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1:讲义第十一章 数字X线成像设备

合集下载

CT习题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CT习题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

第十一章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一、名词解释1.检测效率:检测效率是指探测器从X线束吸收能量的百分数。

2.飞焦点技术:是指在扫描过程中,利用电磁偏转技术改变X线管中灯丝产生的电子束的偏转轨迹.,使X线在阳极靶面的两个或多个位置形成焦点而出射X线。

3.高对比度分辨力: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性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4.低对比分辨力: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性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5.空间分辨力:系指CT像在高对比度条件下分辨两个距离很近的微小组织或病灶的能力。

6.伪影(artifact):是在被测人体中不存在,而出现在CT图像中所有图像干扰和其他非随机干扰的总称。

7.均匀度:在扫描野中,均质体各局部在CT图像上显示出CT值的一致性。

8.层厚:是指X线扇形束在横断面上的放射厚度。

它由准直器设定的X线束的厚度来决定。

9.螺距:为X线管旋转一周时扫描床的水平位移。

10.螺旋因子:为螺距与层厚相除所得的商。

即层厚等于X线管旋转一周时扫描床的水平位移。

11.成像间隔:连续两张重建图像的层面中心点间的距离,即螺距除以每周成像数。

二、选择题1.世界上首台CT的发明人是()国人A.英B.美C.中D.日本E.德国2.世界上首台CT的发明人名字是()A.伦琴B.柯玛克C.雷当D.豪斯菲尔德E.兰德利3.X-CT设备的问世年代是()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E.20世纪90年代4.第一代CT是()扫描方式A.平移+旋转B.旋转+旋转C.静止+旋转D.静止+静止E.平移+平移5.第一代CT属于()专用机A.头部B.体部C.胸部D.腰部E.肩部6.现在用的最多的是()代CTA.第一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E.第五代7.三代CT指()A.平移+旋转扫描方式B.旋转+旋转扫描方式C.旋转+静止扫描方式D.静止+静止扫描方式E.以上都不正确8.三代CTX线束的扇角为()A.5°-20°B.30°-45°C.50°-75 °D.360°E.以上都不确9.关于四代C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探测器不旋转B.探测器分布在360°,数量较多C.X线管旋转D.可以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多圈E.扫描时X线管先平移后在旋转10.螺旋CT是从()代CT发展而来A.第一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E.第五代11.下列不是CT硬件发展趋势的是()A.加快扫描速度B.提到图像质量C.增加电缆长度D.简化操作E.缩小体积12.螺旋CT中螺距指()A.X线管旋转一周,扫描床水平位移B.X线管旋转180度,扫描床水平位移C.X线管旋转720度,扫描床水平位移D.X线管旋转90度,扫描床水平位移E.X线管旋转45度,扫描床水平位移13.螺旋CT的专用参数中螺旋因子指的是()A.螺距﹣层厚B.螺距+层厚C.螺距/层厚D.螺距×层厚E.层厚/螺距14.下面对CT设备中X线管描述正确的是()A.热容量高,扫描次数多B.热容量高,扫描次数少C.热容量低,扫描次数多D.热容量低,扫描次数少E.热容量可高可低15.HU即heat unit是()的单位A.X射线管容量B.X射线管热容量C.X射线强度D.X射线剂量E.X射硬度16.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不包括()A.X线管B.准直器C.滤过器D.计算机系统E.探测器17.数据处理装置不包括()A.前置放大器B.对数放大器C.模数转换器D.计算机系统E.多路转换器18.CT的数据采集系统一般安装在()上A.扫描架B.主控制台C.扫描床D.计算机系统E.副控制台19.滤过器的形状一般为()A.椭圆形B.楔形C.长方形D.正方形E.圆形20.第五代CT是()扫描方式A.平移+旋转B.旋转+旋转C.静止+旋转D.静止+静止E.平移+平移21.第五代超高速CT具有()个阳极靶环A.2B.3C.4D.5E.622.对于一般单排CT而言,扫描厚度由()决定。

数字X线设备ppt课件

数字X线设备ppt课件

Δ V = - A· N· e/C
N:初始电力对数 A:正比室放大系数 C:金属丝对地电容 e:电子电荷量
2018/12/5
15
15
六 多丝正比室扫描型DR
工作原理
①锥形X线束穿过 水平狭缝形成扇 形束 ②X线透过患者射 入多丝正比室
16
2018/12/5
16
③探测器接收,管头、狭缝与 探测器同步移动扫描
④A/D转换,输入计算机进行 处理
17
六 多丝正比室扫描型DR
技术指标
系统分辨力与狭缝高度及金属丝间 隔有关。 狭缝高度
18
2018/12/5
18
七 CCD型DR
结构组成
主要包括荧光板、反射镜面/透镜、 CCD摄像机、计算机控制及处理系统,集 成度高、功耗小、结构简单、寿命长、性 能稳定。
19
2018/12/5
26
2018/12/5
26
课程小结
一、数字X线摄影装置的特点及其组成; 二、探测器的分类及各自的工作原理; 三、DR与CR的比较。 请认真分析与总结数字X线摄影装置的基 本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并认真完成课后思 考题4、5题。
27
2018/12/5
27
4.信息处理单元 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 5.图像显示单元 医用显示器、医用相机印出胶片
7
三 探测器分类
按探测器分类
非晶硒FPD FPD型 非晶硅FPD 多丝正比 室扫描型 CCD型
8
2018/12/5
8
三 非晶硒FPD
非晶硒FPD结构
9
2018/12Biblioteka 59三 非晶硒FPD
非晶硒FPD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数字X线设备

数字X线设备

二、直接X线数字摄影装置
▪ DDR指采用一维或二维X线探测器直接把X线转换为模拟电 信号进行数字化的方法,不同于先获得模拟图像,再对模拟 图像进行数字化的方法。
▪ 扫描投影DDR 1.点扫描法 优点是散射体积很小,减少了因散射引起的图像质量下
降;另一优点是由于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高,可以降低X线的剂量。缺 点是运动机构比较复杂,扫描时间较长。
(4)存储器:帧存储器用于记忆若干幅数字图像,海量存储器用于存
档。
(5)图像监视器:数字图像经D/A转换后形成不同亮度的像素,
按一定的显示矩阵结构在监视器上重现。
(6)系统控制器:由计算机主机和其它控制电路组成,完成整个系
统的指挥和协调。
▪ 工作原理
IDR的基本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1-12所示。IDR由I.I把 作为信息载体的X线转换为可见光,再由CCD或真 空摄像管转换成模拟视频信号,再经A/D转换后形成 数字图像信号。这是最先得到实际使用的IDR设备。
▪ 图像读出灵敏度自动设定 为了自动控制图像读出特性,实现图像密度的
稳定,即克服X线成像期间由于曝光过度或曝光不 足产生的图像密度不稳定性,CR系统设计了图像读
出灵敏度自动设定功能 。
其中照射野范围的确定对制成直方图至关重要
▪ 识别处理的三个步骤: 1、测定探测的起始点
图像密度积分运算---重心
▪ 在两种情况下读出器的输出信号在相同范围内变化,使胶片的动态范围得到充 分利用。也就是说,当摄取某一幅影像时用了过大的曝光量,读出灵敏度会自 动降低,反之,读出灵敏度会自动升高。这样在胶片上总能得到黑化度良好的 影像。
3、图像的后处理
▪ 与显示有关的后处理主要包括动态范围压缩、灰阶 变换、空间频率处理等基本处理。

《数字化x射线成像》课件

《数字化x射线成像》课件
动态范围广
数字化X射线成像可以覆盖更大 的动态范围,从而捕捉到更多 细节信息。
易于存储和传输
数字化格式的图像方便存储, 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传 输,便于医生异地诊断。
低辐射剂量
相对于传统X射线,数字化X射 线成像技术通常使用较低的辐 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潜在伤
害。
挑战与问题
设备成本高 技术更新快 操作技能要求高 数据安全风险
射辐射的影响。
实时监测设备
医疗机构应配备辐射剂量监测设 备,对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 量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在安全范
围内操作。
辐射安全管理与培训
01
安全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应制定辐射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确保操作规范、安全可靠。
02 03
培训计划
医疗机构应对从事数字化X射线成像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 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防护措施和应对 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
解决方案与未来发展
加强技术培训
为医生提供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的培训 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A 降低设备成本
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 数字化X射线成像设备的成本,使其
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机构。
B
C
D
持续研发与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持续研发数字化X射 线成像技术,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 量,并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平板探测器技术的成熟 ,数字化X射线成像在清晰度、分辨 率和便携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数字化进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20世纪80年 代开始出现数字化X射线设备,逐步 取代传统胶片式X射线机。
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

数字X线成像(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数字X线成像(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IP第2次读出光线以600nm左右波长的红光最佳,它可最有效地激发PSL, 称为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波长的峰值间需有一定的差别,以 保证二者在光学上的不一致,从而达到影像最佳的SNR。
3.IP特性 IP 的固有特征是X 线辐射剂量与 激光束激发的PSL 强度之间的在 1:104范围内是线性的,该线性关 系使CR 系统具有高的敏感性和 宽的动态范围。
位于csi层下的asi光电二极管阵列将可见光图像转换为电荷图像每一个像素的电荷量变化与入射x线的强度成正比同时该阵列还将空间上连续的x线图像转换为一定数量的行和列构成的点阵式图像点阵的密度决定了图像的空间分辨力
数字X线成像(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
精品文档优质文档 仅供学习
精品文档优质文档 仅供学习
主要内容
二、成像板
1.成像板( Imaging plate ,IP)结构: IP 由保护层、PSL 物质层、基板 等组成。
IP及暗盒
(1)表面保护层:防止PSL物质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用聚酯树脂类 纤维制造。 (2)PSL物质层:将PSL物质混于多聚体溶液中,涂在基板上干燥而成。 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和机械强度,不因湿度、温度和放射线、激光等影响发生 物理性质变化。 PSL物质结晶体颗粒的平均直径在4~7μm,晶体颗粒直径 增大,发光量增强,影像清晰度降低。 (3)基板:保护PSL物质层免受外力损伤。材料是聚酯树脂纤维胶膜,厚 度在200~350μm。为避免激光在PSL物质层和基板之间发生界面反射,提 高影像清晰度,基板制成黑色。为防止光透过基板而影响到下一张IP,在基 板上加一个吸光层。 (4)背面保护层:为防止使用过程中IP之间的摩擦损伤,避免输运过程 中产生静电干扰的导电层。材料同表面保护层。
4.IP使用注意事项 (1)IP使用前应用强光照射,消除存在的潜影; (2)储存在PSL物质中的影像信息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衰减,所以曝 光后IP必须在8h内扫描读出; (3)IP不仅对X线敏感,对紫外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以及电 子等电磁波也敏感,摄影前、后的IP都要屏蔽。避光不良或漏光的IP 上的图像会因储存的影像信息量减少而变得发白。 (4)注意避免IP出现擦伤。

编号11:第十一章 数字X线成像设备

编号11:第十一章 数字X线成像设备
像,在转换为数字图像的方法。它用数字化扫描仪把胶片上 记录的模拟信息数字化。 (3)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 将未造影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影 机扫描而矩阵化,经模/数转换成数字化,再者相减而获数 字化图像,最后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图像。其结果是消出了 未造影的结构,突出了被造影的结构。 特点:微创、实时成像、对比分辨力高、安全、简便只适应 检查血管。
晰度。 4、背面保护层 防止影像板之间使用时摩擦损伤而设计的。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二)IP成像工作原理
当射入IP的X线量子被PSL荧光体吸收→PSL 便释放出电子,部分电子散布在荧光体中呈 半稳定状态,形成潜影→当用激光扫描有潜 影的IP时→发生激励发光现象,完成光学影 像的读出。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一、IP影像板 Image Plate 是CR用以代替胶片作为记录用的载体,可重
复使用,但不能直显影像。 (一)IP的结构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1、表面保护层 作用:防使用时,不损伤荧光层。 结构:聚酯树脂类纤维构成。 要求: ①不随外界温度和湿度而变化。 ②能弯曲、耐磨损。 ③薄、透光率高。 2、PSL荧光层 把PSL荧光物质混于多聚体溶液中,然后涂在基板
X线在影像增强管——电视链上形成视频影像,再 使视频影像数字化,形成数字或平片影像叫DR。
它又分为: (1)直接数字X线摄影 Direct digit Radiography
DDR DDR是采用X线探测器直接将X线图像变成电信号,
再转化为数字图像的方法。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2)间接数字X线摄影 Indirect Digit radiography IDR 影像增强管——电视成像链或胶片先获得X线信息的模拟图

医学影像设备学数字X线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学数字X线设备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设备
❖ 它把第一次照射光的信号记录下来,当再次受
到光刺激时,会释放存储的信号.(掺入二价 铕Eu 2+的氟囟化钡BaFXEu 2+ X=Cl、Br、I)
荧光成像层: 用多聚体溶液 把微量的二价 铕的氟卤化钡 晶体相互均匀 结合涂布而成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概述
数字X线成像设备 是指X线透射图像数字化并进行图 像处理再变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设备。
第一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概述
数字X线成像与传统增感屏、胶片成像的比较
1.对比度分辨率高 2.动态范围广、曝光容度宽 3.辐射剂量小 4.图像后处理功能强 5.可利用大容量存储器存储数字图像,并可方便接入PACS 系统实现图像的存储、传输和诊断。 6.数字X线设备的空间分辨力(约为20~40LP/cm)不如 屏-胶组合(理论值为50~70LP/cm)的高。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设备
四、读取装置
(一)结构 1.暗盒型读取装置:将IP置入常规X线摄影暗盒类似
的盒内,它可替代常规摄影暗盒在任何X线机上使 用。 2.无暗盒型读取装置:IP在X线曝光后直接被传送到 激光扫描和潜影消除处理,供重复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设备
当停止用激光照射荧光物时,PSL强度按其衰减规 律逐渐终止。IP的PSL强度衰减速度很快,不会 发生采集和读出信息的重叠。
3.动态范围 直线性 特大宽容度1:10000 可以精确地检测到每
一种组织间极小X线吸收差异

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资料讲解

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资料讲解

技术参数:
➢平板尺寸:17× 17,单位英寸 ➢灰度等级:14bit ➢像素:720万个像素点
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ollege
➢分辨率:3.1LP/MM ➢显示器:2K ×2K ➢曝光间隔:<6秒
平板数字探测器性能
曝光剂量更低
100000 10000 1000
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ollege
影像板(Image Plate, IP)结构
基板:聚酯树脂 类纤维制成。保 护荧光物质层免 受外力损伤,延 长IP的试用寿命 。两万次以上重 复使用。
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ollege
称为存储信息的消退。
IP消退很微弱,8h减少 25%。受时间、温度影 响。 受X线照射后,尽快读 取。
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ollege
IP的特性:天然辐射与黑斑
IP不仅对X线敏感,对其他电磁波也敏感, 如紫外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及电子 线等。 来自建筑物上固定装置、天然放射性元 素、宇宙射线、IP板上微量放射性元素。 长期存放会产生小黑斑。 使用前必须激光擦除。
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
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ollege
第一节 概述
影像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图像
将二维图像以二维数字点阵的方式表示的图像叫 数字图像。
二维数字图像中的每一个点称为像素。像素的数 目等于行数和列数的乘积,即为图像的大小。一 般医学中的图像大小有256× 256,512× 512, 1024× 1204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
工作过程: X线透过人体 ,由影像板吸收,再经读取装置读出
IP中储存的影像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再经激光照 相机成像或由存储装置,存储而直接在荧屏上显示 影像。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CR结构:
信息采集部分、信息转换部分、信息处理部分、信息储存和记录部分。 (1)信息采集:以影像板IP代替胶片,接收记忆X线信息。 (2)信息转换:用光电倍增管接收影像板上的信息,并实现光电转换。 (3)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对数字化的X线影像作各种相关的后处理,如:大 小测量、放大、灰阶处理。 (4)信息储存和记录:利用光盘、激光打印胶片。
像,在转换为数字图像的方法。它用数字化扫描仪把胶片上 记录的模拟信息数字化。 (3)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 将未造影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影 机扫描而矩阵化,经模/数转换成数字化,再者相减而获数 字化图像,最后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图像。其结果是消出了 未造影的结构,突出了被造影的结构。 特点:微创、实时成像、对比分辨力高、安全、简便只适应 检查血管。
精品
编号11:第十一 章 数字X线成像设 备
第十一章 数字X线成像设备
第一节 概念
数字X线成像设备:把X线图像进行数字化 图像处理,再变换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X 线设备。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椐成像原理不同分类: 1、CR系统 Computed Radiography system(计算
机X线成像) 用影像板(image plate IP)记录X线影像,通过激
它又分为: (1)直接数字X线摄影 Direct digit Radiography
DDR DDR是采用X线探测器直接将X线图像变成电信号,
再转化为数字图像的方法。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2)间接数字X线摄影 Indirect Digit radiography IDR 影像增强管——电视成像链或胶片先获得X线信息的模拟图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四)IP使用注意事项 1、IP板再次使用,要重作一次激光照射,消除伪
影。 2、摄影前应作好屏蔽,防其他射线照射。 3、漏光的IP上图像由于蓄积信息减少而发白,应
加防护。 4、用一张较大的IP来记录X线像,以减少IP尺寸的
选择次数。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二、CR系统的读取装置介绍 (一)读出装置 1、暗盒型读出装置 特点:将IP置入与常规X线摄影暗盒类似盒内,它
可代替常规,摄影暗盒在任何X线机上使用。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线强度而定。 发射光谱:第一次激发IP的X线光谱。 激发光谱:第二次IP的读出光线用600nm左右波长
红光可有效地激发PSC的光谱,即PSL强度与读取 照射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2、IP的时间响应特征 当停用激光照射荧光体时,发光按其衰减规律逐渐
终止。 IP的PSL强度衰减速度快,以致不会发生采集和读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一、IP影像板 Image Plate 是CR用以代替胶片作为记录用的载体,可重
复使用,但不能直显影像。 (一)IP的结构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1、表面保护层 作用:防使用时,不损伤荧光层。 结构:聚酯树脂类纤维构成。 要求: ①不随外界温度和湿度而变化。 ②能弯曲、耐磨损。 ③薄、透光率高。 2、PSL荧光层 把PSL荧光物质混于多聚体溶液中,然后涂在基板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5、IP的类型、标准型、高分辨率型、减影型等。 6、IP存储信息的消退 消退:X线激发IP后模拟影像被存储在荧光体内,
在读出前的存储期间,一部分被俘获的光电子将逃 逸,从而使第二次激发时荧光体发射的PSL强度减 少,该现象叫消退。 在读出前储存8小时内,荧光体的PSL量减少约 25%,随时间延长及存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故:应在第一次激发后8h内读出IP信息。 7、天然辐射的影响 X线、紫外线、r线-粒子线,在IP上积蓄,可使IP 影像被检测出来,故长期存放的IP板,会出现小黑 斑,使用前用激光照射消除。
光扫描使存储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又用光电倍增管 转换成电信号,再经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处理, 形成高质数字图像。 优点:用IP代替胶片,曝光量少,宽容度大。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2 、DR系统 Digit Radiography system(数字X线 成像)
X线在影像增强管——电视链上形成视频影像,再 使视频影像数字化,形成数字或平片影像叫DR。
出信息的重叠,不影响下一次信息的采集与读出的 现象叫时间响应特征。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3、IP的动态范围 IP发射荧光的量依赖于第一次激发的X线量,其动
态范围比屏—胶组合宽,可精确地检测每次摄影中 各组织间X线吸收的差别。 4、IP信息读出 分二步读出 第一步:由激光超高速地,粗略地读出影像信息, 接瞬时核算出X线影像的光激发光量。 第二步: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自动调节光电倍增 管的放大增益,再以超强激光光线高精细地读出X 线影像信息。
上,干燥而成。 作用:把第一次照射光的信号记录下来,当再次受
光刺激时,就释放储存的信号。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3、基板: 组成:聚酯树脂纤维胶膜 作用:保护荧光层免受外力的损伤 要求: ①良好的平面性和适度的柔软性及机械强度。 ②防止激光在荧光层与基板间发生反射,以提高清
晰度。 4、背面保护层 防止影像板之间使用时摩擦损伤而设计的。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二)IP成像工作原理
当射入IP的X线量子被PSL荧光体吸收→PSL 便释放出电子,部分电子散布在荧光体中呈 半稳定状态,形成潜影→当用激光扫描有潜 影的IP时→发生激励发光现象,完成光学影 像的读出。
怀化医专医学影像教研室
(三)IP的特性 1、激发与发射光谱 X线照射荧光体可使其发生蓝紫光,强度依激发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