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标准答案)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标准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1.用大小相同的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己知叶片实验前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保持相应温度不变),再测其质量变化。

得到如下表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光照1h内,第4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为3 mgB光照1h内,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光照1h内,第1、2_3组轮藻释放的O2量相等D.该轮藻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在28℃至30℃之间【答案】C【解析】暗处理时,轮藻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处理时同时进行呼吸与光合作用。

在不同处理过程中,呼吸作用的强度是不变的,因为温度没变。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应该包括两次呼吸作用,则进行光处理后实际的质量增加为5,7,9,3,氧气释放量不相等,故A正确,C错误;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均大于各自的呼吸作用强度,故B正确;暗处理时,轮藻只进行呼吸作用,表中可见29℃时,呼吸作用最强,说明酶活力高,但是29℃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所以酶的最适温度在28℃至30℃之间,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A.CO2B.H2O C.C3H6O3D.CO2和H2O【答案】D【解析】氧气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水,而水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能出现在二氧化碳中,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会出现在葡萄糖中,故C错误,A和B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D.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主要受温度影响,故A错。

苏教版生物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细胞呼吸习题和答案

苏教版生物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细胞呼吸习题和答案

第四章第三节细胞呼吸测试题知识点:探讨酵母菌呼吸的方式1.以下关于呼吸作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

该进程最终有[H]的积存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经有氧呼吸完全氧化后释放的能量多2.以下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时期均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C.是不是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要紧区别D.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二时期3.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说明放能量是()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C.慢慢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D.慢慢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4.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不曾离心的匀浆别离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间空气的条件下。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映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 丙试管中无CO2产生知识点:有氧呼吸5.在有氧呼吸进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别离发生在()A.第一个时期和第二个时期B.第二个时期和第三个时期C.第三个时期和第一个时期D.第三个时期和第二个时期6.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比5,这是因为()A.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7.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线粒体8. 在有氧呼吸进程中,进入细胞内的氧()A. 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B. 参与ATP的形成C. 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 接收反映中脱下的氢生成水9.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全然区别是()A. 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映的途径不同B. 全进程都没有氧分子参与C. 释放的能量及生成的ATP数量不同D. 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映的酶不同10. 在有氧呼吸的以下反映时期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A. [H]传递给氧气生成水B. C6H12O6发酵为丙酮酸和[H]C. 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D. ADP与磷酸结合生成ATP知识点:无氧呼吸11.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A. 贮藏在葡萄糖中B. 存留于酒精中C. 存留于乳酸中D. 以热能形式散失12. 甜菜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时期是相同的,其他时期的部位与终产物别离是()A. 线粒体、丙酮酸B. 细胞质基质、丙酮酸C. 线粒体、酒精D. 细胞质基质、乳酸13. 在细胞呼吸进程中,假设有CO2的放出,那么该进程必然不是()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C. 酒精发酵D. 乳酸发酵14. 人在猛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稍稍下降,其缘故是()A. 血浆中碳酸过量B. 血浆中二氧化碳过量C. 血浆中乳酸过量D. 血浆中丙酮酸过量15. 在马拉松长跑中,运动员骨骼肌肌纤维所消耗的能量要紧来自()A.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B. 丙酮酸的水解C. 葡萄糖的酵解D. 脂肪酸的氧化知识点:细胞呼吸的意义与应用16. 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是()A. 白天、晚上都进行B. 白天进行,晚上停止C. 白天停止,晚上进行D. 光合作用停止时进行17. 高等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生成和完全分解有关的细胞构造依次是()A. 叶绿体和线粒体B.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叶绿体、内质网和线粒体D. 叶绿体和细胞质知识点:阻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应用18. 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需氧量的转变是()A.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B.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C. 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D. 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19. 以下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映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需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C. 光合作用的全数反映是呼吸作用全数反映的逆转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进程20. 一学生在15分钟内接踵进行四次俯卧撑。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专题练(含详答)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专题练(含详答)

2024届高三生物呼吸作用专题练1.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关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与O2结合B.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有氧呼吸有热能的释放,无氧呼吸没有热能的释放D.有氧呼吸需要酶催化,无氧呼吸不需要酶催化2.农业生产中常进行水稻和油菜轮作,使得3、4月份桂林市区周边的油菜花很多。

其不仅作为应季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轮作通过增加作物密度来提高产量B.中耕松土能增加根系的氧气供应,促进根细胞呼吸C.合理的“正行”种植,有利于通风和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D.油菜花作为旅游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基质B.有氧呼吸产生CO2阶段释放大量能量C.可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D.食品的真空包装能够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食品保质的效果4.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H]的氧化与合成A TP相偶联,研究发现:FCCP作为解偶联剂能作用于线粒体内膜,使得线粒体内膜上释放的能量不变,但不合成ATP;抗霉素A是呼吸链抑制剂,能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D+是氧化型辅酶I,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形成NADPHB.加入FCCP,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C.加入抗霉素A,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H]和CO2D.加入FCCP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葡萄糖量增加5.糖酵解时产生大量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

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高一生物必修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单元测试题

高一生物必修1“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单元测试题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这四种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2.生长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3. 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

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O2,装置如图。

光照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A.仅在甲中B.尖在甲和乙中C.仅在甲和丙中D.在甲、乙和丙中4.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A.分子量最小B.分子量最大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5.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 时,造成曲线I和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6.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光照和充足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①光反应停止,由于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因而积累了许多三碳化合物。

②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

③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A TP。

④光反应仍进行,形成ATPA.④③②B.③②①C.④②D.③②7.测试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绘制曲线。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精选考题·福州一次质检)早春季节,农民在水稻播种之前要进行催芽,即先用温水将水稻种子浸泡几小时(非恒温,让其自然变凉),再堆放在一起,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好。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要常掀开薄膜,并经常进行翻种。

请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1)必须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翻种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氧气和散热,这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造成烂芽和烂根。

(3)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Ⅰ.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氧气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如只进行无氧呼吸则只释放CO2不吸收O2。

Ⅱ.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水稻种子、带橡皮塞的玻璃罩2只、100 mL的烧杯4个、2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

Ⅲ.实验方法:按照装置一图将实验材料和用具装好。

如想得到预期的实验结论,必须同时设计另一组实验装置即装置二,请指出应如何设计。

(在方框内绘出装置二的图示并做好相应标注)Ⅳ.完成如下表格,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

(请描述装置一和二中液滴移动状况)【答案】(10分)答案: (1)提高温度,增强酶的活性(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过多热量(3)Ⅲ.装置二与装置一相同,只是将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图略)Ⅳ.①只进行有氧呼吸②一不移,二右移③一左移,二右移【解析】(1)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种子主要是提高温度,增强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才会增强。

(2)要提供氧气和散热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过多的热量,导致烂芽和烂根。

(3)装置二中将装置一中的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其余都同装置一。

NaOH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一中移动代表氧气的消耗量,而装置二中不动说明吸收的气体量和释放的气体量相同,应是进行的只有有氧呼吸。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呼吸作用》基础训练题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呼吸作用》基础训练题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呼吸作用》基础训练题一、单选题1.影响贮藏种子呼吸作用的最明显因素是( ) 。

A、温度B、水分C、O2 D、CO22.植物组织从缺氧条件转入有氧条件下,呼吸速率减慢,ATP形成速率( ) 。

A、加快B、减慢C、不变D、变化无常3.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用( ) 作呼吸底物。

A、蛋白质B、葡萄糖C、脂肪D、淀粉4.寡霉素通过以下方式干扰了ATP的合成( )。

A、阻止电子传递B、破坏线粒体内膜两侧的氢离子梯度C、使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D、抑制了线粒体内ATP酶的活性5.将水果放在地窖中,可贮存较长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恒定B、湿度恒定C、黑暗无光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6.与油料种子相比,淀粉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气( )。

A、更多些B、较少C、差异不大D、差异无规律7.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抗氰呼吸增强,与下列哪种物质密切相关( )?A、酚类化合物B、糖类化合物C、乙烯D、ABA8.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存在复合体( )中。

A、IB、IIC、IIID、Ⅳ9.当植物呼吸底物是含氧比糖多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时,呼吸商(RQ)( )。

A、=0B、>1C、<1D、=110.在缺氧条件下,呼吸速率减慢,底物分解速率 ( )。

A、也减慢B、反而上升C、变化不显著D、无一定变化规律11.制作绿茶时,鲜叶要立即高温焙炒杀青,破坏( )活性,避免醌类物质的产生,以保持茶色青绿。

A、酚氧化酶B、抗坏血酸氧化酶C、抗氰氧化酶D、乙醇酸氧化酶12.糖酵解中催化六碳糖裂解为2个三碳糖的酶是( )。

A、磷酸己糖异构酶B、磷酸果糖激酶C、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13.下列生理活动中,不产生ATP的是( )。

A、光反应B、暗反应C、有氧呼吸D、无氧呼吸14.呼吸商是呼吸过程中( )的比值。

A、吸收O2/放出CO2B、放出CO2/吸收O2C、吸收O2/产生H2O D、放出CO2/产生H2O15.一般情况下,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的温度( ),因此种植密度不能过密,封行不能过早。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

高一生物呼吸作用试题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D.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答案】D【解析】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故A正确。

b点植物氧气释放量为0,即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刚好被细胞呼吸利用,故B正确。

缺镁叶绿素合成下降,利用光能能力下降,植物需要较强光照才能达到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合强度,故C正确。

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光合强度下降,呼吸强度上升,故a点表示呼吸强度上移,b点表示净光合速率为0,即需要较强光照才能达到与呼吸速率相等的光合速率,右移,d点表示最大径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上升,故上移,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B.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与Ⅰ完全相同D.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大于b点【答案】C【解析】Ⅰ阶段由于浸水,氧气量下降,故A正确。

由于氧气量越来越少,故无氧呼吸逐渐加强,故B正确。

Ⅲ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毒害细胞,细胞死亡,呼吸速率下降,故C错。

a点还有较弱的有氧呼吸,b点完全进行无氧呼吸,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作用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Q和Q体积变化的相对是()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 d条件下,产生的CQ全部来自线粒体18c b气体的容器内,18Q进入细胞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

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A. 丙酮酸B.乳酸C.二氧化碳D.水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 无氧呼吸不需要Q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 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6. 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7、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Q的试管为()A. 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B. 葡萄糖+线粒体C. 丙酮酸+线粒体D.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食品罐头的铁盖上印有“若安全钮鼓起,压有响声,请勿购买”,铁盖安全钮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A. 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 CQ 和H2OB. 微生物呼吸,产生 CO 和GH 5OHC. 乳酸菌呼吸,产生 CO 和GH6QD. 酵母菌呼吸,产生 CO 和H 2O 9 取适量干重相等的 4 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 (甲)风干, (乙)消毒后浸水萌发, (丙)浸水后萌发, (丁)浸水萌 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 4 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A.甲B .乙C.丙D .丁 10、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 促进硝化细菌将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C. 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农家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 促进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1.厌氧条件下,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中积累( )14.动物脂肪氧化供能的特点是:()A. 氧化时释放能量多B. 动物体所消耗的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脂肪提供C. 在短期饥饿情况下,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D. 脂肪不能在机体缺氧时供能16.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 CO 放出,则可推断此过程一定()A.是有氧呼吸B .是无氧呼吸C .不是酒精发酵D .不是乳酸发酵17.植物细胞的呼吸强度一般随植物种类和组织类型不同而不同,下列哪一项一般是不正确的()A. 相同环境下,落叶树叶片比常绿树呼吸强度高B. 阳生植物呼吸强度比阴生植物高C. 老器官的呼吸强度比幼嫩器官的低 D 花的呼吸强度一般低于叶、根 18 下图表示某陆生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过A.乳酸 B .丙酮酸 C.酒精 D .CO 212.水淹导致植物死亡的原因是( )A. 土壤水势过高C.呼吸产生的CQ 的毒害作用B. 植物的根缺氧D. 土壤中的物质溶于水中达到毒害作用的浓度13.宇宙空间站内绿色植物积累ATP 中? ( )240mol 氧气,这些氧气可供宇航员血液中多少血糖分解,大约使多少能量储存在A . 40mol , 28675kJC . 40mol , 46B . 240mol , 28 657kJD . 240mol , 4615.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A. 低Q,高CO ,零上低温C. 无Q,高CO ,零上低温 ()B. 低CQ ,高O 2,零下低温D. 低Q,无CO ,零上低温程中O 2的吸收量和CO 的释放量(mol )之 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 XY=YZ 下列哪 个结论是正确的? ( ) A. B 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低B. 在氧浓度为a 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 氧化碳之比为3:1C. 在氧浓度为a 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 量相等D. 在氧浓度为a 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 萄糖之比约为1:3 19.实验室里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于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

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 而不释放 Q;乙细胞只释放 Q 不释放CO ;丙细胞既不释放 Q 也不释放CO 。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有A.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 )B. 乙不可能取自于根C.丙可能是死细胞D. 甲可能取自于茎20.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ATP 的阶段是() A.匍萄糖T 丙酮酸 B. 丙酮酸T 酒精 C.丙酮酸T 乳酸D.丙酮酸T 酒精或乳酸21.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C 的温室中移至5 C 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耗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 B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C. 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D. 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 22.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三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第二阶段无ATP 的生成,第三阶段形成较多的 ATPC. 第一、二阶段可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D. 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完全相同 [H]和ATP t 多的阶段分别是( )B.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 第三阶段和第三阶段24.下列关于人体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完成全过程的第二、第三阶段B .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中被分解,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C .人体细胞内酶的种类和分布决定反应的产物和场所,高等植物细胞中酶的种类与人的完全不 同D .人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同质量的葡萄糖,能量转化效率不同25.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④C. 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D •葡萄糖到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26. 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的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 b c d产生CQ的量9mol12.5mol15mol30mol产生酒精的量9mol 6.5mol6mol0molA.B. a值应当为0C. 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 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27. 右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底物为葡萄糖),下面叙述错误的是()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 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 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28.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过程5②各种生物都能进行的是过程3③过程1、3和4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生成水④过程2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提供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③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A.假设HQ—冋—4 ―—5 ―能源物质热量(散失)可以转移L 的能趨t D1leftI吸收和分泌(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能量都是通过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能源物质获得的。

(2)将能源物质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要通过[] ____________ 过程,其实质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过程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 [] ________ 里。

(4) 贮存在B 内的能量释放后可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除了肌肉收缩及分泌外,还可供 [D] _____________ 和[E ] ____________ 等生理活动的需要。

(1) 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器官的 CO 释放与Q 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 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 CQ 释放量的相对值为 0. 6,而Q 吸收量的相对值为 0.4。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__________ 倍,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___________ 倍,转移到ATP 的能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

30.答案:1-5 :DDDDD 11-15 :ABCCA 21-25 :DCCCA 6-10 :ABBCD 16-20 :DDDAA 26-28 :CDD29. (1)葡萄糖 (2)【A】有氧呼吸( 4)有机物的合成兴奋的传导30.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2)有氧呼吸葡萄糖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3)热能B】ATP(3) 1.5 0 .1 0 .07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