准备:1.在换药、拆线前,操作者要带好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2.嘱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伤口部位以上步骤在考场中可以向考官进行口述。

3.物品准备:换药与拆线时,需要准备两个治疗碗,一个治疗碗专用于盛无菌物品,内装:无菌镊子两把、剪刀、无菌纱布、碘伏棉球等;另一个专用于放置更换下来的敷料以及污物。

另外还需配齐的物品有:70%酒精、生理盐水、双氧水、医用胶布等。

考试中,考生应当具备自行配齐上述物品的能力。

二、关键步骤讲解1.在换药与拆线的过程中,需要准备两把无菌镊子;一把镊子仅用于传递治疗碗中的清洁物品,另一把镊子只用于接触伤口;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用于接触伤口的镊子,其尖端要始终保持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接触伤口的镊子已经被污染,其尖端若向上抬起,高于握持端时,尖端污染物的粉尘下落,会导致操作者手部污染,所以在整个操作中,接触伤口的镊子必须始终保持尖端向下。

三、视频操作演示——换药(以清洁伤口换药为例)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首先,用手揭开固定的胶布,然后移去外层敷料;在放置敷料时应注意,敷料的放置方法。

一般情况下敷料有两层,分:外层敷料和内层敷料;在拆除患者敷料时:外层敷料是直接用手揭下,然后将敷料的内侧面向上放入到污物碗中;而内层敷料需要用镊子取出,放置到污物碗中时,要内侧面向下放置。

拆除患者敷料后,需要观察伤口情况;观察时应向考官口述以下内容:①观察伤口有无合并感染,如:脓性分泌物、红肿、坏死组织等;②有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情况是否良好;③伤口内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口述伤口情况后,选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消毒伤口,消毒范围为距离伤口周围皮肤3~5cm的区域,一共消毒2遍。

外科换药与拆线

外科换药与拆线

外科换药与拆线一、适应症1、缝合伤口,无特殊反应,3-5天第一次换药;切口到期者2、伤口放置引流,需松动或拔除者3、伤口又渗出、出血征者4、原有敷料移动或脱落,或因消化液、便液污染伤口敷料者5、术前需要清洁创面或消毒皮肤者6、需要观察检查局部情况者二、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1)口罩、帽子等带齐,洗净双手(2)转用换药室(3)污染或用过的敷料不能乱扔,特殊的需要焚烧(4)先换清洁伤口者,其次换污染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需要消毒隔离的伤口(5)凡属于高度传染性的伤口,需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专人负责,器械单独消毒灭菌,敷料要焚烧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1)能离床者一律在换药室换药(2)换药时要求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3、基本要求:动作熟练迅速,避免切口过久暴露4、时间间隔:(1)根据伤口具体情况而定,过于频繁地换药会损伤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2)清洁窗口的换药次数可适当减少(3)无菌外科切口、一期愈合的切口一般在术后2-3天更换一次,无感染者可在切口到期时更换(4)分泌物多者,可每隔1-2天更换一次5、用品:镊子(两把,两镊不可相互接触)、换药盘、血管钳、手术剪、刀、针、线、棉球、纱布、纱布条、棉垫、医用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6、注意:(1)小孩儿、头面部、会阴部不能用碘酒消毒(2)取物品的顺序:先干后湿,先无色后有色,先低浓度后高浓度(3)伤口内层敷料沿伤口长轴方向撕下(4)拭去分泌物时切忌反复擦洗,以免损伤创面肉芽及上皮组织,棉球不宜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还易污染皮肤(5)拆线、换药消毒范围5cm,手术消毒范围15cm7、拆线时间:面颈部 4-5天;下腹部、会阴部 6-7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 7-9天;四肢 10-12天;减张缝线 14天。

换药与拆线——精选推荐

换药与拆线——精选推荐

换药与拆线一、换药换药是指对创口进行敷料更换的方法。

伤口包括清洁伤口(无菌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

清洁伤口换药即更换伤口敷料,维持伤口无菌。

污染伤口换药就是去除伤口污染物,防止伤口继发感染。

感染伤口换药即清除伤口炎性物,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一)换药的基本原则:1、换药室应提早做好室内各种清洁工作,换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2、换药前必须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是否为无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避免造成浪费或临时忙乱。

无菌创口换药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3、换药的时间视伤口情况而定,外科无菌伤口可于术后第2或第3天换药一次,除敷料潮湿或脱落外,直至拆线前无需换药。

术后第一次换药时应有手术者参加;对分泌物多,感染较重的伤口,应增加换药的次数,每日可换药1~2次,必要时也可随时更换,以保持敷料干燥,避免和减轻皮肤糜烂为原则。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换药者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前清洁洗手。

为多个病人换药,应先处理无菌伤口,然后处理感染伤口,恶性肿瘤的伤口和需消毒隔离的伤口(如厌氧菌感染的伤口)应放在最后换药,对于有高度传染性疾病(如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等)的伤口换药时,应有专人负责处理,必须严格遵守隔离处理的原则。

5、病员应选择适当体位,避免病人直接观察伤口的操作,必要时给平卧位,伤口要充分暴露,换药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会阴部及大面积创口宜用屏风隔开或单独在室内换药。

6、用物准备:换药碗2只,1只盛无菌敷料,1只盛碘汀棉球、乙醇棉球、盐水棉球、纱布等。

有齿镊和无齿镊各1把。

按创口需要加用油纱布、纱布条、引流药、外用药和纱布等。

(二)换药步骤1、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长轴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敷料与创面粘连紧时用生理盐水浸润,使敷料与创面分离,再轻轻提起敷料四周或已分离的一边,夹生理盐水棉球轻压敷料粘着的创面,慢慢取出敷料,如有毛发粘着可减去或用汽油浸润后揭去。

拆线换药与伤口处理操作流程护理课件

拆线换药与伤口处理操作流程护理课件

04 特殊伤口的处理
CHAPTER
感染性伤口的处理
控制感染源
及时发现并移除感染源,如异物、坏死组织 等。
清洁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彻底清洗伤口,去除 脓液和坏死组织。
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伤口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敏感的抗菌药 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伤口红肿、疼 痛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去 除残留的线头和分泌物。
伤口拆线后的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水、污垢等,防止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
拆线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伤口裂开或出血 。
观察伤口情况
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处理。
定期换药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回诊换药,以确保伤口 正常愈合。
03 伤口换药操作流程
拆线换药与伤口处理操作流程 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伤口拆线与换药的基本知识 • 伤口拆线操作流程 • 伤口换药操作流程 • 特殊伤口的处理 • 伤口拆线与换药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01 伤口拆线与换药的基本知识
CHAPTER
伤口拆线的时机
手术切口的拆线时间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而定。一般来说,头面部、颈部术后4-5天 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术后6-7天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和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手术10-12天拆线(近关节处适当 延长),减张缝合线14天拆线。
如果切口愈合不良,如发生感染或有渗出等,拆线时间应适当延长。
伤口换药的注意事项
01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和 干燥,避免污染和二次 感染。
02
观察伤口周围是否有红 肿、疼痛、渗出等异常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换药与拆线
一、适应症
1、缝合伤口,无特殊反应,3-5天第一次换药;切口到期者
2、伤口放置引流,需松动或拔除者
3、伤口又渗出、出血征者
4、原有敷料移动或脱落,或因消化液、便液污染伤口敷料者
5、术前需要清洁创面或消毒皮肤者
6、需要观察检查局部情况者
二、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1)口罩、帽子等带齐,洗净双手(2)转用
换药室(3)污染或用过的敷料不能乱扔,特殊的需要焚烧(4)先换清洁伤口者,其次换污染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需要消毒隔离的伤口(5)凡属于高度传染性的伤口,需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专人负责,器械单独消毒灭菌,敷料要焚烧
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
(1)能离床者一律在换药室换药
(2)换药时要求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基本要求:动作熟练迅速,避免切口过久暴露
4、时间间隔:(1)根据伤口具体情况而定,过于频繁地换药会损伤新生上皮和肉芽组
织(2)清洁窗口的换药次数可适当减少(3)无菌外科切口、一期愈合的切口一般在术后2-3天更换一次,无感染者可在切口到期时更换(4)分泌物多者,可每隔1-2天更换一次
5、用品:镊子(两把,两镊不可相互接触)、换药盘、血管钳、手术剪、刀、针、线、
棉球、纱布、纱布条、棉垫、医用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
6、注意:(1)小孩儿、头面部、会阴部不能用碘酒消毒(2)取物品的顺序:先干后湿,
先无色后有色,先低浓度后高浓度(3)伤口内层敷料沿伤口长轴方向撕下(4)拭去分泌物时切忌反复擦洗,以免损伤创面肉芽及上皮组织,棉球不宜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还易污染皮肤(5)拆线、换药消毒范围5cm,手术消毒范围15cm
7、拆线时间:面颈部4-5天;下腹部、会阴部6-7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
部7-9天;四肢10-12天;减张缝线1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