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宋元时期1共47页

合集下载

历史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知识讲解

历史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3.影响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

主要措施有:严格官吏升迁;限制“恩荫”;加强官吏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①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②强国之法:军事措施③取士之法:教育措施3.作用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用人不当,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未能完全成功。

通史复习:宋元时期课件

通史复习:宋元时期课件

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 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 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 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 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 “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 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 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 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 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思想博采众长,发展成理学。 多元化、市民化的
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民族: 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一、宋朝(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 1、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注意从中央分 (一)政治: 割相权、地方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把握) 1)、背景: 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为消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巩固统治。 2)、主要措施: (1)收精兵——集中军权: ①杯酒释兵权:和平削权,集中统兵大将和地方节度使 的兵权; ②中央:将禁军统领权归三衙,设枢密院行使调兵权。 兵权互相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③实行更戍法:禁军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定期更 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强干 弱枝,保证中央对地方军事优势。

通史复习:宋元复习课件

通史复习:宋元复习课件

手工业:
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2、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制瓷业:宋:五大名窑、景德镇宋代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 3、不受官府直接监视; 格;元: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釉里红 ;
条件--表现---1、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货币: 北宋: 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2、城市: 宋代的开封、临安成为商业 商业: 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元代大都; 3、贸易:①海外贸易:北宋: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南宋: 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口; 杭州-最大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②边境贸易设官办贸易场所榷场,进行互市贸易。4、交通——元 代疏浚大运河


1. 正确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
宋朝的历史地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政治方 面,宋代典制对后世影响巨大,其突出现象是藩 镇割据消除,进一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大国,宋 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元明清继承。 农业方面,宋代人口过亿,为汉唐两倍,垦田也 是汉唐两倍,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手工业 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其中商 品货币关系进步明显,海上贸易空前发达。 在文化科技方面,三大发明完善或发明于宋代, 对世界影响巨大。文学、史学、教育、哲学都取 得了突出成就。总之,宋朝在我国历史发展总过 程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极其重 要的阶段。
理财军事及教育措施成效失败的原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政治经济改革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收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者直接受官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充实边防力量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整顿吏治局部改革全面改革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时期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时期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废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挽救北宋统治危机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古代史通史复习—宋元时期

古代史通史复习—宋元时期

(C)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北宋中期, “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 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A )
(2014·天津文综·12)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 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 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 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 易,并不得收其算”。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2014·上海单科·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 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 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B )
(2014·重庆文综·14)材料一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 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 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 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 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 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 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 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 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 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 升补,悉如太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 特点。(6分)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4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提取信息的能力,具体 而言将材料予以分层,分别提取其中的叙述角 度及关键词,然后予以概括表述。 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 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 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 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 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8分)

演示文稿高中历史通史宋元时期课件

演示文稿高中历史通史宋元时期课件
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 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各种政治力量的利益关系。 (6)改革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 (7)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并坚决推行。
,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 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而中国却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
思考: 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 炸性的影响”?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西方商业革命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迈进,中国却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 对中国没有“爆炸性的影响”原因:
2、意义:(重点)便利_________、加强_______、巩固
_________、重大变革、___制的开端
二、重大改革
(一)北宋王安石变法(选修一P40---49)
第六页,共40页。
1、背景
(1)财政危机: ____、____、____和___使北宋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积贫,根源?)
(2)政治危机 _______尖锐. :(3)边患危机(外): 无力抗击___和____的侵扰。
的发展,____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唐宋以来出现五大名窑;____成为“瓷都” 元代开始进入___生产时期。
注:____的青瓷,___朝的白瓷.唐代形成_____两大制瓷体系, ______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第十八页,共40页。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 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
______法
开垦荒地,兴近易远” 采购物资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附答案解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附答案解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
A.重文轻武B.冗兵冗费C.削弱相权D.重武轻文2.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南北方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情况。

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项目南方北方南北比例1045年(北宋)赋税(贯)358110004509500044:56 1196年(南宋)赋税(贯)600000001431900081:19 A.民族交融加强B.经济重心南移
C.南方赋税沉重D.北方战乱频繁
3.陈列于福建泉州开元古寺内的宋代沉船,分为13个水密隔舱,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科技水平。

还有哪些航海仪器可能出现在该船上()
A.司南B.声呐C.雷达D.指南针
4.史载唐朝的市(交易的场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宋朝的市“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上述材料说明()
A.宋代“市”的规模要比唐代大
B.宋代对“市”的管控要比唐代宽松
C.唐代比宋代更重视“市”的作用
D.唐代社会风气没有宋代开放
5.小钱币,大历史。

以下关于北宋时期货币使用情况的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第1页(共14页)。

2020高考通史复习:宋元时期[课件]

2020高考通史复习:宋元时期[课件]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下层出生宰相较多
四、思维突破
(二)经济 商业革命 • 宋农业经济出现专业化生产,宋草市沟通城 乡经济的纽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不抑兼并,田制不立,自耕农经济衰落, 租佃经营盛行,佃农有一定自主性。 •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及时演练3:
《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 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 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 一等”,材料体现( )
• 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松太布市,衣被天 下。
•格物致知: 推究客观事物 ,明道德之善。
•心学: 内心反省、 致良知、 知行合一。
• 宋元科技领先世界
三、阶段特征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 成熟 1.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2.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 3.思想文化上: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儒家思想体系化思辨化(理学);书法追求个性,文学艺术世俗 化(宋词元曲,风俗画,);宋元科技领先世界(中学西传) 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元朝的对外关系具有很大 的开放性和世界意义,被认为是中国和欧洲东西方之间真正直接 接触的开始。
宋朝:历史的拐角?学者概述的唐宋之变
• 政治方面,唐代是贵族政治体制的终结,而宋代是君主独裁制的开始。 • 经济方面,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两税法取
代了租佣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 • 军事方面,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 城市发展, 打破市坊的界限,草市更加普遍。 • 文化方面,在儒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理学; • 教育方面,普通百姓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

高考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都由中央掌控。

3.影响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财政危机:三冗严重;岁币沉重。

边防危机:辽、西夏的威胁。

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实行改革。

主要措施有:严格官吏升迁;限制“恩荫”;加强官吏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政令。

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①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②强国之法:军事措施③取士之法:教育措施唯才用人择优录用,克服“恩荫”的弊病选拔更多有才能的人成为改革中坚力量3.作用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由于用人不当,且触动特权阶层的利益,招致强烈反对,未能完全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