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区土壤养分调研

合集下载

山西省晋城市蔬菜设施常见土壤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山西省晋城市蔬菜设施常见土壤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山西省晋城市蔬菜设施常见土壤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作者:柳建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 自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晋城市设施蔬菜业每年都以万亩的速度大步发展。

但是在设施面积逐年扩大的同时,设施中出现的耕层为生土、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等土壤问题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一大障碍,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晋城市的设施蔬菜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蔬菜设施土壤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 S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8-02一、晋城市土壤概况及设施蔬菜发展现状晋城市属于褐土地带,褐土面积11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31%,全市的耕地亦以褐土为主。

褐土土壤PH值为7.0-7.5,盐基饱和度>80%,土层深厚,耕性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

晋城市设施蔬菜业以2010年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为契机再次快速发展。

截止2012年底,全市设施蔬菜建筑面积达到4.14万亩,占全年蔬菜播种总面积的30%。

其中:日光温室建筑面积达到1.82万亩,春秋大棚建筑面积达到1.18万亩。

二、蔬菜设施中常见土壤问题及其成因1.生土作耕作层全市六县(市、区)的设施蔬菜园区大多聘请山东技术人员进行园区设计和规划。

山东技术人员多凭以往经验对园区进行设计、规划,并不参考晋城当地的土质条件,采用下挖熟土层堆砌为后墙和山墙,以下层生土层作为栽培土进行蔬菜生产,这些“生茬地”的土壤中虽然病原物和有害物质较少,但是土壤瘠薄,养分少、肥力低。

2.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主要表现为土壤表层形成片块状、土壤黏重、渗水缓慢,土壤有机质匮乏、肥力衰退、透气性降低、需氧性微生物活性下降、熟化缓慢、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土壤板结阻碍了蔬菜作物根系的正常伸展,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以至影响整个植株的正常生长。

土壤板结由二方面因素造成。

丘陵山区果园测土平衡施肥技术探讨

丘陵山区果园测土平衡施肥技术探讨

比不当 , 有机肥投入不足。 0世纪 6 年代一7 年代 , 2 0 0 果
园施肥 以土杂肥 、 羊粪 、 人粪 尿、 叶等有机肥 为主 , 落 年 投入量约 3 h 几乎不施用化肥 。2 世纪 8 年代 以 0/m , t 0 0 来, 随着苹果和梨产量不断提高 , 化肥用量不断增加 , 纯 氮 ( )磷 (2 年投 入 量分 别达 到 30k m 和 9 N 、 P0) 0 h 2 O
经果 园 土壤 养 分 测定 结 果 表 明 , 城 市果 园 内土壤 晋
有机 质平均含量为 1. , , 8 2 5g属较高水平 ; 3f k 土壤全氮含 量为 1 5 / , . l 属较高水平; 1 g, g 有效磷含量为 1.m / , 1 g g属 5 k 中等偏低水平 , 7 %的果 园属缺磷土壤 ; 有 0 速效 钾平均
用 的不 足 5 有 机 肥 投入 也 大量 减 少 ( 于 1 h , %。 少 5/m ) t 使得 树 体某 些 养 分 长期 得 不到 补 充 ,部分 果 园树 势 变
弱, 缺素症和各种病虫害迅速增加 , 导致产量和果品质 量明显下降。 果园土壤肥力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 ,土壤只种不
养 ,养 分难 以积 累 。晋 城市 丘 陵果 园土壤 的成 土母 质 为 黄 土 , 般 土 层较 薄 、 力 较低 。2 世 纪 8 年 代 以 一 肥 0 0 前 , 园 多 种植 绿 肥 作 物 , 农 经 常 翻压 培 土 , 园 内 果 果 果
土壤肥力相对稳定 。 0 2 世纪 8 年代 以后 , 0 绿肥作物种 植面积逐年减少 ,0 9 %的果园实行 了果粮 间作或精耕 ,
不 少 于 25k ,8 g7 gNPO:2 5 g 10 ,5 , : 5 0为 1 .:4适 k k z K :6 . 0 0。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分析报告

山西省晋城市自然条件分析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地信1201班规划1201班成员:李萱、李俊兴、陈丽雅、林佳亮指导老师:何晓蓉时间:2015/4/201 自然生态环境特征1。

1 地理位置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山东与山西交界处,西与运城、临汾衔接、北与长治交界,东、南与河南省的新乡、济源、焦作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5度12′—35度42′,东经112度31′—113度14′,南北长约58.85公里,东西宽约62.75公里,面积约为9490平方里。

晋城市区位图1.2 地貌环境晋城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87。

1%,其中山地占58.6%,丘陵占28。

5%。

东部、西部和南部,群山连绵,山崇岭峻,北部和中部丘陵起伏,盆地相间。

盆地及山间宽谷占总面积的12。

9%。

晋城市地处晋豫交界的泽州盆地中央,平面轮廓略呈卵形,境内丘陵、平原纵横交错,整个地区的地势呈北高,中、南部低的簸箕状。

其中丘陵面积57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 116。

7平方公里。

盆地及宽谷平原占总面积的12.9%.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600—700米.最高的中条山舜王坪,海拔2358米,最低处是丹河、沁河下游河谷地,海拔接近300米,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基本风压0.45kN/m2。

1。

3 地质环境晋城地层以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为主。

东部和西南部在陵川横水、大河口和迈河一带及阳城县羊圈底庙一带零星分布有太古界,阳城县羊圈底庙以南一带分布有元古界。

陵川大河口主要为片麻岩系地层;阳城县羊圈底庙一带以变质岩和片岩为主;陵川县和阳城县一带,由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的砂岩、页岩、含海绿隶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及含灰岩、泥灰质白云岩组成。

市区东部和南部分布有古生界寒武系,陵川、晋城、阳城和沁水呈弧形带状分布,奥陶系分布较广,石炭系主要分布于陵川、阳城、沁水,二叠系主要分布于沁水拗陷中,从高平、陵川经晋城到阳城、沁水弧形出路。

晋城调研报告范文

晋城调研报告范文

晋城调研报告范文晋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解晋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提供决策参考,我对晋城市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共有100名调查对象参与了问卷调查。

我首先分析了晋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然后制定了调研问卷和调研路线图,对市区的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公共设施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居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

三、调研结果分析1.经济发展:晋城市的经济主要依赖于煤炭产业,但煤炭行业面临严重的环保压力和资源枯竭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空间较小。

2.城市建设:晋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公共交通不便利,市区道路和建筑物的维护不及时。

3.环境保护:晋城市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空气质量较差,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对于煤炭行业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和建议1.经济转型: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和环保压力,晋城市应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培育和支持新兴高技术产业。

2.城市交通:应加大对市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力度,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环境保护: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对晋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晋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和成就。

建议晋城市在经济转型、城市交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析晋城市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晋城市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晋城市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我们从全市六个县(市、区)中认真选取了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区和农区的典型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晋城农村环境现状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5~1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50~750毫米。

全市现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6个县(市、区),84个乡(镇、办事处),2214个行政村,1456个自然村,54.89万户, 2012年全市农民人居纯收入8037元。

通过调查中感受到,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工程、饮水安全工程、路面硬化绿化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

但因我市有的农村近年来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偏重经济发展而疏于环境保护,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据统计,2011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0.09万吨,较2010年削减了3.2%;氮氧化物排放量11.17万吨,较2010年增加了3.96%;烟尘排放量5.49万吨,较2010年削减了5.14%;工业粉尘排放量2.79万吨,较2010年削减了4.95%。

沁河栓驴泉、丹河后寨两个国、省控出境水质断面稳定达到Ⅳ类水质功能类别要求。

2011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16亿吨,较2010年增加了6.4%。

新街矿区详查成果报告

新街矿区详查成果报告

新街矿区详查成果报告一、引言新街矿区是中国山西省晋城市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市中心区南部。

该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煤炭产业的主要基地,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重视,该地区的煤炭产量逐渐减少,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自然资源分析1. 地理位置新街矿区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经112°15′至112°34′,北纬35°59′至36°16′之间。

总面积为226.5平方公里。

2. 气候条件新街矿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夏多风雨、秋冬多晴天。

年平均气温11.1℃,降水量为550毫米左右。

3. 地质构造新街矿区位于晋城坳陷南缘隆起带上。

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构成,其中煤炭资源丰富。

4. 生态环境新街矿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壤和大气污染等方面。

同时也存在着植被退化、野生动物减少等问题。

三、经济发展分析1. 历史沿革新街矿区原为晋城市南部的一个煤炭开采区,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源转型的重视,该地区的煤炭产量逐渐减少,但其他行业也在逐步崛起。

2. 产业结构新街矿区目前以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旅游业、物流业等服务性行业。

3. 经济指标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新街矿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0.1亿元,人均GDP为5.3万元左右。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最大,达到了55%。

四、社会事务分析1. 教育事务新街矿区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共有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类学校27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

2. 医疗保健新街矿区的医疗保健水平较高,拥有多家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3. 社会治安新街矿区社会治安较好,公安机关开展了多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五、环境质量分析1. 大气环境新街矿区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壤质量评估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壤质量评估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壤质量评估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山西省不同地市、县、区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土壤质量,我们可以了解各地土壤的肥力水平、污染情况以及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情况,从而为相关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土壤质量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指标:
- 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等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参数。

- 土壤污染指标:通过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物质的含量,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 土壤适宜性指标:根据土壤的酸碱性、盐碱度等特征,判断土壤的适宜用途和农作物种植情况。

结果
通过对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土壤肥力较高,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而另一些地区的土壤肥力相对较低,需要进行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 部分地区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和农业面积较大的地区。

有必要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 不同地区的土壤适宜性也存在差异,需根据土壤特征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避免土壤退化和农作物减产。

总结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壤质量评估结果显示了土壤肥力、污染和适宜性的差异性。

基于评估结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促进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污染治理和合理的土地利用,以支持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壤质量评估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壤质量评估

山西省各地市、县、区土壤质量评估简介本文档旨在对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关数据和结果。

通过该评估,可以为土壤保护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1. 采集土壤样本:在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不同地点,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本。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得出各地区土壤质量的评估指标。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土壤质量分布不均衡: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土壤质量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较好,而部分地区土壤质量较差。

2. 主要问题:部分地区的土壤存在酸碱度失调、养分不平衡以及重金属含量过高等问题。

3. 影响因素分析:土壤质量受土地利用、农业管理、工业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改善建议为了改善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土壤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非农业用地,提高农田比例,保护良好的农业土壤。

2. 改善农业管理措施: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3. 加强土壤修复与保护:对于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采取适当的土壤修复措施,保护土壤质量。

结论山西省各地市、县、区的土壤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存在土壤质量不均衡和部分地区的问题。

改善土壤质量需要综合治理,加强农业管理和土壤保护工作。

本文提出的建议可供相关部门参考,为山西省的土壤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市城区土壤养分调研
晋城市城区位于晋城市中部,地处太行山覆地南端。

四周与泽州县接壤,总面积144.24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市、区与泽州县党政机关所在地,现辖一镇七个办事处,77个社区,67个村委,200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4761亩,其中小麦面积36439亩,产量9729吨,亩产267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15583.48吨,蔬菜种植面积11437亩,产量59258吨,其他种植面积200亩。

我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度44分至112度55分,北纬35度25分至35度35分之间,东西宽15.38公里,南北长17.45公里;太行山支脉绵亘南北,黄河水支流终横东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中低山丘陵河谷的阶梯状地形;地形地貌的特点是:四周环丘,中间平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8度,极端最高气温38.6度,最低气温-22.8度,无霜期175天,年均降水量573.8毫米,年蒸发量1695.2毫米,气温日差比较明显,四季分明。

我区2009—2011年是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小麦是我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测土配方施肥具有避免施肥盲目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提高植物的品质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耕地养分状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土壤养分检测是测土配方的重要环节。

为了解我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提出科学合理配方,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三年采集800个土样点,化验土壤养分,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对我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土样采集、制备和检测
1.土样采集:在全区三个镇(办)所有有地的村(社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取土,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选择不同的采样点取土,采用GPS定位,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用“S”形取样法取10—15个点为一个混合土样,用四分法取1公斤土为样品,装入土袋,做好标签。

取土工具为不锈钢土铲,深度为20CM。

2.取样时间为小麦收后,大豆播种前。

3.土样制备:将取的土样放在干净室内进行风干一周后,剔除砖块、
根等杂质,研磨过筛后装入玻璃瓶准备化验。

4.土壤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采用《土
壤技术分析检测规范》的常规方法进行实用检测,土壤有效磷采用上述规范中碳酸氢钠提—钼锑抗比色法交换性钙,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效硫采用氯化钙提取—硫酸钡比浊法,有效铜、锌、锰均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光度法,有效硼采用姜黄素比色法。

二、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根据这三年对全区有代表性800份土壤13项化验检测数据分析,即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硫、铜、锌、铁、硼、锰,并对照“国家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有效元素含量的评价指标”获得全区土壤养分情况见下表。

注:测试结果为800份数据平均值
三结果与分析
由上表全区土壤养分结果分析可知:我区土壤肥力水平为中等。

土壤PH值7.7为碱性,土壤有机质31.1g/kg较高很丰富,全氮1.41g/kg、碱解氮71.8mg/kg、有效磷11.1mg/kg、速效钾182.25mg/kg、铜0.94mg/kg、锌 1.15mg/kg、铁5.57mg/kg、锰6.46mg/kg、硼0.63mg/kg为中等,其中缓效钾1726mg/kg高低各占50%,有效硫53.3mg/kg很高属富硫区。

因此,根据以上土壤养分状况,当前我区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北石店镇的所有村和西上庄(办事处)的道头、张岭、郭山、北岩、焦山等村适用的配方施肥方案是:低于200公斤的田地氮磷钾配比为1:0.77:0,201-250公斤的中产田氮磷钾配比为1:0.71:0,即亩施纯氮7公斤,折合碳铵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亩施纯磷5公斤,折合12%的过磷酸钙40公斤,或施N_PO_KO为18-12-0的复混肥40公斤,高于250公斤的田地氮磷钾配比为1:0.8:0.钟家庄和西上庄(办事处)其它村适用第二套配方施肥方案:低于200公斤的田地氮磷钾配比为1:0.77:0,201-250公斤的中产中等产量的田地(201-250公斤、亩)建议亩施纯氮6.5公斤,折合碳铵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亩施纯磷5公斤,折合12%的过磷酸钙40公斤;或用N-PO-KO为19-16-0的复混肥35公斤,低于200公斤的氮磷钾配比为1:0.67:0,高于250公斤的氮磷钾配比为1: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