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含答案研究》模拟(华师)

合集下载

福建师范大学9月《小学科学教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20

福建师范大学9月《小学科学教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20

福建师范大学9月《小学科学教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20福建师范大学9月《小学科学教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国家级教学目标的是()A.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培养学生的教育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B. 坚持以教材为依据,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C. 坚持以知识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 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 下列科学活动的类型中,既属于探究性活动又属于观察性活动的是()A. 用显微镜观察树叶上的细胞结构B. 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C. 制作模型进行科学实验D. 进行科学探究并收集实验数据3. 小明在草地上运动时,会感到很累。

下列说法中,最有可能是小明肌肉出现的问题是()A. 肌肉适应性增强B. 肌肉疲劳C. 肌肉力量增加D. 肌肉发达4.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健康生活理念的是()A. 每天晚上睡觉前吃一顿丰盛的晚餐B. 每天坚持户外运动C. 晚上睡前用手机学习D. 饭前用水漱口,然后立即进食5. J·J·汤普森和赫鲁晓夫发表的标志人类历史性突破的科学实验试验核武器在()A. 北极B. 赤道C. 南极D. 中经线二、填空题1. 法拉第电磁感应的重要方程式是“电动势E =”答:E = -ΔΦ/Δt2. 乔治·西门子发明的重要设备是“电动机”三、判断题1. 在电路中,电场线从正极指向负极。

()答:错2. 核反应堆爆炸后会产生核辐射。

()答:对四、解答题1. 火山爆发时,经常伴随有熔岩流的流动,请用文字描述熔岩流的特点以及由火山爆发引发的其他自然灾害。

答:熔岩流是一种由岩浆在火山口流动时形成的物质流。

它具有高温、高速、高粘度的特点。

在火山爆发期间,岩浆会喷发出来,顺着山体向下流动。

熔岩流会烧毁沿途的植被和建筑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火山爆发还可能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如火山灰喷发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火山爆发还可能引发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引发的洪水等等。

2023年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年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练习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教育模拟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热烈地追求和探索知识与真理,体现了科学教育旳()A. 客观性B. 理智性C. 实践性D.精确性答案:B2. 人旳认知构造旳主观部分可分为知识构造、能力构造和()构造。

A. 价值规范B. 科学C.道德准则D. 人文答案:A3.通过参与观测对象旳活动而到达观测目旳旳措施,称为()A. 直接观测B. 间接观测C.参与性观测D.非参与性观测答案:C4. 小学科技活动本质上是()A.一种教育活动B. 一种学习活动C.人类科技活动之一D. 一种教学活动答案:C5. 科学,上升到思想精神、措施论、价值论,实质上是() A. 塑造人B.物质产品C. 社会经济D.社会文化答案:A6. 粒子物理中旳高能是指能量高于()旳能量A.3吉电子伏B.100兆电子伏C.3兆电子伏D.100吉电子伏答案:A7. 质量在太阳50倍以上旳恒星最终将变成()A.行星B. 彗星C. 中子星D..黑洞答案:D8.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宇宙航行旳时代。

A. 1995B. 1957C.1960D. 1966答案:B9. 根据目前近代物理研究旳最新成果,物质旳最小构成单位不再是分子、原子,而是夸克和()A.轻子B. 中子C. 电子D. 负电子答案:A10. 地热能中以()质量最佳、最易开发运用。

A. 热水B. 干蒸汽C. 湿蒸汽D. 温泉答案:B11.早在1946年,()在他撰写旳《思索旳艺术》一书中将发明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A. 斯佩里B. 爱因斯坦C. 皮亚杰D. 华莱士答案:D12.按布鲁姆旳观点,学科之间在综合旳强度上分为混合、结合与()A. 合并B.联结C. 协调D. 调整答案:C13.中间玻色子W+、W-和Z0传播旳力是()A.引力B. 强力C.弱力D. 电磁力答案:C14. 二战以来,科技发展旳第一种23年旳标志是()A.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B. 原子能旳释放与运用C. 人造地球卫星旳发射成功D.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答案:B15. 技术旳发展朝着节省劳动力、节省资源和能源旳方向发展说旳是现代技术发展方向旳()A. 原则化B.大型化C. 集约化D. 高速化答案:C16.为了科学地设置综合理科旳详细教学内容,()提出了两个维度A. 布鲁姆B.凯勒C. 泰勒D. 布鲁纳答案:A17. 科学教育重要是培养学生旳()A.科学观念B. 思维能力C. 科学知识D.科学素质答案:D18. 从正反观点旳对比中,推论出所述论点是()论证。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科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科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科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科学教育》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本复习题的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教材名称作者小学科学教育赵学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三版印刷价格15.3如果学生手中的教材与我们的版本不同,请参考我们标注的知识点,找到相应的答案一、阐述对“科学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基本理念的理解。

(20分)评估知识点: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参见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2、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

(20分)考核知识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参见p11。

三、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应重视科学探究的原因。

(20分)评估知识点:科学探究,见课件第二章第二节。

4、请讨论科学教育的特点。

(20分)考核知识点:科学教育的特性,参见p13。

五、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20分)考核知识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参见p266。

复习《小学科学教育》1108卷第2题及参考答案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小学科学教育赵学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2002年4月第3次印刷定价15.3如果学生手中的教材与我们的版本不同,请参考我们标注的知识点寻找相应答案一、谈谈你对科学教育功能的理解。

(15分)考核知识点:科学教育的功能,参见网络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二、谈谈你对小学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理解。

(20分)评估知识点:科学教育目标见网络课件第二章第三节。

3、谈谈你对科学探究活动特点的理解。

(20分)1评估知识点: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见网络课件第二章第二节。

4、本文阐述了科学课程评价的特点。

(25分)考核知识点:科学课程评价的特征,参见p102。

五、阐述科技活动的原则。

(20分)评估知识点:科技活动原则见p233。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科学教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本复习题的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小学科学教育赵学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3版价格15.3印刷。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小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形成学生科学态度的前提是求知欲。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科学意识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指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制定科技活动的内容要点是设计科技活动方案的关键,也是科技活动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科学活动是人和物等要素组成的动态过程,它包括的要素有科学劳动者和科学劳动软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小学生科技社团按活动内容分,有普及小组、提高社团、骨干社团等。

()A.错误参考答案:A6.教育只能是人的自我复制,自我继承,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教育只能是人的自我复制,自我继承,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学习策略整合进教学经验的一门技术。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____的特点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活动。

A、实验探索法B、课题研究法C、探究研讨法D、活动教学法参考答案:B10.创造力的培养包括()。

A、激发创造动机D、培养创造的胆识和胆略参考答案:ABCD11.探究研讨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探究”和“研讨”两个基本环节构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当代科学的基本内涵就是“系统的利用一套有效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界”。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3.以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主体,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4.观察实验活动是科技活动的基本活动,包括()。

A.观察B.调查C.实验D.考察参考答案:ABCD15.B.正确参考答案:A16.小学科技活动的起点是从培养科技人才的目的出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7.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划分,科学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学校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含答案(华师)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含答案(华师)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简述题(40分)1.创设情境就能沟通抽象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吗?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生活的进步息息相关.然而,我们的学生,大都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咎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不足,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所以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在生活中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新课标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来灵活地重组教材,努力让整个数学课堂散发出浓厚的数学气息与浓郁的生活滋味,让数学课堂成为沟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2.如何处理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时间与练习时间的矛盾关系?人类学习三种形式:体验学习:观察、实践、练习中的内省体察以实现认识、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

发现学习:即探究学习。

发现并提出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验证假说,以体现主体性与创造性。

接受学习:阅读、倾听与研究他人的解释和经验以获得知识技能与态度。

我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比如音乐课的期末考核,我就让孩子们做考试的评委,让他们给同学们打分、评价,这会比老师的评价来得有效。

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从中充分学习到一些真正知识的活动。

有句话说得好:有主见的失败优于有依赖的成功。

我觉得这个思想很重要,我们必须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模拟题答案讲义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模拟题答案讲义

1、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_)教育。

2、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知识教育内容包括(1)生命世界__(2)_物质世界_(3)_地球与宇宙__(4)__科学技术与社会_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3、科学素养包括(1)_知识与技能_(2)_过程与方法_(3)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三个方面。

4、小学科学教育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前比较注重(_科学知识_)方面的获得,现在比较注重(整体科学素养_)的培养。

5、现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非题:1、只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又动脑了,他就是在进行探究活动。

(错)2、有教师参与的学生学习活动不属于探究活动。

(错)3、探究活动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

(对)填空题:1、学生通过合适的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提高自己的(_学习科学的)能力,又可以获得一定的(_科学知识_ )。

2、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注意探究活动的形式要有兴趣性(2)_注意探究活动的内容要有挑战性(3)注意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有时空性3、学生探究活动情况的评价,可以由(学生_ )和(教师_)共同进行。

4、在探究活动中,应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动(_脑)、动(_手)和动(_口)。

一、填空1、儿童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有(接受式__ )、(_发现式)和(_探究式__)。

2、设计学习导入活动的四项原则是:(1)导入要简单而直观,并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2)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的作用,把新旧知识加以联系。

(3)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导入要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又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

3、学生学习活动的导入方式的选择依据是:(_教学具体内容_ )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_)。

二、是非1、同一个教学内容,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导入方式只有一个。

2024小学科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小学科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教师进城考试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 科学课程要面向(),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2. 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内容作为科学课程的()。

4.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到()、由()到()的原则。

5.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6. 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和()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两大类。

7.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出发,强调(),通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8. 电路是由()、()、()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9. 蚕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

10.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它有三个点,分别是()、()、()。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 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A. 湿布B. 铁丝C. 干木棒D. 人体2. 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A. 蜘蛛B. 蚂蚁C. 蜈蚣D. 蝎子3. 下列植物中,用茎繁殖的是()A. 红薯B. 大豆C. 马铃薯D. 玉米4.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有关。

A. 物体的高矮B. 物体的胖瘦C. 太阳的高度D. 物体的颜色5.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A. 火山B. 环形山C. 海洋D. 峡谷6. 下列材料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A. 塑料B. 铜C. 铝D. 铁7. 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是()A. 鸡蛋B. 米饭C. 苹果D. 肥肉8.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氮气9. 测量水温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碰到容器的底和壁B. 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再读数C. 等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D. 读数时,视线要高于温度计的液柱10.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A. 地壳、地幔、地核B. 地幔、地壳、地核C. 地核、地幔、地壳D. 地壳、地核、地幔三、判断题(每题1 分,共10 分)1. 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1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1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 )问题。

A.分析B.确定C.解决D.概括正确答案:B2.【填空题】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基本资料、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行为表现、态度资料【单选题】取样的第一步是明确()。

A.规定总体B.取样的随机性C.取样的代表性D.合理的样本容量正确答案:A4.【填空题】教育测量的基本要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有较高的信度、有较高的效度、有合适的难度、有理想的区分度5.【单选题】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问题。

A.分析C.解决D.概括正确答案:B6.【单选题】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活动。

A.认识B.实践C.研究D.研究正确答案:A7.【单选题】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资料性()。

A.工具书B.必备书C.宜看书D.须知书正确答案:A8.【填空题】理论构思是指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______________。

理论构思反映研究者对研究问题______________的理解所达到精确性、完备性和深刻性的程度。

正确答案:理论解释、客观过程9.【问答题】试论文献综述报告的基本内容正确答案:文献综述报告是就某一个研究课题范围的有关文献资料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文献综述报告主要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问题的提出。

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及研究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模拟试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本题应在笔试前完成,并和笔试试卷一起上交。

打印或手写均可。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调查的活动方案二、答案请做在本试卷上:1、选择自己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的一个教学片断,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要求:教学案例分析的总字数2800字在右:教学背景:280字在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建立一些有关力的一般概念,同时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及二力平衡条件,进一步认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并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研讨,使抽象的概念在研讨中逐步得到理解和深化。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从感性认识物体为什么总会落地开始,认识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上升到物体都有重力的理性认识。

使学生有效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片断: 720字在右;(一)认识地球引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师:刚才的实验,羽毛、橡皮、水,都往哪落?生:往下师:那么地球引力有方向吗?生:有。

师:看,这儿有个静止的小球,老师用剪刀“咔嚓”一剪,小球会往哪落呢?(出示图1)你能画出小球下落的方向吗?生:能师:请同学们画一画。

记录纸在一号同学的抽屉里。

小组讨论、画图师:画好了吗?你们是怎么画的,请第六组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画的图?生:我们觉得剪断这根线,球会往下落。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剪一下就知道了。

哪位同学想来剪一剪,其他同学做好观察。

师:小球往哪落的?生:往下落。

师:看样子,我们同学画得还不错。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支架斜过来,再挂上一个小球,等小球静止了,小球在支架上是怎样悬挂的?如果我们再用剪刀一剪,小球又会往哪落呢?请你们先画出小球在支架上的样子,再画出小球下落的方向?画在图2上。

小组讨论、画图师:画好了吗?请你们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师:说说你们为什么这么画的。

生:我们觉得,把这个支架倾斜过来,这个小球静止了,把线剪断,它也应该是垂直下落的。

师:解释得很完整。

师: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等小球静止了,这次,哪位同学想来剪一剪。

一生上台剪线。

师:看到了吗?生:看到了。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说地球引力的方向吗?生:往下师:这样吗?(板书左斜下)生:不是师:(板书右斜下)这样吗?生:不对师:那是怎样,谁来画一画。

一生上黑板画师:这样行吗?生:不行,要用直尺师:那你来另一生借助直尺画垂直向下师:这样可以吗?生:可以师:这个向下怎么描述呢?生:垂直向下。

师:垂直于哪呢?生:垂直地面师:是垂直于地面吗?生:不对,应该是垂直于水平面。

板书:水平面师:垂直斜面向下科学上也叫做竖直向下。

(板书: 方向:竖直向下)理论分析1000字在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应该注重教材的有效解读。

全课的活动设计应该注意合理有效,以学生为主体,极力创造出让学生更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活动的探究指向要能明确;活动材料选择也要典型有效;要善于将抽象与专业的术语,转化为具体的表象。

关注教学细节的处理,不论是预设还是面对知识的生成,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以直观和具体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需要而有效的。

基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有效地活动为出发点”的精神,本课的教学在备课之际应格外注意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指向和已有经验水平及水平差异等各种学习的状况。

二是,再学习课程标准。

通过再学习,不仅强化课程教育的中心理念,明确课堂教学活动应具有的指向目标,还找出了本课学习应落实的具体培养目标。

三是,结合教材编写专家提供的教学参考书,仔细品读教材,认真研讨教学专家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认识教材活动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以上三件事,最需花时间的是第三件事。

“用教材”的理念指引着我们,尊重教材,切莫等于崇拜教材。

就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绝大多数学生早在学龄前阶段已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有所了解,并知道有引力,一些同学还知道重力。

所以,以这样一个学生都已知的故事展开教学,虽能引起学生的一定学习热情,但热情的强度不会太大,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应考虑适当延伸活动。

教材出示牛顿的第一个解释,接着让学生通过抓尺子的活动去体验牛顿所作出的第一个解释。

而后,牛顿第二个解释的学习方式重复了牛顿的第一个解释的学习模式。

这样安排的活动环节,学生虽看似经过了“动手”学习,然而由于在学生的每次活动开始之前,都已经明确知道了最终解释,活动仅是去验证,不需要自己再去思考、去解释、去得出自己的结论。

还有,对于抓尺子活动前,教材设计的引言“我们来做一个和重力赛跑的游戏”,这之中的“和重力赛跑”的表述与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勃。

这个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自由落体的下降速度变化还是训练学生接物的反应速度?我认为教材中这个拦截活动,容易产生重力与速度有关系的误导,这节课要解决的教学难点是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只有备课时的精心、细心、尽心,本课的教学活动才能落实教学预设的各项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类似苹果落地和旋转的桶中物体不会掉落的现象的体验与分析,既认识重力——地球引力,又接触了地球引力可以被克服的知识;既讨论了学生们都会想到的问题,又恰到好处地介绍了牛顿的思考,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促成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身边事物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800字在右。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是一节颇具挑战性的课。

原因就在于教材提供的可操作性内容很少,而“地球的引力”对于学生的来说似乎又都不陌生,不具有挑战性,那这节课怎么进行有效设计,就成了老师的一道难题。

课一开始“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这一大家非常熟知的故事拉开了本课的序幕。

“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太简单了,孩子很快就回答出来了。

“这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但教师并未就此对这一结论进行肯定,而是进一步追问:“那么羽毛、橡皮等物体,地球也吸引它们了吗?”这时,教学就不再停留于口头的表述,而是用实证的办法证明了它们也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进一步对“地球引力”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放大,“地球引力”也由抽象概念变成具体现象。

我们知道,探究力的概念,一般要有两个方面,即力的大小与力的方向。

而地球引力的大小在这堂课中无法进行实证,所以在本节课中就在“力的方向”上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本课用以研究“力的方向”的主要是“支架上悬挂的小球”这么一个道具,这个道具起了两方面作用:第一、静置小球的方向就是地球引力的方向;第二、支架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就是引力方向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

因此,课堂上教师先是将支架水平放置,再将支架斜放,让学生思考小球下落时的方向。

这其中也不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辩的小细节,比如要学生准确描述地球引力的方向时,教师使用了三种向下的箭头让学生加以甄别,最后统一成“竖直向下”。

但这仅仅是对引力方向的局部认识,教师再通过“对处于地球不同位置的苹果”受地球引力的分析,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引力方向指向地心。

这一个过程将“力的大小”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宏观地使学生逐步清晰起来。

到此,似乎已经将“地球引力”概念说清楚了,但是教师又很巧妙地提出“如果苹果树长到月亮那么高,会不会受到地球引力?”这一问再次掀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地球引力的研究从“地面一切物体”延伸至“地外物质”。

这节课的有效设计与教学,为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提供了一个典范。

2、选择“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学习”的一个教学片断,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要求:总字数:2800字在右,其中包含四块内容:《小车的运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5—36页的内容教学背景:280字在右;《小车的运动》是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

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知识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滑出去的距离远近与什么有关?”,然后针对问题,做出各种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在互动中生成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片断:720字在右;三、依据假设进行分析师: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有了需要研究的问题,要证明你们的假设,该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在实验中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生:我觉得在研究坡度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的时候,需要有几个不同的坡度进行对比实验。

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小车的重量和摆放的位置不能改变。

师:你的思考很全面。

说出了在你们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和保持不变的条件。

这是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生1:在研究小车的重量对小车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小车上加上不同的几个砝码来进行实验。

生2:我认为在研究小车的重量对小车的影响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坡度和小车的位置不能随意改变。

生3:如果研究的是小车的摆放位置对小车滑出去距离的影响实验时,改变的是小车在斜面上的位置,而小车的重量和坡度不能改变,否则实验就不准确。

师:其他的同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1:实验必须要多做几次,一次实验可能还不能说明问题。

生2:在实验的过程中分工要明确。

谁记录,谁测量、谁实验。

生3:我觉得在测量小车滑出去的距离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从哪里到哪里才算是小车滑出去的距离?师:你的意见非常好,你们觉得哪一段的距离才是小车滑出去的距离呢?生1:从斜面到小车的距离。

生2:我觉得要更精确一些,应该是斜面的下端到小车尾部的距离才是小车滑出去的距离。

师:好的!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从斜面的下端开始到小车尾部的距离作为小车滑出去的距离。

生1:小车要让它自己停下来,不能用手去阻挡小车的运动。

生2: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时候不能用力去推,应该让它自由滑下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希望大家在实验中能引起重视,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并完成实验记录单,现在我们就开始实验吧!理论分析:1000字在右;本课的教学要将学生定位于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兴趣,让学生对“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作预测,让学生通过自己及小组的力量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放手让学生分组做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最后交流,让全体学生得到普遍的认识,大家共同分享收获,实现资源共享。

另一些实验留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延续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到了课内、课外学习的结合,达到了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