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_纳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滇池污染前
滇池污染后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纳_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在适当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效果,“1菜大棚相通,比单 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养蘑菇带 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
广东省正在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但部分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 (下图),假如你是该村村长,请你指出该村存在的问题,并对这 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说明依据了哪些原理。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 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 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物种多样性原理 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珊瑚礁生态系统
在澳洲的大堡礁内,仅目前记录 的鱼类就有约1 100种,还有超过 300种的造礁珊瑚,以及无数已被命 名或尚待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藻 类。
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的 位置,他们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 使得珊瑚礁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 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最新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课用)

从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意义、实例三方面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比较。
项目
物质循环再生原 理
理论基础 物质循环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 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实例
无废弃物农 业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生物与环境的 协调与平衡原理 协调与平衡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 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 “杨家将”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变 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若把系统的结构比作计算机网络,分 析三种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工作的可靠性哪个高?
传统生产方式
桑树 甘蔗 饲料 饵料
蚕
丝
糖厂
糖
猪 鱼
珊瑚礁“白化”
系统整体性原理: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产力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 统与社会、经济系 统的关系问题
桑基鱼塘
珊瑚礁与藻类和珊 瑚虫的关系
课堂小结
试分析下列事件可用何种生态工程原理来解释
• 1.畜牧养殖应注意牲畜量不超过草地承载量
协调与平衡原理
• 2.使用堆肥和沤肥法实现生态农业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 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 定性,提高系统生产力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 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 失衡和破坏
“三北”防护林 建设中的问题, 珊瑚礁生态系统 的生物多样性
太湖富营养 问题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 原理
自然-社会-经 济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 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 能原理:分布式优 构从而改善系统功能 于集中式和环式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化学、土壤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达到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目的。
首先,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生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长,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其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建设湿地、生态水系等措施,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土壤的保护和改良。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土壤的保护和改良,通过合理的植被覆盖、土壤保护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最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了环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生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整体性,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各项生态工程项目,实现各项生态工程项目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总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达到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目的。
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环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是指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调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生态工程设计和实施的理论依据。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生态工程在实施时需要充分运用这些原理,合理配置资源和能量,促进物质循环和能源流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第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由自然驱动和人为干预相结合。
生态工程旨在通过人为干预修复和改造受损的生态系统,但过度依赖人为干预可能导致不可持续甚至逆转的效果。
因此,生态工程应当与自然驱动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恢复和修复能力。
例如,在河流生态修复中,可以通过湿地的自然净化能力降解有毒有害物质,促进河流水质的改善。
第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综合性和系统性。
生态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生物学、地理学、水文学、土壤学、环境工程等,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生态工程设计和实施时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决策。
同时,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不能局限于局部问题的解决,必须将系统性思维渗透到生态工程设计和实施中。
第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既要满足当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需要,又要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设计和实施时应当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恢复能力。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工程,才能保证长期的生态稳定和环境可持续。
总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由自然驱动和人为干预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理,生态工程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
5.1_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堂练习
3.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 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 原理是( C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4.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A )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Fra bibliotek无废弃物农
业——我国
古代传统农
业的辉煌成
就之一,是
生态工程最
早和最生动
的一种模式。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理论基础: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单一的樟子 松林被松毛 虫害死
食物链短而 单调,缺少 松毛虫、天 牛的天敌。
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珊 瑚礁维持的很好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理论基础:生 物与环境的协 调与平衡
课堂练习 5.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 D ) A.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达到生态效益 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B.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防治环境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 C.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 步发展 D.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 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 效益的同步发展
例: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⑴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理论基础:分 布式优于集中 式和环式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 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 功能的目的。 理论基础:整体功能 ⑵系统整体性原理 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在适当的比例关系,只 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 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效果,即“1+1>2”。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概念
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 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 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 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2)从上面正面和反面的实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 论?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吗? 只有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才 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生物多样性的 破坏有人为因素,而且往往作用巨大。 • 物种多样性原理: 要求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是物种多 样性程度高,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以保持生态平 衡。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资料分析2:
讨论: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2.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 例吗?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1、“石油农业” ?
概念: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
•理论基础是:必修课中学习过的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
组、元 成O S 生 N 本 物、 体P 素 的 基 C 、 H 、 、
生 物 群 落
反 复 循 环
无 机 环 境
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 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 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无废弃物农业----通过积极种植 能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 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 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 河泥、炕土、老墙土等,采用 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 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 田中,改善了、K)循环利用。
的
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得石油、煤、天然气作 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课件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比较项目
生态工程
基本原理
生态学、工程学
调节机制 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
与环境的关系
协调
主要能源
太阳能
生物多样性
得到保护
传统农业 工程学 人为调控 破坏环境 化学能
减少
2.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 (1)生态经济的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 代满足其需要的经济,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 态工程。 (2)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涉及的学科知识有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等。 ②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等。 ③面临的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 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 产力。 ④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⑤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答案:D
2.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看,“生态经济”就是( ) A.无废料生产、无生态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 B.为了优化和重建自然生态的经济投资 C.先恢复生态环境,再发展经济的发展计划 D.为了更快发展经济的生态资源利用
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 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生态农业常见类型 (1)桑基鱼塘模式。 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 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如下图所示:
(2)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 该生态系统利用农作物发展养殖业,利用废弃物实现物质的循 环,保证能量的多级利用,如下图所示:
4.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比较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含义: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
区域小循环 _________________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 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效果。 (2)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 (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 生物量 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____________提高系统 生产力。 (2)实例 ①反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 没有一条昆虫与其灭天敌相生相克的 食物链 ____________,使得松毛虫肆虐一时。 珊瑚虫 ②正面:由__________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 瑚礁区。物种繁多,系统稳定。
核心要点突破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 础
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 及其对系统稳定 和发展的影响
实例
物质循 物质循 环再生 环 原理 物种多 生态系 样性原 统的稳 理 定性
无废弃物农业
“三北”防护林建设 生物多样性程度 中的单纯林问题,珊 高,可提高系统 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 的抵抗力稳定性 多样性问题
2.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 少消耗 可持续 ___________、多效益、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二、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的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 生产原料 废弃物 _____________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
知能过关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标解读』1、知识方面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能力方面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网络构建』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工程原理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5)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答案: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整体性经济社会系统学和工程学功能比例关系之和『重难点归纳』一、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喂蚕,蚕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饲料,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促进鱼生长;甘蔗可榨糖,糖渣喂猪,猪的排泄物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
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农业”的要求。
二、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
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何谓“石油农业”?“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
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五、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沼气工程?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
沼气工程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的能源来源问题,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创造了新的生态产业,如沼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促进了以农牧结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的综合发展。
目前沼气工程存在的问题有:北方地区沼气产气在冬天不稳定,需要加热;沼气的一次性投资较大,相当部分的农民财力有困难;对沼气的研究较薄弱,例如,对发酵过程中有关微生物及一些酶的研究。
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沼气工程的推广。
『复习策略』本节内容需重点掌握生态工程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应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其中前四个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例题剖析』【例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C【例2】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不属于()A.生态经济 B.循环经济C.生态工程 D.生态农业【解析】本题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产下产生的生态农业中物质的多级利用,本题强调的是生产模式,生态工程与该模式有一定关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
【答案】C『限时训练』一、基础训练:1.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
这个事实说明了()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C.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2.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理性原理4.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以上都不是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6.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 D.②③④7.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A.控制人口 B.节约资源C.保护环境 D.先污染后治理9.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多C.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10.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B.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12.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正确的观点是()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B.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展耕地面积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3.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原理14.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5.对生态农业的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C.实现“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生产模式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16.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符合的原则是()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B.使产出和输人的物质达到平衡C.尽量减少生物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17.使用农药一般不会引起()A.土壤污染 B.水体污染C.农产品污染 D.害虫产生抗药性18.在物质循环上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是()A.湿地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19.某牧草的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
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害虫过度繁殖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C.食物链被破坏D.害虫产生变异新类型20.据报导2000年5月在舟山群岛海域发生的“赤潮”,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根本原因是()A.海水综合治理差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D.水土严重流失,大量红壤流入海水21.(多选)我们的祖先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使我国的土壤维持了几千年的肥力,其实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诀窍在于( ) A.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B.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C.采集某种特殊植物,将其根茎叶加水一起捣碎榨汁,作为肥料D.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法,把有机物转变为有机肥料22.(多选)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A.少消耗 B.多效益 C.可持续 D.多投资23.(多选)下列属于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而建立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是()A.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B.防风固沙生态工程C.水源涵养生态工程 D.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工程24.(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公认的三大环境问题的是()A.酸雨 B.臭氧层衰竭 C.人口急剧增长 D.温室效应二、能力提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