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答案】慢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解析】

(1)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故答案为(1)慢;低;频率;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

(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故答案为:(1). 慢 (2). 低 (3). 频率 (4). 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 Hz (5).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点睛】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

20000Hz;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答案】低频率振动的幅度响度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解析】

【分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详解】

(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振动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人听不到声音.

3.现在大多数房屋的门窗玻璃是“双层中空(接近真空)”的,能起到“隔音保温”的作用.小明在敲玻璃时,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产生了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的想法.为此,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如图所示,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底端,把玻璃球A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B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

②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放手后让其撞击玻璃板,玻璃球A被弹开,在下表中记下玻璃球没斜面向上滚动的距离,共做3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②的实验.

⑴实验时,把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________能保持不变;

⑵受到橡胶球B的撞击后,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

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⑷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是因为①隔音:___________;②保暖:

___________.

【答案】速度玻璃球滚动的距离大小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幅度大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

【解析】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橡胶球B与玻璃撞击时的动能相同,由于是同一个橡胶球,则应保持橡胶球B向左拉开“一定的高度”,从同一高度落下;(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4)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中空双层玻璃具有“隔音和保温”作用,①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②由于真空传导热量的能力比玻璃差,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4.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

(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

【答案】空气柱a c

【解析】

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可以看出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因为空气柱越长(短)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高),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

5.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同学们选择 5 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交流分析)

(1)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______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答案】长度低 1、2、5 横截面积相同时,铝棒的长度越长,频率越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是相同的,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低。

(2)[3][4]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时,应控制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故应选择1、2、5;由数据可知,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

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______。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答案】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从EO方向射入,然后从OF的方向射出,那么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3]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4]由于另一支点燃的蜡烛和A处蜡烛的像重合,而这支蜡烛是和A处蜡烛是相同的,那么A处蜡烛的像和A处蜡烛大小相等,即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5]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发现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相同,可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以及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实验。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

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

(3)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_____,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 关系。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垂直;大小;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成像;

靠近;不变;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具有偶然性。

【解析】

【详解】

(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3)[3]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

[4]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4)[5]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

(5)[6]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

[7]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6)[8]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8.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 (选填“厚”、“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面上。

(2)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 。(3)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_______ 像

(4) 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华家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 1.8m 高处有一灯,该灯遇过转盘成像如图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 (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薄前面大小相同虚不变 3.6不变

【解析】

【详解】

(1)[1]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面上,这是因为较厚的玻璃板会成明显的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2][3]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这是为了能够看到蜡烛A所成的像;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而蜡烛B和蜡烛A是相同的,那么蜡烛A的像和蜡烛A大小相同;

(3)[4]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4)[5]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5)[6]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灯的像到玻璃转盘的距离等于该灯到玻璃转盘的距离,可知灯的像距离该灯距离是

L=+=

1.8m 1.8m 3.6m

[7]灯的位置不变,那么即使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灯的像的位置也不变。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实验时应该使环境______.(选填“较亮”、“较暗”、“都可以”)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______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__________像.

(4)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

【答案】2 较暗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没有与水平面垂直)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0 不能虚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解析】

【详解】

(1)[1]玻璃板的选择应该选薄一点的玻璃板,由于玻璃板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这样选择薄一点的玻璃板,避免明显地出现两个重复的像,应该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时应该使环境较暗,这样蜡烛的像会比较明显看到,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3]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这是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

(2)[4]玻璃板是透明的,这样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蜡烛和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5]由题意可知,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时,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是10c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也是

10cm,那么蜡烛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20cm;

[6][7]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4)[8]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可以和另一支蜡烛的像作对比,而这两支蜡烛大小是相同的,那么另一支蜡烛可以和它自身的像作对比,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

射角_____入射角.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30°30°

240°40°

350°50°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答案】等于同一平面不能OE

【解析】

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不能;(3)O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即可正确解题;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_______)

时间t/min0123456789温度T/℃90929496989999999999

(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图中的_______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

a吸保持不变99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在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使烧杯未加盖等;

(4)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5) 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图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所以b图是沸腾前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仍要加热,还在不断吸热,从表中数据来看,沸腾后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图见详解;a;吸;保持不变;99.

12.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______(填A或B)。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

t=_______℃,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 A 94 98 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由于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果先固定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A的位置,酒精灯的火焰位置可能不合适,所以需要先固定A铁圈。

(2)[3][4]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9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表格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3)[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6]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点睛】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在进行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

13.小阳和小娟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两位同学利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规范实验,并依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都是_____°C,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当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为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或“b”)。实验表明: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温度

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答案】98 小于 a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C,所以水的沸点都是98°C。

[2]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说明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前,低层水温高,上层水温低,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因为热胀冷缩,气泡越来越小;沸腾时,杯中水温一致,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生成水蒸气对气泡进行补充,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大。所以当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为图丙中的a,b为沸腾前的气泡变化。

[4]实验现象表明,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持续吸热。

14.在探究冰熔化(图一)和水沸腾(图二)时温度的变化特点的两个实验中: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三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冰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_min,冰的熔点是____℃(3)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请在图四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

(______)

(4)由图四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3 0 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三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有图像可知,冰在2—5min熔化,持续的时间是3min,冰的熔点是0℃;

(3)根据表格数据,在图四方格纸上描点画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下:

(4)由图四可知,水的沸点是98℃.

15.实验室准备多套“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图中的装置.

(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得到a、b 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________不同.

(3)实验后,小明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一段时间后,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烧杯中有部分水结成了冰!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重新沸腾.部分水最终结冰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答案】 (1). 乙 (2). 质量 (3). 减小 (4). 降低 (5). 能 (6). 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成冰

【解析】解答:(1)甲图上面没有容器盖,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小明使用的乙装置。

(2)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水上方的气压相同,水的沸点相同,b从加热到开始沸腾需要的时间长,是因为b的质量大造成的。

(3)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降低温度时放出的热量,正好用来沸腾,所以水不加热时,水也能沸腾。

不停的抽气,容器内气压不断降低,水的沸点不断降低,水不停的沸腾,水不停的放出热量,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一下,水凝固成冰。

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6.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________方;

(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

(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

【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

【解析】

(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

(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

(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

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

17.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F和F’为凸透镜

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2)下表中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12345物距u/(cm)302015105像距v(cm)15203040/

①实验所用的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②第1次实验后,小明将一远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左侧,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③交流数据过程中,老师指出表格中第________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请你写出老师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左缩小照相机 10cm 靠近 4 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2倍焦距,因此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3]照相机照相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与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像特点相同,即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成像原理。

(2)①[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也等于20cm,,此时物距等

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因此焦距等于10cm。

②[5]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如果把它紧贴在凸透镜的左侧会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提前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靠近透镜。

③[6][7]由第4次实验数据可以知道,此时物距等于焦距,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18.小徐同学用焦距f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实验中,所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h 分别记录在表中:

(1)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物距u的大小及发光体高度和像高h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①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一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及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信息,可以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u等于某一值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可以在本实验中将物体置于离凸透镜___________厘米的范围中进行实验。

【答案】像距v变大,像高h变大物距u大于像距v物距u小于像距v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等于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 25.0~16.6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根据实验序号1~6数据可以看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

(2)①[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

②[3]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同一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

(3)[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及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等于像高h与物高的比值。

(4)[5]第三次实验像高小于物体的高度,第四次实验像高大于物体,所以要得到等大的像物体离凸透镜应该大于16.6cm小于25.0cm。

19.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②_____;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

_____cm和_____cm处。

【答案】10 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凸透镜没有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缩小放大投影仪 20 10

【解析】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4)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

(5)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详解】

(1)[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另一侧10cm处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0cm;

(2)[2]①从图上看,将蜡烛放在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中间,这样无法在光屏上成像;

[3]②而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并且相差很大,这样使像不能成在光

屏的中央;

(3)[4]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则有:

u=40cm>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5][6]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则有:

2f>u>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与投影仪或幻灯机;

(5)[7][8]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即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像大小的分界点,因此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即20cm和10cm处。

20.如图,小明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缩小的烛焰的像(光屏未画出),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点处(注:P点是该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同时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_____(填“大”或“小”),接着小明用一块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是_____(“完整”或“不完整”)的;

(4)某次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换下原先的凸透镜,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蜡烛应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11.0a照相机靠近小完整远离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凸透镜位于30cm处,光线会聚与41cm处,所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41.0cm?10.0cm=11.0cm;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物体位于

a、b、c、d四点中的a点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凸透镜,同时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小,用一块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

分,像仍然是完整的只是变暗;

(4)实验中,光屏上已得到清晰的像,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换下原先的凸透镜,并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此时相当于物距变小根据成像原理可知像距变大了,所以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五、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21.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3)小球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来源】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1 EF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从B到D,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

4.5cm0.5cm4cm0.04m

s=-==;

小球运动的时间20.2s0.4s

t=?=;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0.04m

=0.1m/s

0.4s

s

v

t

==;

(3)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四图都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的是C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人教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末试卷(人教版)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面有关声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游人听到山间潺潺的水声是水和岩石撞击产生的 B.科学家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C.村民能够根据音色辨别蝉唱虫吟 D.医生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3.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b)(c)(d)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总分核分人 得分评卷人

4.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5.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A.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D.大声呼救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可能损坏电流表的是 7.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8.我市正在加快“魅力城市”建设的步伐,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20mm B.恰为12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 9.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完美诠释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一游客在馆前某处想拍摄馆的全景像,但其发现在该位置无论如何调节调焦环都不能得到“东方之冠”的全景像,那么他该

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八年级(上)物理练习一基础概念 填空: 1,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2,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7个步骤:观察思考,提出问题——__________与__________——指定计划,设计实验——__________——收集证据,分析论证——__________与__________。3,国际单位制,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1km=__________m,1dm=__________m,1cm=__________m, 1mm=__________m,1μm=__________m,1nm=__________m。 4,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5,分度值是测量仪器的__________。 6,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__________位。 7,量程是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误差__________消灭,__________减小。(能或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 10,运动时__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__的。(相对或绝对) 1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 12,参照物是假定__________的标准物。(运动或不动)通常不提时,常选__________为参照物。 13,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因素。 14,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__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__相同。 15,速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速度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路程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时间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 17,平均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18,能量是与物体__________有关的物理量。不同形式的能量__________相互转化。(能或不能) 19,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20,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21,声音向周围扩散,形成__________,它必须借助于__________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________ (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 (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 【解析】 【详解】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 s v t =进行测量的;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由B到C小车的路程: 6.00dm 1.20dm 4.80dm=0.48m BC s=-=; (4)由图知,小车从A到C的路程:10.00dm 1.20dm8.80dm AC s=-=,3s AC t=, 则全程平均速度是 8.80dm 2.9dm/s=0.29m/s 3s AC AC AC s v t ==≈; (5)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 s v t =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 s v t =;小;0.48m; 3s; 0.29m/s ;大。 2.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精心整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则它们 为 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图1

6.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 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 内的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 12.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清江两岸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

系错误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 17、一个质量为0.25千克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 () 1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及复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册重点知识点及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关系:1 m/s= km/h; 1 km/h= 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工具:、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练一练; 1,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路段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40.0 2 __ BC___ ___ AC90.0 3 ___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__ __(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是在做运动。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 _;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 (4)斜面选择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 (5)实验需要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计时,会使所测AC段平均速度偏。 2, 24、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1.5min。已知火车长 150m。桥长为多少?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 明。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 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 > > ,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 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二物理试卷 3酒精 硫酸 煤油 水银 冰 钢铁 铜 铝 木块 蜡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大题共 分,每小题 分)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米 .克 厘米 .千克 分米 .吨 米 .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 . . . . . .如图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 .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 质量 .密度 .体积 .温度 .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 质量相等 .密度相等 .体积相等 .以上都不对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 海绵 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 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可以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光学器材是:( ) .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平面镜 .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在 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 一定沸腾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的温度达到 就会结冰 .我国东北地区最低气温可达 . ,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水的体积大 的水质量是 .一块冰熔化成水后:( ) .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体积之比是 :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 : . : . : . : . 、 、 三个实心铜球, 的质量是 的 倍, 球体积是 球的 倍,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球的密度大 . 球的密度大 . 球的密度大 .三个球的密度都一样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里,则杯子里溢出水最多的是 ( ) .放铜块的杯子 .放铁块的杯子 .放铝块的杯子 .溢出的水一样多 物质的性质 物质名称 凝固点 水 水银 酒精 山在水中的倒 屏幕上的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寒假培优作业11

八年级物理上册寒假培优作业1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彩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色散 2.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小鸟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正 确的说法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小像距变大C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大D.像的大小不变像距变小 3“相机拍照” “照镜子”和“点燃的蜡烛照亮房间” 可以分别说明以上物理原理的是:A.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 4.“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人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5.太阳光垂直射到一个很小的“△”形的孔上,那么它能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的形状是 A.“△”形的 B.“▽”形的 C.“口”形的 D.“O”形的6.如图所示,人眼往A处看见玻璃缸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向哪点射出() A.B点 B.B 点上方 C.B点下方 D.B点左方或右方7.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安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 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当 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 A.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 10、如图9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A' B' · F F O · · ⅠⅡ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附解析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8.60cm B. 1.60cm C. 1.6cm 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3.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0.8m/s B. 1.0m/s C. 0.96m/s D. 1.2m/s 4. “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A. 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 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 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5. 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得到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6. 铝的密度是2.7×10 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 A. 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2.7×10 3kg/m 3 B. 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 3kg/m 3 C. 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 3kg D. 2.7×10 3m 3的铝的质量是lkg 7. 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 铁<ρ 铜<ρ 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 若铜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 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 三个球都可以做成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铁球 8.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初二物理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

初二物理期末测试卷及答案-1 一、填空题(38分)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一根橇杆的动力臂是1 米,阻力臂是40厘米时,用它撬起200牛顿的重物时,需要用牛顿的力。 2.浮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这两个有关因素是和。 3.在弹簧秤下挂有16牛顿的重物,将重物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0牛顿,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牛顿。若将物体只 浸入水中一半,这时弹簧秤的示数是牛顿。 4.用绳子系着铁块浸没在水中,当将绳子剪断后,铁块将下沉。在铁块下沉的过程中,铁块的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将,它所 受到的浮力将。 5.漂浮在酒精中的木块,若往酒精中加入水后,木块将,所受 到的浮力。 6.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液体,两种液体 7.一条船在静水中航行时,通过1000米,所用时间为400秒。如果在水的流速为1.5米/秒的河水中,顺流而下,通过1000米所用的时间是秒。 8.刀子的锋利程度,决定于刀刃磨得锋利与否。它是利用减小 ,而增大的效果。 9.一人沿着长5米,高2米的斜面,往上匀速推一个重力为500牛顿的重物,推力最小应该是牛顿。如果斜面是粗糙的。需 用250牛顿的推力,推力所做的功是焦耳,有用功是 焦耳,此时的机械效率是。

为牛,绳的拉力为牛顿。 为牛顿,如果这个物体重4牛顿,在水中它将。 (g=10牛/千克) 12.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使用定滑轮并不,但是, 它可以改变,动滑轮是臂为臂的二倍的杠杆,使 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改变力的。 13.用杠杆把一个重物提升0.5米,动力为5牛顿,动力作用点沿力 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下移动了2米,则,该物体重牛顿,动力 所做的功是焦耳。 14.重6300牛顿的直升飞机匀速上升,在0.4秒内,升高2米,飞 机上升的速度是米/秒。不计空气阻力,螺旋桨产生的上 升力是牛顿,直升机的功率是瓦特。 压力。(g=10牛/千克)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的在后括号 内打“×”)(10分) 1.空心铁球能浮在水面上,所以沉水底的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 2.任何机械的效率总小于1。 [ ] 3.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 [ ] 4.船在海中航行所受到的浮力比在河中航行受到的浮力大。 [ ] 5.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 ]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

初二物理上册练习题 10 物态变化【考纲要求】 1、知道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的测量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3、认知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 【知识结构】

【精品演练】 一、填空题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 (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 (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图1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示数是。 图1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时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热, 温度。如右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右图中可知,它的熔点 是℃;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状态。 6、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汽化要热。 7、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 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 8、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从而(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从而(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9、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时要热,后者是酒精时要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0、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 .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A、冰的数量增多 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用数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效果() A.水好 B.冰好 C.一样好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6、把冰水混合物拿进-6℃的冰柜里,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上升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7、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s t/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t/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s 3.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s 2.1的速 m/ 8.0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s m/ 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s .0 D. s 2.1 96 m/ 0.1 C. s m/ 8.0 B. s m/ m/ 4.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 把罩面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的跳动情况 6、“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A、A点 B、B点 C、C点 D、E点 图2 10.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11.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12.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 A.(2)(4)正确 B.(2)(3)正确 C.(1)(4)正确 D.(1)(2)正确13.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 g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 g的下列哪种物质 () A.酱油 B.酒精 C.煤油 D.汽油 14. 一瓶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C.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15.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 A.0.2倍 B.0.8倍 C.1.25倍 D.5倍 16、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密度为ρ,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 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 A.变为2ρ B.变为ρ/2 C.仍然为ρ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 耳朵的。

初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形状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2.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 4.冬天,有时地面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 现象 D.升华现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坐井观天 6.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 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 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前10s内甲

的实像 13.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4.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 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15.如图,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 16.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 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

初二上册物理习题全集含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3分) 1. 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 线运动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2. 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 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 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 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 为参照物时,人是 5. 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 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 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 以为参照物. 6. 不变,经过的路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7. 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8?“旭日东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的?

9. 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他看到 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10. 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 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11. 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 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2. _______________ 不变,沿着__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13.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____ 做参照物。 15?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___ 做参照物。 16?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 17.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_____ ,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 是________ 的。 18?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__ 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 19?以_________ 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 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 步卫星是运动的。它绕地心旋转一周需___________ h o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A ) A. 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2. 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C ) A. 地面 B.咼山 C.飞机 D.白云 3. 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 飞机(A ) A. 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