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中芍药和五味子配伍意义

合集下载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小青龙汤中运用五味子的作用是()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收敛止泻 D滋阴敛液 E敛心安神答案:A(答案分析: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2、患者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选用( )A.玉女煎B.清胃散C.白虎汤D.黄连解毒汤E.泻黄散答案:B3、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是()A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B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C营血虚弱,寒凝经脉D 元气大亏,阳气暴脱E 肝郁气滞答案:C4、镇肝熄风汤中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的药物是()A白芍 B茵陈 C生地、麦冬 D白芍、天冬 E 玄参、天冬答案:E答案分析:镇肝熄风汤中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

5、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证的常用方是()A半夏泻心汤 B 枳实导滞丸 C大承气汤 D 健脾丸 E枳实消痞丸答案:E6、下列方剂体现固冲涩血为主,健脾益气为辅配伍特点的方是()A 完带汤B 固冲汤C 泰山磐石散D 归脾汤E 固经丸答案:B7、安宫牛黄丸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为( )A 黄芩B 黄连C 黄柏D 牛黄E 雄黄答案:C(答案分析:安宫牛黄丸组成中“四黄”为:黄连、黄芩、牛黄、雄黄。

)8、开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A 《成方切用》B 《医方考》C 《医宗金鉴》D 《成方便读》E 《医方集解》答案:E9、天王补心丹中配伍茯苓的用意是A、健脾B、宁心C、消痰D、渗湿E、利水答案: B解析:天王补心丹组方中: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生血,安神益智;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使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共为佐。

10、以下关于开窍剂使用注意,描述不正确的是A、不宜久服B、禁用于阳明腑实证C、辨明闭证脱证D、辨明病性属寒属热E、中病即止答案: B解析: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首先应辨别闭证和脱证,其次辨清闭证之寒热属性。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34【含答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34【含答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下列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B.攻方之制,攻其不通者也C.固方之制,固其泄也D.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E.用散者,散表证也【答案】B2、患儿,女,6岁。

左侧颈旁肿痛结块3天,皮色未变,肿核形如鸽卵大,活动度不大。

外治应首选A.冲和膏B.金黄膏C.青黛膏D.红油膏E.白玉膏【答案】A3、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A.劣药B.假药C.保健药品D.非处方药E.特殊管理药品【答案】A4、患者,女,45岁。

2天前感觉胁肋部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状大小丘状疱疹,呈带状排列,兼见口苦,心烦,易怒,脉弦数。

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穴位是A.大椎.曲池.合谷B.行间.大敦.阳陵泉C.血海.隐白.内庭D.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E.内庭.曲池.太白【答案】B5、患儿,11个月。

早产,生后一直人工喂养,经常泄泻。

近四个月来食欲不振,面色白,唇舌爪甲苍白,毛发稀黄,精神萎靡,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指纹淡。

检查:血红蛋白60g/L。

治疗应首选A.金匮肾气丸B.六味地黄丸C.右归丸D.理中丸E.小建中汤【答案】C6、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芍药和五味子的主要意义是A.佐助B.佐制C.调和D.引经E.以上都不是【答案】B7、中医外科成为独立专科的年代是A.商代B.周代C.秦代D.汉代E.明代【答案】B8、癫痫的临床诊断大多数情况下需依据A.脑电图改变B.目睹其发作C.有无家族史D.确切的病史E.头部CT扫描【答案】D9、关于新产后和哺乳期的生理特点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有恶露的排出,一月左右干净B.有轻度发热.自汗等阴虚阳旺症状C.产后30分钟即可开始喂乳D.小腹轻微阵痛E.生理性闭经【答案】A10、怔忡的治疗大法当以哪个为主A.培土生金B.滋补肝肾C.养血安神D.补益心脾E.温补脾肾【答案】C11、血燥生风的病因是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C.热病后期,阴津亏损D.产后恶露日久不净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答案】B12、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A.肝B.心C.肺D.脾E.肾【答案】B13、患者,女,45岁。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

小青龙汤的方义分析!小青龙汤可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要治疗外寒里饮证,麻桂治疗外寒,姜辛味治疗里饮,是一个温化寒饮的基本结构,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甘草为佐使之药。

小青龙汤治疗的是外寒内饮,外感风寒表实,里饮是里有寒饮,治法要表里同治。

发汗解表散寒,是麻黄汤体现的治法和功效。

内证呢,温肺化饮,温肺当然是结合温脾肺,外寒的治法里的君药,制外寒这组可以看麻黄桂枝和芍药,麻黄配桂枝辛温发汗,芍药和营养血在这里起到一个麻桂并用的情况下,防止它发汗过度,用它的酸收,和营养血,可以益阴养血,益阴养血嘛,阴柔制约麻桂,防止发汗太过。

在里饮方面,这姜辛味(干姜、细辛、五味子)的组合,体现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结构,配伍的一个临床上的基本结构,干姜、细辛应该说为主的,如果不以一个药组来分的话,姜辛味是温化寒饮的一个基本结构,干姜是归脾、肺经,虽然它温中为主,温脾胃,阳气,土能生金,往往温脾肺它都可以甘草干姜汤,干姜和下面佐使药甘草相结合,《伤寒论》的甘草干姜汤,就是用来温肺化饮的,而且体现了温补结合,针对脾肺之寒,内声之寒,温必兼补。

干姜甘草温和补相结合。

所以它体现温化的特点。

细辛,它有两个作用,既可以帮助君药(麻桂)散寒,在这里更主要的是温散,温散可以温散水饮。

五味子能收敛肺气,这是考虑到这类病人内有寒饮,平素的咳喘经常容易发生,而且能产生这个寒饮,往往脾肺阳气不足才产生,所以一方面用麻、桂,为了解表,是表实证用麻桂发散,一方面他咳喘,避免肺气耗散太过,用五味子敛肺。

应该说,如果分别药物来界定君、臣、佐、使,它是佐药范围。

姜辛味这种一温、一散、一敛,来温化水饮,敛肺。

防止肺气耗散太过,这种结构看作是一个治疗寒饮的基本结构,尤其是将来后面,温化寒痰里边那个苓甘五味姜辛汤,它里面也是姜、辛、味,包括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姜辛夏仁汤,《金匮要略》一个系列了,都是建立在姜、辛、味的基础上,所以到后世,这个基本结构影响是挺大,所以可以把它看作一组,如果看作一组的话,外面麻桂这组看作是主体的,有表证当先解表,它做为一个君药部分,姜、辛、味是臣药部分。

(精选)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6)【含答案】

(精选)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6)【含答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凉膈散含有以上何方的药物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承气汤E.增液汤【答案】C2、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A.0.04B.0.08C.0.20D.0.25E.0.29【答案】E3、确诊肺癌的检查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痰脱落细胞检查B.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开胸肺活检D.胸腔镜检查E.胸部CT【答案】E4、患者,男,30岁。

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

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0cm。

血白细胞总数6.O×109/L,总胆红素定量98μmol/L (正常<17.1μmol/L),ALT85单位,尿蛋白(+),肥达反应“O”1:80,“H”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A.血涂片检疟原虫B.骨髓细菌培养C.凝溶试验D.粪便细菌培养E.肝活检【答案】B5、治疗虚劳心阳虚者,应首选A.桂枝甘草汤B.苓桂术甘汤C.拯阳理劳汤D.炙甘草汤E.人参养荣丸【答案】C6、好发于儿童的癣是A.白癣.手癣B.黄癣.白癣C.体癣.花斑癣D.脚癣.花斑癣E.黄癣.体癣【答案】B7、具有行气导滞.攻积泄热功用的方剂A.舟车丸B.保和丸C.枳实消痞丸D.木香槟榔丸E.枳实导滞丸【答案】D8、B型胃炎伴大量胃肠内分泌细胞丧失A.胃酸度升高B.胃酸度正常或减少C.胃酸度常减少D.胃酸度明显升高E.胃酸度明显减少【答案】C9、诊断3个月——6岁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标准,其血红蛋白值应低于的数值是A.80g/LB.90g/LC.100g/LD.110g/LE.120g/L【答案】D10、非流行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A.患者B.带菌者C.隐性感染者D.慢性感染者E.带菌动物【答案】B11、积聚的病机主要是A.气机阻滞,瘀血内结B.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停腹中C.脾肺肾功能失调,潴体内D.心肝脾功能失常,水结腹内E.肝脾肾受损,血郁脾内【答案】A12、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外科医家是A.齐德之B.窦梦麟C.汪机D.陈实功E.王洪绪【答案】E13、治疗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应首选A.人参五味子汤B.沙参麦冬汤C.参附龙牡救逆汤D.四君子汤E.玉屏风散【答案】A14、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芍药和五味子的主要意义是A.佐助B.佐制C.调和D.引经E.以上都不是【答案】B15、脱疽中期,患者足背动脉的脉象多表现为A.弦数B.洪大C.微弱D.结代E.绝【答案】E16、《素问·调经论》说“血不足,则A.怒B.喜C.思D.悲E.恐17、上半身前倾坐位听诊更明显的是A.二尖瓣狭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B.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C.主动脉狭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叹气样杂音E.胸骨左缘第2肋间机器声样连续性杂音【答案】D18、阴虚风动可见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皮肤瘙痒【答案】C19、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A.室性期前收缩B.房室传导阻滞C.房性心动过速E.右束支传导阻滞【答案】B20、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A.散寒化痰通络B.理气通阳化瘀C.芳香温通止痛D.益气温阳散寒E.回阳救逆固脱【答案】C21、脓液黄浊质稠,色泽不净者,其病机为A.气血充足B.气火有余C.气血虚弱D.蓄毒日久损伤筋骨E.血络受损【答案】B22、患者,男,60岁。

解表剂-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解表剂-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解表剂-辛温解表小青龙汤【方名】小青龙汤【出处】《伤寒论》【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麻黄(去节,9克)芍药(9克)细辛(6克)干姜(6克)甘草炙(6克)桂枝(去皮,9克)五味子(6克)半夏(洗,9克)【方诀】【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禁忌】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

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

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

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

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

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卷10精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卷10精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患者,男,20岁。

咳嗽伴低热,盗汗,乏力1个月。

X线显示右肺上云雾状阴影。

应首先考虑的是A.原发型肺结核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浸润型肺结核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E.结核性胸膜炎【答案】C2、治疗寒湿腰痛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肾俞B.膈俞C.大肠俞D.腰阳关E.委中【答案】D3、公孙穴位于A.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B.第一跖骨小头前缘,赤白肉际处C.第一跖骨趾关节部,赤白肉际处石成金D.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赤白肉际处E.第一跖骨基底部后下缘,赤白肉际处【答案】D4、下列各项,不属淋病特点的是A.尿频尿急B.尿道刺痛C.尿道溢脓D.排尿困难E.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答案】D5、患者,女,22岁。

月经不调,常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治疗应首选A.足三里.脾俞.太冲B.命门三阴交.足三里C.关元.三阴交.血海D.气海.三阴交.归来E.关元.苎阴交.肝俞【答案】C6、患者,女,40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舌质淡,脉弦。

其证候是A.肝气郁结B.痰气郁结C.心神失养D.心脾两虚E.心肾阴虚【答案】C7、内痔分期的主要依据是A.脱出B.疼痛C.患病时间D.便血E.以上均非【答案】A8、下列哪项不属于桂枝汤证的症候A.头痛发热B.汗出恶风C.苔白不渴D.鼻鸣干呕E.脉象浮数【答案】E9、伤寒杆菌的下列特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沙门菌属D群,G-带鞭毛杆菌B.在水中存活2——3周,在粪便中存活1个月C.消毒饮水余氯每升达0.2——0.4mg时,可迅速致死D.煮沸立即被杀死E.有菌体和鞭毛两种抗原,且均产生相应的抗体【答案】E10、患儿,2岁。

不能言语,精神呆滞,智力低下,发稀萎黄,四肢萎软,口角流涎,纳食欠佳,大便秘结,舌淡胖,苔少,指纹色淡。

其诊断是A.五迟.五软,肝肾不足证B.五迟.五软,心脾两虚证C.佝偻病,心脾两虚证D.五迟.五软,痰瘀阻滞证E.疳证,心脾两虚证【答案】B11、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A.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B.代谢性碱中毒.低血磷.低血钙C.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高血钙D.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血钙E.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钾.低血钙【答案】A12、下列各项,不属中国古代医德思想内容的是A.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的道德准则B.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C.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D.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E.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答案】D13、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A.儿童B.幼儿C.青年女性D.壮年男性E.老年人【答案】C14、四神丸的组成是A.吴茱萸.骨碎补.肉豆蔻.五味子B.肉豆蔻.五倍子.补骨脂.吴茱萸C.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山茱萸D.补骨脂.白豆蔻.吴茱萸.五味子E.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补骨脂【答案】E15、根据情志相胜法,可制约大怒的情志是A.喜B.思C.悲D.恐E.惊【答案】C16、小青龙汤中配伍酸敛的芍药和五味子的主要意义是A.佐助B.佐制C.调和D.引经E.以上都不是【答案】B17、患儿,2岁。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小青龙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炙) 甘草桂枝半夏细辛各9g 上8味,以水2000ml,先煮麻黄,减400ml,去上沫,再下诸药,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止咳平喘。

(主治)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白,苔薄白或水滑,脉浮或弦紧。

副证: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脉弦细、细滑。

(临证加减)1.重剂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用蜜炙麻黄15g,桂枝9g,干姜9g,制半夏30g,细辛6-9g,白芍30g,甘草9— 15g。

寒痰黏稠者,加旋覆花(包煎)、苏子、白芥子各9g,莱菔子30女;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开金锁、生石膏各30g,淡鲜竹沥30ml,象贝9g。

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白天服2次,临睡前服前1次,必要时两煎并工次顿服。

服完2、3剂病情趋向稳定,逐渐减本方剂量,加入益气固体,补肾纳气之品,以资调理,巩固疗效。

有关细辛用量,历代文献有“单味服用不过钱,过量有气闭致死”之说。

但余用到9g无此弊,认为这可能与配适量甘草制之而缓毒。

2.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咳喘:药用麻黄、干姜各3—9g,桂枝3~12g,细辛2—6g,五味子、半夏各4—9g,白芍、炙甘草各3 —6g。

随症加减,每日工剂,水煎服。

治疗期间禁酒;出现呕吐、腹泻、眩晕者停药;孕妇及肝功能不良者禁服;高血压、心脏病、过敏体质、年老体弱者慎用麻黄。

3。

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治喘:30例均属肺寒伏饮型。

病程最短6年,最长40余年。

[四川中医,1996,《12,:3s]4.肺寒饮重,背部冷甚如掌大者,加重干姜之用量;口渴烦躁,咳剧面赤,舌苔黄,痰黏稠而色转黄者,邪从里化热,当轻用姜、辛,加生石膏、黄芩、前胡等清热之品。

5。

黄昏咳喘阵作,宜加盐水炒知母、黄柏;五更咳喘频作,可加黛蛤散、桑叶、菊花,寒温并用,标本兼顾,使寒从外解,火得内平;大便秘结者,酌加郁李仁,火麻仁、瓜蒌仁。

从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使用体会经方之妙

从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使用体会经方之妙

从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使用体会经方之妙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止咳平喘的方剂,也叫做化饮解表汤,可见其主要作用是化饮与解表。

人之咳嗽气喘多为外邪或痰饮而引起的肺气上逆,所以小青龙汤中使用宣散外邪的麻黄、桂枝,配合化痰逐饮的干姜、细辛、半夏等,来温化痰饮,其中麻黄有邪能散,无邪能宣,是该方的主要药。

芍药敛阴和营,与桂枝配伍可以调和营卫。

辛主发散,温以祛寒,故该方多使用麻黄、细辛、干姜等辛热之品,所以能宣通肺气以平咳喘,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属于外寒内饮,表里俱寒者。

方中还使用了固涩药五味子,该药味酸涩,性收敛,和宣通肺气的药物配伍是否会相互制约呢?
五味子收敛固脱,用于肺肾两虚。

小青龙汤中使用五味子首先是用其敛肺滋肾,镇咳平喘;另一个原因是用五味子酸收之力,避免干姜、细辛等辛温之药过于发散而耗散正气,使散中有收,风寒得解、水饮能除而不伤肺气。

五味子具有收敛作用,如果表虚有汗,方中可以加大五味子的用量以加强敛肺作用。

小青龙汤中多辛散温热之品,宜于寒证,凡表里俱热的咳喘或阴虚肺热燥咳者应禁用。

有咳而无饮者,也不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邪 臣:细辛、干姜—消内积之寒饮
白芍味酸微寒—和营养血 制约余药辛散之性
佐:
五味子味酸温—敛肺止咳 防止温燥伤津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
小青龙汤
芍药与五味子的配伍意义
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 《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故:
小青龙汤
——芍药和五味子配伍意义
小青龙汤
组成 麻黄(9g) 芍药(9g) 细辛(3g) 甘草(9g) 桂枝(9g) 半夏(9g)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
干姜(9g) 五味子(9g)
小青龙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水 感饮 风内 寒停 风寒外搏:恶寒发热、无汗、身疼,脉浮 寒饮犯肺:喘咳、痰多而稀 水饮内停:胸痞、干呕 、浮肿
五味子味酸温—敛肺生津 白芍味酸微寒—和营养血
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 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