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百闻成语四字词语

百闻成语四字词语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释义:听到的再多,也不如亲眼看到。
比喻听到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的事情更确实可靠。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ai wen bu ru yi jian。
出自《后汉书·祢衡传》:“多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
”近义词有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反义词有不足为凭、道听途说。
百闻不如一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亲眼见过。
百闻不如一见是由后汉书的话语。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的情况更加真实可信。
出自东汉末年名士祢衡。
《后汉书·祢衡传》记载了祢衡与孔融的一段对话。
孔融称赞祢衡:“先生之誉,譬如河水清,雷鸣山更幽。
”祢衡立刻回答道:“未若朝露,去而益彰。
”意思是说,你这么好的评价,就像早晨的甘露一样。
又像雷鸣一般在幽暗的地方让人感到更加的阴森可怕。
孔融听完后大笑起来。
因为他明白,其实祢衡并没有真正见过孔融的美德,所以只是听过而已。
只是听得多了,才会觉得像这样的好。
就像吃东西,吃的次数越多,你的嘴巴也就会越叼,吃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好。
同样,我们听到的东西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经常听,那么耳朵里也会慢慢积累很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这样的机会。
我们总是埋头苦干,却忽略了,机会也是需要我们自己把握的。
正如祢衡,有机会发表,但是他却放弃了。
他不能体会别人对他的认可。
另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来历: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的国都,却被卫灵公关在宫内,弟子们都急得哭了起来,孔子知道原因,便对弟子们说:“诸位不必担忧,我曾经听说,看过的人不如听过的人多。
今天我们即使被卫灵公关在宫内,但是我还是愿意前去见他,因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些事情即使我亲自看见了,却仍然不知道。
”后来便引申为“只亲眼看见不如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不如亲身经历”,并且引伸到一切学习上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至今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清代。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百闻不如一见’,姐姐不知道吗?’郑太太道:‘虽然如此,要叫我在外头和我老爷说话,总得讲究礼节才是,你们大约是记错了,我并没有见过大帅的面,就能识得他呢?’”《增广贤文》中有言,行路难,不在水深,有口无心。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读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成语造句: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
反义词:道听途说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成语繁体:百聞不如一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成语形式:6字成语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接龙:
见鞍思马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见机而行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财起意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见机而作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见弹求鸮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摘要:1.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2."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及其来源3.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4.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价值正文:一、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言韵味。
它们言简意赅,寓意丰富,通常包含着古代的文化传统、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还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二、"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及其来源"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意思是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
这个成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亲身经历,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强调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不能轻信传闻。
2."亲身下河,才知道水深水浅":意味着只有亲自尝试,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强调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差距,告诉我们要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价值在现代汉语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写作、演讲和日常交流等。
它们可以使语言表达更简洁、生动,同时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通过学习和使用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及其他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都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表达。
它们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亲身体验,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
百闻不如一见 造句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很多次也不如亲身经历一次。
比如说,你也许听说过很多关于某个地方或某种经历的描述,但直到你亲自去那个地方或经历那种事情,你才能真正理解那种感觉。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如下:
1、这本书我读了很多次,但百闻不如一见,我想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
2、我经常听说这家餐厅,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亲自来一次才能真正评价它的食物和服务。
3、我对那个古老的城市已经听得很多了,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我想我需要在那里住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了解它。
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和成语。
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赵充国。
这个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主人公赵充国是谁?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1] ,西汉著名将领。
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李广利出击匈奴,率领七百壮士突出匈奴的重围。
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长史。
汉昭帝时,历任大霍光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
汉昭帝死后,参与霍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
后任蒲类、后、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汉宣帝用他的计策,平定羌人的叛乱,并进行屯田。
第二年,诸羌人投降,赵充国病逝后,谥号壮。
百闻不如一见的用法

百闻不如一见的用法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的用法是指亲自亲眼目睹所见到的事物,比通过听说或者阅读来了解的要更加深刻和可信。
它可以用来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也可以用于表达对谣言、传闻的怀疑和不相信。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听说过很多关于那个地方的好处,但直到我去亲自旅行才发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2. 这个表演实在太精彩了!视频录像只能给你看大概,百闻不如一见,你一定要去现场看一次!
3.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流言蜚语,因为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当你亲自调查了解后才会有真相。
4.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媒体报道,但是也要谨慎对待,毕竟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还是应该亲眼目睹才能真正了解事实。
5. 他一直对这个项目存有疑虑,觉得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决定亲自去考察一下,看看是否真的值得投资。
百 闻 不 如 一 见

拼音
bǎi wén bùrúyījiàn
简拼
bwbry
近义词
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
道听途说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解释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用法
主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例子
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英文翻译
seeing is believing.
谜语
最佳的调查方式
成语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
出处: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
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释义: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见的再多也不如亲身实践一次。
典故: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
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不久之后,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
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意思: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1、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2、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3、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4、我生平第一次过三峡;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6、听说“鸟巢”很雄伟壮观,这次去看了一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7、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8、虽说可能难以置信,但真有一条蛇长着两个头的?是我看见的,百闻不如一见。
9、对于那些来中国看比赛的老外来说,这场旅行和对这个国家的感知,一方面说,绝对能使他们得出一个“百闻不如一见”的结论,那就是这个古老的国度正在逐步的走向现代化,经济急速发展。
10、视觉的形象最具体,最鲜明,最生动,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
11、除所有形式的自由言论某种程度上就是努力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