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2中国山水画之树木画法

合集下载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第一篇:中国画--树的画法 (教案)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第1 课时:树木画法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准备:山水画二至三幅,树木结构图一幅,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学具准备: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

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

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

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

(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

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

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

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画大树,学习水墨画技法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画大树,学习水墨画技法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画大树,学习水墨画技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认识水墨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了解树木的形态和轮廓,掌握画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水墨画的基本特点(1)水清墨浓,浓淡相宜(2)造型简练,意境丰富(3)筆墨统一,画面和谐(4)具有写意性,注重意境和感情的表达(5)抓住主体,重点突出2.水墨画的基本技法(1)悬挑法:用笔先轻后重,用墨提高笔墨的层次感。

(2)点斑法:将水墨混合,减少干笔直线的感觉。

(3)湿笔法:将笔水混合运用,使写意变得流畅自然(4)骨法:是指笔墨的骨架性、力度、造型、结构和节奏上的把握3.大树的形态和轮廓通过大自然的观察让学生了解树木的形态和轮廓,掌握画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画出树桩的形态,要向上略微收窄。

(2)画出树干,要注重粗细不同的笔触。

(3)画出树枝,注意树枝的墨色宽度和粗细,不能显得单调。

(4)画出树叶,要注重叶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让画面显得生动自然。

4.实践操作和创作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使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大树的形态和轮廓,进行实践操作和创作,让学生尽可能发挥想象和构思能力。

三、教学评估和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和点评,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创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和画树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课外的练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水墨画技法和创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去收集一些水墨画作品,了解水墨画的丰富和多彩,培养学生对于美术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反思水墨画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墨香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教授水墨画技法和创作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学生对于美术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的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和挥洒,让学生走出自己的画风和风格,创造出更多独具个性的作品,从而在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影响下,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欣赏和创造美的艺术。

教案--《水墨画树木》

教案--《水墨画树木》

国画班—水墨画树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

技能目标:能运用笔墨将树木的形态描绘出来。

审美和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学准备:毛笔、墨水、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有仔细观察过树的形状吗?
2、说一说,你喜欢的树长什么样?
二、传授新知识
(一)图片
1、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树木,你们都认识吗?
(边欣赏图片,边引导学生关注每棵树的特征)
2、世界上的每棵树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都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所以待会儿小朋友们自己作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规律。

3、示范:
(1)用侧锋画树干
(2)用中锋画数枝
(3)树叶:用浓墨点画老叶、近叶,用淡墨点画嫩叶、远叶。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关于山水画树木的内容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谢谢同学们,下课。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水墨画山水,这节课的重点是在能掌握水墨画的基础用笔用墨,画出具体的树木特征,他们画的都非常棒,在趣味性的同时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教案

《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教案

《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教案盘进秀一、课题介绍(1)学情分析:在我教学过程中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态度漠然,对中国画的认识更是片面。

因为我们的传统绘画对创作者的文化修养要求很高,画面形象的高度概括,省略处理和特有的笔墨技法让很多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对于学习中国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2)指导思想和对策: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建立在情感基础上。

真挚的艺术是具有打动人的力量的。

正是因为情感的淡漠,正是因为似乎事不关己,我们今天才出现那么多令人担忧的局面。

对于平日司空见惯的树木,大部分人是无动于衷的。

无论是在生活状态中还是艺术作品中,大部分人对树木的认识都只是一个配角的位置。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精心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认识树木的各种姿态,感受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启发。

进而愿意观察思考和尝试表现。

(3)教学背景和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分析:《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是云南省地方教材普及版美术八年级的第6课,“画山水必先画树”,树木是中国山水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

在西双版纳这个植物王国中,树木更是丰富多彩,不同树木的生长规律和特征表现各不相同,让学生熟悉各种树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尝试各种树的画法,能够为今后的中国画的欣赏和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2、在体验中树立自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激发对自然的关爱。

过程与方法:1、借助树木图片作为导入并引发思考。

认识自然界中树木的不同美感。

2、欣赏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3、学习运用国画中的基础笔法和墨法描绘树木。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国画基础的笔法和墨法完成树木的描绘。

2、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创作山水画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感受树木所传递出来的美感。

2、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表现树木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教案

《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教案

《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教案盘进秀一、课题介绍(1)学情分析:在我教学过程中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态度漠然,对中国画的认识更是片面。

因为我们的传统绘画对创作者的文化修养要求很高,画面形象的高度概括,省略处理和特有的笔墨技法让很多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对于学习中国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2)指导思想和对策: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建立在情感基础上。

真挚的艺术是具有打动人的力量的。

正是因为情感的淡漠,正是因为似乎事不关己,我们今天才出现那么多令人担忧的局面。

对于平日司空见惯的树木,大部分人是无动于衷的。

无论是在生活状态中还是艺术作品中,大部分人对树木的认识都只是一个配角的位置。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精心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认识树木的各种姿态,感受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启发。

进而愿意观察思考和尝试表现。

(3)教学背景和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分析:《山水情怀——树木画法》是云南省地方教材普及版美术八年级的第6 课,“画山水必先画树”,树木是中国山水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

在西双版纳这个植物王国中,树木更是丰富多彩,不同树木的生长规律和特征表现各不相同,让学生熟悉各种树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尝试各种树的画法,能够为今后的中国画的欣赏和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2、在体验中树立自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激发对自然的关爱。

过程与方法:1、借助树木图片作为导入并引发思考。

认识自然界中树木的不同美感。

2、欣赏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3、学习运用国画中的基础笔法和墨法描绘树木。

知识与技能: 1 、能运用国画基础的笔法和墨法完成树木的描绘。

2 、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创作山水画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感受树木所传递出来的美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寄情山水-—树木画法》辽海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 寄情山水-—树木画法》辽海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寄情山水-—树木画法》辽海版一. 教材分析《寄情山水——树木画法》是辽海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树木画法,培养对自然山水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树木画法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材还提供了多个示例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然而,他们在树木画法方面的技巧和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和创作能力的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树木画法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树木画法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树木画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山水意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树木画法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教师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树木画法的应用。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树木画法的相关资料、示例作品、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美术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树木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

提问:“你们认为树木在山水画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树木画法的相关资料和示例作品,讲解树木画法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重点讲解树木的形态、枝叶的画法以及树木在山水画中的表现。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树木画法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继续练习树木画法,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将树木画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树石画法》教案

《树石画法》教案

美术教案2017·9中国山水画《树之画法》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2.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学准备:教材、视频资料、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课:1·树石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树画法尤为重要。

2·展示不同季节树木景色图片,说明树有不同种类和姿态,因此有不同的画法。

(展示一组山水画请学生欣赏,提问:你能发现画不同的树有哪些不同吗?)二·笔墨技法讲解。

1·树枝的结构:传统画论中把向上生长的树枝称为鹿角枝,把向下弯曲的树枝称为蟹爪枝,另外还有平生横出的长臂枝。

(展示图片,让学生分别找一找其中的鹿角枝和蟹爪枝。

)教师总结:树的结构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向上生长类,称为鹿角枝,这类树最常见,如柳树,樟树等。

二是向下弯曲类,称为蟹爪枝,如龙爪槐。

三是平生横出类,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

2·远树和近树的画法:(物象的远近关系表达法)展示图片《富春山居图》局部。

提问:你知道近树和远树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物象具有近大远小,近遮挡远,近清远朦的特点,所以在表达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物象的远近关系。

3·树的画法步骤:(1)·先画主干。

(2)·添加树节。

(3)·再画树枝。

(要四面取势。

画树出枝一忌干、枝均等排列;二忌数枝平行;三注意枝要抱体,不可散乱。

)(4)·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出不同形态的树叶。

(铅笔亦可。

)4·点叶画法:画树有单叶(点叶法)。

夹叶(双勾法)。

根据不同种类的树,画面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用法。

三·学生练习根据以上学习内容,请大家大胆临摹一副课本上或图片展示的作品。

树山水画画树教案

树山水画画树教案

树山水画画树教案教案标题:树山水画画树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树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树山水画的范例图片、画笔、颜料、画布或纸张等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颜料、画笔、画布或纸张等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树山水画的范例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中的树、山和水的特点。

- 引发学生对树山水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树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树的形态、山的线条和水的表现等。

- 解释树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远近关系、层次感和对比等。

- 引导学生了解树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3. 实践操作(30分钟):- 让学生用铅笔在画布或纸张上勾勒出树的基本形状和山的轮廓。

-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颜色和画笔,用颜料填充树和山的形状。

- 教师可以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善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效果。

4. 创作分享(10分钟):- 鼓励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

- 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 教师可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潜能。

5. 总结(5分钟):-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树山水画的知识和技巧。

- 强调继续练习和探索艺术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写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树、山和水,并尝试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画廊,让他们接触更多树山水画的经典作品,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树山水画作品,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艺术创造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绘画表现,评估他们对树山水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画一组树先从前面的树开始着手,画一颗树先从树的上面开始着手。 二、典型叶子的画法:
据不完全统计,前人创造的点叶法多达28种。尽管叶形纷繁,但从用笔上看,点 叶形式不外圆、尖、横、直四种,学国画山水画者可以执筒驭繁,举一反三,如此,则 点叶法不难掌握。现将常用点叶法分别列举如下:(图6)
Hale Waihona Puke (2)大混点与小混点为椭圆形墨点,用笔与平头点相同,只是笔头含水要多,落 笔纸上稍作停留
,使产生自然的墨晕。点形肥大的为大混点,略小的为小混点,常用以表现雨中 揪密的树叶。宜用羊毫笔画,笔头上蓄水多些。
国画山水画【属直笔型的】(1)垂叶点为垂直短线。画时注意藏锋,注意 排列须参差不齐,墨色要有变化。
(3)仰头点与垂头点为上仰或下俯的弧形短线,下笔收笔都轻,中间略重。 笔划之间要参差交叠;富于变化,不能整齐排列。
(4)椿叶点用于表示羽状复叶,可由五、六片以上羽状复叶,作星形放射以 组成一个单位。先画羽梗,向四周参差分布,再点羽梗两边的小叶片。
国画山水画【属横笔型的】(1)平头点为水平短墨线,用侧锋卧笔画出。为 了避免笔线的尖锋外露,下笔时可略带逆锋,使笔迹有钝拙之趣。笔线排列须参差不齐 ,并有墨的变化。
国画山水画【属圆笔型的】(1)胡椒点 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 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摧纸面,迅速提起,有节奏地点下去。从墨色的浓淡中求得变化。
(2)梅花点与鼠足点 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状如梅花或鼠足,然后由许 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2)尖头点比垂叶点短,用墨上轻下重,常用以点苔。
(3)垂丝点比垂叶点长,落笔上重下轻,可参以颤笔、枯笔,使之虚灵有 致。其他还有种种变法,如混点一般是水平排列的,但也可竖直排列,称为“直笔 混点”;而梧桐点,则是小混点按个字点的排列方法组成;国画画水草可用垂叶点 作较整齐的横行排列,用笔上轻下重,也可用垂头点侧成斜式作横行排列,下笔 重,收笔轻。总之,任何表现方法都是国画画家从艺术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学国 画山水画者要尊重前人的创造,但不要受陈法的拘禁,只有推陈出新,才能有所 创造。
4、掌握好树的组合,如丛树、大树、小树、树种区分等。 5、培养孩子对树的提炼概括能力,感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原理。 教学重点:
1、“树分四枝”的基本出枝规律,其中鹿角枝、蟹爪枝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掌握不同树中用笔用墨的表现技法,掌握不同树种的特征并能准确的表现。 3、掌握树冠大小、叶子疏密、前后穿插、远近虚实的变化。 4、熟练掌握树枝干、叶子的着色,变化丰富,色彩明快。 5、掌握丛树的前后、大小、着色、树种、点夹叶等的变化。
梅花点、垂藤点、小混点、松叶点、大混点、尖头点、杨 叶点、梧桐点等) B 夹叶法(圆形、三角形、椭圆个字形等) C 着色法 (点叶法一般用植物色如花青、汁绿、署红、 藤黄等;夹叶法一般用矿物色如三绿、三青、朱磦、朱砂 等)
1、画树要有高低、大小不齐 2、树的枝叶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3、树叶的基本形态是点、线、面 4、树干不宜太直,要顾盼生姿
2020-8-1
2020-8-1
画树不点叶就是枯树,俗称寒林。树干树枝大致完成之后就可以点叶。树干 树枝构成树的骨骼,树叶是依附于这个骨骼的肉体,树叶根据树枝的形态而变化。 传统山水画的树叶以墨点和夹叶点为主,只有杨柳、竹子、松树的画法是比 较特殊的。点叶要以攒三聚五法为基本结构进行重复延伸。这样可以疏密有 变化又不显得混乱。点叶的用墨更为讲究,一笔浓淡法和破墨法是主要的表 现手法,这样可以使浓淡相间,富有笔墨趣味。 理解了树枝树干树叶的基本画法,树干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丛书的造型以 不同的树干树叶树枝加以形态构成美的整体造型。远树则取其势即可,所谓远取
(4)由三点组成一个小单位称攒三点;五点组成一个小单位的称聚五点,合 而用之者称攒三聚五点。
国画山水画【属尖笔型的】(1)松叶点由八、丸笔或更多的笔划,组成上仰 的扇形小单位,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需注意浓淡的变化。
(2)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可有两种 画法:一种落笔轻,收笔重,画樟树、捕木等就采用这种点法;一种落笔重,收笔轻, 如竹叶画法,要有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课题导入:
同学们知道山水画中除了山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 个组成部分就是“树”,大自然中树的种类非常 多,我们在之前的写生课当中也画过很多种树, 但那只是速写的表现形式,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下国画当中树的表现方法。
3
知 识 点:
1、枝干:树分四枝,八面出枝,枝干粗细变化规律。 2、树枝:鹿角枝、蟹爪枝、拖枝等 3、树叶:A 点叶法(个字点、介字点、菊花点、胡椒点
中国山水画之
树的画法
教学对象:9岁及以上 课时设置:6课时 教学材料:
毛笔、生宣、墨、国画颜料、毛毡、清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生长规律及不同树的姿态。 2、掌握树的基本画法,笔墨的表现手法。 3、熟练掌握松树的画法,把握松树的形态特征以及松针的画法。灵活运用笔 墨画出树的枝干、叶子及着色等。
懂得点叶法的组织排列规律,再学夹叶法就比较容易了,因为
有一些点叶如用双钩法画出,就是夹叶。但夹叶法仍有它自身的规 律、虽然名目繁多,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型。 1. 【属尖笔型的】这类夹叶的画法,是根据各种树叶的形状特 征,把它变化为简单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菱形及这几种形状 的组合,具有象征意味,有浓厚的装饰风格。 2. 【写实型】即按自然界中,某些树叶的形状,如实地勾勒描 绘矽瞩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3. 画夹叶,勾线要灵活,要有层次,力戒平板呆滞。应根据画 面的不同风格,或粗,或细,或巧,或拙,要与整个画风协调一致 。 夹叶法在写意山水中多敷淡彩,在工整的山水画中常填重彩 。重彩设色要注意把颜色点在勾线中间的空白处,不要把墨线盖掉 ,重色填好后,再用淡色在未填到的空隙处染一染,使色彩连成一 片,不至有破碎之感。夹叶设色常用石青、石绿、藤黄、袜砂、储 石等,可根据季节与气候的不同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