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一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期末测试

期末试卷(闭)(17/18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语文》试卷代号:班级:任课教师:本试卷共 4页,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8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摒.去(bǐng) 脑髓.(suí) 寒伧.(chāng) 残羹冷炙.(zhì)B。
遒劲.(jìn)债券.(juàn) 吝.啬(lìn)战战兢兢..(jīng)C. 吮.吸(shǔn)喟.然(kuì) 蹩.进(bié)面面相觑.(qù)D。
孱.头(càn)慰藉.(jí)凫.水(fú) 一椽.破屋(y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燠热妆裱混混沌沌B。
国粹踟蹰自惭形秽C.冠冕半晌礼上往来D.稠蜜漂缈憩于枝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我们只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就会到人生很多的苦与乐。
②蒲松龄故居有一个的小花园,园中几尊怪石,增添了“聊斋”的气氛。
③人生正如攀爬高山,跌落了100次,要安静地开始第101次的攀爬。
A.体味精致即使也 B.体验精制即使也C.体验精致如果那么 D.体味精制如果那么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B。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C。
无需挂画,门外有副巨画——名叫自然。
D。
他走遍了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等15个省、自治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D.不管你的先天条件多么不好,但只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成功。
《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卷)

专业姓名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职语文》试卷年级学号任课教师班级考试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试卷编号(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卷人一、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20 分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眉黛( méid i )玲珑( l ín g l ón g)婀娜(ā nuó)宁谧( nínɡmì)àB、璀璨()谙熟(ān sh )氤氲()笑靥()cuǐcànóu yīn y ūn y èC、游目骋怀()邙山(méng )笃诚(dǔ ch éng)yóu mù ch ěng hu áiD、娇妍(yán )衣袂()趱路()吞噬()蓓蕾()mè i zǎn shìbèi l ěi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吝啬沾惹喜雀登梅惊慌失措 B 、恍若黯然变换无常鸦雀无声C、口讷咂摸突发奇想蜂拥而至 D 、撕混拗开得意洋洋藕断丝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B、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C、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 、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 、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在解放。
中职第一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B. 悠然自得(yóu)C. 青出于蓝(lán)D. 息息相关(x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篮球打得也很棒。
B. 由于天气太冷,所以大家决定取消今天的户外活动。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D.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提高,是因为他每天都熬夜学习。
3.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慈祥、慈爱B. 严肃、严厉C. 悲伤、悲哀D. 愤怒、气愤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一样闪烁着光芒。
B. 那个姑娘美丽得像一朵花。
C. 小明跑得快,像一阵风。
D. 夜晚的月亮像一面银镜。
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水滴石穿B. 画蛇添足C. 举世闻名D. 一帆风顺6. 下列句子中,句式转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他的成绩提高了很多。
改句:他的成绩提高了许多。
B. 原句: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改句:我要感谢我的父母。
C. 原句: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
改句:他每天都在努力学习。
D. 原句:我喜欢听音乐。
改句:我喜欢听音乐。
7. 下列词语中,与“红红火火”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热热闹闹B. 平平安安C. 高高兴兴D. 轰轰烈烈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运动。
”B. “他要去图书馆,然后去书店。
”C. “他今天去公园,明天去电影院。
”D. “他昨天去超市,买了牛奶、面包和水果。
”9. 下列词语中,属于量词的一项是()A. 美丽B. 高大C. 只有一D. 很好10.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人真笨,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B. 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
C. 你怎么总是迟到?D. 你的衣服真漂亮,是在哪里买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春》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的春天。
中职语文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中职语文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 (2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 婀娜.nuó颔.首hán 遒.劲 qíu 栖.息qīB 愤懑.mèn 短暂.zhàn 伫.立 zhù蹒.跚pángC 燠.热yù奖券.quàn 家当.dàng 抽噎.yēiD 尸骸. hái 奖券.quàn 聆.听líng 点缀.zh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 叨难羞涩飘亮兴高采烈B馈赠白皙胆怯心喜若狂C 抽屉笨拙凄寒上型下声 D犹豫集赞寂寥恰如其份3。
下列词语中,不全是成语的一组是( )。
3分A 盲人摸象狐假虎威B闻鸡起舞亡羊补牢C起早贪玩坐井观天D守株待兔揠苗助长4.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但愿人长久,。
2)别有忧愁暗恨生, 。
3)。
相逢何必曾相识.4)道之所存,。
5)人非生而知之者, .6),术业有专攻。
7) ,仙及鸡犬。
8)字曰:“三人行,。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0)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
11)驽马十驾, .班级:姓名:分数: 5.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与文段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A.碌碌无为B.无所作为C.虚度光阴 D. 虚度年华二.阅读理解。
(13分)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第一学期中职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资料

精品文档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职《语文》期末试卷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得分:班级:学号:姓名:8、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唐朝时,词大多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的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
C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散曲从形式上看,和词很接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予镯子shì)好(zhuó) 给(gěi)A平庸(yōng) 嗜(词要求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所以也不用再讲究格律了。
è)意ā)啡惬(qi士B瑞(ruì) 嘈(cáo)杂咖(k9、下列词人按豪放派和婉约派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槟(bīn)榔焚ó执着(zhu 碰壁(bì) (fén)烧(1)李煜(2)柳永(3)苏轼(4)秦观(5)李清照(6)辛弃疾(7)姜夔)(mìù(x琢D(zhuó)磨薪īn)水隽(jn)永宁谧A(1)(3)(6)(7)/(2)(4)(5)B(3)(6)/(1)(2)(4)(5)(7))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C(3)(6)(7)/(1)(2)(4)(5)D(3)(4)(6)(7)/(1)(2)(5)天生我才必有用梦绕魂牵A半晌出人头地10、下列加点词所指的历史人物依次是()细微之处见神韵望尘莫及驰骋寰宇B际遇(1)一时多少豪杰(2)遥想公瑾当年(3)小乔出嫁了(4)多情应笑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惊惶失措趑趄衷心耿耿CA三国英雄周瑜周瑜夫人苏东坡勘探古今情不尽前仆后继辛酸繁苦D夙愿B三国英雄诸葛亮孙策夫人苏东坡)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东吴英雄诸葛亮周瑜夫人苏轼浪漫而温馨的雨下“两人世界”A,传达出的是这对夫妻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情义,读来令人感动。
《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卷)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职语文》试卷专业年级任课教师姓名学号班级考试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编号( 卷):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眉黛(méidài)玲珑(lín g lón g)婀娜(ānuó)宁谧(nínɡmì)B、璀璨(cuǐcàn)谙熟(ān shóu)氤氲(yīn yūn)笑靥( yè)C、游目骋怀(yóu mù chěng huái)邙山(méng)笃诚(dǔ chéng)D、娇妍( yán)衣袂(mèi)趱路(zǎn)吞噬(shì)蓓蕾(bèi lěi)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吝啬沾惹喜雀登梅惊慌失措B、恍若黯然变换无常鸦雀无声C、口讷咂摸突发奇想蜂拥而至D、撕混拗开得意洋洋藕断丝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B、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C、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D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在解放。
5、说明文中哪一种方法常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A、下定义B、打比方C、分类别D、举例子6、“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期末测试题

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寰环(huán)债券(juàn)端睨(nì)百舸争流(gě)B.黏着(nián)干瘪(biě)阜盛(fù)面面相觑(xù)C.天堑(qiàn)兀立(wù)忖度(dù)摧山坼地(chè)D.亵渎(xiè)抚恤(xù)倩影(qiàn)蓊蓊郁郁(wě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沉湎立竿见影入不付出生死攸关B.感慨耸峙云霄黯然失色婷婷玉立C.打烊兴高采烈艳闻轶事历历在目D.优长名声大振提心吊胆匠心独运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是满月,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我认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别有风味的A.虽然却因而所以也B.虽然却所以但也C.只有才因而但仍D.只有才所以所以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父母的劝导、调解,他们兄弟俩又重归于好,相濡以沫了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揭露的淋漓尽致,使群众深受教育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D.在轻轻荡漾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5.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A.遇险的会说:“还想冒险,不要命吗?”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B.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C.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D.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不要命了吗?还想冒险?”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6.对下面的句子主要信息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细菌虽然小到肉眼看不到,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树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盎然的绿意A.细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枯枝败叶的分解上B.细菌能分解树木,释放二氧化碳,维持了整个地球盎然的绿意C.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D.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被分解的树枝和树叶7.下面对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歧路”是指政治上的不正确的道路B.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C.诗人虽遭遇困难,但并未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D.这首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8.下列作品、作家、文体、时代(国别)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荀子——议论文——春秋B.《荷塘月色》——闻一多——散文——现代C.《过万重山漫想》——刘征——说明文——当代D.《一碗清汤荞麦面》——栗良平——小说——日本二、(6分,每空2分)9.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不积小流,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去,往B.徐而察之徐,慢慢C.或日:“此鹳鹤也”或,或者D.如乐作焉作,演奏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余固笑而不信也③而大声发于水上②徐而察之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12.“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是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13.下列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1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表现探访的艰难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可怖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D.文中加点的两个“笑”,前一个表示“嘲笑”,后一个表示“微笑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中职第一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瞻仰(zhān yǎng)沉默(chén mò)倾盆大雨(qīng pén dà yǔ)B. 妩媚(wǔ mèi)拘泥(jū ní)领略(lǐng lüè)C. 祈祷(qí dǎo)琢磨(zuó mó)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D. 慷慨(kāng kǎi)呆滞(dāi zhì)稀释(xī 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有小说、诗歌、散文等。
B.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虽然天气很冷,但他还是坚持去跑步锻炼身体。
D.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
3. 下列成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欣欣向荣(xīn xīn xiàng róng)B.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独具匠心(dú jù jiān xīng)C. 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D. 风和日丽(fēng hé rì lì)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4.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诚实 - 诚恳B. 慷慨 - 勇敢C. 愉快 - 愉悦D. 严肃 - 严厉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里面藏着许多知识。
B.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高职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寒伧(zhen ) 怪癖(pì ) 蛮横(hèng ) 嗤笑(chī)B、瞥一眼(piē)着色(zháo)打盹(děn)佝偻(gōu)C、打烊(yáng)屏住(bǐng)落枕(luò)提防(dī)D、咀嚼(jué)奢侈(chǐ)聒噪(guō)缜密(zhěn)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粗制烂造甘败下风游思妄想提心掉胆B、别出新裁厉厉在目耸峙云霄摧山坼地C、鱼翔潜底烂竽充数励精图治黯然失色D、心无旁鹜同仇敌概惊惶失措自惭形秽3、在下面句子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故事中母子三人第一次去吃面的时候,店老板就多给了半碗面,这是___。
第二次,老板将熄灭的火点起来,这是___。
第三次,提前将价格改过来,这是___,当老板夫妇获知母子三人的不幸遭遇后,面对面蹲着掉泪,这是___。
其中每一次,老板娘都以一句“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送走母子三人,这是___。
A、同情温暖尊重帮助祝福B、帮助温暖尊重同情祝福C、温暖尊重帮助同情祝福D、帮助同情温暖尊重祝福4、选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的统计,________2012年1月,中国网民已经达到六亿人。
②毋庸_______,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③激光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造资源,________可用于科研、军事、医学方面,________可用于通讯、教育、宣传等方面。
A、截至质疑不但而且 B、截至置疑不但而且C、截止置疑不但反而D、截止质疑不但而且5、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得当的是一项是()A、宁老师针对班上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B、田径运动比任何舞蹈都好看,任何舞蹈跟它比起来都显得矫揉造作。
C、大病初愈,拿起画笔,手却情不自禁地有些发抖。
D、这篇通讯不但写的不错,而且报道及时,已成为明日黄花。
6、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是()A、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谁也不知他到底要去哪里。
B、小王原来不懂英语,现在能顺利通过四级考试,谁又能否认他在英语学习上没有取得成绩呢?C、当前最重要的关键是大力宣传和整治城市文明建设,汽车禁鸣就是文明建设中的举措之一。
D、这么沉重的家庭负担,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小王颖来说,实在难以承担。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了黛玉初进大观园,与王熙凤、贾宝玉、薛宝钗等人见面的情景。
B、《报任安书》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C、《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其中“世家”用来记叙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D、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
9、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A、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排比)B、苍苍的榕树,以无限的爱心庇护这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夸张)C、落在路旁的一些红色的花瓣,向我透漏着这个园子里的风光。
(拟人)1D、我听到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
(对偶)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虾跳跃灵于蟹,峥嵘势若龙。
生前无滴血,死后一身红。
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把虾与螃蟹和龙作比较,生动地写出了虾的形态特点。
B、后两句写虾活着的时候不出一滴血,但死后却成为红色。
C、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借物喻人。
D、本诗看起来是在写虾,实际上写的是那些默默奉献、死后才广为人知的平凡的伟人。
二、客观阅读题(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6小题。
(每题3分,共18分)(一)地球气候成因新说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
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
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
在“海洋—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
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
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
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
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
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
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
与此同时,卫星把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
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
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11、从原文看,下列对“阿尔戈斯”方案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由3000个随洋流上下浮动的浮标组成全球海洋观察网,监测海水变化。
B.用装有海水温度和盐度传感仪的浮标,在深海海流中收集相关信息。
C.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接收浮标采集的信息,控制浮标工作的全过程。
D.分析和研究浮标探明的深层海水热容量的信息,绘制“海洋气象图”。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的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1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A.根据“海洋—大气层”原理,陆地上大面积水域的热容量,对周边地区的气温也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B.依据“全球海洋输送”理论,重新调控热带海洋洋流的流向,将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宜人的气候。
C.关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预报地球的气候变化,从而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9小题。
(每题3分,共9分)(二)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4.“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段文字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的作用是()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15.选出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和对贾母的第一段语言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A.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不满,贾母此语是为了缓和这种气氛。
B.黛玉对贾府的规矩产生怀疑,贾母此语则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
C.黛玉推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贾母此语充满了对熙凤的喜爱。
D.黛玉意识到贾母对熙凤的喜爱,贾母此语则是掩盖这种喜爱之情。
16.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