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第一次作业D卷+答案
国开一网一(甘肃) 地域文化(本)第一次形考答案(95分)

国开一网一(甘肃)地域文化(本)第一次形考答案(95分)1.丝绸之路:(BC)多选题 (5 分)A.在三国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后益加畅通B.经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C.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D.在明朝后走向衰落2.齐家文化:(AB)多选题 (5 分)A.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B.陶器造型优美,各种带耳器显著增多,弧形大耳成为鲜明特点C.多单耳罐、筒状杯和双肩耳圜底罐D.出现了成批的祭祀使用的青铜礼器3.半山类型彩陶:(CD)多选题 (5 分)A.纹饰十分罕见B.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C.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主要器型D.锯齿纹非常盛行,成为其主要特征4.关于大地湾遗址:(AB)多选题 (5 分)A.1988年,大地湾遗址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大地湾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C.大地湾遗址在考古学上共有三期文化D.大地湾遗址第一期文化和半坡文化时代相同5.司马贞《三皇本纪》记述:(AB)多选题 (5 分)A.伏羲制作渔网,教人们狩猎,又称为“伏牺氏”B.伏羲画出了八卦C.伏羲制作马车,故名号“大公”D.伏羲建都在关中地区6.关于天水伏羲庙:(AB)多选题 (5 分)A.天水伏羲庙又名太昊宫B.天水伏羲庙俗称人宗庙C.天水伏羲庙又名太昊庙D.天水伏羲庙又名先天殿7.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AB)多选题 (5 分)A.距今约6500年至5900年B.发掘出可称为“陇原第一村”的较完整的原始聚落C.编号H398灰坑中,发现了一批碳化植物种子D.陶器以三足、圜底、圈足器为主8.丝绸之路从敦煌向西经过两个关隘后,再经白龙堆(今库姆塔格沙漠),就进入了广大西域地区这两个关隘指的是:(AB)多选题 (5 分)A.玉门关B.阳关C.嘉峪关D.肩水金关9.马厂类型彩陶:(AB)多选题 (5 分)A.彩陶纹饰以黑彩为主B.四大圆圈纹和变体神人纹为其重要特征C.多单耳罐、筒状杯和双肩耳圜底罐D.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10.丝路重镇张掖:(AB)多选题 (5 分)A.城市中心鼓楼又称镇远楼B.元代置甘肃行省,张掖为省会C.有大佛寺、天梯山石窟、土塔、罗什寺塔等古代建筑D.东晋李暠在张掖建立西凉国,后迁都酒泉11.马家窑类型彩陶:(AB)多选题 (5 分)A.多采用曲线构图B.内彩特别发达,多装饰在盆、钵内,以旋涡纹和水波纹为主C.非常盛行锯齿纹D.出现了大量的墨绘符号12.丝路重镇武威:(CD)多选题 (5 分)A.保存有全国最大的唐代佛教大佛殿B.马蹄寺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C.所藏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D.白塔寺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13.辛店文化:(AB)多选题 (5 分)A.其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B.双钩纹是辛店文化陶器的标志性纹饰C.辛店彩陶文化与其他彩陶文化区别不明显D.四大网圈纹是辛店文化彩陶的标志性纹饰14.文献中记载伏羲的主要贡献是:(AB)多选题 (5 分)A.养牺牲以充庖厨B.结网罟,教民渔猎C.建宫殿,开驿道D.尝百草,播五谷15.长城沿线的古城遗址中:(AB)多选题 (5 分)A.锁阳城是酒泉通往敦煌古道上的一座边城B.锁阳城、常乐古城、石包城互为策应,有鼎足之势C.石包城是明代所修的重要城堡D.居延塞紧靠着玉门关16.长城沿线的古城遗址中:(BD)多选题 (5 分)A.锁阳城由南北两个方形的主城组成,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B.锁阳城、常乐古城、石包城互为策应,有鼎足之势C.石包城是明代所修的重要城堡D.居延塞主要由烽燧亭障等边防设施组成17.关于甘肃彩陶:(AB)多选题 (5 分)A.大地湾遗址诞生了迄今为止我做最早的一批彩陶B.甘肃彩陶文化绵延了5000多年,是各地彩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C.从时间发展看,仰韶文化最早、大地湾文化次之,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等又次之D.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时间发展序列是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和半山类型18.四坝文化:(AB)多选题 (5 分)A.因最早发现于永昌县四坝滩而得名B.四耳带盖罐、腹耳壶等陶器是其代表性器物C.陶器质地细腻,以单耳杯是其代表性器物D.出现了神人纹鸟形壶19.骆驼城遗址和锁阳城遗址:(BC)多选题 (5 分)A.骆驼城遗址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秦汉古城遗址B.骆驼城遗址位于张掖市高台县西南约20千米处C.锁阳城遗址是集多种遗迹为一体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锁阳城遗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黑水河的昌马冲积扇西缘20.大地湾遗址文化:(AB)多选题 (5 分)A.第一期类型是迄今为止在渭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B.第一期类型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彩陶C.第四期类型又称为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5900年D.彩陶常见花纹为猪、羊等动物纹饰。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第一次作业参考(第一章 总论)(整理)

一、填空题1、江苏境内以平原为主,包括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四部分。
2、江苏省的名称,始于清代康熙六年即_1667年,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组成。
3、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块人类头骨化石,是距今约_30万年的“南京猿人”。
4、明清_时期,宜兴以紫砂陶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
5、唐代,苏州成为江南运河的交通枢纽,人口稠密,百工兴旺。
6、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南京丝织业在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7、隋唐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8、宋代时,人们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苏州的繁荣程度。
9、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因此而名为“彭城”。
10、张之洞在南京创办了江南储才学堂,后改为江南高等学堂。
11、每年正月十六南京人都有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上城头览胜的习俗。
12、徐海风味,指徐州、连云港一带的地方风味。
二、名词解释1、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唐代时亦称金陵)。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又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语言文化的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2、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形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3、维扬文化: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又有“淮左名都”之称,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4、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今徐州、淮阴、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5、苏东海洋文化:江苏东部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沿海的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三地主体的文化圈。
6、书院: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
三、简答题1、简述江苏的地理特征。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1)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平时作业册教师签名:▁▁▁▁▁▁▁▁所属院校:▁▁▁▁▁▁▁▁▁▁▁▁▁▁▁▁▁▁▁所学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第一次平时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9.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为亿吨,列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山西、内蒙、新疆和陕西,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贵阳市)。
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1题](单选题)史前时期湖南主要是三苗、南蛮人活动的区域,因此盛行作为部族文化的A.苗蛮文化B.巫文化C.孝道文化D.儒家文化[第2题](单选题)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那么“广德”是哪一个朝代的年号之一?A.唐朝B.周朝C.元朝D.明朝[第3题](单选题)民间流行的“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便一改而为“湖南熟,天下足”,说明此时湖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超过了前此任何一个朝代。
A.明代B.清代C.魏晋南北朝D.宋代E.唐代F.元代[第4题](单选题)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湖南近代经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A.谭嗣同B.贺长龄C.魏源D.陶澍[第5题](单选题)湖南的行政区域至()代以后开始了相对稳定,湖湘文化产生和形成有了较为稳定的区域环境。
A.唐朝B.周朝C.元朝D.明朝[第6题](单选题)湖南独立建省是在( )。
A.周朝B.汉朝C.清朝D.明朝[第7题](单选题)湖南在()时期被纳入楚国版图,当系湖南行政区划制度萌芽。
A.春秋战国时期B.商周时期C.唐宋时期D.元明清时期[第8题](单选题)在横亘千里的南岭山脉,在郴州境内有一座山不高却颇有名气的苏仙岭。
苏仙岭的知名是因为A.苏耽B.苏东坡C.苏武D.苏秦[第9题](单选题)流寓而定居湖南成为“湖南人”的(),开创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理念、以理学为学术特征、内圣外王并重并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湖湘学统,成为“湖湘学派”的奠基者。
A.陶澍B.朱熹C.周敦颐D.胡安国、胡宏父子E.张栻F.王阳明[第10题](单选题).以下作品不属于魏源撰写编辑的是A.《海国图志》B.《太极图说》C.《筹鹾篇》D.《筹漕篇》[第11题](多选题)关于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有A.章士钊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所著《论中国政党内阁当应时发生》、《何为政党》等政治论文,对当时关心政治制度改革的人们以巨大的启迪,促进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电大标准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一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早在10万年前,山西这块土地上就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先祖,他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
(错误)2、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3、山西,不仅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
(正确)4、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大致相当。
(错误)5、人类自身的体质演进也经历了猿人、类人猿、新人三个阶段。
(错误)6、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7、在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也是我们民族的先民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
(错误)8、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年,(正确)9、下川遗址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而且也是世界范围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
(错误)10、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
(正确)11、考古学家称之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祖”。
(正确)12、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他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
(正确)13、下川的石片文化,为探索人类石片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石片技术的国家。
(错误)14、被火烧过的兽骨、鹿角和马牙化石,是龙山发现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文化遗物,它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经开始用火。
武汉开放大学2023年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

武汉开放大学2023年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代做】dai20231231.建于1905年的平和打包厂,位于汉口( ),是当时英商的加工打包仓库。
A.合作路B. 青岛路沿线C. 仁寿路西段D. 天津路1号2.( )初,由于连年大水,汉水河床发生剧变,汉水改道,从龟山北入江。
这次改道将汉口划出,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
A. 洪武B. 成化C. 嘉靖D. 万历3.武汉现代商贸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进取、勇于开放包容、讲求重情诚信,其核心应该就是一个“()”字。
A. 包B. 情C. 诚D.和4.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武汉,武汉解放。
A.4 月20日B.4 月23日C.5 月10日D.5 月16日5.盘龙城(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入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
A.1988B.1989 年C.1992 年D.1994年6.汉口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古称夏口。
清光绪二十五年( 年)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将汉阳、夏口分离,专设夏口厅。
A.1755年B.1798年C.1899年D.1906年7. “货到( )活”,是当时华中地区流行的俗语,充分显示了其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发挥着物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及对于周边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A. 武昌B.汉口C.汉阳D. 武汉8.武汉地形以( )为主,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
A. 平原B.丘陵C.盆地D. 高原9. “武汉三镇本是由( )个文化空间构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能够共存,并已形成传统”,这本身也正是武汉文化独特的魅力。
A.二个B.三个C.七个D.十三个10.2013年,武汉市政府为了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将其中( )处列入武汉市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A.15B.18C.27D.2911.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 )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
A.1861B.1851C.1871D.184112.盘龙城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古城遗址,它属于( ) 朝。
陕西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作业1-4 参考答案

陕西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作业第一次作业1、“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B )提出来的。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2、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贞观是(A )的年号。
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唐玄宗李隆基D唐高祖李渊3、初唐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一个诤臣是(A )。
A魏征B萧何C狄仁杰D姚崇4、(D )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盛世。
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代5、两汉文学向以(C )著称。
A小说B词C辞赋D曲6、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司马迁的历史散文巨著(A )。
A《史记》B《汉书》C《四库全书》D《诗经》7、《汉书》的作者是(B )。
A司马迁B班固C司马相如D李白8、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A ),它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A诗B赋C词D小说9、被称作“诗圣”的是(B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昌龄10、《长恨歌》的作者是(D )。
A王维B李白C杜甫D白居易多选题11、唐时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即(ABC )。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陕西省12、两汉文化的基本要旨包括(ABCD )。
A两汉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兴起的一个标志B两汉文化揭示了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的基础地位C两汉文化对中国家族观念、伦理道德影响深远D“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13汉代政论散文也相当发达,其代表作家有(AB )。
A贾谊B晁错C班固D司马相如14、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ABCD )的全面发展上。
A诗B文C小说D词15、杜甫的诗最具代表性的一大批作品包括(ABCD )等。
A《三吏》B《三别》C《哀江头》D《三绝句》16、汉唐文化是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巅峰时期。
对17、汉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成都。
错18、汉代推进中央集权化进程的背景是西汉初期广泛存在的分封制和诸侯王国。
对19、道家思想成为汉代乃至以后历代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错20、“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符号。
对21、班固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一部卓越的历史散文著作,它开启了我国断代史的先河。
国开《地域文化(专)》网上形考任务(第一次至三次练

[2022秋期版]国开河南电大《地域文化(专)》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三次练习作业、测试)满分试题及答案第一次练习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法家人物多出于中原,法家思想多兴于晋、秦。
[答案]错误2.在法家的思想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答案]错误3.黄帝将“龙”作为图腾,以龙名设官,肇始了龙文化。
[答案]错误4.豫东文化区域在先秦时期,尤其是伏羲至商代,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区。
[答案]错误5.墨子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的《非攻》中。
[答案]错误6. 《老子》一书是不谈军事的。
[答案]错误7.孔子的弟子卜商,其字为子夏。
[答案]错误8.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答案]正确9.中原有两个国家级名镇神屋镇和汜水镇。
[答案]正确10.中原制度文化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的总称。
[答案]错误11.宋朝苏舜钦的散文《答韩持国书》,前人认为可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相媲美。
[答案]错误12.韩非积极实践君主专制制度,将尊君思想推向了极端。
[答案]错误13.宋程颐的思想是朱熹“理学”的源头。
[答案]正确14.中国戏曲音乐主要有两大结构形态:一是歌行体;一是板式变化体。
[答案]错误15. 《孙子》是孙膑的著作。
[答案]错误16.程颐曾制定“为学六则”:一曰立志;二曰养志;三曰穷理;四曰实践;五曰虚心;六曰有恒。
[答案]错误17.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
[答案]错误18.书院萌芽时,仅是校书、藏书的机构。
[答案]错误19.汉武帝首创了太学。
[答案]错误二、多项选择题20.下列作家属于河南籍的是( )。
A. 阎连科E. 刘震云21.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 )。
A. 朱熹B. 孟子C. 孔子D. 慧能22.下列书院属于中原的有( )。
A. 花洲书院B. 应天府书院C. 欧阳书院D. 伊皋书院E. 龙门书院23.张载在龙门书院的教学目的是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D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共80分)
1、国内发现最早的斜织机构件发现于()
A、凤凰山墓
B、仙水岩崖墓
C、昌邑战国墓
D、三星堆
2、仙水岩崖墓遗址出现了何种音乐器材()
A、筝、扁鼓
B、锣、扁鼓
C、筝、锣
D、.筝、三弦琴
3、战国粮仓遗址位于()
A、吉安
B、南昌
C、新建
D、新干
4、战国粮仓遗址代表了江西文化与()的关系。
A、吴越文化
B、湖湘文化
C、荆楚文化
D、闽粤文化
5、永嘉之乱后,进入江西的中原移民主要分布在()
A、浔阳郡
B、豫章郡
C、松滋郡
D、庐陵郡
6、()是明清时期闽粤移民的集中地和大本营。
A、赣南
B、赣中
C、袁州
D、赣北
7、春秋战国以前,江西境内的主要居民是()
A、夷族
B、畬族
C、汉族
D、百越族
8、江西纯客家人县有()个。
A、9个
B、10个
C、11个
D、12个
9、“心学”的创立者是()
A、陆九龄
B、朱熹
C、陆九渊
D、周敦颐
10、“崇仁学派”的开创者是()
A、吴与弼
B、陈献章
C、颜钧
D、欧阳修
11、晚唐有民谚“筠袁赣吉,脑后插笔”,其中“筠”是指当今()
A、高安
B、上高
C、宜春
D、新余
12、江西“讼风”最盛的时期是在()
A、唐宋
B、宋明
C、元明
D、明清
13、明初被朱元璋称赏的铁冠道人是()
A、周颠
B、彭莹玉
C、张中
D、张三丰
14、嘉靖时期极受明世宗宠信的江西道士是()
A、李孜省
B、李自然
C、李日芳
D、邵元节
15、成化时期获明宪宗宠信的江西术士是()
A、李孜省
B、李自然
C、李日芳
D、邵元节
16、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为主
A、种植
B、采集
C、狩猎
D、打渔
17、仙人洞下层与()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A、吊桶环下层
B、吊桶环中层
C、吊桶环上层
D、仙人洞上层
18、仙人洞遗址最早发掘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9、据现有考古资料,商方化南渐至赣境地区最迟在()
A、夏代晚期
B、商代早期
C、商代中期
D、周代早期
20、吴城方国文明进入兴盛时期是在()
A、商代早期
B、商代中期
C、商代晚期
D、周代早期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周中期,赣境内只有人个受命于中央王朝的地方政权。
()
2、仙水岩崖墓出土纺织品可能已使用了染色技术。
()
3、在江西地区已发现的10余处春秋战国时期遗址中,很少与楚文化有密切关系()
4、对江西人口构成影响深远的三次战乱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元末红巾军起义()
5、江西不是南宋政权的主体政区。
()
6、唐末至明清,江西经济文化地位的提升,与全国交通格局的变化有关()
7、江西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中心地区之一()
8、明朝饶州儒士朱季友被永乐帝骂为“儒之贼”。
()
9、提出“儒、释、道”3教“原无分际”的是何心隐。
()
10、公元前14世纪江西地区商业活动开始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
()
第一次作业D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共80分)
1—5BADCA6—10ADBCA
11—15 ABCDA16—20 CBBCC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