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震 1)剧烈地壳运动,极短时间、释放能量 2)相关概念 A震源:地下岩层断裂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快于横波达地表) 4)震级 A能量释放的大小 B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C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5)烈度: A破坏程度 B等震线 C除与震级有关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有关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离震中越近、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7)两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80%地震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集中15% C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多地震国家
7)海浪: A近岸浅水带 B波浪能量较高,搬运较粗砂砾;潮流流 速较慢,搬运物粉砂和淤泥
4、沉积作用 1)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搬运能力下降,物质堆积 2)流水: A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分别是砾石、粉砂、黏土 B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风 A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B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方向)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驱动力。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6)海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大陆板块要古老些 7)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8)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3、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 1)褶皱 A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形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系 C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从两翼到中心岩层变老 常成山岭
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水面以下200米到地面以上100米,“生物膜” 二、内部圈层 1、二个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 A33千米 B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古登堡界面 A2900千米 B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1)很薄的固体外壳 2)平均17千米,大陆33千米,海洋6千米 3)上层硅铝层(花岗岩),下层硅镁层(玄武岩) 4)硅铝层广见大陆,大洋很薄甚至缺失;硅镁普遍存在 3、地幔 1)固态,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2)上地幔和下地幔 3)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岩浆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4、地核 1)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 2)内核,固态、极高温高压下结晶的铁镍合金
2013复习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已排版)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目标】(凡事都要有个目标,要求不高,认真做,你一定能达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3.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别及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找矿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
【自主学习】复习本节课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准备自查自纠。
【自查自纠】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由图中A 、B 、C 三部分组成。
2、岩石圈的结构:图中字母D 表示 ,它包括A 和E 以上的地幔。
2、利用以下词语及若干箭头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 ;改变了地表的 ,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和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针对训练】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② B .③ C.④ D .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I ——① B.Ⅱ——③ C .Ⅲ——⑤ D .⑥——I 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 、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4.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B 、A .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 、C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6.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人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沉积岩7.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状第1课时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岩石圈【教材剖析】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两个大效果。
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第三,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这是本节重点。
第四,从〝进程〞来看,需求掌握转化的终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进程构成〝循环〞的看法。
【教学目的】1.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岩石圈的范围。
2.运用表示图说明地壳外部物质循环进程。
【重点难点】岩石圈物质循环表示图的判读【学情剖析】有些先生的空间想象才干和读图才干都是比拟差的,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增强先生读图才干的培育,以及知识关于实践现象的剖析。
【教学方法】效果引导法、讨论法、指点先生自学法、学案导学法等。
【教学进程】〖情境导入〗经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微观的看法,知道了宇宙环境关于地球的构成和开展来说特别重要。
但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开展的直接要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
因此,从本单元末尾我们就进上天球自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多媒体展现学习目的,强调重难点〕。
〖导学方案〗一、地球外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外部圈层[1]读教材P25〝地球的圈层结构表示图〞,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区分由哪些圈层构成?[教员提示]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读教材P26〝地球外部圈层结构表示图〞,思索:〔1〕地震波在地球外部传达能否均一?〔2〕两个不延续面区分是什么?说说地球外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2、岩石圈的结构[3]读〝岩石圈结构表示图〞,说出岩石圈的结构。
[教员提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局部和地壳共同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4]读〝地壳结构表示图〞,说一说地壳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5]绘出复杂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表示图〔注明: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岩石圈、莫霍面、古登堡面〕。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基本特征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基本特征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基本特征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只是整个地球的皮肤,地球内部才是我们了解地球的真正奥秘所在。
岩石圈试题汇总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反馈训练知识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可通过地震波间接测得。
据此回答1~3题。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A.下地幔B.内核C.外核D.软流层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岩石圈中部5.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6.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岩)等名贵建材已用于普通家庭的装潢。
据此回答7~8题。
7.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变质岩8.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下图表示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9~10题。
9.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10.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11.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12.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2022年学习材料

2.不连续界面-深度-km-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分界意义-莫霍面-1733-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或6 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面-2900-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3.图解地球 圈层结构-大气C色-、大气上界-武圈文-地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4.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千米)-120-80-高层大气-上冷下热--60-高空对流-40-平流层-少-对 层-9--100--50-100温度(℃)-特别提醒:在平流层27千米的高空有若干臭氧层,它可以吸收紫-外 ,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核心解读-重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硅镁层(整续物布、海底地光内-硅铝层-密度约2.70g/cm -呈不连续分布,在海底缺失-地壳-莫霍界面(均深17km-各种岩石组成上地幔-岩石圈-顶层-均深60km态-软流层(岩浆源地)-S、P波均通过-深约250-1000km-深1000km】-铁、镁硅酸盐》-下地般 温度、压力增大-接近液态-古登堡界面-S波不能通过-均深2900km-P波通过-外核-但P波减速-地核-铁 镍为主-深5000km-内核-特别提醒:岩石圈和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的,但范围大小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 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重难点2-如何理解生物圈的特殊性及其与其他圈层的关系-生物作为自然环境的有机成分,形成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 结构一生物圈。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地壳-的上部,厚度约为20千米,其核心部分为地面以上10 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三个圈层相比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生物圈是有 命存在的圈层,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无机环境;②生物圈的范围与其他圈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 分明;③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因此, 物圈的组成与结构和其他三个圈层相比最为复杂。生物-圈寓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中,离开了它们,生物圈将不复 存在。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圈层才能紧密相连。
地球的圈层结构

平均为17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地幔
岩浆的发源地: 上地幔的软流层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 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 位置: 组成: 铁和镍
地核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 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 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 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防御措施: 躲在坚固的家俱下面,切勿逃跑。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
氧
问题:
低层大气中各种成 分有什么作用?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阅读P26-27图文,并讨论归纳对流层、平流 层的特点。
对流层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现象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 的主要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纵波:传播速度 快, 能通过三态物质 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横波:传播速度 慢, 我们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断地球内部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是地球的坚硬外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
位置: 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
平流层
电离层在哪一层大气中?有什么作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冰川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 海洋水 地 球 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 1 :海洋、河流和 问题 2 :一个体重 50 河流水 上 大气水 球淡水储量的 0.3% , 的 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 千克的学生,体内含 地表水 湖泊水 水 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 的 3/4 水 千克。 。 陆地水 生物水 十万分之七。 地下水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下: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破碎易被侵蚀,成谷。 向斜:槽部受挤压紧实不易被侵蚀,成山。
⑵断层: 岩层断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上升一侧形成断块山,下沉一侧形成平原谷地。
泰山 华山
①表示大巴山,②表示秦岭山脉,③表示 渭河谷地或关中平原,④表示黄土高原。
⑶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思考:地球内 部圈层依据什 么层?分成几 层?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来进 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横波:传播速度慢 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2、地震波分为 纵波:传播速度快 可以在固、液、气三态 物质中传播 地震时陆地上人先感觉到上下晃动,然后感 觉到左右晃动。船上的人直感觉到上下晃动。
地壳 1、依据地震波的变化将 地幔 莫霍面 地球内部分为: 地核 古登堡面 地壳为一连续圈层,由岩石组成。
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在地幔 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 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分为内核和 外核。 2、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上部的地 幔部分组成。
3、变质岩: 形成: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 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常见岩类:见课本。 A岩浆岩 B沉积岩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C变质岩 ③ B ② ①冷却凝固 ② ③ ②风化、侵蚀、 C A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④ ① 岩浆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黄 果 树 瀑 布
板块构造学说: 生长边界:张裂作用 1、边界: 消亡边界:碰撞作用 2、形成的地貌: 生长边界: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中脊) 陆、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 消亡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 )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题干信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 大”说明贝加尔湖岩层断裂下陷且还在不断的下陷。
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
自( D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返回导航
5.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与 地壳 主 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 地壳
6.地核:古登堡界面 到地心之间,厚度约3400千米, 可分为 外核 和内核。
D.页岩、砂岩、石灰岩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
形成的岩石(
C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变质岩
重 熔 再 生 变质作用
岩浆
岩浆岩
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方法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 岩浆。
图表信息:图中湖泊为南北狭长的形状,由形状可推知该湖 泊的成因为岩层断裂下陷集水而成的;湖泊附近的等高线在1000 米左右,除湖泊西南部地势较高外,周边较低,说明该湖泊不是 堰塞湖,湖不是河流改道形成的。
[试做答案] (1)________ (2)________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地球
外部 水圈 自然 圈层 生物圈 地理
环境
地球 地壳 岩石圈 内部 地幔 圈层
地核
高考总复习·地理
(2016·徐州模拟)如图是地球圈层间 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序号依次是( C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大陆地壳: 双层(较厚)
大洋地壳: 单层(较薄)
地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4.地幔:介于 莫霍界面 和 古登堡界面 之间,厚度约 2800多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 ,是岩 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幔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高考总复习·地理
(2011·全国大纲卷)读下图,完成下
4000
纵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
5000 6000
内核 外核
岩石圈 岩石圈 = 地壳 +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3.地壳:(范围:地面到 莫霍界面 之间,平均厚度
为 17千米 ,组成:由 岩石 组成)
莫霍界面
地壳
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 较厚 ,
大洋部分 较薄 。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
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 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 移和弯曲变形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喷 出 岩
侵 入 岩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③类岩石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 石变成③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
固结成 岩作用
搬运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沉积物变为岩石的过程,应为固 结成岩作用;②为搬运作用;③为岩石变为岩浆的过程, 应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 程,应为岩浆活动。故C项正确。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为岩浆岩,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⑶.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间、圈层间的物质交换和能 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环境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喷 出 岩
侵 入 岩
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②是沉积岩, 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 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
图中④是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玄武岩属 于岩浆岩,因此D项正确。石灰岩和砂岩属于沉积岩,A、 C项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B项错误。
岩
外力作用
浆
岩
冷 却 凝 固
重熔再生
变 质 作 用
变 质 岩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考点二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18·高考全国Ⅲ卷)贝加尔湖(见下图)是世界上最深 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 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返回导航
1.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 地震波 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 球内部大致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 、地幔 和地核 。
地震波
地壳
地幔
速度快, 能在固、液、气介质中地传核播
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0
17
千 1000
米 2000
36
横波
9 12 15
32080000
2.岩浆岩:
(1)形成过程: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
带 侵入
地壳上部或 喷出地表 ,随着温度、压力的变
化(,2)冷常却见凝的固岩浆岩:而花形岗成岩岩浆岩、。玄武岩 。
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 玄武岩等
侵入
3.沉积岩: (1)形成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 晒以及生物作用下,又经过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形 成沉积岩。 (2)常见的沉积岩: 石灰岩 、 砂岩 、 页岩 、 砾岩 。 (3)沉积岩中可以找到 化石 。
外核
古登堡界面
内核
地心
(2015·天津联考)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 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6~7题。
B 7.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 核与外核交界
比喻记忆
考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岩浆岩 、沉积岩 和 变质岩 三大类。
3.变质岩:(1)形成过程:地壳中原有的岩石,
在 高温 、高压 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
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
(2)常见的变质岩: 大理岩 、 板岩
、 片麻岩 。
目标检测 1.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D
Hale Waihona Puke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