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一、选址条件及现状分析1.1选址条件分析根据工业园区规划的特点和要求,选址条件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土地面积、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1.2现状分析对选址区域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状况、资源状况、水土保持情况、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并评估选址区域对环境的现状影响。
二、规划设计要求2.1规划原则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功能布局根据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特点,合理确定各类功能区的布局,并确保各功能之间的协调和相互配合。
2.3空间布局确定园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包括主干道的设计和布置、绿化带的设置、建筑物和生产设施的位置等方面。
三、环境影响评价3.1影响评价范围和方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方法,包括环境噪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2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工业园区规划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预警分析和监测控制预案。
四、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4.1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工业园区可能出现的污染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废气治理设备的设置等。
4.2生态恢复与保护对园区内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建设湿地、绿化带等生态功能区,提高园区生态效益。
4.3资源利用与节约通过循环经济等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4.4交通与噪声控制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减少交通拥堵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一份关于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可适当增加或减少相关的内容。
总之,环评报告书应全面评估工业园区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改造环评报告

工业园区改造环评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发展的迅猛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工业园区改造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业园区改造项目进行环评分析,以期达到提升工业园区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背景分析2.1 工业园区现状描述该工业园区位于城市南部,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涵盖金属制品加工、化工产品生产和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
然而,由于过去长期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工业园区存在废气、废水排放过大、土壤污染和噪音扰民等诸多环境问题。
2.2 改造目标和意义为解决工业园区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本次工业园区改造旨在实施环境治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使园区成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域。
三、环境影响评价3.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环评主要涵盖工业园区改造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废气排放、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3.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环评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作为评价依据,通过实地调研、样品采集和室内实验等方式,综合分析评估工业园区改造对环境的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4.1 土地利用工业园区改造将导致少量土地被占用,但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4.2 水资源利用改造后,工业园区将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消耗。
同时,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有效防止水体受到污染。
4.3 废气排放通过改善生产工艺、设备升级和引进环保技术,工业园区将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4 废水处理工业园区改造将新建污水处理设备,并严格控制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有效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4.5 固体废弃物处置改造后,工业园区将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实行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6 噪声控制改造工程将优化设备布局和隔音措施,减少噪声产生并确保噪声符合国家标准,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书

1总论1.1评价任务的由来ww位于内蒙古东部,东、东南与通辽市奈曼旗和辽宁省北票市接壤;南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临界,西南与辽宁省建平县和ww市相邻;北、西北隔老哈河与ww市和翁牛特旗相望。
ww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综合经济区交叉区域,受双重辐射。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为ww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的战略构想,ww在旗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的原则,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完善工业园区规划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新惠镇是ww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为确保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综合新惠镇城市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2009年编制的《ww新惠镇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确定了城市发展方向为:“产业向北、生活向东”。
敖汉工业园区建设是ww城镇建设的两个重点项目之一。
新惠镇距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直线距离均在400公里半径以内。
以北京为起点的111国道,加强了新惠镇与北京、河北、黑龙江及内蒙古其他地区的联系;京通铁路在东西横贯ww,通过京通铁路,到北京行程约为490公里、9小时;通过赤通高速到ww市区的时间约为1小时;同时,ww是ww距沿海最近的旗县,距锦州港仅为200公里,是ww北部旗县出海通道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
ww工业园区位于新惠城区东北部,西侧贴规划铁路和玉四公路,北至111国道,东临城市外环,西南靠架子山,南部隔防护绿地与城区相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区地处新惠镇北部门户,呼应区域经济流向和交通引力方向,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为了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并有效指导园区的建设,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要求,区域开发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保主管部门、经济开发区合理开发、加强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1.项目概况:对工业园区规划的区位、规模、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园区的总面积、土地使用现状、企业投资情况等。
2.环境影响评价:对园区建设、运营及产业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音、振动等环境因素的评价。
3.环境保护措施:针对评估中发现的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体及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噪音振动防治等,要求园区企业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生态保护:对园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植被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确保园区建设不破坏或破坏最小化周边的生态系统。
5.水资源保障:对园区的水资源需求和供应进行评估,提出有效的水资源保障措施,包括节水措施、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规划等,确保园区的水资源供应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6.循环经济:评估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潜力,提出循环经济相关的规划和措施,包括废水回用、废物资源化利用等,促使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7.灾害防治:对园区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灾减灾措施,确保园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8.与规划法规的符合性:审核报告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业园区规划和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主要要点,其中涉及了对园区的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循环经济、灾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规划。
审核过程中还需要关注该报告书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确保园区规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由于字数限制,以上只是对审核要点的简要概述,具体审核内容和重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一、项目背景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形式,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业园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为其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二、评估依据本次环境影响评估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三、评估范围与内容本次评估范围包括工业园区内的所有企业及其生产活动,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评估内容包括:1. 空气环境影响评估2. 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估3. 土壤环境影响评估4. 噪声环境影响评估5.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四、评估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估采用文献分析法、现场调查法、模型预测法等方法,对工业园区的各项环境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五、评估结果1. 空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后,满足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2. 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估: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满足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对周边水体的影响较小。
3. 土壤环境影响评估: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废物排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小。
4. 噪声环境影响评估: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噪声排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减小负面影响。
六、环境保护措施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企业废气、废水、废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理念。
3. 加强园区内绿化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定期对园区内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清华大学二零一五年十一月第1章总则1.1 项目背景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
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2.1 指导思想按照“合理布局、统一监管、总量控制、集中治理”的原则,本次研究重点关注规划分析、园区开发回顾及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等内容。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9.18•【字号】豫环审〔2014〕356号•【施行日期】2014.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豫环审〔2014〕356号焦作市万方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2013年12月,省环境保护厅在郑州市组织召开了《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审查会,根据审查小组的审查意见和焦作市环保局初审意见(焦环评函〔2014〕6号),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位于焦作市东部,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对规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范围为:北至解放大道经演马路转建设路沿线,西至山门河,南至待王路转焦作万方铝业公司南边界,东抵生产路。
规划范围由7.84平方公里调至10.88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由铝及铝精深加工和生物医药业调整为铝及铝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二、《报告书》从规划选址、主导产业定位、规划布局和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了规划调整后的环境保护制约因素,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估,强化了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报告书》评价方法正确,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可行,对规划方案的调整建议合理,可作为焦作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发展规划修改以及今后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依据。
三、总体上分析,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发展规划与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焦作市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发展方向相一致。
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及环保对策措施的基础上,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发展规划从环保角度可行。
四、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东部园区应严格按照《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要求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区域环境敏感性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优化调整总体规划。
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环境影响环评报告

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环境影响环评报告《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写本1 建设项目概述广东梅州蕉华工业园区位于蕉岭县中间腹地,东连蕉岭县蓝坊镇,西接蕉岭县三圳镇,南邻蕉岭县新铺镇,北承蕉岭县兴福镇。
距梅州城区约50公里。
根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合本区具有的较好自然环境、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确定其功能定位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区。
产业定位为积极发展机械、铜材加工、建材、电子、电气、轻工纺织、食品、医药和家电产业。
工业园位置图如附图1。
规划确定蕉华工业园区形成“一心、一轴、两片区”的整体结构。
“一心”即规划在园区中部晋元大道侧建立服务中心,包括行政管理、商业服务等功能。
“一轴”即规划以205国道线为依托,形成南北向的园区发展主轴。
“两片区”即以工业园服务区为界,形成南、北两个工业片区。
目前工业园内的土地已大部分出让,已建成梅州金达铜材有限公司等投产主要企业(项目)和拟建企业(项目)共有超过15家。
规划近期继续由蕉华管理区水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取至东面水口水库。
远期水口水库和大坪水库为用水水源,供水能力扩建至35000t/d以上。
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进行处理。
雨水通过雨水管网就近排放。
规划将对工业园区农村居住用地实行统一搬迁,在蕉华狗麻岗市场附近开辟专门的用地建设农民新村,逐步对园区北部涉及的村庄进行搬迁并安置到此地。
2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2.1 评价因子1、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DO、CODCr、CODMn、BOD5、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铜(Cu)、铁(Fe)、砷(As)、镉(Cd)、铅(Pb)、铬(Cr)和汞(Hg)等。
预测评价因子:CODCr、氨氮等。
环境风险评价因子:CODCr、铜(Cu)。
2、大气现状评价因子:SO2、NO2 、TSP、PM1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二零二零年八月目录目录 (1)第一章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由来 (1)1.3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2)1.4评价依据 (3)1.5评价标准 (9)1.6评价方法 (11)1.7评价重点 (12)1.8评价时段 (12)1.9评价范围 (12)1.10保护目标 (13)1.11评价工作程序和技术路线 (14)第二章规划概况 (16)2.1园区涉及的乡镇产业发展概况 (16)2.2规划方案概况 (17)2.3规划市东南工业园发展现状 (33)第三章规划分析 (40)3.1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40)3.2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 (45)3.3规划的排污分析 (47)3.4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67)第四章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环境现状评价 (69)4.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69)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72)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9)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2)4.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4)4.6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85)4.7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87)第五章环境影响识别与指标体系构建 (89)5.1环境影响识别 (89)5.2评价因子筛选 (89)5.3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91)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94)6.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4)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8)6.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05)6.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8)6.6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4)第七章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总量控制 (117)7.1资源承载力评估 (117)7.2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120)7.3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估 (122)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 (125)8.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 (125)8.2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125)8.3最大可信事故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27)8.4风险防范措施 (128)8.5.应急预案 (129)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建议 (132)9.1预防对策和措施 (132)9.2最小化对策和措施 (138)9.3修复补救措施 (153)9.4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4)第十章环境监测、跟踪评价和管理建议 (156)10.1环境监测计划 (156)10.2跟踪评价建议 (158)10.3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158)10.4环境管理建议 (159)10.5 “零方案”分析 (161)第十一章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63)11.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 (163)11.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1)11.3 “三线一单” (179)第十二章困难和不确定性 (186)12.1 困难 (186)12.2 不确定性 (187)第十三章执行总结 (188)13.1规划背景 (188)13.2规划概述 (189)13.3规划的主要环境目标 (190)13.4规划方案简介 (190)13.5规划方案分析 (194)13.6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96)II13.8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及总量控制 (200)13.9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建议 (202)13.10公众参与的主要发现和处理结果 (206)13.1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结论 (206)13.12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208)13.13总体评价结论 (213)附件:1、委托书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III第一章总则1.1规划背景市系州府所在地,是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举办地,获“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殊荣。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厦蓉高速、兰海高速、贵广高铁、都香高速(在建)、贵南高铁(在建)穿区而过,距省会70 多公里,广州 4 个小时高铁车程。
市东南工业园的建立基于以下原由:1、打造州东西部产业转移和升级承接基地的需要。
按照州“一圈二冀”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市打造成东西部产业转移和升级承接基地,贵州南部现代产业聚集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州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基地,“黔中经济圈”的次中心。
2、落实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发展的要求突出矛盾。
省环境厅于2018 年12 月出台了《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黔环通( 2018 )303 号)文件,并规定“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应进入符合产业定位的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因此,需要结合全市工业发展趋势和布局,编制工业园区规划,明确工业园区具体区域。
3、市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滞后,无法满足当前工业发展的需要。
市绿茵湖产业园区虽然作为省工信厅调度的全省100 个工业园区,以及州工信局调度的重点工业园区,但未取得省政府及州政府“关于成立市绿茵湖产业园区”的正式批复,从取得成立的审批手续上表明,绿茵湖产业园区目前属于市属工业园区。
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绿茵湖园区为核心,各乡镇(办事处)为补充”的工业发展相关规划未进行编制,导致当前市工业项目在乡镇(办事处)无法落地。
因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委托智诚建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市东南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市东南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需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规划的实施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于2020 年6 月20 日委托江西鑫环科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承担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评价工作组,评价技术人员在资料收集、现场探勘、规划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市东南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州生态环境局审查,该报告书经审查批准后,作为该园区规划实施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1.3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1.3.1评价目的通过评价,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和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3.2评价原则(1)全程互动性原则为充分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
(2)一致性原则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3)整体性原则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
(4)层次性原则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属性和层级,并依据不同属性、不同层级规划的决策需求,提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
(5)科学性原则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应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方法应简单、适用,评价的结论应科学、可信。
1.4评价依据1.4.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4 月24 日修订,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12 月29 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6 月1 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9 月1 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1 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11 月7 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2 月29 日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3 月1 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7 月2 日修订,2016 年7 月2 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8 月28 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1 月1 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 年7 月2 日修订,2016 年7 月2 日起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年1 月1 日起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 年7 月2 日修订,2017 年1 月1 日起施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 年1 月1 日起施行);(1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 年1 月1 日起施行);(1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 年7 月1 日起施行);(1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4 月29 日修正)。
1.4.2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第559 号令,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 号令,自 2017 年10 月 1 日起施行);(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 号);(6)《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 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 年1 月1 日起施行);(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10)《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 号);(1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 号);(12)《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03]100 号);(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1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57 号令,1999 年1 月1 日施行);(15)《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 号,2016 年5 月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