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必考的十大关键词(一)

合集下载

解答资料分析题目需要掌握的术语

解答资料分析题目需要掌握的术语

解答资料分析题目需要掌握的术语术语一:我们在做资料分析题时经常会涉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术语的含义,那做题就无从谈起了。

学过统计或者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简单地说,就是同比、环比与定基比,都可以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

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100%。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如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

如分析抗击"非典"期间某些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环比比同比更说明问题。

定基比发展速度也叫总速度。

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

如,"九五"期间各年水平都以1995年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一年内各月水平均以上年12月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就是定基发展速度。

其中同比和环比是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术语。

定基比还未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过,但是不排除在以后的考试中会出现,希望大家能掌握。

有意思的是,一道公务员考试的言语理解题正好很好地解释了同比增长的含义。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CPI同比增速可分为两个部分: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

比如,2008年2月的CPI同比涨幅可分为两个部分:2007年2月份到2007年12月份的涨幅,以及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2月份的涨幅,前者称为翘尾因素,后者称为新涨价因素,可见,翘尾因素是上年价格变化而自然转移到当年价格指数的部分,它纯粹是由统计方法导致的,与当年的价格变化情况无关,但却会影响CPI同比增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依靠统计数据推理是不严密的B CPI同比涨幅是个不科学的指标C 分析CPI的同比增长情况,需要剔除翘尾因素的影响D 实际上,2008年2月的实际CPI并不比2008年2月份的高理解了同比增长的含义,那对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024年度国考资料分析要点精华

2024年度国考资料分析要点精华

2024年度国考地区考资料分析要点精华:1.人口分布及结构:分析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教育水平等因素,了解该地区人口的基本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该地区的GDP、产业结构、就业情况、薪资水平等经济指标,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3.自然资源:分析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储量、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4.城市化进程:分析该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等因素,了解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问题,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指导。

5.社会保障体系:分析该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评估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公平性,为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提出建议。

6.教育与科技水平:分析该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评估教育和科技水平的竞争力,为教育和科技发展提供指导。

7.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分析该地区的环境问题、生态保护政策、生态建设项目等,评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成效,为环境治理提供建议。

8.基础设施建设:分析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评估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投资提供依据。

9.社会治安与法制建设:分析该地区的犯罪率、治安情况、法制建设等方面,评估社会治安和法制环境的稳定性和公正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提供参考。

10.区域协调发展:分析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关系、互动合作情况,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平和问题,为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建议。

以上是2024年度国考地区考资料分析的要点精华,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政府决策和公共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资料分析知识点一、知识点1.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百分比):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例如:比过去增加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140比过去降低了40%,设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00×(1-40%)=60降低到原来的40%,若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100×40%=40注意:占、超、为、增的区别。

“占计划的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乘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60,占计划就是60%;“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用(120-100)÷100×100%=20%计算;“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用256÷100×100%=256%计算;“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比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繁荣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20%,去年增长速度为15%,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涨了5%,去年物价上涨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涨幅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

2.倍数与翻番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为1978年5平方米的3倍(15÷5=3)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

3.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速度的相对的指标,它是表明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数水平为100)表示。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必考点总结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必考点总结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必考点总结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过程中对于资料分析,很多考生会有选择性的放弃一些题目,放弃的理由就两个:时间不够+不会算。

对于时间不够的,可以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做题速度。

对于基本概念也就是列式子,大部分考生模棱两可的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去进行准备,针对这个问题今天主要给大家总结下资料分析必考考点有哪些。

必考考点一:增长基本公式:①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②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③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④年均增长率=增长量÷年分差;⑤年均增长率(考比大小以及计算);计算方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以及同位比较法。

具体通过以下示例进行体现:例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 2009年 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 83.1万辆,比 3月份增长 7.59%,同比增长 37.37%。

问题:与上年同期相比,2009年 4月份乘用车销量约增长了多少万辆?A.13.2B.22.6C.31.1D.40.4【详解】B。

解析:2009年4月份汽车销量83.1万辆,同比增长37.37%。

【考点点拨】本题考点为“①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增长率÷(1+增长率)”以及计算方法的特征数字法。

必考考点二:比重基本公式:①比重=部分÷整体×100%;②基期比重=部分×(1+整体增长率)÷[整体×(1+部分增长率)];③比重的变化:单位为百分点比重变化的判断方法: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比重比原来上升;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比重比原来下降;比重变化了几个百分点:部分÷整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计算方法:首数法、运算拆分法。

行测备考行测资料分析十对专用术语 (1)

行测备考行测资料分析十对专用术语 (1)

行测备考:行测资料分析十对专用术语资料分析是三支一扶考试行测的常考题型,为了加快做题速度,提高得分率,我们需要学会运用一些技巧来作答。

下面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大家介绍2015三支一扶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之首数法。

三支一扶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有一类资料分析题,这类题中经常利用一些专用术语对资料信息进行陈述,这就要求考生对所涉及到的有关数据性、统计性的专业术语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分清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人事考试网公务员研究中心的专家把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几对考生容易混淆的术语进行比较,以帮忙考生能牢固掌握。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是: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是: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术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

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等等。

增长率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相对变化幅度,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

增长量则是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增加的数量,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

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 A 是 B 的 n 倍,那么 A =B × n 。

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值。

二、阅读技巧快速准确地阅读资料是做好资料分析的第一步。

在阅读时,要先浏览材料的结构,包括标题、图表的标题和注释等,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对于文字型资料,要关注时间、关键词、段落结构,抓住关键信息,同时可以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标记。

对于图表型资料,要注意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图例等。

三、速算技巧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一些速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尾数法,适用于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首数法,常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观察商的首位数字来选择答案。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接近的分数进行计算。

比如,25% =1/4 ,125% = 1/8 。

有效数字法,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四、常见题型1、增长率相关题型包括计算增长率、比较增长率大小等。

在计算增长率时,要准确找到现期量和基期量。

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可以先计算出各自的增长率,或者通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倍数关系来判断。

2、增长量相关题型有计算增长量和增长量的比较。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超全汇总版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超全汇总版

资料分析专业术语超全汇总一、必须掌握的常规术语1.增长率VS增长量增长率(也叫增幅、增长速度):一定时期内某一数据指标的增长量与基期数据的比值。

增长量:一定时期内所增减的绝对量。

总结:“增长率”是个相对量,单位是%;“增长量”是个绝对量,有具体单位,可以是万元、亿吨等。

例如:2017年数值是100万元,2018年是120万元,则2018年的增长量是20万元,增长率是20%。

2.基期VS期量基期: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

现期: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总结:跟谁比谁就是基期。

例如:2018年比2017年……,则2017年是基期,2018年是现期;中国比日本……,则日本是基期,中国是现期。

3.同比VS环比同比:与上年同期相比。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统计周期相比。

总结:同比看大,环比看小。

(“大”指的是大的时间概念,“小”指的是小的时间概念)例如:考试常考的4种形式分别见下表①年份+月份;②年份+季度;③年份+半年;④年份。

4.百分数VS百分点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用百分号(%)表示。

百分点: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比重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由2017年的40.5%增长到2018年的41.0%。

则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的比重,2018年比2017年上升0.5个百分点(41-40.5=0.5),不能说上升0.5%。

5.顺差VS逆差顺差: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又称“出超”,顺差额=出口额-进口额。

逆差: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又称“入超”,逆差额=进口额-出口额。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公共考试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对一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本知识。

1.数据的分类和性质:在行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数据的分类和性质。

数据常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指可以进行计量的数据,如数字、长度、时间等;定性数据是指不能进行具体计量的数据,常用文字或符号来描述,如颜色、观感等。

此外,数据的性质还包括连续型和离散型。

连续型数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取得任何值的数据,如身高、体重等;离散型数据是只能取有限个数值的数据,如人数、数量等。

2.数据的呈现方式:为了方便分析和理解数据,需要使用一些图表来展示数据。

行测中常用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

条形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折线图可以用来表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饼图可以用来表示不同部分对整体的占比关系,表格可以用来系统地整理和对比数据。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行测中,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求和、平均、比较等,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得到更加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对比、推理等,来得出结论和抽象出规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比较分析、比例分析等。

4.统计指标和概率知识:统计指标是用来描述和度量数据特征的指标,行测中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化描述,行测中常用的概率知识有事件的概率计算、常见分布的性质等。

5.数据的解读和推论:行测中的资料分析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解读和推论。

解读数据是指通过对数据的认识和理解,解释数据背后的意义和规律。

推论是通过对已知数据和规律的分析,得出一些未知的结论。

在进行数据的解读和推论时,还需要注意逻辑思维和常识判断,避免盲目和错误的推论。

以上是一些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对行测题目的解答和分析能力,帮助考生在行测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必考的十大关键词(一)
资料分析题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一种题型,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天津公务员考试、天津事业单位考试还是天津选调生考试,均会涉及资料分析题。

虽然资料分析题从难度上看并不大,但是在题目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关键词,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些关键词的意义,是很难正确解答题目的。

接下来,北洋燕园将为考生集中介绍这些关键词,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提升考试成绩。

1、百分数
量A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

例1:50占200的百分比是多少,50/200=25%。

2、成数
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常用于计算经济利润问题。

例2:五成,就是占5/10,即1/2。

3、折数
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例如打七折,就是售价变为原来的7/10。

例3:某商品原价为400,现打折销售,售价为100,问打了几折。

100/400=2.5,打了2.5折。

4、倍数
A是B的N倍,则A=B×N。

详见: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倍数增速公式
5、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
增长量=现在量-原有量
减少量=原有量-现有量(注:大减小)
增加N倍现有量=原有量×(1+N)
原有量=现有量÷(1+N)
例4:2010年萝卜的产量为100,2011年为110,问2011年比2010年的增长量是多少?
110-100=10
北洋燕园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是资料分析题会涉及的部分关键词,考生只有在了解这些关键词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按正确的方法解答题目。

考生在备考阶段应该充分实践,让自己100%的掌握这些关键词,最终让自己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实现远大理想。

加入公务员考试群:245426087,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欢迎大家关注:北洋燕园
方法一: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beiyangyy
方法二:打开微信扫一扫下面二维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