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论文

合集下载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研究进展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研究进展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研究进展摘要: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包含一个或多个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类分子。

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有2类: 微量的天然反式脂肪酸和可观的人造反式脂肪酸。

过去的研究认为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仅仅是一个营养问题, 但越来越多的毒理学和暴露评估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诸多不良影响。

因此,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已成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膳食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动物学实验、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等进行综述, 并讨论了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估现状和未来展望。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简称”TFAs”) 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虽然TFA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但反式双键的存在使脂肪酸的空间构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脂肪酸分子呈刚性结构,性质接近饱和脂肪酸。

许多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含TFA的食物会加速动脉硬化,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疾病,已成为近年来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1]。

日常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有2 类: 微量的天然反式脂肪酸(rTFA)和可观的人造反式脂肪酸(iTFA)。

iTFA可以增加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增加冠心病发病率的风险[2][S Filip[1]]。

饮食中摄入2%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被等量的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取代, 患冠心病的几率会增加27%[3]。

iTFA 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一结论已经达成共识。

膳食中人造脂肪酸的摄入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引发或诱发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4]。

因此, 通过总结现有的研究来加深人们对反式脂肪酸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理解, 提高人们对反式脂肪酸的重视以及更好地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反式脂肪酸的来源2.1 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脂肪和乳与乳制品反刍动物中的脂肪经其体内微生物作用发生部分氢化反应而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例如,牛脂中含2.5%~4%,乳脂中含5%一9.7%反式脂肪酸[5]。

公众营养师毕业论文

公众营养师毕业论文

公众营养师毕业论文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指导老师:张兵学习学科:公共营养师学生姓名:王玉花写作日期:2009年3月20日摘要反式脂肪酸是具有反式构象碳一碳双键的所有非共扼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

天然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反色动物产品中:油脂的氢化、精炼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过高会对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但反色动物产品中的11tC18:1已证实可在人体内代谢为有益的9c11tC18:2。

这表明,并非所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都有同样的生理作用,不同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可能存在差异;现有关于反式脂肪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反当动物食品和焙烤食品,其它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组成和含量的研究报道不多。

因此对不同反式脂肪酸异构体进行分离和准确测定对研究其生理活性、认识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状况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和各类食物中代表性食物的消费量,考察了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

测定了传统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初步认识我国传统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存在状况。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食物中普遍存在反式脂肪酸,9tC18:1、trans C18:l和9t12tC18:2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

各种食物中trans C18:I都占有较大比例;不仅反当动物制品含有丰富的11tC18:1,其它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也多以 9tC18:1,10tC18:1和lltC18:l为主。

部分食物中存在少量9tC16:l和9t12tC18:2。

2.我国居民1982年、1992年和2002年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02年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已达到0.555g/标准人·d,比 1982年增加了70.8%,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高达0.729岁标准人·d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油,其中动物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占总摄入量的58.4%,植物油占22.3%。

浅谈反式脂肪酸

浅谈反式脂肪酸

浅谈反式脂肪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反式脂肪酸开始被我们使用。

而近期,有关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我根据相关科学知识浅谈一下反式脂肪酸的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

一、反式脂肪酸的性质、构成及特点。

反式脂肪酸又称为逆态脂肪酸,属不饱和脂肪酸指至少含有一个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一般是由4到24个碳原子组成的线形链,双键2个碳原子上结合的2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在室温下呈现固态。

反式双键的存在使脂肪酸的空间构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反式脂肪酸分子呈刚性结构,性质接近饱和脂肪酸。

空间结构的改变使反式脂肪酸的理化性质也产生了极大改变,最显著的是熔点,一般反式脂肪酸的熔点远高于顺式脂肪酸,如油酸的熔点是13.5℃,室温下呈液体、油状,反式油酸的熔点为46.5℃,室温下呈固态、脂状。

二、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反式脂肪酸普遍存在于多种天然食物中,如牛羊肉、乳及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等。

虽然普遍存在,但是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大部分是由人工合成的。

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1)反刍动物(如牛、羊)的脂肪组织和乳及乳制品,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反刍动物肠腔中的丁酸弧菌属菌群的酶促生物氢化作用,形成反式不饱和脂肪酸异构体,这些脂肪酸能结合于机体组织或分泌入乳中。

(2)食用油脂的氢化加工商品为了防止食用油脂的酸败、延长保存期、减少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气味及味道,20世纪60年代初期兴起了油脂氢化加工的生产工艺。

通过对油脂的氢化加工,可形成多种双键位置和空间构型不同的脂肪酸异构体。

通常情况下液体植物性脂肪含反式脂肪酸较少,固化油脂含反式脂肪酸较多,平均占总脂肪的30%左右,如豆油、色拉油和人造黄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一般在5%~45%之间,最高可达65%。

(3)温度过高的油,精炼油及烹调油加热温度过高时,部分顺式脂肪酸会转变为反式脂肪酸。

因此,烹调时应尽量避免油温过高。

膳食反式脂肪酸的其它来源还包括蔬菜(卷心菜、菠菜、豌豆)、禽肉、猪肉、鱼和蛋等,由于其含量有限,在膳食中所占的比例甚微。

浅谈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浅谈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浅谈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参加了7月3-4日两天的“健康中国海峡两岸首届营养与健康论坛”两岸专家交流了诸多营养与健康的学术问题,感受颇深,收益极大,此次论坛的特点可谓话题广泛,内容具体,有新的视角和新的课题,对今后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本人在参会期间听到的和谈到的话题中,多次涉及脂肪问题,特别是涉及到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时,经常将两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混为一谈,就这一点我想谈一谈个人的看法,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当面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医生或营养师肯定会嘱咐患者,要少吃或远离饱和脂肪,少吃油腻的食物,有的医生或营养师还会告诫你远离反式脂肪酸,有的甚至把反式脂肪酸省略掉。

我还见到有的专家讲,反式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健康的负面影响一样严重,显然,把反式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相提并论了,本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饱和脂肪是自然环境下的一种脂肪形态,它存在于所有的油脂之中,无论是动物脂肪还是各种植物油中都存在饱和脂肪,只是存在多少不同罢了。

饱和脂肪是因为它的分子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占的比例高而形成,脂肪是由脂肪酸构成的,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脂肪分子中,都同时存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在自然界中饱和脂肪酸是一个大的家族,在众多的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油中对人体胆固醇有升高的作用,对胆固醇有升高作用的脂肪酸还有月桂酸、豆蔻酸和花生酸等,除此之外,其他的饱和脂肪酸均对人体内胆固醇没有升高作用。

由于花生酸只在花生油中有少量存在,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大,月桂酸和豆蔻酸在多数脂肪中含量虽不多,但它们升高胆固醇的作用较强。

由于棕榈酸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当中,在油脂中含量更为丰富,且有升高胆固醇的作用,由此应限制其摄入量。

除此之外,其他饱和脂肪酸均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有的饱和脂肪酸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如硬脂酸进入我们人体内,经过脱氢反应很快就可转变成油酸,油酸具有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的作用,不但对我们的健康无害,而且还有好处。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概括反式脂肪酸,听起来就像是个坏家伙,总是躲在食品的角落里,悄悄地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它们不仅会让我们的腰围变大,还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那么这些坏家伙到底从哪里来?又该如何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让您了解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学会如何选择健康的食品,远离这些“健康杀手”。

1. 反式脂肪酸的定义和来源反式脂肪酸,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太健康。

它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它的化学结构和饱和脂肪酸有点像,只是多了个碳链。

这个碳链是反式的,所以被称为反式脂肪酸。

这种脂肪酸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比如在制作人造黄油、烘焙食品和炸食品时,就会添加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虽然它可以让食物口感更好,更耐放但是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2.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各位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可能隐藏着一种名叫反式脂肪酸的“隐形杀手”。

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不容小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首先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我们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时,它们会在血管内形成一层薄膜,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加大心脏承受的压力。

长期下来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其次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对骨骼、大脑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再者反式脂肪酸对肝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可能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癌。

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影响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的人在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方面的表现较差,容易出现老年痴呆等症状。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一定要警惕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尽量减少食物中这类物质的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选择低脂、低糖、低盐的健康食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3. 研究目的和意义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关注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呢?因为它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对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浅谈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浅谈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险。
双键氢原子 的位置位于 同侧时 , 称为 “ 顺式”
结构 ( c i s ),脂肪酸分 子呈 L 形;而位于异 侧 时,称 为 “ 反式 ”结构 ( t r a n s ),分子结构 呈 线 形 ,与 饱 和脂 肪酸 相 似 。反 式 脂肪 酸 ( T r a n s f a t t y a c i d s , T F As ) 即指 含 一个 以上 独 立的 ( 即非共 轭 ) “反式”构型双键 的不 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分子 中 c . H 基团空 间位阻相对较 小 ,分子 结构 比较稳 定,使其 理化性质趋近 于饱和脂 肪酸 。最显 著的特点 是 反式 脂肪 酸 的熔 点 一般 远 高于 顺 式脂 肪 酸,常温下常以固态 形式存 在。如油酸 ( 顺一 9 一 十八烯 酸)的熔 点为 1 3 5 ℃,而反 油酸 ( 反 9 一 十 八 烯 酸 )… N ^ K 4 6 . 5℃ 。 2 . 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 1 ) 反 刍 动物 脂 肪及 乳 脂 反刍 动 物 肠 腔 中存在 的丁酸弧菌属 菌群可与饲 料中所含 的部分不饱和 脂肪酸 发生酶促生物 氢化反应 从而生成 T F A 。所生成的 T F A 可结合于机体 组织或分 泌到乳汁 中,使反刍动物 脂肪及其 乳脂中含 有 T F A 。以牛为例,牛脂中 T F A的 含量为 5 % 4 % .其乳脂中 的含 量为 5 %
1 . 脂肪酸 是由碳 、氢 、氧 3种元素组 成 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 其分子构成 是一个烃类 基 团连 结羧 基所构成 的碳氢长链 。 . 根据碳链 中碳 原子间双键 的数 目可将脂 肪酸分为饱和 脂肪 酸 ( 不含双键 )、单不饱 和脂肪酸 ( 含 有一个双键 )和 多不饱和脂肪酸 ( 含有 2 个 或 以上双 键 )。在 不饱和脂肪 酸分子 中,碳 碳双键 的存在使 其产 生 空间异构体 。当碳链 许 多人 烹调 时习惯 将 油加 热 到 I 俐 , 导致 T F A 的产 生 :一些反 复煎炸食物 的刚 油,其 油温更是远远 高 出油发烟 的温度. 油中所含 的T F A也是越积越 多。 3 . 反 式 脂 肪 酸 的危 害 : 很多研究都表 明,T F A 摄入 过多会对成 人的健康 和婴儿的发育 产生不 良影 响。 ( 1 ) 导致 心血 管 疾 病 和血 栓 的 形成 摄入过 多含 反式脂肪 酸的食物必然 导致心血 管疾病 的发生 ,且 反式脂肪酸有 增加血液黏 稠度和凝聚力的作用。 ( 2 )影响生长 发育 反 式脂肪酸还 能 通过胎 盘转运给胎儿 ,母乳喂养 的婴幼 儿都 会 因母 亲摄 入人造黄 油使婴幼儿 被动摄入反 式脂肪 酸。反式脂肪 酸对生长 发育的影 响包 括 ,使 胎儿和新 生儿比成人更容 易患上 必需 脂肪缺乏症 , 影响生长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发 育产生不 良影响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 成, 干扰婴儿 的生长发 育。 ( 3 )增加 妇 女患 2 型糖 尿病 的概 率 哈佛 公共卫生 学院的 F r a n k H u 博士在 为期 1 4年 的研究 l f 1 分析 l 『8 4 0 0 0多名妇女的资 料,在此期 间共有 2 5 0 7例被诊断为 2 型糖 尿病。分析结 果表明 ,虽然与碳水化合 物的 热量相 比,她 们摄入的脂 肪总量 、饱和 脂肪 或单不饱和脂 肪均和患糖 尿病无关 ,但摄入 的反式脂肪含 量却显著增 加了患糖尿病 的危

反式脂肪酸科普小作文

反式脂肪酸科普小作文

反式脂肪酸科普小作文
反式脂肪酸?啊,你说这个啊,就是那个藏在好吃东西里的坏东西。

你吃了那些炸鸡、薯条、饼干,都可能悄悄吃进去不少。

别觉得没什么,它可是会悄悄堵住你的血管,让心脏累得慌。

你知道吗?反式脂肪酸这家伙可狡猾了,它还会干扰你的身体运作,让你的激素乱成一团。

尤其是小孩子们,吃多了可能影响身高和体重,长大了可能都补不回来。

不过别急,想避开它也不难。

它主要来自那种部分氢化的植物油,少吃点含这种油的东西就行了。

去超市买东西时,记得翻翻食品标签,看见“部分氢化植物油”或者“反式脂肪酸”这几个字,就绕道走吧。

那怎么判断食物里有没有反式脂肪酸呢?嘿,有个小窍门,看食品标签啊!如果成分表里有“部分氢化植物油”或者明确说含有反式脂肪酸,那你可得悠着点了。

别被广告忽悠了,那些画面再好看,也比不上你和你家人的健康重要。

所以啊,咱们一起努力,让反式脂肪酸远离咱们的生活吧!选
健康的食物,不仅对自己好,也是对家人负责。

从今天开始,咱们都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守护咱们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论文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危害论文

浅谈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概述:现在西式快餐的兴起和膳食方式的日益西化及牛羊肉、乳制品消费的不断增加,反式脂肪酸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膳食结构, 2006年4 月麦当劳中国公司传出的“炸薯条用油风波”,2010年11月爆发的“氢化油”事件,说明反式脂肪酸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今天,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 tfa)是对人体有害的脂肪酸.1.脂肪酸是由碳、氢、氧3 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构成是一个烃类基团连结羧基所构成的碳氢长链。

根据碳链中碳原子间双键的数目可将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2 个或以上双键)。

在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碳碳双键的存在使其产生空间异构体。

当碳链双键氢原子的位置位于同侧时,称为“顺式”结构(cis),脂肪酸分子呈l 形;而位于异侧时,称为“反式”结构(trans),分子结构呈线形,与饱和脂肪酸相似。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 tfas)即指含一个以上独立的(即非共轭)“反式”构型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分子中c-h 基团空间位阻相对较小,分子结构比较稳定,使其理化性质趋近于饱和脂肪酸。

最显著的特点是反式脂肪酸的熔点一般远高于顺式脂肪酸,常温下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如油酸(顺-9-十八烯酸)的熔点为13.5 ℃,而反油酸(反-9-十八烯酸)的熔点为46.5 ℃。

2.反式脂肪酸的产生:(1)反刍动物脂肪及乳脂反刍动物肠腔中存在的丁酸弧菌属菌群可与饲料中所含的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发生酶促生物氢化反应,从而生成tfa。

所生成的tfa 可结合于机体组织或分泌到乳汁中,使反刍动物脂肪及其乳脂中含有tfa。

以牛为例,牛脂中tfa 的含量为5% ~ 4% ,其乳脂中的含量为5% ~ 9.7%.(2)油脂精炼的脱臭工艺通常天然植物油脂(如大豆油、菜籽油)均由顺式不饱和脂肪酸所构成,而不含tf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013-01
摘要:近年来,反式脂肪酸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本文主要阐述
了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关于反式脂肪酸管理的两项
建议。

近年来,一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有密切联系的脂质——反式
脂肪酸,逐渐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

反式脂肪酸常被食品加工厂和
餐馆用于制成多种食品,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后,易造成增加患心血
管病、糖尿病和癌症危险、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严重后果。

一、反式脂肪酸的性质及其来源
反式脂肪酸是种非必需脂肪酸,自然界中的反式脂肪酸只少量
存在于反刍动物的乳肉中,对人体无害;而经科学研究证明,人为
反式脂肪酸则是日益被公认为极具危害风险的“坏脂肪”。

人为反
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部分氢化的硬化油中,这类硬化油,向来被大
量作为人造奶油、起酥油和煎炸油等。

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
反式脂肪酸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与饱和脂肪酸类似,大部分都通
过正常的脂质吸收、代谢途径结合至组织的脂质中。

反式脂肪酸的
双键结构能够明显降低其胆同醇酯的水化作用以及肝脏中胆同醇
的酯化作用。

反式脂肪酸结合至膜磷脂或血浆脂蛋白后,将会影响
膜或膜结合蛋白(脂肪酸链延长酶、去饱和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
功能,干扰必需脂肪酸和其它脂质的正常代谢,从而产生不良影响。

(一)增加患心血管病危险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肌梗塞、心脏猝死、冠心病等的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

首先,反式脂肪酸作用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和肝脏ldl受体,从而升高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增加形成血栓、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危险。

其次,反式脂肪酸可以与细胞膜磷脂结合。

改变膜脂分布并最终导致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的改变。

同时影响膜蛋白结构和离子通道.改变心肌信号传导的阈值.这也可能是其导致心肌梗死等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二)增加患糖尿病危险
一项为期14年的研究分析了84000多例妇女的资料,在此期间共有2 507例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分析结果表明,她们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显著增加了患糖尿病的危险。

实验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容易诱发ⅱ型糖尿病。

(三)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婴儿可能通过胎盘转运以及乳汁运输的方式摄入反式脂肪酸,从而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主要作用机制是:反式脂肪酸能够干扰必需脂肪酸的代谢并抑制其功能,使胎儿和新生儿更易患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反式脂肪酸能结合大脑中的脂质,抑制体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对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反式脂肪酸能抑制母体中前列腺素,通过母乳作用于婴儿,
影响婴儿胃酸分泌、平滑肌收缩和血液循环等功能。

(四)增加癌症风险
反式脂肪酸是否有致癌效应尚存在争议。

但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膳食反式脂肪酸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而顺式单不饱和脂肪酸与此无关。

三、关于反式脂肪酸管理的两项建议
(一)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
首先,应该支持科研人员开展有关反式脂肪酸的各类研究工作;其次,应及时采纳科研成果,在立法和施政上表现出来。

再次,要及时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我国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的调查表明,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平均摄入量水平远远低于美国和欧盟,在规定范围之内。

但是,我国地区差异很大,如果依靠平均数来衡量,地区、群体的差异往往会被掩盖。

实际上,如果细致地挖掘调查数据,就会发现,我国大中城市、儿童和青年群体中中反式脂肪酸的平均摄入量,是超出安全范围的。

我国国民的整体营养状况是: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病、文明病并存。

经济发达地区膳食结构“西化”,“洋快餐”无孔不入,快餐油炸食品和高油高糖的烘焙食品等,都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长期热衷的食品。

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儿童健康的严重问题。

因此,应当加大对反式脂肪酸危害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二)尽快建立反式脂肪酸的标签制度
当前,我国食品对反式脂肪酸的标注尚处于模糊状态。

实际上,凡在食物标签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氢化菜油”、“固体菜油”、“起酥油”、煎炸油、“人造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雪白奶油”、“麦淇淋”、“植脂末”等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由于使用这些“擦边球”的名称,使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无法辨认和识别,不清楚自己到底摄入了多少反式脂肪酸。

我们应当实施食品标签制度,规范食品成分的说明,推动农产品和食品规格化、标准化,制止造假和欺诈。

以美国为鉴,在其fda反式脂肪酸标识法令发布之后,该法令预防了美国每年600~1200例冠心病发病(其中240~280个病例会因病致死),从而挽回医疗、劳动力和伤痛费用约9亿~18亿美元。

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食品成分标签制度来对各类食品实施品质控制。

参考文献:
[1]杨辉,李宁.反式脂肪酸及各国管理情况介绍[j],中国食品学报,2010(4):8~12.
[2]刘艳芳. 反式脂肪酸走向倒计时[j].中国食品报,
2004(54).
[3]赵国志.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问题与现状[j].食与油
脂,2003(2): 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