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取样检测规程
水利工程施工试验检测规程

水利工程施工试验检测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类水利工程的施工试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水库、堤坝、河道等水利工程。
第三条施工试验检测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施工试验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施工试验检测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保存,形成相应的检测报告。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按照本规程进行的试验检测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本规程由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完善,但原则上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施工试验检测内容第八条水利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土特性、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材料试验:包括填料、混凝土、钢筋等材料的质量检测。
(三)基础施工试验:包括基础地基承载力、沉降观测、基坑开挖等方面的测试。
(四)结构施工试验:包括构筑物结构强度、变形、渗漏等方面的检测。
(五)工程质量验收:包括进度验收、安全验收、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检测。
第九条施工试验检测内容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和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添加,但必须保证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第三章施工试验检测流程第十条施工试验检测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确定试验检测内容和方法。
(二)编制试验检测方案和计划。
(三)准备试验检测设备和材料。
(四)实施试验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六)整理试验检测资料,编制详细报告。
(七)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归档。
第十一条施工试验检测过程中,应保证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施工试验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第十三条施工试验检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提出合理建议,并保留相关证据。
第四章施工试验检测报告第十四条施工试验检测结果应及时整理并形成详细的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试验检测的目的和背景。
SL734-2016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质量监督摘录)

3 基本规定
3.0.2 项目法人在工程施工开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检测。
项目法人可组织质量检测、监理等单位,依据相关规定编制检测方案,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全过程检测的基本要求见附录A。
3.0.3 质量监督机构、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等应根据相关规定和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
在抽检工作实施前,应视检测任务要求,根据本标准,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检测方案。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抽检基本要求见附录B。
附录A 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全过程检测的基本要求
A.0.4 检测方案由项目法人提出编写原则和要求,受委托的检测单位负责编写,最后由项目法人认定,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附录B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抽检基本要求
B.0.5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抽检的部位,除正常布置以外,应根据工程建设过程有关文件资料,在工程的重要部位、建设过程中发生过质量问题部位、在各类检查、稽查中提出过问题的部位、质量监督单位认为应重点检查的部位、完工后发现质量缺陷等部位单独增加布置检测单元。
水利工程见证取样规范

水利工程见证取样规范篇一:水利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规定2013-7-3附件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水利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结构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水利部36号令)、《关于印发全面规范本市建筑市场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发办[2011]46号),结合本市水利工程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利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见证取样和送检,是指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人员的见证下,由取样人员现场取样,并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活动。
第三条北京市水务局负责对全市水利工程的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县水务局按照管辖权限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参建各方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受市和区县水务局委托,市和区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按照管辖权限承担水利工程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检测单位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见证检测任务。
取得甲级资质的检测单位可以承担各等级水利工程的见证检测业务。
取得乙级资质的检测单位可以承担Ⅲ等及以下各等级水利工程见证检测业务。
第五条下列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100%见证取样:(一)用于主体工程的混凝土试块和砌筑砂浆试块;(二)用于结构工程中的主要受力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三)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规定的其它见证检测项目。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制定检测计划,确定承担见证试验的检测单位,配备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取样工作,做好相应记录。
第七条监理单位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见证人员,负责见证取样和送检的现场见证工作。
未实行监理的工程由建设单位按照要求配备见证人员。
见证人员应由具备水利工程施工试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见证人员确定后,应在见证取样前到该工程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承担相应见证试验的检测单位及时备案(见证取样和送检见证人备案书见附件1)。
水利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取样检测规程清楚明了[详细]
![水利工程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取样检测规程清楚明了[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cbaeb4414693daef5ef73db3.png)
铜及钢止水带母材:强度、伸长率;
接头:强度.
粉煤灰
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三氧化硫等.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
1组/200t,不足200t也应检测一次
膨润土
600r读值、层服值/塑性粘度、滤失量、过筛率、水分
《膨润土》(GB/T20973-2007)
每60t为一检验批次,不足60t也应检测一次;散装每一罐车为一批.
3、开挖:1处/500米,且每项工程不少于3处.
振动沉模板防渗墙
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破坏渗透坡降
1、每单元工程(200~300块板(200米左右)设一个检查点,且每项工程不少于3~5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2、采用两侧开挖、钻孔取芯,
3、预埋测压管;
4、无损检测.
6、金属构件
名称
主要检测项目
主要技术标准
塑料
排水板
外观及排水、力学性能
《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96
同批次每20万米检测一次,不足20万米也应检测一次
防渗塑膜
密度、断裂拉伸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渗透系数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2010
《高分子防水材料》 GB18173.1-2006
同品种、同规格5000米2为一批,每批随机抽3卷,取足够试样.
5%(4%)水泥
稳定碎石
抗压强度、水泥剂量、混合料筛分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每一作业段做9个试件;每2000米2检测一次.
土方路基
压实度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每200米每压实层测4处.
水利工程检测规范

水利工程检测规范水利工程检测规范水利工程检测是指对水利工程进行一系列测试、测量、分析和评估,以验证其设计合理性、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性的过程。
水利工程检测规范是指对水利工程检测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标准和要求。
下面将介绍水利工程检测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基本原则1.公正、客观:检测工作应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2.科学、准确:检测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合法、合规:检测工作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检测规范进行操作。
4.保密:对于获得的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应保密,不得泄露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二、检测人员1.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持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
2.检测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熟悉检测规范和操作规程,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经验。
3.检测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接受贿赂或参与不正当的行为。
三、检测设备和仪器1.检测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2.检测过程中应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3.定期对检测设备和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长期有效和可靠性。
四、检测程序1.检测前准备:包括确定检测目标、编制检测方案、准备检测设备和仪器等。
2.现场检测:按照检测方案和要求,进行实地测试、测量和采样等工作。
3.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果并编制检测报告。
4.结果评估:针对检测目标和要求,对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5.检测报告: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意见等内容。
五、质量控制1.检测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3.对参与检测的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检测工作。
六、安全措施1.检测现场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指引

水利工程质量试验检测指引一、标准确定原则:1.水泥、钢筋、减水剂等原材料具有国家质量标准的执行国家质量标准;2.按照合同规定,国家、行业及工程所在地地方标准、规范存在不一致时,除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以对工程质量、检测要求高者严者为准;无法比较的,按水利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相邻行业标准(水电水利、交通、建筑、能源等)、地方标准的优先次序考虑。
3.执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L 734-2016)的规定。
1三、主要检测项目一览表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五、附规范清单1混凝土工程1.1水泥(1)《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2)《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 8074-2008(3)《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5-2005(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2021(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7)《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2419-2005(8)《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GB/T 749-2008(9)《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2014(10)《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 12959-20081.2掺合料(1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17(12)《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17(13)《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 5055-2007(14)《水工混凝土混凝土掺用氧化镁技术规范》DL/T5296-2013(15)《外掺氧化镁混凝土不分横缝拱坝技术导则》DB44/T703-20101.3混凝土细骨料(1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T 352-2020(1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18)《建设用砂》GB/T 14684-2021(19)《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1-2014(2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 42-20051.4混凝土粗骨料(2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T 352-2020(2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23)《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21(24)《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 5151-2014(2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 42-20051.5外加剂(26)《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2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12(2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29)《混凝土膨胀剂》GB/T 23439-2017(30)《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 35159-2017(31)《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00-2014(32)《混凝土抗硫酸盐类侵蚀防腐剂》JC/T 1011-2006(3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 223-2007(34)《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JC 477-2005(35)《膨胀水泥膨胀率试验方法》JC/T 313-2009(36)《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剂》JT/T 523-2004(37)《泡沫混凝土用泡沫剂》JC/T 2199-2013(38)《钢筋混凝土阻锈剂》JT/T 537-2004(39)《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T 901-20021.6橡胶(40)《高分子防水材料第4部分:盾构法隧道管片用橡胶密封垫》GB/T 18173.4-2010(41)《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膨胀橡胶》GB/T18173.3-2014(42)《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528-2009(4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密度的测定》GB/T 533-2008(4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GB/T 2423.16-2008(45)《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3512-2014(46)《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 531.1-2008(47)《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第1部分: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GB/T 7759.1-2015(4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第2部分:在低温条件下》GB/T 7759.2-2014(4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GB/T 529-2008(50)《水工建筑物塑性嵌缝密封材料技术标准》DL/T 949-20051.7止水带材料(51)《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T 18173.2-2014(5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4部分:盾构法隧道管片用橡胶密封垫》GB/T 18173.4-2010(53)《膨润土橡胶遇水膨润止水条》JG/T 141-20011.8丁晴软木垫(54)《盾构法隧道管片用软木橡胶衬垫》GB/T 31061-2014(55)《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GB/T 20671.1-2006(5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2部分:垫片材料压缩率回弹率试验方法》GB/T 20671.2-2006(57)《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3部分:垫片材料耐液性试验方法》GB/T 20671.3-2006(58)《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4部分:垫片材料耐液性试验方法》GB/T 20671.4-2006(59)《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5部分:垫片材料耐液性试验方法》GB/T 20671.5-2006(60)《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6部分:垫片材料耐液性试验方法》GB/T 20671.6-2006(61)《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7部分:垫片材料耐液性试验方法》GB/T 20671.7-2006(62)《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8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柔软性试验方法》GB/T 20671.8-2006(63)《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9部分:软木垫片材料胶结物耐久性试验方法》GB/T 20671.9-2006(64)《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0部分:垫片材料导热系数测定方法》GB/T 20671.10-2006(65)《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测定方法》GB/T 20671.11-20061.9聚乙烯泡沫板(66)《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6343-2009(67)《硬质泡沫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9641-1988(68)《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B/T 8810-2005(69)《混凝土接缝密封嵌缝板》JC/T 2255-20141.10高强度螺栓连接副(70)《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6-2014(7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GB/T 3098.2-2015(7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2010 1.11墙体材料、砖(73)《烧结普通砖》GB/T 5101-2017(74)《蒸压灰砂砖》GB/T 11945-1999(75)《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GB/T 4111-2013(76)《砌墙砖试验方法》GB/T 2542-2012(77)《混凝土路面砖性能检验方法》GB/T 32987-2016(78)《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25993-2010(79)《蒸压粉煤灰砖》JC/T 239-2014(80)《混凝土路缘石》JC/T 899-2016(81)《砌墙砖检验规则》JC 466-921.12金属材料力学性能(8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21(83)《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0(84)《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2007(85)《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2013(86)《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5-2013(87)《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9(88)《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17394.1-2014(8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0.1-2018(90)《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2009(91)《金属材料线材缠绕试验方法》GB/T 2976-2004(92)《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GB/T 10120-2013(93)《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9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1.13涂料(95)《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2013(96)《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 23445-2009(97)《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98)《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28-2020(9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1720-2020(100)《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32-2020(101)《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2020(102)《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25-2007(103)《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GB/T 1730-2007(104)《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68-2006(105)《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2021(106)《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2-2008 (107)《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2006(108)《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JC/T 408-2005(109)《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JC/T 902-20021.14胶黏剂(110)《胶黏剂黏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GB/T 2794-2013(111)《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112)《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GB/T 6329-1996 1.15钢筋(11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2017(11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115)《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8(116)《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GB/T 28900-2012(117)《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1.16管件、管材(118)《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 10002.1-2006 (119)《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GB/T 6111-2003(120)《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耐内压性能的测定》GB/T 6111-2018(121)《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 19472.1-2004(122)《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 19472.2-2017(123)《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GB/T 9647-2015(124)《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GB/T 8804.1-2003(125)《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2部分: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PVC-HI)管材》GB/T 8804.2-2003(126)《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3部分:聚烯烃管材》GB/T 8804.3-2003(127)《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GB/T 8802-2001(128)《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GB/T 14152-2001(129)《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GB/T 6671-2001(130)《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GB/T 8806-2008(131)《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二氯甲烷浸渍试验方法》GB/T 13526-2007(132)《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坠落试验方法》GB/T 8801-2007(133)《注射成型硬质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盐三元共聚物(ASA)管件热烘箱试验方法》GB/T 8803-2001(134)《硬质塑料管材弯曲度测定方法》QB/T 2803-2006 1.17沥青(135)《建筑石油沥青》GB/T 494-2010(136)《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L 514-2013(137)《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GB 4507-2014(138)《沥青延度测定法》GB/T 4508-2010(139)《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 4509-2010(140)《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 265-1988(141)《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弗拉斯法》GB/T 4510-2006(14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 20-2011 1.18混凝土(14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 632-2012;(144)《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T 352-2020(14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14(14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147)《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19(148)《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14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150)《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8-2011(151)《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 11969-2008(15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15(153)《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0-2001(154)《水工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程》DL/T 5720-2015(155)《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362-2006(156)《水工塑性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303-2013(157)《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 5330-2015(158)《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159)《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 30-2005 (160)《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1998(161)《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83-2012(16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3-2006(16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76-2008;(164)《水工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L/T 5241-20101.19盾构隧道管片(165)《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GB/T 22082-2017(166)《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 164-2011 (167)《海港工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1.20砂浆(168)《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16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 (17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98-2010(171)《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 220-2010(172)《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171.21钢筋接头(173)《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 2651-2008(174)《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2653-2008(175)《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14(17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T 18-2012(17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178)《墩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 171-2005(179)《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 163-20041.22混凝土结构、构筑物(180)《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T 352-2020(181)《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SL 713-2015 (18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2012(183)《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 19496-2004(18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185)《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784-2013(186)《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 11837-2009(187)《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试验方法》GB/T 16752-2006(18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8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190)《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 T294-2013(19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192)《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193)《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194)《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195)《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CECS 13:2009(196)《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 322-2013 (197)《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 275-2000 1.23洞室衬砌质量(198)《水利水电工程物探》SL 326-2005(199)《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 5010-2005(200)《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 411-20171.24管道(20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2岩土工程(202)《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 631-2012(203)《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 633-2012(20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 634-20122.1土工指标检测(205)《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 5129-2013(206)《土木工程用玻璃纤维增强筋》JG/T 406-2013(207)《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208)《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 275-2014(2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2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211)《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 5355-2006(21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 51-2009(213)《公路路面路基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21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 40-20072.2岩石(体)指标(215)《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 264-2001(21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217)《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T 5368-2007(21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 41-20052.3塑料排水板(219)《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 257-96(220)《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 235-2012(221)《水运工程塑料排水板应用技术规程》JTS 206-1-2009 2.4土工合成材料(222)《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 235-2012(223)《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室》GB/T19274-2003(224)《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8-2017(225)《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2008(226)《土工合成材料长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0-2008 (227)《土工合成材料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1-2017 (228)《土木合成材料塑料扁丝编织土工布》GB/T 17690-1999(229)《土工合成材料机织非织造复合土工布》GB/T 18887-2002(230)《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GB/T 17642-2008(231)《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2011(232)《土工合成材料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9 (233)《玻璃纤维土工格栅》GB/T 21825-2008(23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 17689-2008(235)《土工合成材料宽条拉伸试验方法》GB/T 15788-2017(236)《土工合成材料梯形法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13763-2010(237)《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及土工布有关产品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GB/T 13762-2009(23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刺破强力的测定》GB/T 19978-2005(239)《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动态穿孔试验落锥法》GB/T 17630-1998(240)《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的测定干筛法》GB/T 14799-2005(241)《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2部分渗透系数的测定》GB/T 19979.2-2006(242)《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1部分:耐静水压的测定》GB/T 19979.1-2005(243)《土工合成材料规定压力下厚度的测定第1部分:单层产品厚度的测定方法》GB/T 13761.1-2009(244)《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氧化性能的试验方法》GB/T 17631-1998(245)《土工合成材料静态顶破试验(CBR法)》GB/T 14800-2010(246)《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GB/T 15789-2016(247)《土工合成材料接头/接缝宽条拉伸试验方法》GB/T 16989-2013(248)《纺织品耐候性试验紫外光曝晒》GB/T 31899-2015(249)《塑料在玻璃下日光、自然气候或实验室光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GB/T 15596-2009(250)《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 480-2002 (251)《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 50-2006(252)《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 193-20062.5机编钢丝网(253)《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GB/T 20492-2006(254)《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GB/T 1839-2008(255)《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GB/T 2972-2016(25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040.1-2006(257)《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 1033.1-2008(258)《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GB/T 16422.2-2014(259)《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GB/T 9345.1-2008(260)《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GB/T 16422.3-2014(26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GB/T 6672-2001(262)《塑料环氧树脂黏度测定方法》GB/T 22314-2008(263)《工程用机编钢丝网及组合体》YB/T 4190-2018(264)《一般用途低碳钢丝》YB/T 5294-2009(265)《一般用途镀锌低碳钢丝编织网六角网》QB/T 1925.2-19932.6灌浆工程检测(266)《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62-2014(267)《预应力孔道灌浆剂》GB/T 25182-2010(26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2015 (269)《水泥基灌浆材料》JC/T 986-20052.7基础处理工程检测(270)《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 174-2014(271)《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 377-2007(272)《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 345-2007(27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SL 326-2005(274)《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 320-2005(27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27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7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78)《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279)《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280)《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 5181-2017 (281)《水电水利工程锚杆无损检测规程》DL/T 5424-2009 (282)《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 5010-2005(283)《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DL/T 5213-2005(284)《水利水电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T 5333-2005 (285)《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 182-2009 (286)《水泥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233-2011(28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28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289)《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JGJ/T 282-2012 (290)《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 182-2009 (291)《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12 (292)《基桩孔内摄像检测技术规程》CECS 253:2009 (293)《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杆用水泥锚固剂技术规程》DL/T 5703-2014(294)《树脂锚杆第1部分:锚固剂》MT 146.1-2011 (295)《树脂锚杆第1部分:金属杆件及其附件》MT 146.2-2011(29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范》JGJ85-2010(297)《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29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 406-2017 (299)《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L/T 5493-2014 (30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30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3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30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05)《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JC 934-2004(306)《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 J 15-60-2008(307)《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DB/T 29-112-2010(308)《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DGJ 32/TJ 117-2011(309)《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检测技术规程》DGJ 32/T 60-2007 (310)《基桩自平衡法静试验技术规程》DBJ/T 15-103-2014 (311)《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SJG09-20153量测(31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2013(3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2015(31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551-2012(315)《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2013(31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31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318)《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320)《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T 5333-2005(32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2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 60-2008(32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324)《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 02-984金属结构4.1铸锻、焊接、材料质量与防腐涂层质量检测(32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 105-2007(326)《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SL 36-2016(327)《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432-2008(328)《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59-2017(329)《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330)《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2015(331)《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GB/T 50118-2017(332)《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 50766-2012(333)《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 2651-2008(334)《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 2653-2008(33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336)《钢结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21-2001(337)《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测厚方法》GB/T 11344-2008(338)《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621-2010(339)《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 11345-2013(340)《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GB/T 32563-2016(341)《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 15822.1-2005(342)《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 15822.2-2005(343)《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GB/T 15822.3-2016(344)《厚钢板超声检测方法》GB/T 2970-2016(34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 3323-2005 (346)《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 6402-2008(347)《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GB/T 7233.1-2009(348)《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GB/T 7233.2-2010(349)《铸钢件磁粉检测》GB/T 9444-2007(350)《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GB/T 5677-2007(351)《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443-2007(352)《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 5017-2007(353)《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及设备焊接接头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DL/T 330-2010(35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NB/T 47013.10-2015(35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 47013.2-2015(35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NB/T 47013.4-2015(357)《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NB/T 47013.5-2015(358)《锻钢件超声波探伤方法》JB/T 8467-2014(359)《钢铁材料的磁粉探伤检验方法及缺陷磁痕的等级分类》JIS G 0565-1992(360)《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JB/T 8468-2014(361)《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JB/T6061-2007(362)《锻钢件渗透检测》JB/T 8466-2014(36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JB/T 9218-2015(364)《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JB/T6062-20074.2金属涂层(365)《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 8923.1-2011 (366)《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432-2008(367)《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 101-2014(368)《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GB/T 8642-20024.3制造安装与在役质量检测(369)《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432-2008(370)《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质量检验通则》SL 582-2012(371)《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 101-2014(37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373)《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B/T 2411-2008(374)《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 5017-2007(375)《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DL/T 835-2003(376)《室内空气温度测量方法》DB37/T 2399-2013(377)《启闭机与清污机检测》(378)《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 381-2007(379)《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16(380)《铁磁性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GB/T 21837-2008(38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4部分: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触针法》GB/T 13288.4-20135机械电气5.1水力机械(382)《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SL 548-2012(383)《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GB/T 29529-2013(38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031-2009(38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检测与验证》GB/T 1958-2017(386)《水力机械(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振动和脉动现场测试规程》GB/T 17189-2017(387)《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空蚀评定第1部分:反击式水轮机的空蚀评定》GB/T 15469.1-2008(388)《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水力性能现场验收试验规程》GB/T 20043-2005(389)《小型水轮机现场验收试验规程》GB/T 22140-2018 5.2电气设备(39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3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16(392)《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GB/T 507-2002(393)《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 1029-2005(394)《变压器、电抗器、电源装置及其组合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GB/T 19212.1-2016(395)《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DL/T 474.1-2018(396)《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试验规程》DL/T 489-2018(39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398)《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JB/T 501-2006(399)《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JJG 124-2005。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1. 引言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长期运行,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2. 术语和定义•水利工程:指用于调节水文水资源、防洪、灌溉、发电等目的的各类工程。
•质量检测:指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构造、施工质量等进行检验和评定的过程。
3. 检测组织与人员3.1 检测组织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设备,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人员等。
3.2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相应培训和考核。
4. 检测计划与方案4.1 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和方案,包括检测内容、检测方法、检测频次等。
4.2 检测计划和方案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阶段和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5. 检测内容与方法5.1 检测内容包括材料、构造和施工质量等方面的检测。
5.2 检测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构造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物理试验、化学分析、现场观察等。
6. 检测设备与仪器6.1 检测设备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校准。
6.2 检测仪器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可靠性,并由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
7. 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7.1 检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保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7.2 检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水利工程质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8. 报告编制与提交8.1 检测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制,包括检测结果、分析意见、建议措施等内容。
8.2 检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单位和部门,并保留副本备查。
9. 质量评估与控制9.1 对于不合格的水利工程,应进行质量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9.2 对于合格的水利工程,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10. 监督与管理10.1 检测组织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考核。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是指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活动,而制定的一套检查、监督、保障质量的规程,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
下面为大家介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具体内容如下:一、适用范围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适用于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库、水电站、水利枢纽、灌区、提灌站、河道、堤防等。
二、检测机构的要求1. 检测机构应具备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检查和测试资质,并且拥有合格的检测人员,能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检测服务。
2. 检测机构应具备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和资料管理系统,确保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检测机构应具备设备、仪器、设施等完善的检测条件,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
4. 检测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控制制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项目是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检测的关键性能指标和标准规定。
通常包括: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检测内容。
四、检测程序1. 检测机构应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进行检测活动,确保检测流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首先应进行现场检测,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测试标准和规程进行,检测数据应及时录入,实时监测。
3. 第二步是进行室内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工程质量指标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4. 最后,应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以保障工程质量的安全与可靠性。
五、检测报告1. 检测机构应向建设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交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充分、准确反映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
2. 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的名称、检测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等要素,附有必要的实物照片和数据。
3. 检测报告应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检测机构应遵守保密原则,保障客户的信息不受泄露。
总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只有严格执行规程,认真把握检测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给社会公众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工程质量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工布标准》GB/T17638-1998~ GB/T 17640—1998
每10000m2,按不同规格、厚度各测一组,不足10000m2也应测一组。每批取2%~3%但不少于2卷,取足够试样进行检测。
橡胶支座
外观、力学性能等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成品力学性能检验规则》JT132-90
采用敲击法或其他方法。
每一个独立的脱空区布孔不应少于2个。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
各灌区的接缝灌浆质量,应以分析灌浆资料为主,结合钻孔取芯和凿槽检查。
1、采用直接钻孔灌浆法,检查孔的数量不宜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
2、采用钻孔埋管灌浆法和预埋管灌浆法,每个灌区的高度以9~12m为宜,面积以200~300m2为宜。钻孔取芯和缝面凿槽检查数量不宜超过灌区总数的10%,重点宜放在根据灌浆资料分析情况异常的灌区。
板厚小于38mm的一类焊缝50%,二类焊缝30%;板厚大于38mm的一类焊缝100%,二类焊缝50%;
射线检测
板厚小于38mm的一类焊缝15%,二类焊缝10%;板厚大于38mm的一类焊缝20%,二类焊缝10%;
涂层厚度、结合力
磁阻法(数字或指针式测厚仪)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2007)
2、钻孔分段压水试验每个20m(一个单元)至少一孔,1~3组(段)/孔,且每项工程不少于3~5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3、开挖:1处/500米,且每项工程不少于3处。
振动沉模板防渗墙
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破坏渗透坡降
1、每单元工程(200~300块板(200m左右)设一个检查点,且每项工程不少于3~5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3、开挖:1处/500米,且每项工程不少于3处。
深层搅拌桩防渗墙
渗透系数、墙体厚度、连续性和均匀性、墙体有效深度、抗压强度等。
1、抗压强度试件每100m3成型一组每个20m(一个单元)至少一组;抗渗性能试件每3个单元成型一组;弹性模量试件每10个单元成型一组;室内渗透、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试验不少于6组。
5%(4%)水泥
稳定碎石
抗压强度、水泥剂量、混合料筛分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每一作业段做9个试件;每2000m2检测一次。
土方路基
压实度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防汛公路、坝顶混凝土路面
弯拉强度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每3.5~15万块为一检验批次
钢筋
外观质量及公称直径、重量偏差、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冷弯等。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带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1、同厂家、同炉号、同级别、同规格、同截面、同一出厂时间每60吨为一检验批次,不足60吨按一批计算
2、钻孔分段压水试验每个10墙段设一个检查点;且每项工程不少于5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3、无损检测:全程
高喷墙
渗透系数(透水率)、连续性和均匀性、墙体有效深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
1、围井试验:1个/3~5个单元,至少布置1个;
2、钻孔(透水率、强度等):1孔/30~50孔(每一单元),且每项工程不少于3~5孔(位置应具有代表性);室内渗透、抗压强度试验不少于6组。
2.新筑及加高每15~50cm(根据压实机具种类)一层,填筑量100m3~200m3取样1个,取样不足3个时,也应取样3个。
3.堤防加固培厚按堤轴线方向,每层20m~50m一段取样1个。
4、吹填施工每200m3~400m3取样1个。
堤基内坑、槽、沟、穴等处理;
压实度、含水率、相对密度等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4-2012
河道疏浚
断面面积、平均底高程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4-2012
横断面间距为50m,检测点间距为2~7m 。
泥结石路面
压实度、配比
每200m2~300m2检测一点,不足200m2也检测一点
水泥
稳定土
水泥剂量、混合料筛分等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①每批材料(土或石屑)取样一次,进行筛分试验;②每批取有代表性的试样,选定水泥剂量,进行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压碎指标、有机质含量、软弱颗粒含量等。
石料
抗压强度、软化系数等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
浆(干)砌石料:1组/2000方;抛填石料:1组/2万方;不足方数的也应取一组。
试样的石料不宜小于20cm×20cm×15cm
砖
强度、外观质量、耐久性等
《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2003
一组/批
铜及钢止水带母材:强度、伸长率;
接头:强度。
粉煤灰
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三氧化硫等。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
1组/200t,不足200t也应检测一次
膨润土
600r读值、层服值/塑性粘度、滤失量、过筛率、水分
《膨润土》(GB/T 20973-2007)
每60t为一检验批次,不足60t也应检测一次;散装每一罐车为一批。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
每处、每层400m2取样1个,不足400m2取样1个。
堤基表面
每400m2~800m2取样1个,
建筑物地基
填土处理
压实度、含水率、相对密度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大基坑每50m2~100m2面积内不应少于一个点;对基槽每10m~20m不应少于一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一个点。
塑料
排水板
外观及排水、力学性能
《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标准》JTJ/T257-96
同批次每20万米检测一次,不足20万米也应检测一次
防渗塑膜
密度、断裂拉伸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渗透系数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2010
《高分子防水材料》 GB18173.1-2006
同品种、同规格5000 m2为一批,每批随机抽3卷,取足够试样。
隧洞
回填灌浆
可采用检查孔注浆试验或取芯检查的方法
压力隧洞每10m~15m宜布置1个或1对检查孔,无压隧洞的检查孔可适当减少。检查孔的数量不宜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
隧洞围岩固结灌浆
以声波法或地震波法测定灌后岩体弹性波速为主,压水试验透水率为辅。
压水试验检查孔的数量不宜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
钢衬
接触灌浆
砂
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有机质含量、颗粒级配等。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1组/600t,不足600吨亦取一组。
碎(卵)石
每102至少测3个基准面,结构复杂、面积较小的22至少测1个基准面;
几何尺寸
量测
压力钢管
(碳素钢)
焊缝内部缺陷
超声波探伤
《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432-2008)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2013)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3323-2005)
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主要检验项目和数量
1、原材料
名称
主要检测项目
主要技术标准
检测组数/批量
水泥
3d、28d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以同一水泥厂、同品牌、同强度等级、同一出厂编号,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验收批;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验收批。
锚杆
抗拔力、张拉力等。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377-2007 )
1组/300根(或按设计要求),设计变更或材料变更时应另做1组;每组锚杆不得少于3根。
复合土工膜和土工布
单位面积重量、厚度、断裂伸长率、撕裂(破)强度、渗透系数等
2、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调直钢筋,重量不大于30t为一批。1组/60t
(每组7根,2根冷弯,5根称重量偏差(其中2根冷拉))
焊接接头质量:抗拉强度
对焊做抗拉强度、冷弯等。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公路桥板式橡胶支座》JTT4-93
按每批、每型号检测一组
(单向)土工格栅
规格、幅宽、屈服伸长率等
《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08
统一规格且不超过500卷为一批,每批抽3卷进行宽度和外观检查,再从中取一卷取足够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和定型检验。
(双向)土工格栅
规格、幅宽、拉伸强度等
(JTG F30-200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每班留2~3组试件,日进度小于500m取1组;大于500m取2组;大于1000m取3组。
弯沉值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1000)检查80~100个点,
钻芯劈裂强度
每车道每3km钻取1个芯样,硬路肩为1个车道,每单位工程至少取3个芯样。