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杠杆的科学》优质课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2研究杠杆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3 天平的使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或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4 研究轮轴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1.5 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杠杆尺、钩码。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杠杆尺、钩码。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自制显微镜
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热传递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具有不同的热传递方式。
实验器材:一杯红色热水、一杯无色冷水:蜡烛;火柴棍、铜丝、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原理: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
实验步骤:
1、在一杯红色的热水中,沿着烧杯壁慢慢加入一杯凉水,仔细观察冷水和热水融合的过程。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杠杆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物理工具,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杠杆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实验一:杠杆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了解杠杆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坚固的木棍作为杠杆。

2. 在杠杆的中间位置放置一个支点。

3.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

4. 观察杠杆是否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侧的物体重量相等时,杠杆保持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杠杆的平衡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

如果一侧的物体重量较大,可以通过调整另一侧的距离来实现平衡。

实验二:杠杆的力矩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杠杆的力矩,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坚固的杠杆和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将物体放置在杠杆的不同位置,并测量每个位置的力矩。

3. 计算每个位置的力矩,即力与力臂的乘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矩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力臂是指力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杠杆的力矩原理,即在平衡状态下,力矩的总和为零。

实验三:杠杆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如杠杆原理在建筑、机械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实验步骤:1. 观察并研究一些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杠杆装置,如剪刀、秋千、门铃等。

2. 分析这些装置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其功能的。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杠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剪刀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剪切功能,秋千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平衡和摆动,门铃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按下按钮后的响应等。

这些实际应用充分展示了杠杆的潜力和灵活性。

结论:通过对杠杆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杠杆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研究杠杆的秘密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研究杠杆的秘密

研究杠杆的秘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明白杠杆工作的原理。

二:实验材料用具杠杆尺、钩码。

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明白什么时候杠杆省力、费力以及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并从中探究规律。

3、整理器材。

四、记录四:实验现象与结论省力的情况有_____种;费力在情况有_____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_____种。

发现规律: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轮轴的作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二:实验材料用具轮轴实验装置、钩码、细线。

三:实验操作要求1、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分组开展实验活动,注意收集实验数据。

3、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出自己小组的发现。

4、整理器材四:记录四:实验现象与结论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个数比轴上的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重物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二:实验材料用具钩码、线、铁架台、滑轮、测力计。

三:实验操作要求2、检查实验材料用具。

2、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

3、整理器材四、记录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四:实验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实验目的明白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杠杆的科学》公开课实验报告单(含答案)

《杠杆的科学》公开课实验报告单(含答案)

实验结论
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是省力杠杆 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是费力杠杆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 杆
家乐园小学科学分组 )
组长(
)任课老师(

2
实验名称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 通过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我的猜测 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
1.将杠杆 尺调节到 平衡状态 后,首先 让学生在 杠杆尺左 边的第二 个孔上挂 两个钩 码,试一 试分别在 杠杆尺右 边的第 一、二、 三、四个 孔上挂上 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 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

杠杆的作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杠杆的作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杠杆的作用,以及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杠杆对力量的放大作用,进一步深化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杠杆(长度为50厘米)2. 钳子3. 直尺4. 500克铅块5. 10克砝码6. 水平台秤三、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在桌子上,调整平衡,确认两端的支点水平。

2. 用钳子夹住500克的铅块,将其挂在杠杆的左端支点。

3. 用直尺测量杠杆左端的距离为30厘米,右端的距离为20厘米,记录数据。

4. 用水平台秤分别测出左端支点受力和右端支点受力的数值,记录数据。

5. 将10克砝码悬挂在杠杆的右端支点上。

6. 用直尺测量杠杆左端的距离为15厘米,右端的距离为35厘米,记录数据。

7. 用水平台秤分别测出左端支点受力和右端支点受力的数值,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1. 第一组数据:左端距离30厘米,右端距离20厘米。

左端收到的力为1.5牛,右端收到的力为2.5牛。

2. 第二组数据:左端距离15厘米,右端距离35厘米。

左端收到的力为4牛,右端收到的力为1牛。

五、实验分析1.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第一组数据中,左端的距离较长,所受的力较小,而右端的距离较短,所受的力较大。

这符合杠杆原理,即支点到左端和右端的距离与所受的力量呈反比例关系。

2. 在第二组数据中,左端由于距离短,所以受到的力量较大,而右端由于距离长,所以所受力量较小。

同样符合杠杆原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杠杆的作用,以及了解了杠杆对力量的放大作用,更加深化了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七、实验意义杠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电子秤、开关等等,杠杆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杠杆原理,为未来学习科学及工程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

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杠杆的科学实验报告单引言:杠杆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物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验证杠杆的科学原理。

实验一:平衡的杠杆实验目的:通过调整杠杆的两端的物体质量,观察杠杆是否能够保持平衡,并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杠杆,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在杠杆的一端悬挂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如一个重物。

3. 在杠杆的另一端逐渐加挂质量较小的物体,直到杠杆保持平衡。

4. 记录下质量较大物体和质量较小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杠杆能够保持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即质量乘以距离的乘积在杠杆的两端相等。

这一原理被称为杠杆平衡原理。

实验二:杠杆的力矩计算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在杠杆上的距离和力矩,验证力矩的计算公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杠杆,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在杠杆的一端悬挂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如一个重物。

3. 在杠杆的另一端逐渐加挂质量较小的物体,直到杠杆保持平衡。

4. 测量质量较大物体和质量较小物体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 计算每个物体的力矩,即质量乘以距离的乘积。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力矩 = 质量× 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力矩应该在杠杆的两端相等,验证了力矩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三:杠杆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和用途。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类型的杠杆,如一字杠、二字杠、三字杠等。

2. 分别观察不同类型杠杆的结构和特点。

3. 探究不同类型杠杆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撬动物体、增加力的作用、平衡物体等。

实验结果和分析:杠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字杠常用于撬动物体,如拧开盖子;二字杠常用于增加力的作用,如使用扳手;三字杠常用于平衡物体,如天平。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实验步骤: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目的: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改变用力方向(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目标: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
2
家乐园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时间()班级()组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长()任课老师()
实验名称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
通过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我的猜测
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
1.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二、三、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