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点洪涝灾害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洪涝灾害是指因降雨量过多或河道堵塞等原因而引发的水灾。

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洪涝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

首先,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降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降雨过多,超过地表和地下水的容纳能力时,水就会积聚和涨水。

另外,雷雨暴雨和台风等天气现象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其次,地质条件也对洪涝灾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地势低洼,河道狭窄或河床抬高,都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洪涝灾害有所影响。

例如,过度开发土地、建设水库等都会改变水文地质条件,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水会对农作物和土地造成严重的损害。

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无法生长,这对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造成了重大影响。

其次,洪涝灾害还会导致道路和桥梁的破坏,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洪水进入居民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引发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减轻和预防洪涝灾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人们可以建设水库和调节闸门来调节洪水的流量,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损失。

第二,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地区的高密度建设和密集的人口活动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因此,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雨水花园可以帮助排出大量的雨水。

第三,保护湿地和河道。

湿地和河道是自然界的天然水库和调节器。

通过保护湿地和河道,可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和影响。

第四,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气象卫星、水文站等监测设备,可以提早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总之,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知识。

希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提高对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轻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损害。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概述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于降水过多或者河水湖水泛滥等原因,导致土壤水分过饱和,地面无法及时排水,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的一种自然灾害。

下面我将对中国的洪涝灾害进行概述。

中国洪涝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东北、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是我国洪涝灾害高发区。

东北地区由于受到台风、冷涡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降水量较多,加上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

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台风、季风等气候系统的影响,雨量较为充沛,加上地形复杂,易造成洪涝灾害。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流域,河湖密布,水利设施发达,但也由于雨量集中、地势平坦等因素,使得该地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

珠江流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也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较易发生洪涝灾害。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山多河险,山洪、浸润洪水等较为常见。

洪涝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农田造成重大损失,洪水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栽种农作物的大量劳动和资金化为乌有,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收入。

其次是城市生活受到影响,洪水淹没低洼地区,水浸入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导致交通瘫痪、供水中断、电力短缺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长期积累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等其他灾害的发生。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完善防洪设施。

在重点洪涝地区加强了堤防、水闸、水库和排涝设施的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

其次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中国气象部门建立了全国各地的气象站网和雷达监测网,同时加强了对洪涝灾害的预警和预报能力,在灾前能够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另外,加强洪涝灾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灾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支持,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和人力支持。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什么是洪涝灾害

什么是洪涝灾害

什么是洪涝灾害
洪涝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

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什么是洪涝灾害,请各位认真阅读下文。

什么是洪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

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人民大规模的迁移;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的改变和栖息地的变迁,从而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野鼠有的被淹死,有的向高地、村庄迁移,野鼠和家鼠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洪水淹没村庄的厕所、粪池,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败,引起蚊蝇孳生和各种害虫的聚集。

洪涝灾害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可造成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大量漂浮物及动物尸体留在水面,受高温、日照的作用后,腐败逸散恶臭。

这些水源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增加,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内容由提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一、洪涝的定义洪涝是指由于降水量过大或者河流湖泊水位升高,导致土地和道路被淹没的自然灾害。

这种灾害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洪涝的原因1. 降水过多:如果一段时间内降雨量过大,会导致水流无法迅速排出,使得土地淹没。

2. 河流湖泊水位升高:长时间的降雨或者多个河流汇聚会使得河流水位升高,超出河堤容量。

3. 雪水融化:春季雪水融化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河流水位升高。

4. 海啸或台风:海啸或台风过后,会有大量的海水倒灌至陆地上。

三、洪涝的危害1. 经济损失: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城市、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

2. 生命财产安全:洪涝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房屋倒塌、车辆被冲走等危险情况。

3. 恶劣影响:洪涝会导致水质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卫生隐患。

四、洪涝的预防和减灾措施1.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排水设施,提高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

2. 防洪治理措施:建立健全防洪工程,修筑堤坝、河道整治等举措。

3. 增加预警设备:提前预警和发布洪涝信息,提醒民众做好应对准备。

4. 水域规划:合理规划河流、湖泊的规划,避免低洼地区的开发。

五、洪涝的救援和修复1. 紧急救援:洪涝发生后,要及时组织抢险救援,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恢复重建:洪涝过后,要尽快开展清淤、修复设施等工作,使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

总结: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必须采取预防和减灾措施,提高人们的抗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洪涝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知识:洪涝灾害危害有多大?怎么防止

自然灾害知识:洪涝灾害危害有多大?怎么防止

自然灾害知识:洪涝灾害危害有多大?怎么防止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洪涝灾害的危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等原因造成河流或河道水位急剧上升,进而引起河岸溢出,造成周围低洼地带的大面积淹没。

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洪涝灾害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涨水可能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和桥梁被冲毁,人员被困等情况,导致人员伤亡。

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由于洪涝灾害导致的生命减少的情况。

2.财产损失严重洪涝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也非常严重。

洪水可能会摧毁房屋、围墙和农田,使畜牧业遭受损失。

河流和道路的冲刷还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整座城市需要进行重建,这对当地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3.灾后重建工作困难洪涝灾害发生后,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维修、住房和公共设施等。

然而,由于灾后重建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在恢复重建中遇到种种困难也不可避免。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防范洪涝灾害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河流和河道的规划和建设,人们可以使洪水有更多的容量,降低洪峰流量,以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可以利用河堤防护和涵洞等措施来提高防洪能力。

2.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洪涝灾害预测技术正在逐步提高。

通过加强水文监测工作,可以及时掌握河流的水位、流速和流量等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从而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此外,建立流域洪涝灾害的智能预警系统,可以及时预警,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3.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和当地政府对洪涝灾害的认识和理解,是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必不可少的一环。

应切实加强公众和政府部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洪涝灾害应对能力,并加强民主管理,建立流域管理制度。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1)暴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

(2)干旱:长时间降水稀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3)台风:强大的气旋风暴,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寒潮:冷空气迅速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对农业、交通等产生不利影响。

2、地质灾害(1)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能引发房屋倒塌、山体崩塌等。

(2)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3)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3、水文灾害(1)洪涝:河流、湖泊水位上涨,淹没陆地。

(2)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巨大海浪,袭击沿海地区。

4、生物灾害(1)蝗灾:蝗虫大量繁殖和迁徙,破坏农作物。

(2)鼠灾:老鼠数量过多,传播疾病,破坏农田和仓储。

二、自然灾害的成因1、自然因素(1)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如地震、火山活动。

(2)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3)地壳运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风险。

(2)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减少,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可能性。

(3)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在地震带上建造高层建筑,可能加重地震灾害的损失。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受伤。

2、财产损失毁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破坏农作物,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生态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社会影响引发社会恐慌,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地震监测仪等,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

洪涝干旱知识点总结

洪涝干旱知识点总结

洪涝干旱知识点总结
一、洪涝
1. 定义:洪涝是指在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地表和地表径流系统所能承受的能力,导致地面积水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2. 形成原因:洪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降水过多、地表排水不畅或者河流水位上涨等因素造成的。

3. 影响:洪涝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包括农田被淹、道路交通中断、建筑房屋受损、城市排水系统失灵等。

4. 防范措施:预防洪涝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库、加固堤坝、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等,同时也需要加强天气监测和预警系统。

5. 救灾措施: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应及时组织救援队伍,转移受灾人员,并提供相应的救灾物资和援助。

二、干旱
1. 定义:干旱是指长时间内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植被枯竭、土壤干裂、水资源匮乏的自然灾害。

2. 形成原因:干旱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环流异常、水蒸发过大等。

3. 影响:干旱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包括粮食作物减产、草原退化、水资源紧缺等。

4. 防范措施:预防干旱需要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节水型农业等。

5. 救灾措施:当发生干旱灾害时,需要采取紧急供水、救助受灾群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措施来应对。

综上所述,洪涝干旱是地球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了解其知识点对我们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至关重要。

同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自然资源也是预防洪涝干旱的关键。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减轻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洪涝灾害
7.1 洪水
1、什么是洪水?什么是洪涝灾害?(掌握)
①当江河湖海所含水体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超过常规水位时的自然现象,就称之为洪水。

②洪涝灾害通常是指由于大气降水偏强,致使江河湖海水量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它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中国的“大禹治水”和西方的“诺亚方舟”传说,可能表明史前时期,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次历史性的、全球性的大洪水,几乎毁灭了刚刚萌芽的人类文明。

(了解)
7.2 洪水的形成
1、水圈的构成?(熟悉)
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共同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2、各种水体所占的比例如何?(了解)
海洋是水圈的主体,大约97%的水在海洋中,在剩下的3%的水中,77%储存在冰川里,22%为地下水,而河流、湖泊中的水则占不到1%。

3、什么是水循环?(掌握)
①海陆表面的水分由于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②在适宜的条件下水汽凝结发生降水,其中大部分直接降落在海洋中,另一部分水汽则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③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者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返回大气,或者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注入海洋,抑或通过河面和内陆尾闾湖面蒸发再次进入大气圈。

1、河流的定义?(了解)
①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做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

②河流是在一定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通道,是河槽与水流的总称。

2、什么是水系?什么是流域?(了解)
河流是输水输沙的通道,水系是河流的集合,流域是河流的集水区域,不同流域的分界线被称为分水岭,地形上一般为山脊。

河流、水系与流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共同影响着河流洪水的形成过程及其产生、汇集和泄洪规律。

3、发育成熟的天然河流一般分为几段?(了解)
发育成熟的天然河流,一般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4、什么是河流的坡度?在河流的上、下游坡度有什么特点?(了解)
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河床的坡度,坡度是一段河床的垂直落差(米)与水平距离(千米)的比值。

河流河床的坡度上游较陡,下游较缓,在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坡度最小。

5、世界的五大河流分别是?(了解)
亚马逊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和黄河。

6、读图6-6和图6-10分析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与什么有关?(掌握)
(1)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与河水的流速和物质颗粒的大小有关。

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物质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搬运
(2)河水搬运泥沙的能力与河水的流速、流量有关。

河流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的搬运能力不同。

非汛期:河流流量小,流速也较低,河水输沙能力下降,颗粒较大的泥沙便会在河床上沉积;汛期:河流流量大,流速高,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泥沙则会被冲走。

7、什么是冲积平原?(了解)
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因流速减缓而逐渐形成的平原就叫做冲积平原。

世界上绝大多数平原都是冲积平原。

8、为什么说洪水在冲积平原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
汛期洪水流量大、流速高,具有较高的携沙能力,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或冲溃堤防泛滥时,河流比降急剧减小,流速减缓,所携泥沙便会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冲积平原。

1、什么是洪水三要素?(在下图中填出)(掌握)
洪峰流量(或洪峰水位)、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或洪水过程线)称为洪水三要素,用洪水过程线来表达这三个要素。

洪峰流量:一次洪水过程中通过某一个测站断面的最大流量(简称“洪峰”),单位是m3/s;
洪水总量:一次洪水过程通过河道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洪水总量等于洪水流量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
洪水历时:河道某断面的洪水过程线从起涨到罗平所经历的时间
2、什么是洪水频率、重现期与洪水等级(会分析图6-13)(掌握)
(1)洪水频率:一般指洪水特征值(如洪峰流量等)出现的累计频率。

(2)累计频率:在多年时期内,洪水特征值等于或超过某定量指标可能出现的次数,也可折合成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概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倒数即为“重现期”(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

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频率低;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频率高。

(3)洪水重现期:是指洪水特征值(如洪峰流量或时段洪量)大于或等于一定数值,在很长
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

是累计频率的倒数
特大洪水重现期长;一般洪水重现期短
(4)洪水等级
洪水等级是衡量洪水大小的标准,也是确定防洪工程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

洪水频率和重现期是衡量洪水量级的指标之一。

3、百年一遇的洪水指的是什么?(了解)
是指大于或等于这样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每百年出现一次的可能性。

4、洪水分为哪几类?(了解)
(1)按洪水的成因: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
(2)按洪水发生的时间长短:突发性洪水、渐发性洪水
(3)按洪水发生的流域范围:区域性洪水、流域性洪水
(4)按发生的地区:山地丘陵洪水、平原地区洪水、滨海地区洪水(由天文大潮、台风暴潮以及海啸等造成的)
(5)按洪水重现期:常遇洪水(小于20年一遇)、较大洪水(20~50年一遇)、大洪水(50~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大于100年一遇)
5、什么是冰凌洪水(了解)
冰凌洪水,又称凌汛,是地处较高纬度地区河流的特有水文现象,是指由于大量冰凌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壅高,而当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所形成的洪水过程。

在我国,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河道的宁夏、内蒙古、山东河段,以及松花江哈尔滨以下河段。

7.3 洪水灾害
7.3.1 洪水灾害系统
1、与洪水灾害发生有关的三个因素是什么?(掌握)
①诱发水灾的因素,如暴雨、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
②存在受危害的对象,如受洪水淹没而遭受损害的人及其财产;
③人的防御和抵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