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家庭教育存在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家庭教育的败笔远不止十个,但产生恶果,影响深远的败笔,应该是以下十项:1:过度强调学习习惯的规范,缺乏兴趣调动的方法,用没完没了的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彻彻底底的厌学。
2:过度强调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权威,让学生绝对服从,失去自我,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执行中,将学习拥有的快乐消耗殆尽。
失去彼此尊重,长期处于被控制的痛苦之中。
3:单纯的进行机械记忆,把记忆的结果当做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失去思考的习惯。
4:拔苗助长,盲目加量,不堪其重,像过度的运动训练拉伤肌肉一样,使大脑不堪重负,停滞不前,退出正常学习状态。
5:家长,老师以自己的好恶为学习方向,缺乏对孩子本身学习能力和学习特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学生学习特质中的培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学习让孩子苦不堪言。
6:把打骂作为唯一方法,压服学生,形成性格懦弱或者极度叛逆的情感性格特质。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培养了一个情绪难以控制的问题孩子。
7:缺乏有趣,有实际效应的学习方法指导,无法调动孩子的参与激情,形成面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学生一学就烦,总想逃的越远越好。
8:以分数,名次为导向,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孩子的评价标准,导致孩子过度追求分数名次,丧失对深度学习的准确理解,学习中做了太多的毫无用处的训练。
把比较当学习的本质,形成恶性竞争的概念。
有的家长和老师,用超越学生应有的能力条件,用特别疑难的内容折磨孩子,让孩子彻底失去自信,自甘堕落。
9:只以书本和教材教辅为学习,其他书籍阅读一概不碰,其他方式的学习一概不参加,形成狭隘的学习观念。
10:过度透支体力,持续的以摧垮身体为方式的刻苦努力,导致毫无发展后劲的学习常态。
未老先衰。
11:以无限度的夸奖和赞美为方式,让孩子过度自信,过度自我,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失败。
家庭教育的10大弊端

家庭教育的10大弊端1:关爱太多, 导致孩子不知珍惜。
许多父母对着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然而孩子不懂感恩,你的关心过度,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珍惜。
2:唠叨太多,导致孩子逆反对抗。
父母每一次“说教”都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指责他。
父母若用权威武装自己,孩子就用情绪保护自己。
3:干预太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
很多父母太疼爱孩子,恨不得给他们穿衣、喂饭、做作业。
若父母一直插手,包办代劳,就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4:期望太多,导致孩子难以承受。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若是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旦孩子无法完成,就会自责,备受打击,严重者会失去信心。
5:责备太多,导致孩子失去动力。
一些父母遇到问题只会责怪孩子,不想办法解决,也不反思自己,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都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与父母有关。
6:迁就太多,导致孩子不知约束。
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许多毛病,养成许多坏习惯,若父母一再迁就、让步,一定会宠坏孩子。
没有规则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对孩子只会造成伤害。
7:在意太多,导致孩子要挟家长。
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得太重,重到不辨是非,结果让自己卑微到泥土里,孩子却不领情。
一对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会失去了自我。
一个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的。
8:享受太多,导致孩子不知节俭。
很多父母误解了“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导致现在豪门贵子在拼命,寒门却富养出败家子,让孩子变得自私,丧失了独立与爱的能力。
9:满足太多,导致孩子缺乏快乐。
有些父母以为,尽最大能力满足孩子,就是对他最好的支持。
事实是,孩子越容易被满足,就越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10:溺爱太多,导致孩子不能成长。
惯子如杀子,宠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溺爱孩子就是父母的过错了。
过度宠爱孩子,会让孩子不懂规则,没有教养,为人处世没有分寸,进入社会后一定会输得很惨。
中国家庭教育10个方面的欠缺

中国家庭教育10个方面的欠缺
中国的家庭教育的欠缺与败笔,集中体现在10个方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对我们的家庭教育的确有警醒作用。
第一: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育。
其次: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的成长。
第三: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
第四:教育手段单一,家长演化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第五:教育方向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第六:家庭观念淡漠,孩子是家长最生疏的生疏人。
第七:将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第八: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
第九:生活训练短缺,以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来掩盖教育观念的不足。
第十:性教育近乎空白,以至于成为孩子顺当成长的绊脚石。
- 1 -。
当代儿童教育的十大误区

当代儿童教育的十大误区•相关推荐当代儿童教育的十大误区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否过于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否盲目地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当代儿童教育的十大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就聪明许多父母认为,婴幼儿早期攀、爬、坐、退等各种“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肯定跟他们长大后的各方面能力有关。
婴幼儿时期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就一定聪明。
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近年完成的对一群儿童不同时期智商和情商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表现与他们长大后各方面的能力,如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微乎其微。
误区二:儿童在婴儿时期得到的刺激越多越好毫无疑问,现在的婴幼儿每天接受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感官刺激比以前多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父母还不约而同地认为,婴幼儿得到的外部刺激应该是越多越好。
实际效果与他们想象的相反。
现在绝大多数婴幼儿每天接受的外部刺激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在很多家庭中,小宝贝每天接受的感官刺激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他们的生理极限,结果反而使小宝贝正常的智力发育受到了抑制。
误区三:孩子哭的时候妈妈离开会导致孩子情绪失衡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情绪失衡者。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们的偶尔哭闹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和调节行为,年轻的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每次都为孩子的哭闹而惊慌失措,更不要因为孩子在无理哭闹时自己断然离开而于心不忍或内疚万分。
误区四: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迅速作出回应会导致对孩子的纵容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总是很快对小宝贝的各种大惊小怪举止和哭叫行为作出反应,另一些爸爸妈妈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过快、过早地回应孩子的各种要求会导致对孩子的放纵,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那些儿提时代曾经受到殷勤对待和回应的孩子并没有变坏,相反,他们长大后变得更富有独立意识,更善于与人相处和宽待他人;而那些日常要求经常受到父母怠慢甚至被置之不理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变得古板、暴躁和内向,特别是在自我心理解剖方面,他们常常表现出犹豫和不安。
十大错误家庭教育方式

十大错误家庭教育方式会将孩子的聪明毁在您的手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起来看看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没有?爸妈妈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一大错:家长专制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局部,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大错:“善意的”谎言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能够不挨揍、不挨骂,或者能够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
假如我们说实话能够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能够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
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第四大错:杜绝冒险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
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误区一:家庭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
改进对策:家庭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家长应该把家庭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的一个整体,从多方面全面发展孩子的潜能。
误区二:家庭教育只靠家长的努力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改进对策:家庭教育不仅仅靠家长的努力,还需要孩子的配合,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伙伴,引导孩子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能够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误区三:家庭教育只靠家长就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
改进对策:家庭教育不能完全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家长也可以寻求外部的帮助,比如孩子可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潜能。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性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讨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一、主要误区1.重视成绩,忽视素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强调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素质教育。
他们认为只有成绩好才能有出息,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只会追求成绩,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2.过分保护,缺乏独立性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很强,往往会过分保护孩子,不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会处理自己的问题,也不会面对挫折和失败。
3.过分干预,缺乏尊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容易导致家庭矛盾和孩子的反感。
二、对策1.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品德、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旅游、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让孩子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2.适度放手,培养独立性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孩子有自己的决策权和独立性。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和面对挫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尊重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
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
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
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
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
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
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
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
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
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